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平面式茶园存在的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茶叶生产实质是通过茶树光合作用机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茶树又从茶园土壤中吸收所需的矿质元素。可见,阳光和土壤是茶树生长有机体和茶叶生产的物质源泉。然而,不少茶区长期沿袭纯茶树的平面式茶园,从这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山顶到山脚,整片开垦植茶,不留一株树木,这种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导致生态系统失调,给茶树带来脆弱  相似文献   

2.
铝对茶树根系钙吸收及ATP水解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茶树一直被认为是嫌钙植物,对钙的过量比较敏感。这种看法主要有两点依据,其一,与生长于同一土壤上的柑桔、桑树等植物相比,茶树体内组织的含钙量较低;其二,茶树适生于酸性(pH4~6.5)土壤,这种土壤有效钙的含量较低,而茶树仍能生长良好。例如,测定表明,土壤有效钙含量低于3mmol/100g土且钙饱和度小于38%时,茶树的生长量和产量都较高,若钙含量过高,茶树反而生长不好。尽管如此,有人(Ranganathan,1982)仍然认为茶树并非是一种真正的嫌钙植物。事实上,茶树组织中的含钙量 (35~150μmol/g干重)比起  相似文献   

3.
茶园土壤即使化学性质是良好的,但是物理性质不好,特别是下层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好,茶树生育也会受到严重限制。在花岗岩形成的土壤地带的调查表明(表1),仅由于土层性质的不同,茶树生育却相差很大。生育好的茶园,茶树细根分布区域比较深,土壤容重小,固相率小,能透水的粗孔隙多,透水性好。妨碍茶树根系伸展的下层土壤性质越是不良,茶树生长就越受抑制。可以看出,这种花岗岩形成的茶园土壤,容  相似文献   

4.
酸性土壤占世界可耕作土壤的30%~4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铝毒是酸性土壤中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作为铝富集植物,茶树体内铝含量是其他植物的几十倍,且不表现出根尖生长受抑制及根冠表皮脱落等典型铝毒症状,适宜浓度的铝还能促进茶树的生长。本文主要对茶树铝富集特性、铝在茶树细胞内存在形态及亚细胞分布、茶树对铝的生理响应、茶树耐铝聚铝的可能机理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后续研究思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我省气候适宜茶树生长,绝大部分山地的土壤酸碱度也适宜种茶,茶树生命力较强,相对地说,产量也较稳定,这是我省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方面。但是,这种优势,往往被误解为茶树系粗生粗长,到处可种,甚至不加管理也有收益,因而普遍产生不择条件,不顾土壤好坏,坡度大小,成百上千亩山连山连片统统开光,全部种茶。结果,不但茶树生长差,易衰老,单产很低,有的十年八年就得改造,甚至报废,而且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和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6.
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地。茶树定植以后,从中吸收水分和营养,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土壤的理化性质对茶树生育是至关重要的。茶园土壤中的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茶树生育的综合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7.
发展茶叶生产,要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选择宜茶土壤以及按照茶叶高产优质的要求,对土壤进行培肥,是茶树栽培研究最基本的课题。我省茶树多种植在第四纪红色粘土、紫色板页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这些土壤对茶叶高产优质的效应,过去有些报道,但三种土壤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研究,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8.
茶树在年生长周期中需要从土壤吸取大量的氮素,以形成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用作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正是这种物质促进了茶树根深叶茂、茁壮成长。根据茶树氮素代谢的特点及其规律性,适时适量  相似文献   

9.
前言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条件之一。但不同的土壤类型,特别是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过程影响颇大,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有关茶树与土壤适应性及其高产优质研究报道较多。本试验选择湖南省有代表性的七种土壤进行研究,旨在初步探讨茶树生长适应性与土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在长期的茶园土壤与茶树营养研究中,所研制的茶树专用肥配方,由岳阳化肥厂按国家标准ZGB21002—87规定生产的茶树专用肥投入茶区使用以来,受到茶农的青睐。本文就一些茶叶生产者来信对岳阳化肥厂根据我所配方生产的茶树专用肥的施用效果、依据及使用技术等问题综合做一介绍,并期望茶区进一步推广茶树专用肥,使茶树专用肥在茶叶生产中发挥更大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对盆栽茶树根际土壤性质的研究结果。经外力抖落后仍粘在根系上的土壤作为根际土壤,其余土壤为非根际土壤。施氮显著降低土壤pH、交换性K、Ca、Mg含量和盐基饱和度,增加水溶性铝、有机交换态铝和吸附羟基态铝的含量。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土壤pH、交换性Ca、Mg和盐基饱和度明显降低,而交换性K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的水溶性铝、交换性铝、交换性铝饱和度和吸附羟基态铝的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上述结果说明茶树根际土壤明显酸化,增强了土壤铝有效度。铝在茶树根际微域环境中的这种变化,可能在茶树吸收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江南各省山地红黄壤的土壤化学性质基本上能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因此这个地区早就成为我国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但是某些地区的红黄壤由于石灰岩(以及石灰性反应的岩石,下同)的影响,不同程度地使土壤化学性质不利于茶树生长,使这些地方的茶树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我省  相似文献   

13.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范围、数量以及质量等,与茶树的品种、树龄、生态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有很大关系。研究茶树的根系,对茶叶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与学术意义。但由于根系观察研究的难度较大,专门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拟就茶树群体对根系分布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树对微量元素是有一定需要的,近年来人们就茶树对锌的需要研究较多,而对硼和锰的报导甚少,为了充分了解茶树对锰和硼的需要,特进行本试验,以找出:1.茶树对土壤施锰和根外施锰的吸收效应。2.茶树对土壤施乙二胺四醋酸+锰的吸收效应。3.茶树对土壤施硼和根外施硼的吸收效  相似文献   

15.
茶树对土壤干旱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茶叶主产区长江中下游一带,每年夏秋期间,雨量少,晴日多,气温高,空气湿度低,蒸发量大,常有亢旱,给茶树生长以及茶叶产量和品质带来较大影响,旱害成了茶叶生产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据研究,茶树生长所要求的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的70%~90%最为适宜。一旦土壤相对含水率低于70%,对茶树的生长和代谢将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明确茶树抗旱性的生理基础及遗传差异,本文以4个具不同抗旱能力的茶树品种为材料,初步研究盆栽土壤干旱条件下茶树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旨在为茶树抗旱品种的选育以及茶树栽培上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茶园土壤磷素营养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系“好酸作物”,在酸性较强的红黄壤上可以较好地生长。这种土壤对磷的自然固定能力很强,因此,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很低。茶树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低磷的环境,形成了对磷吸收的自身特点。据研究,茶树不仅能吸收土壤中的水溶性磷,而且还能吸收与铁、铝、钙结合的难溶性磷,甚至对原生矿物晶格中的某些磷也有一定的吸收利用能力。长期以来,在衡量茶园土壤磷的有效程度时,往往沿用各种作物都通用的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方法。但是,通过对茶园土壤磷素营养状况的大量研究和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由于茶树对磷的吸收利用能力比其他作物强,用一般方法测定有效磷含量很难反映茶园上壤实际的供磷能力,因此有必要制定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1992,14(2):9-9
“中茶1号”肥,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根据茶园土壤性质及茶树生理和营养要求研制成功的茶树专用复合肥料,我县于1986年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实验厂引进这种肥料,在全县茶园进行了多点试验,取得了增产增收和提高茶叶品质的良好效果。我县茶园由于多年偏施氮肥,土壤中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之间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了氮肥增产效果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茶叶品质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叶面喷施和土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锌浓度处理对茶树体内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土壤有效锌含量与茶树吸锌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茶树对锌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叶部(喷施)和根部(土施)吸收的锌能很快转移到茶树的其它部位,除成熟叶外,新梢、生产枝、主根和吸收根的含锌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新梢可作为茶树缺锌诊断的取样部位。叶面喷锌对茶树体内P含量影响不大,对K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土施则降低P和K的吸收。P—Zn间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但这种作用并非发生在茶树体内,而是表现在茶树根系的吸收上。对Fe、Mn、Ca和Mg含量的影响,则无论是叶面喷锌还是土施锌,均表现为茶树多数部位降低,其中土施对这此元素的影响比叶面喷施明显。施锌对Cu和Na含量的影响不大。从施锌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对矿质养分吸收进行综合评价来看,茶树施锌以叶面喷施为宜。  相似文献   

19.
茶园——土壤系统的物质循环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植茶后土壤酸度逐渐增高,盐基含量降低,铝饱和度增加,土壤呈现酸化现象。本文通过茶园—土壤系统中铝、锰、钙、镁等矿质元素循环,探讨了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在江苏省金坛县茅麓茶场的黄棕壤上,对不同植茶年限(9龄、29龄、80龄)茶园的茶树茎流、透冠水和土壤渗漏水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茶树是富集铝和锰的植物,茶树茎流与透冠水相比,具有含铝多、含盐基少、pH 值较低的特点。茶园土壤酸化受茶树群体分布的影响而存在着不均一性,植茶初期离茶树根颈近的土壤率先酸化,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和茶树群体覆盖度的增加,茶树落叶  相似文献   

20.
茶园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梁慧玲  董尚胜 《茶叶》2001,27(4):3-5
对茶园土壤中茶树根际微生物区系及组成、茶树根际固氮微生物、茶园土壤中的耐酸铝细菌、茶树VA菌根,茶树有益微生物对茶树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茶园土壤微生物的利用六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反映了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群与数量在根际周围的分布,与茶树品种、树龄、生育周期的关系,对土壤耐酸铝、固氮、抗病原菌效果的影响。与土壤肥力、矿质元素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茶园微生物有效利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