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气培菌袋应用于香菇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自行开发的透气培菌袋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与常规培菌袋相比,用透气培菌袋栽培,改善了袋内菌丝的发育环境,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增产20%以上,同时省去刺孔通气环节,起到简化栽培工艺、省工省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鲍文辉  鲍震海 《食用菌》2009,31(6):47-47
对4种规格透气培菌袋进行袋栽香菇效果试验,结果与常规培菌袋相比,透气培菌袋改善了袋内菌丝的生育环境,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分化早而多,增产20%以上;同时省去刺孔通气环节,起到简化栽培工艺、省工省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过程中,选择发菌程度不同的栽培种进行搔菌出菇,结果表明:发满菌丝的栽培种较留1cm未发满菌丝及留2cm未发满菌丝的栽培种,菌丝恢复快、原基形成早、子实体整齐度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原料栽培引进"牛排菌"的生长情况,同时,还观察了不同菌龄栽培对原基形成、子实体发育、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引进"牛排菌"更适宜在木屑基质中生长,在棉籽壳基质栽培包中菌丝生长则像平菇菌丝那样吃料整齐,均匀往下拉,但生长速度相当慢,感觉吃料很吃力;木屑基质栽培引进"牛排菌"明显好于棉籽壳基质,子实体出菇整齐,生长良好,且木屑基质栽培菌包可以延续生长至第2潮子实体,菌包外观仍较好;木屑培养料基质栽培引进"牛排菌"能提高其营养价值,17种氨基酸总量、粗脂肪、粗纤维和粗多糖含量高于棉籽壳基质栽培的引进"牛排菌",尤其是17种氨基酸总量高出178.29%。  相似文献   

5.
薛华 《食用菌》2010,(3):5-5
<正>金针菇栽培,通过采取在催蕾期补氧和子实体发育期控氧的措施,可有效提高金针菇的品质。金针菇为好气性真菌,在代谢过程中需不断吸收新鲜空气。金针菇在催蕾期和子实体生长前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特别是在大量栽培时,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积累量超过  相似文献   

6.
通过菌塘的菌丝分布、形态、共生树根系分布的研究,探寻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于菌塘的关系。选择不同部位的菌塘挖掘和菌塘菌丝与子实体组织的菌丝和分离培养菌丝显微观察表明不同出菇量菌塘的菌丝分布是不同的。单生菇的菌塘约50cm,而群生菇菌塘的菌丝圈可达80cm。不同出菇量的菌塘松树根数和菌根数是不同的,单生菇的菌塘根较粗量少,菌根较少,群生菇菌塘的菌塘根较细量多,菌根多;菌根数量多。菌塘菌丝与子实体组织的菌丝和分离培养的菌丝形态差别较大。未见有锁状联合,泥土间菌丝膜片是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的菌丝态。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富硒能力较好、产量稳定且综合性状好的工厂化适栽秀珍菇菌株,并掌握其富硒规律,对10个低温刺激型秀珍菇菌株开展了耐硒水平、富硒能力、栽培出菇特性测试,并对不同菌龄菌棒出菇的子实体、子实体不同部位及不同生长发育期的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100 mg·L-1 Na2SeO3固体培养基上秀珍188、秀珍195和永州6号的耐硒能力较强;在0~10.0 mg·L-1 Na2SeO3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永州6号、秀珍P-6和台秀57富硒能力较高;综合出菇栽培表现,筛选确定永州6号为优良富硒菌株。永州6号秀珍菇菌棒菌龄为120~160 d出菇的子实体硒含量较高且稳定,菌盖的富硒能力高于菌柄,菇蕾期子实体硒含量最高。该试验结果为富硒秀珍菇栽培菌株选择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制种栽培中菌螨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文华 《西南园艺》2002,30(3):26-26
1 发生特点菌螨俗称“菌虱” ,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 ,是食用菌制种栽培中危害最大的菌害。繁殖能力极强 ,个体很小 ,分散活动时很难发现 ,当聚集成堆被发现时 ,已对生产造成损害 ,使人防不胜防。菌螨不仅对食用菌本身进行为害 ,而且对工作人员亦进行为害。其为害情况分三个方面 :一是菌螨直接取食菌丝 ,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 ,导致培养料变黑腐烂。二是污染子实体 ,当出菇阶段即子实体生长阶段发生螨害时 ,大量的菌螨爬上子实体 ,取食菌槽中的担孢子 ,并躲藏栖息于菌褶中 ,不但影响鲜菇品质 ,而且为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干巴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源  张玲琪 《食用菌》1998,20(1):16-17
野生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产量有限,探索其人工或半人工栽培方法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而干巴菌菌种的分离则是研究其生活史及人工栽培的前提条件之一,对干巴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在于探索分离干巴菌菌种的合适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子实体 采集于昆明小哨的成熟新鲜子实体(灰白或褐色,帚状小分枝明显,顶端小枝片达5cm以上)和幼嫩子实体(鲜黄色,未见珊瑚状分枝,直径0.5~2cm)。 1.2 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为马铃薯20g,葡萄糖20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25g,硫胺素30μg,琼脂20g,水1000mL,121℃灭菌30分钟制成斜面。A培养基:将上述灭菌培养基熔化,稍冷却后在无菌室内加链霉素50μg/mL,摇匀,倒入灭菌培养皿,每皿1O~15mL,厚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棉籽壳、杂木屑、甘蔗渣、莲子壳4种原料不同配方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最佳配方(重量比)为棉籽壳20 kg、杂木屑30 kg、甘蔗渣20 kg、莲子壳10 kg、麦麸20 kg、玉米粉5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pH7;通过菌丝培养不同菌龄期对菇蕾发生时间、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的试验发现,杏鲍菇菌丝培养最佳菌龄期为28 d;通过修蕾方式、修蕾时间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试验发现,杏鲍菇最佳修蕾方式为留2个主蕾,最佳修蕾时期是主蕾长度3.5 cm;通过催蕾期温度、湿度、通气量、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催蕾效果的试验发现,杏鲍菇催蕾期最适温度为15℃,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500 ppm,光照强度为100 lx;通过子实体生长期温度、湿度、气、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发现,杏鲍菇子实体生长期最佳温度为16℃,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200 ppm,最佳光照强度100 lx。  相似文献   

11.
分析比较了稻草、玉米芯和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原料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经济性状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稻草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个较大,容重较小,菇体紧实度稍差;杏鲍菇菌渣及玉米芯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相对个小,容重较大,菇体紧实。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粗蛋白、可溶性糖、总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稻草次之,玉米芯最低,但是,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2.
用金针菇菌渣不同比例的配方栽培秀珍菇,观察其菌丝生长、测定子实体产量、分析各配方投入产出比。试验表明,培养料中用33%左右的金针菇菌渣代替木屑栽培秀珍菇,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粒固体培养基栽培高雄山虫草。筛选了适于生产的优良菌株,该菌株栽培后生长良好,搔菌后出草较多、整齐,但生物量和生物转化率与未搔菌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搔菌组第二潮子实体生物量和生物转化率均优于未搔菌组,搔菌组平均每瓶分别为(0.33±0.01)g和(2.2±0.01)%,未搔菌组分别为(0.12±0.01)g和(0.7±0.01)%。经过二潮子实体培养总生物量和总生物转化率高于一次培养。  相似文献   

14.
竹林下仿野生栽培鸡腿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利用韶关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草菇菌糠资源,笔者以草菇菌糠为主要培养料,通过熟料袋栽、发酵料袋栽及熟料框栽3种方式进行竹林下仿野生栽培鸡腿菇试验。比较3种栽培方式鸡腿菇的菌丝长势、子实体形成时间、生物转化率,得出加入磷肥以熟料袋栽栽培的方式最优,其菌丝雪白,浓密粗壮,生产周期短,生物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15.
野生朱红硫磺菌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营养试验、菌丝体培养和出菇温度试验、培养基酸碱度试验、出菇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朱红硫磺菌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子实体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6~25℃,气温低于16℃,子实体色泽为淡橙色,16℃以上,子实体呈鲜橙红色;培养料适宜营养C/N为20-26/1;朱红硫磺菌菌丝体适宜酸碱度范围为pH3.0~8.0,最适酸碱度为pH4.0—6.5;朱红硫磺菌的产量与光照条件无关,但光照强度影响子实体的发生时间和色泽;朱红硫磺菌栽培原料广泛,凡栽培木腐菌的培养料均可用于栽培朱红硫磺菌。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菌糠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收获子实体后剩下的栽培基质,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菌糠数量越来越多,菌糠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未见相关报道。本试验中以不同食用菌菌糠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平菇、香菇、金针菇、杏鲍菇菌糠中的细菌、真菌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菌糠样品细菌群落在门水平上的优势群落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从属水平来看,未分类的细菌群落占优势;所有菌糠样品真菌群落在门水平上的优势群落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从属水平来看,优势属为食用菌自身所在属。  相似文献   

17.
以杏鲍菇的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分析菌渣对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成本利润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与牛粪比例3∶1时双孢蘑菇产量和菇质最好,比稻草栽培和纯菌渣栽培分别提高5.23%和13.36%,且菇体紧实致密,单朵菇平均重35.7 g;纯收入最高的为纯杏鲍菇菌渣,达到42.91元/m2,比对照增加39.82%,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竹荪出菇期疑难症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梅 《食用菌》1998,20(5):37-37
竹荪生料栽培已在普及,但有些栽培者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出菇阶段的管理技术,以至出现菌蕾萎烂、托膜增厚、破口抽柄困难、子实体变异等现象,直接影响了产质量及经济效益。根据实践和观察,笔者对上述疑难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云虹 《中国食用菌》2012,31(3):64-64,68
通过黑木耳冻菌栽培试验,得出此栽培方法可行。并且子实体产量高于对照5%,颜色较黄,耳片较薄。下地时间相同,原基形成时间相同但采收时间冻菌早于对照4 d~6 d。  相似文献   

20.
菌糠是食用菌子实体采收后的废弃物,富含多种蛋白质和纤维、氨基酸、多糖、酶类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该文概述了食用菌菌糠在农业种植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菌糠在农业种植中主要用作食用菌或园艺作物的栽培基质、有机肥、生物肥料载体、土壤改良剂等.菌糠在种植业中广泛应用,不仅使废弃生物资源得到重新利用,对我国农业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及对环境保护都有重大意义.菌糠的再利用在农业种植中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