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草、黄芪及单药对CYP450酶的影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大鼠连续给予甘草、黄芪、甘草-黄芪提取物14 d,探针底物茶城(CYP1A2)、奥美拉唑(CYP2C19)、右美沙芬(CYP2D6)、氯唑沙宗(CYP2EI)、双氯芬酸钠(CYP2C9)和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种探针底物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消除百分比。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甘草-黄芪对CYP1A2酶活性有诱导作用;甘草-黄芪对CYP2E1酶活性有诱导作用;甘草、黄芪和甘草-黄芪对CYP2C9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结论甘草,甘草-黄芪能诱导CYPIA2和CYP2EI酶,抑制CYP2C9酶。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茶多酚对苯并[a]芘致日本青鳉鱼后代畸形的拮抗及其可能机理,本研究采用正在产卵的青鳉鱼为模式生物,采用腹腔注射法研究了茶多酚对苯并[a]芘致其后代发育畸形的影响,并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组织内的CYP酶(CYP1A1、CYP1B、CYP2A、CYP2C、CYP2D、CYP3A)和GST基因(mGST、GST-a)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注射苯并[a]芘组日本青鳉鱼后代畸形率达到15.13%,显著高于对照;茶多酚拮抗组后代畸形率有所下降,除茶多酚最低剂量组(20μg/g BaP+2μg/g TP)外,其他组与BaP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苯并芘试验组对CYP1A1、CYP1B、CYP2A、CYP2C、CYP2D有轻微诱导,并显著抑制雌鱼mGSTGST-a的表达,同时茶多酚可明显抑制CYP1A1基因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mGSTGST-a的表达。表明茶多酚的抗畸变机理可能与抑制CYP1A1基因表达以及加速苯并芘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改良检测技术,拓宽量子点探针在农产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范围,制备了用于粮油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2种量子点探针,即碳量子点(CQD)探针和石墨烯量子点(GQD)荧光免疫探针,研究2种探针应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中的可行性。采用绿色合成方法,发现以0.375g/m L柠檬酸水溶液中获得的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强度最强。利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将碳量子点和GQD与抗黄曲霉毒素的单克隆抗体1C11进行共价偶联,发现偶联前后量子点的荧光光谱变化趋势一致,而且偶联后均保持了较好的荧光特性,因此均可作为黄曲霉毒素免疫检测的探针,且与抗体偶联后的碳量子点的荧光特性优于石墨烯量子点。  相似文献   

4.
花生油中亚油酸(LA,C18:2Δ9,12)含量很高,为了研究花生Δ12脂肪酸脱氢酶(Δ12 FAD)的功能,用RT-PCR方法从花生未成熟种子中扩增出AhFAD2B的cDNA,连接到酵母表达载体p416中,并转化酿酒酵母K601,得到工程菌Kp4AFAD2B。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该基因能在酵母K601中表达,并使菌株产生了两种新的脂肪酸即棕榈二烯酸(C16∶2Δ9,12)和亚油酸(C18∶2Δ9,12),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2.1%和9.2%,棕榈油酸(C16∶1Δ9)和油酸(C18∶1Δ9)含量与对照相比相应地下降,证明该基因编码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除能作用于C18∶1Δ9,还具有催化16碳的C16∶1Δ9底物在Δ12位脱氢生成C16∶2Δ9,12的功能,但在两种底物之间可能更偏爱C18∶1Δ9。  相似文献   

5.
CYP303A1基因是细胞色素P450(简称P450)家族成员之一,它在昆虫药物代谢解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CYP303A1基因编码区ORF,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网站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树、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三级结构及功能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YP303A1基因含有1503 bp开放阅读框,编码50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7.42kDa,理论等电点为8.56.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YP303A1基因与同翅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亲缘关系最近,与膜翅目的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亲缘关系最远.氨基酸系列比对结果表明,CYP303A1基因与其他物种昆虫CYP303A1的保守性较差.三级结构及功能域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以β折叠为主,功能域由一信号肽和p450蛋白域(Pfam:p450)组成.该研究明确了茶小绿叶蝉CYP303A1的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特征.  相似文献   

6.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催化植物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等多种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本研究在橡胶树叶片中克隆得到一个CYP450基因,编码516个氨基酸,在3~511位氨基酸序列间存在一个P450超级保守结构域,且存在特征性的血红素结合位点保守序列,与蓖麻、胡杨、毛杨果和大豆CYP450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4%、68%、68%和65%。Hb CYP450基因在橡胶树的叶片、花和胶乳中均表达,但在树皮中不表达。该基因的表达量受干旱、机械伤害和白粉病的诱导,在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茉莉酸(JA)、乙烯利(ET)、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过氧化氢(H_2O_2)作用下,Hb CYP450基因表达量呈现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的规律。说明Hb CYP450是植物P450家族成员,其表达量受白粉菌和逆境诱导。  相似文献   

7.
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玉米中克隆ZmCYP92A1,GenBank登录号为KY270496.1。该基因全长1 713 bp,开放阅读框为1 551 bp,编码517个氨基酸。预测ZmCYP92A1蛋白分子量为58.58 kD,理论等电点为6.44,存在2个跨膜结构域,1个信号肽,有1个P450保守结构域。多序列比对表明,ZmCYP92A1蛋白与其他物种的CYP92A1蛋白具有极高的相似性。系统发生分析揭示,CYP92A1蛋白与属于CYP75亚家族的类黄酮3-单加氧酶的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非生物胁迫(干旱、高盐、低温和脱落酸)均诱导ZmCYP92A1基因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参与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  相似文献   

8.
赤霉素与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赤霉素与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以新型小麦化学杀雄剂SQ-1作为诱导剂,西农1376为材料,构建了西农1376不育和可育生理系,通过扫描电镜、荧光定量PCR、气相质谱等技术,研究了小孢子花粉形态、TaGAMYB和CYP709C1基因表达、硬脂酸和赤霉素含量和花粉育性。结果表明,化学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粉粒畸形,TaGAMYB和CYP709C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硬脂酸含量显著上升,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可育系。赤霉素对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有一定逆转效应。  相似文献   

9.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对小麦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检验砒砂岩与沙混合复配成土的效果,于2010-2012年在陕西富平比较了砒砂岩与沙1∶1(C1)、1∶2(C2)和1∶5(C3)及黄土与沙1∶2(CK)4种混合成土模式下冬小麦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C2处理在0~60cm土层2年的平均贮水量较CK、C1和C3处理分别高20.18%、12.79%和3.98%。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不影响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SPAD值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但在小麦生育期内,C1、C2处理2年的平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CK分别增加8.04%、6.43%、7.96%和12.97%、13.32%、15.46%,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SPAD值以C2处理最高。各处理间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C1、C2、C3处理2年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较CK分别高16.19%、24.36%和10.29%。两年平均产量以C2处理最高,达到6 140.25kg·hm-2,较C1、C3和CK分别增产3.56%、13.33%和19.62%。综合考虑来看,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以1∶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水稻苯达松敏感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日本和中国学者分别从粳稻和籼稻中获得了苯达松敏感致死突变体农林8号m和M8077S。水稻苯达松敏感突变也表现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敏感,但对供试的其他除草剂没有差异反应。遗传分析表明,这两个突变体表现为等位的隐性单基因突变,对这两种除草剂的敏感是同一个基因突变的效应。对M8077S的突变位点进行了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和互补试验,证明农林8号m和M8077S都是源于第3染色体上的一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81A6)的单碱基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农林8号m中的CYP81A6自转录起始密码子ATG起第507位缺失了一个C,而M8077S中的CYP81A6第2058位缺失了一个G。水稻苯达松敏感突变用于两系法杂交水稻的除杂保纯,已经成功选育出3个具有苯达松敏感突变标记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M8064S、苯88S、苯63S)以及相配套的3个杂交组合(丰两优2号、苯两优9号和苯两优639),分别通过了湖北和江西省品种审定;用于杂交水稻混植法制种,已经成功选育出具有苯达松敏感标记的恢复系(MC526)以及相配套的杂交组合(混制1号),制定了机械化混播制种的生产规程和技术要点。还展望了CYP81A6基因在抗除草剂育种、转基因水稻安全控制以及水稻化学杀雄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NCBI茶树转录组数据库,以铁观音芽叶为材料,克隆了茶树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71A26与CYP71B34的cDNA全长。CYP71A26CYP71B34的cDNA全长分别为1β879βbp和1β764βbp,分别含有1β539βbp(编码513个氨基酸)和1β533βbp(编码511个氨基酸)的完整开发阅读框。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YP71A26与CYP71B34的同源性为42.47%,为2个亚家族基因。氨基酸结构分析表明,2个基因均具有植物P450的螺旋C(Helix C)、螺线I(Helix I)、螺线K(Helix K)、“Meander”区域序列和血红素结合域(Heme binding domain)的典型结构。进化树分析显示,CYP71A26CYP71B34在分子进化树上分属两大分支,2个基因与其他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三级结构模拟与功能域分析显示,CYP71A26与CYP71B34主要由N端的β折叠和C端的α螺旋结构组成,且2个基因均具有一个P450蛋白结构域(Pfam domain)。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YP71A26CYP71B34基因在不同茶树害虫为害的叶片中,分别表现出上调和下调表达的现象。而在冷热环境下,CYP71A26CYP71B34基因分别表现出下调和上调表达的现象。表明茶树CYP71A26CYP71B34基因均参与了生物(害虫)与非生物(温度)的胁迫响应,但两个基因表达相反,参与环节可能相反。  相似文献   

12.
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相关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砒砂岩与沙以不同比例混合复配成土0~30cm土层土壤质地、贮水量及相关光谱特性的差异,于2010-2013年在陕西富平设置了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分别为1∶1(C1)、1∶2(C2)、1∶5(C3)和黄土与沙混合比例为1∶2(CK)的4种复配土模式,测定和分析了复配"土壤"的质地、贮水量、土壤光谱和在其上栽培的冬小麦光谱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C1、C2和C3复配土壤0~30cm土层均呈现砂粒含量减少、粉粒含量增加趋势;CK处理则粘粒减少、砂粒增加。三个种植季后,C2复配土0~30cm土层中的砂粒、粉粒和粘粒平均含量分别为76.69%、18.72%和4.70%。(2)各处理在三个种植季间,0~60cm土层贮水量差异明显,随着混合沙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C2复配土0~60cm土层中,3年平均贮水量较CK、C1和C3复配土分别高21.34%、11.59%和3.91%。(3)2013年,各处理冬小麦在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全波段(350~2 500)反射光谱曲线特征相似,且拔节期冠层反射率明显高于灌浆期;在绿光波段550nm左右形成反射峰;在冬小麦拔节期,C2处理下小麦叶片冠层反射率最高。(4)2013年小麦收获后各复配土光谱曲线特征一致,在350~1 750nm波段土壤相对反射率呈增加趋势,且随混合沙的比例增加而增加;CK、C1、C2和C3的光谱反射率(y)与波长(x)呈现良好的对数关系,其方程分别为:y=0.187ln(x)-0.979,y=0.159ln(x)-0.801,y=0.177ln(x)-0.911,y=0.185ln(x)-0.945。综合考虑各复配土的物理性状及其相关光谱指标,C2处理是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密度和行距对BNS型杂交小麦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BNS型杂交小麦的适宜播期、密度和行距配置,设置了3个播期[10月5号(A1)、10月15号(A2)、10月25号(A3)]、3个密度[基本苗150×104株·hm~(-2)(B1)、225×104株·hm~(-2)(B2)、300×104株·hm~(-2)(B3)]和3个行距[18.3cm(C1)、23cm(C2)、宽窄行13.3/23cm(C3)],研究了播期、密度和行距配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在所有测定时期均以A2B1C2处理最高,A2B3C1处理次之;通过极差分析可知,旗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最佳处理为A2B3C2;三因素对小麦冠层透光率的影响程度因时期和部位而不同;A2B3C1和A3B3C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杂交小麦适宜的播期、基本苗和行距分别为10月15号、300×104株·hm~(-2)和18.3cm。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主要乌龙茶品种PPO酶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霞  肖丽霞  陆蒸  林启训  陆则坚 《茶叶科学》2006,26(2):117-121,127
对四种乌龙茶茶树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粗提,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酶的特性。结果表明:在邻苯二酚与被测酶液的反应体系中,当底物邻苯二酚(C6H6O2)量为0.3~0.9ml时,毛蟹、铁观音、黄旦、肉桂酶活力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呈曲线增长,含量太高会产生抑制作用,当底物含量∶酶含量=1.5∶1时,酶活力表现最高;毛蟹、铁观音、黄旦、肉桂酶活力在45~65℃范围内均呈ω型变化趋势,依次在45℃、55℃、65℃时出现高峰。在50~90℃下水浴处理1h,毛蟹、铁观音、黄旦、肉桂酶活力分别丧失34.66%~55.91%,22.68%~50.89%,23.14%~53.57%,31.58%~57.89%;酶活力的适宜pH相对偏碱,在pH8.6时表现为一个活力高峰。相同浓度的五种抑制剂对酶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NaHSO3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最强,L-半胱氨酸其次,NaCl的抑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细胞色素P450(CYP450)超家族广泛参与初生和次生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其中CYP703家族基因参与拟南芥、水稻等的花药发育.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芝麻基因组中鉴定出303个CYP450基因,发现它们分为9个家族簇(clan),43个基因家族,随机分布于16个连锁群中.CYP703家族是71 Clan的成员之...  相似文献   

16.
分析番茄的EST数据库,获得一条在番茄果实中表达的EST序列CYP71,通过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番茄的叶、花、果实中均有表达,其中幼果中表达最强,并受到乙烯的负调控,推测可能与果实的发育成熟相关.进而通过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的方法获得了全长为1 637 bp的番茄CYP71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GQ370622).该片段包括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1488 bp),编码495个氨基酸.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属于CYP71家族.将番茄的CYP71基因定向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获得CYP71基因的正、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BI121-CYP71s和pBI121-CYP71as,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添加对潮棕壤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0(CK)、22.5 t/hm2(C1)、67.5 t/hm2(C2)和112.5 t/hm2(C3)]对玉米不同生长期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提高了土壤MBC和SOC含量,处理组C1、C2和C3的SOC含量较对照组CK增加20.9%、57.25%和93.23%,并且MBC占SOC比例的变化表明生物炭的添加促进了土壤MBC对土壤有机质(SOM)的贡献。另外,在生物炭添加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MBC呈显著的正相关。生物炭的添加增加了开花期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以及成熟期玉米的百粒重和产量。相比于对照组CK,处理组C2和C3株高增加15.99%、21.55%,茎粗增加13.77%、9.64%,产量增加23.23%、23.12%;处理组C1、C2和C3叶面积指数高于CK 13.89%、44.52%和47.26%。  相似文献   

18.
为提供信息改良油料种子脂肪酸,研究脂肪酸碳链延长酶1(FAE1)的底物特异性,将甘蓝型油菜A、C基因组的BnaA.FAE1和BnaC.FAE1分别在亚麻荠种子中表达。其转基因种子中山嵛酸与芥酸含量的比值(C22:0/C22:1)分别为0.18和0.88,表明BnaA.FAE1对单不饱和脂肪酸亲和力较高,而BnaC.FAE1则对饱和脂肪酸亲和力较高,这种差异在各转基因世代表现稳定。通过分析T3转基因家系种子中酰基辅酶A(Acyl-CoAs)的组成,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但是在拟南芥中分别异源表达上述基因,并没有观察到类似的底物特异性差异。在甘蓝型油菜祖先种,白菜型油菜和甘蓝种子中调查其C22:0/C22:1比值,同样未发现其FAE1底物特异性存在差异。综上认为BnaA.FAE1和BnaC.FAE1在亚麻荠中存在底物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简单高效,通过FISH信号分析,可以对不同物种染色体组成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AFA-3、AFA-4、pAs1-1、pAs1-3、pAs1-4、pAs1-6、pSc119.2-1和(GAA)10等8个探针组成的小麦寡核苷酸探针套,对不同倍性的燕麦品种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小麦的寡核苷酸探针套在燕麦大部分染色体上可以产生清晰的杂交信号,能够区分燕麦大部分染色体,说明燕麦与小麦存在一定程度相似的重复序列,可为燕麦染色体的精准鉴定和分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扬辐 972 7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啤麦 ,省区试及生产试验表现突出 ,2 0 0 1年引进种植 ,在大田示范同时 ,设计本试验 ,探索其在本地区生态条件下的优质高产栽培模式。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农场农科所试验田进行 ,土质潮盐土 ,肥力中等偏上 ,地力均匀 ,地势平坦 ,试验设基本苗 1 0 (A1)、1 5(A2 )、2 0 (A3 )、2 5(A4)万 /6 6 7m2 四个处理 ,重复 3次 ,小区面积为表 1 肥料运筹试验设计处理 总用N量(kg/ 6 6 7m2 ) 基肥∶分蘖肥∶拔节孕穗肥B1C115 0 7∶ 2∶ 1B1C2 15 0 5∶ 2∶ 3B2 C118 0 7∶ 2∶ 1B2 C2 18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