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蔗优异亲本材料的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是抗黑穗病育种的基础.采用浸渍接种法与田间自然感病法相结合,对54个自育的甘蔗新亲本进行抗黑穗病鉴定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浸渍接种条件下参试品种平均发病率为29.76%,比自然感病率4.94%增加了24.82个百分点.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为高抗的亲本有'云蔗14-1006'、'云...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黑穗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2016年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对广西柳州市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的9个主栽甘蔗品种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新植蔗发病率≤4.41%,宿根蔗发病率≤24.58%,宿根蔗感病较新植蔗严重。柳城05-136在柳州市柳江县发生最严重,其次为柳州市融安县的台优品种。综合各个品种新植和宿根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ROC16、桂糖40号、粤糖00-236和粤糖93-159表现为高抗,桂柳二号表现为抗,ROC22和桂糖21号表现为中抗,柳城05-136和台优表现为中感。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综合评价的抗性表现一致。不同甘蔗种植区域、不同品种及不同植期存在感抗黑穗病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黑穗病是广西蔗区最主要的病害。本研究利用人工接种结合病区大田自然发病的方法,用4对甘蔗黑穗病菌交配型单倍体菌株分别注射接种,对本实验室培育的甘蔗新品种(系)中蔗1号、中蔗6号和中蔗9号及广西主栽品种ROC22进行甘蔗黑穗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个甘蔗品种对黑穗病抗性从强到弱排序依次为:中蔗9号>中蔗1号>中蔗6号>ROC22。对重病区田间一年宿根自然发病进行全年跟踪调查,中蔗1号和中蔗6号黑穗病发病率为零,中蔗9号发病率为0.4%,ROC22为6.8%。结论:中蔗系列甘蔗品种有很强的黑穗病抗性。  相似文献   

4.
选用国内外102份甘蔗亲本连续3年在甘蔗花叶病高发病生态区测试其抗性表现,以了解甘蔗常用亲本对甘蔗花叶病的抗性,为甘蔗抗花叶病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甘蔗花叶病发病症状以长条纹线条花叶病为主,其次是褪绿花叶病、褪绿花叶病+长条纹线条花叶病混合类型;花叶病发病率属遗传力中等偏高性状,受到调查时期、年度和植期的影响,随着花叶病发病率的升高,甘蔗株高、有效茎数和蔗产量都将明显下降,耐寒性也将减弱。抗性评价表明102份测试亲本中,GT03-2309、GT02-761和ROC26等8份亲本表现高抗,占7.84%;GT03-713、LC03-296和GT03-557等47份亲本表现抗病,占46.08%;CP09-4257、FN39和GT04-2679等44份亲本感病,占43.14%;GT04-2724、YT93-373和YG24三份亲本高感花叶病,占2.94%。与20年前相比,抗病亲本数量增多,说明抗甘蔗花叶病育种取得了较为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广西甘蔗育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品种更新换代是广西蔗糖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分析广西区试、育成品种及不同时期育成品种亲本变化特点有助于了解广西甘蔗育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广西甘蔗高糖育种取得了明显进展,而高产育种成效不及高糖育种;近期育成品种拥有较高的增产、增糖率,但并没有明显优于目前主栽品种;育成更新换代的甘蔗新品种,首先需要挖掘和利用比育成主栽品种更优良的甘蔗核心亲本。未来的广西甘蔗育种将面临着育种目标调整、抗病育种有待加强和亲本评价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带来的挑战。建议在加强重视高产育种、引进国外亲本利用和近缘种属利用目的性应更强等亲本挖掘利用的基础上,加强调整抗病评价标准、增加育成品种评价病害种类及抗病分区育种,兼顾宿根与机械化品种选育,并将分子标记、转基因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甘蔗亲本改良。  相似文献   

6.
选用近年选育的甘蔗新品种(系)、中间材料及引进品种和对照品种合计48份材料,进行人工接种抗黑穗病鉴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新植蔗试验中,高抗及抗病的材料为41份,占85.4%;宿根蔗试验中,高抗及抗病的材料为21份,占43.8%;试验中58.3%的参试材料宿根蔗发病率较新植蔗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7.
广西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田间抗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为广西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科学种植提供依据,探讨广西甘蔗主栽品种对梢腐病的田间抗性,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在甘蔗梢腐病发生盛期,对目前广西蔗区13个主栽品种进行梢腐病抗性的田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宿根蔗感病程度比新植蔗严重。新植蔗表现为高抗的品种3个,抗病9个,中抗1个;宿根蔗表现为高抗的品种4个,抗病8个,中抗1个。综合不同蔗区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抗性表现,高抗品种2个(粤糖94-128、台优),抗病9个(ROC22、粤糖93-159、桂糖31、桂糖03-2287、桂糖42、台98-0432、桂糖29、柳城03-1137、桂糖21),中抗2个(柳城05-136、粤糖60)。新植蔗和宿根蔗抗性表现为同一水平的8个(粤糖94-128、台优、ROC22、桂糖03-2287、桂糖42、台98-0432、柳城03-1137、桂糖21),宿根蔗差于新植蔗的2个(桂糖31、粤糖60),3个变化趋势相反(粤糖93-159、桂糖29、柳城05-136)。不同蔗区梢腐病的发生情况不同,品种在各个蔗区的抗性表现也不同。2015年,广西蔗区主栽品种对梢腐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说明梢腐病对该榨季广西甘蔗生产为害程度尚不严重。  相似文献   

8.
用混合冬孢子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和大田自然发病的方法,对国家甘蔗品种区试中的21个品种及ROC16、ROC22号进行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人工接种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是云蔗99-596、粤甘42、桂糖29和福农39,达到高抗和抗病等级。在田间自然发病检测中,除了品种云蔗03-103、柳城03-1137和对照ROC22外,大部分品种在新植和宿根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黑穗病特性。为海南蔗区甘蔗生产和品种布局提供了科学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美国引进甘蔗品种对黑穗病的抗性鉴定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抗甘蔗黑穗病的优异亲本材料,采用人工浸渍接种法对27个甘蔗品种进行1年新植试验的黑穗病抗性鉴定。通过潜育期(LP)、持续发病期(SDD)、累计丛发病率(IP)、累计茎发病率(IS)和病情进展曲线下的面积(AUDPC)这5个病情参数,结合标准对照种的抗性表现,综合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性,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5个病情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是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的重要指标。参试品种中,未发病品种6个,占22.22%;高抗(HR)品种5个,占18.52%;抗病(R)品种10个,占37.04%;中抗(MR)品种1个,占3.70%;中感(MS)品种2个,占7.41%;感病(S)品种3个,占11.11%。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参试甘蔗品种的抗性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0.
甘蔗常用亲本黑穗病抗性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甘蔗常用亲本宿根黑穗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2017年对我单位海南杂交基地的401个常用亲本一年宿根的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219份常用亲本材料表型为高抗(占54.6%),109份材料表现为抗病(占27.2%),51份材料表现为中抗(占12.7%),20份材料表现为感病,2个材料表现为高感;国内引进亲本对甘蔗黑穗病抗性达抗病(R)及以上抗性水平的占90.7%,抗病性表现最优,国外引进亲本和区内自育品种(系)的抗病性水平相当。该调查结果为杂交亲本的选用和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阐述了高抗黑穗病、高产高糖的‘中糖2号’甘蔗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并就其蔗茎产量、抗黑穗病鉴定、特征特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中糖2号’(ZT2)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从‘热引1号’ב新台糖22号’(ROC22)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甘蔗优良新品种,2019年获得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编号:GPD甘蔗(2018)460029]。该品种表现为出芽整齐均匀、直立、易脱叶、抗倒伏、适宜机械化,高抗黑穗病。在海南临高的试验结果表明,‘中糖2号’1 a新植2 a宿根连续种植3 a平均蔗茎产量(117 080 kg/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96 330 kg/hm2)增产21.54%,其中宿根1 a和宿根2 a宿根甘蔗的蔗茎产量分别是112 875 kg/hm2和110 625 kg/hm2,分别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7.82%和34.73%。‘中糖2号’1 a新植2 a宿根连续种植3 a单位面积平均含糖量(14 756 kg/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18.61%,其中宿根1 a和宿根2 a的宿根甘蔗的含糖量分别为14 516 kg/hm2和13 874 kg/hm2,分别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25.29%和29.17%。多年的黑穗病自然发病调查结果显示,‘中糖2号’对黑穗病表现为高抗,人工接种结果也表明其为高抗。‘中糖2号’为高抗黑穗病的高产高糖新品种,既为甘蔗育种提供抗病的亲本材料,也为甘蔗生产提供抗病的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南宁、河池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广西桂西北的河池、桂南的南宁蔗区的5个县29个点甘蔗出苗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13年南宁甘蔗种植232.856万亩,与去年比较同比减少8.614万亩,主栽品种为新台糖22号;河池地区甘蔗主栽品种为新台糖16号;从每亩苗数看,2013年南宁蔗区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每亩苗数均少于2012年.河池蔗区宿根蔗每亩苗数明显高于2012年,新植蔗苗数比2012年略少.在螟害枯心率方面,2013年南宁、河池蔗区的螟害枯心率均比2012年低,在黑穗病株率方面,南宁蔗区各调查点的黑穗病株率比2012年高.河池蔗区的感染率很低,新植蔗几乎没有发现黑穗病株,宿根蔗的平均病株率仅为0.79%.  相似文献   

13.
与甘蔗抗黑穗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穗病是世界各植蔗区最普遍、最主要的一种气传真菌性病害。为筛选与甘蔗抗黑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高抗和感病亲本杂交的后代群体为材料,分别应用浸渍法和针刺法进行人工接种,通过一年新植一年宿根的抗病性鉴定,采用混合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了抗感池,并结合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一个与甘蔗抗黑穗病性基因连锁的SSR标记,该标记在甘蔗抗黑穗病育种的辅助选择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采集海南蔗区8个县市24个乡镇的甘蔗黑穗病菌样品24份,通过甘蔗黑穗病菌鉴别寄主NCO376(免疫)、NCO310(抗小种2,感小种1)、F134(感小种2,抗小种1)、F173(高感)及主栽品种ROC22,确定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的生理小种.接种甘蔗黑穗病菌后1a新植,2a宿根的发病情况表明: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为小种2,或优势小种为小种2.这对了解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及分布情况,以及对今后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的防控及抗黑穗病甘蔗种质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混合冬孢子,通过人工浸渍接种田间种植法,对广西部分主栽甘蔗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广西甘蔗主栽品种中,粤糖93/159、桂糖94/116和新台糖25属中抗(MR)黑穗病的品种;新台糖10和新台糖16属中感(MS)黑穗病的品种;新台糖22和桂糖11,属感病品种.根据3个对照品种的抗性表现,推测广西甘蔗黑穗病菌群体包括1号小种和2号小种,可能存在3号小种.  相似文献   

16.
利用4个不同细胞质源的甘蔗亲本配成正反交组合,在对杂种后代进行SSR-PCR真伪鉴别的基础上,对不同组合后代的不同性状进行t检验和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这7对正反交组合后代的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均差异不显著,仅有一对父母本细胞质源相同的正反交组合后代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当以细胞质源为Bandjarmasim Hitam的不同亲本作母本时,子代黑穗病发病率较低,为18.8%和18.9%;当以细胞质源为Badila的崖城58-47作母本时,子代黑穗病发病率较高,为28.8%和28.4%。以细胞质源为Black Cheribon的不同亲本作母本时,其后代真杂种率在91.7%~98.8%之间,而以细胞质源为Bandjarmasim Hitam和Kaludia Boothan作母本时,得到真杂种率低于70%的后代群体。说明虽然甘蔗主要农艺性状的细胞核遗传占主导地位,但是不同细胞质源仍在花粉育性和抗病性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细胞质源的甘蔗亲本与甘蔗主要性状遗传表现的相关性,为甘蔗育种利用优异细胞质源以及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发掘甘蔗优异细胞质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甘蔗抗性与血缘遗传基质密切相关。凉蔗2号搜集抗性亲本遗传基础广泛,引入异质血缘,采用种间高贵化杂交育种方法,增强品种的抗性,实现超亲遗传。凉蔗2号在生产中表现出极强的多抗性,进行抗性育种研究,有助于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以期为凉蔗2号高产稳产、高糖增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云南野生甘蔗血缘后代45个材料的黑穗病抗性鉴定,一是了解云南“YN”系列新血缘亲本抗黑穗病性状遗传效应;二是验证“异质复合分离理论”假说指导抗病育种的科学性。结果显示:(1)有27个材料为1级高抗,3个材料为2级抗病,共30个,占67%;而对照种ROC10和桂糖11号分别为6级、7级感病。表明在传统感病种质基础上导入云南野生种质血缘,能够获得野生血缘高抗黑穗病遗传基础,从中选育的“YN”系列优良亲本能够产生高抗黑穗病杂种优势。(2)在27个1级高抗材料中,有11个属于自交系后代,表明“异质复合分离理论”假说的“自交超亲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地选育出高抗黑穗病的超亲遗传变异亲本,其后代抗病性杂种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19.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机理、抗性遗传、抗病基因定位、抗病种质资源及抗病育种5个方面对玉米抗丝黑穗病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和评价,简要概述了分子生物技术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甘蔗优良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是决定甘蔗品种选育的关键因素,甘蔗亲本资源单个性状研究较多,但是,多种病害的综合性评价较少。为了解甘蔗亲本抗病性,优化甘蔗杂交亲本选择和组合,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海南甘蔗杂交基地筛选常用甘蔗亲本274个,包括引进美国(US)15份、引进其他国家(GW)31份、引进中国台湾(TWCHN)25份、引进国内其他地区(GN)92份和自育亲本(GT)111份,进行甘蔗叶部白条病、叶焦病、赤腐病、轮斑病、花叶病、黄叶综合症(黄叶病)、梢腐病、黄斑病8种甘蔗叶片主要病害的抗病性评价和甘蔗黑穗病发病率调查,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锤度与中国甘蔗8个主要病害的关联度和亲本的抗病性加权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轮斑病是甘蔗常用亲本群体中发病最普遍的病害,有214个亲本发生病害,发病比例达78.10%,但其抗病级别7~9级只有9个亲本,总体感病程度较轻。亲本群体感病数最少的3个病害分别为白条病、梢腐病和黄斑病。美国和中国台湾是我国大陆甘蔗最重要的亲本来源地,已育成多个优良品种。美国引进亲本群体感染白条病、叶焦病和黄叶病的发病比例最高,分别为20.00%、33.33%和33.33%,但其他叶部病害的发病比例较低;中国台湾引进亲本群体中,轮斑病、黄叶病和叶焦病的发病比例较高;国内其他地区引进和自育亲本群体的发生病害比例较一致,属于中间水平,但自育亲本群体的轮斑病发病比例高达80.18%。黑穗病是中国大陆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美国15个亲本群体的黑穗病发病比例为13.33%,且其中最大发病率仅为2.17%,属于感染亲本多但病害发病较轻;中国台湾引进亲本群体的黑穗病发病比例为24.00%,且其中最大发病率为10%,在各来源地亲本中发病率最高;甘蔗亲本叶部病害与锤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中梢腐病与锤度关联度最高为0.960,而黑穗病最低为0.711。灰色关联度加权分析常用亲本的抗病性表现为:F171、Tai98-2817、RB92-579、YuanL7、YueY R1、GF2、GT03-1462、GT08-120抗病性优良,而YZ99-596、CP01-1178、YunY06-450、CP94-1100、CP09-4256抗病性差。以欧式距离分类法对274个常用亲本的8个叶部病害和黑穗病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常用亲本可分为6类,其中第一类群是ROC28、MeiY8、YG45、YZ11-1204、GT05-1141和GT09-268,中抗轮斑病和黄斑病,高抗其他病害。本研究对甘蔗杂交亲本材料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对甘蔗育种材料的创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