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大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大豆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各相关酶系的变化,进而为不同大豆品种抗旱能力的评价给出参考指标。测定了6个大豆品种干旱处理后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下大豆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是大豆植株保护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是判断大豆植株遭受干旱的重要指标;多酚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可能不是大豆植株保护酶系的必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在大豆田中广泛应用。黑龙江省多数情况下是春季低温干旱,使乙草胺的药效不能稳定发挥,但在有些低洼地区又经常出现药害。为了探讨气象条件对乙草胺药效和药害的影响,作者于2003—2004年5月至9月,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场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有明显影响,土壤高湿条件下乙草胺药害最重,湿度适中乙草胺药害最轻,土壤干旱乙草胺药害程度轻于前者而重于后者。乙草胺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状况随药害加重而明显下降。乙草胺药害越重,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越大,表现为株高、株鲜重、根鲜重、百粒重和产量降低,根长变短,单株有效荚和粒数减少。  相似文献   

3.
大豆GmbZIP16的抗旱功能验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干旱条件下大豆的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大豆锌指蛋白GmbZIP16,对其进行功能验证,确定GmbZIP16参与大豆抵抗干旱的分子机理。【方法】大豆干旱转录组数据分析得到上调倍数较高的锌指蛋白GmbZIP16,以大豆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GmbZIP16。并通过In-Fusion连接酶技术,构建pCAMBIA1302- GmbZIP16和pCAMBIA3301-GmbZIP16表达载体。通过液氮冷冻法将重组载体pCAMBIA1302- GmbZIP16和pCAMBIA3301-GmbZIP16分别转入农杆菌GV3101和大豆发根农杆菌K599的感受态细胞中,通过农杆菌侵染拟南芥花序以及大豆子叶节技术,产生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以及过表达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植株。通过半定量RT-PCR和qRT-PCR分析,确定GmbZIP16在转基因拟南芥和大豆毛状根中能够超表达。分别将正常条件下生长2周龄的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植株转移至含有不同PEG浓度(6% PEG和8% PEG)的MS0培养基上继续培养7 d,观察转基因拟南芥和对照野生型拟南芥之间的生物量差异;利用qRT-PCR分析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植物体中胁迫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将生长良好的转GmbZIP16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施加25% PEG处理1周后,分别采取转GmbZIP16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和转空载体大豆毛状根复合体的叶片,用酶标仪测定植株的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正确的GmbZIP16序列,通过农杆菌转化技术得到2个稳定过表达的转GmbZIP16拟南芥株系。通过对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鉴定发现转基因拟南芥在干旱处理下的生物量(鲜重和根长)及存活率比野生型显著提高。在过表达GmbZIP16拟南芥植株中,一些与胁迫相关的基因的表达要高于在野生型,如RD29B、DREB2A和P5CS。转GmbZIP16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植株在25% PEG处理1周后,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叶片中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要显著高于转空载体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叶片中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而转GmbZIP16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低于转空载体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结论】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大豆GmbZIP16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旱性。过表达GmbZIP16可以提高转基因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对干旱的抗性。GmbZIP16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主要是通过影响与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赵玉凤 《农技服务》2014,31(8):88-88
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块于2014年5月1日播种的中黄13,因旱落花落荚,基本绝收。根据近年观察显示:淮北大豆生育期干旱频率趋于增高,干旱已成为大豆丰产的关键限制因子。因此,应该研究干旱胁迫对夏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灌溉技术方法,以便遇旱及时科学应对,确保大豆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正常水分管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及两种有益菌木霉菌和自生固氮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管理条件下,只有VE期转基因抗旱大豆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多,放线菌数量显著减少.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抗旱大豆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数量也只在R1期与正常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大豆中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筛选大豆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适合成熟miRNA、前体miRNA及靶基因mRNA荧光定量PCR的内参基因。【方法】以干旱胁迫处理后的大豆根和叶片为材料,选择了5个成熟miRNAs和5个传统的看家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程序对10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在干旱胁迫下,大豆根、叶片中,成熟miRNA定量最合适的单个内参基因分别为miR156a、miR167a,最合适的内参基因组合分别为miR1520d与miR156a、miR1520d与miR167a。前体miRNA和靶基因mRNA定量最合适的单个内参基因分别为Fbox、Act11,最合适的内参基因组合分别为Act11与Fbox、Act11与EF1A。【结论】筛选出大豆干旱胁迫条件下成熟miRNA、前体miRNA及其对应靶基因mRNA的荧光定量PCR的内参基因,最稳定内参基因数目为2个。  相似文献   

7.
以2种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ZD11、YD24)为试验材料,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探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 PDH)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在抗旱性中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增强了2种大豆品种中G6PDH的活性,而且抗旱品种YD24比对照品种ZD11提高的幅度大,提示了G6PDH可能参与了大豆的抗旱性响应;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G6 PDH抑制剂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大豆根中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另外,G6 PDH 抑制剂处理进一步抑制了主根的生长以及侧根的数量。这些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G6 PDH在增强大豆的抗旱性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招防渍害、炕芽,力争全苗夏季若遇天气干旱无法播种时,要及时浇水造墒,使土壤墒情适宜再整地播种;播种后,要及时开好田间排水沟,使沟渠相通,排灌顺畅,降雨畦面无积水,防止烂种;若天气持续干旱播后仍需浇水适期出苗,防止豆芽脱水造成炕芽。抗旱灌水时,切忌大水漫灌,影响耕种出苗。二、招防夏大豆倒伏大豆生育后期的倒伏,影响大豆产量、品质,并不利于收获。1.倒伏的原因。1品种不对路。有的大豆品种植株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根交替干旱胁迫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籽粒代谢物的影响,为研究大豆品质提升及抗旱代谢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两个耐旱性差异显著的大豆品种(耐旱型ND12、敏感型C103)为研究材料,开展室内盆栽试验,考察了不同水分胁迫下大豆的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籽粒代谢群体的变化规律。【结果】在半根交替干旱胁迫下,两个大豆品种的外观性状变化存在差异,但并不显著(P0.05),抗性品种ND12的株高、茎粗、分枝数、主茎节数等指标呈下降趋势,敏感型品种C103却出现了小幅增长;胁迫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两个品种的百粒重均极显著降低,单株产量显著降低,ND12的降幅低于C103;干旱敏感型大豆籽粒化学成分对胁迫的响应更剧烈,皂苷合成通路及丙酮醛降解通路上调,大豆皂苷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上升;木质素糖苷合成通路及苯丙氨酸合成通路显著上调,松柏醇、芥子醛等含量显著上升。【结论】有望通过适度的半根干旱栽培,在维持大豆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提升皂苷、谷胱甘肽等品质性状;通过籽粒代谢群体的变化情况,能够为抗旱性大豆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参考;胁迫环境下大豆籽粒木质化程度的加剧,可能对大豆代际间应对非生物胁迫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大豆水通道蛋白基因GmTIP1-1的克隆及其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分析,探究水通道蛋白在大豆耐受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大豆品种‘天隆1号’中克隆出GmTIP1-1的CDS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不同逆境处理下GmTIP1-1在大豆根、茎、叶等组织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对GmTIP1-1蛋白全长及不同跨膜结构域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酵母双杂试验确定GmTIP1-1蛋白的互作蛋白,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干旱处理下与GmTIP1-1互作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GmTIP1-1的CDS序列全长为753 bp,编码250个氨基酸,等电点为6.51。系统进化分析发现,GmTIP1-1与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和黄瓜(Cucumis sativus)的亲缘关系十分相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mTIP1-1定位在细胞膜上。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mTIP1-1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中次之,叶中最低;在干旱、ABA处理下均能诱导GmTIP1-1基因在大豆根、茎、叶中的表达;在干旱和ABA处理下,GmTIP1-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在茎和叶中的表达水平。酵母双杂试验表明,GmTIP1-1与参与非生物胁迫调节的Gm SNARE蛋白以及响应逆境胁迫相关蛋白Gm F-box均存在互作。在干旱处理下,大豆根和茎中Gm SNARE和Gm F-box基因都会受到干旱诱导表达。[结论]GmTIP1-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通过与参与非生物胁迫调节的Gm SNARE蛋白以及响应逆境胁迫相关蛋白Gm F-box互作来增强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旱田作物,因而,不少农户错误认为大豆是比较耐旱的作物,从而忽视了对大豆进行合理的水分管理。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大豆构成严重威胁,造成大豆减产,种植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抗旱的大豆品种豫豆24、对照品种周豆11为试验材料,以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探讨了不同干旱胁迫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在清除活性氧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增加了2个大豆品种中AsA和GSH含量,两者均在10%PEG处理48 h时达到最大值,抗旱品种豫豆24比对照品种周豆11增加幅度大,表明AsA和GSH可能参与了大豆的抗旱响应;干旱胁迫显著增加了2个大豆品种中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O-2·含量,抗旱品种豫豆24的增幅低于对照品种周豆11;AsA和GSH抑制剂处理进一步增加了干旱胁迫下大豆根中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表明干旱胁迫下AsA和GSH在清除活性氧从而增强大豆抗旱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杜飞 《农民致富之友》2014,(22):185-185
<正>一、招防渍害、炕芽,力争全苗夏季若遇天气干旱无法播种时,要及时浇水造墒,使土壤墒情适宜再整地播种;播种后,要及时开好田间排水沟,使沟渠相通,排灌顺畅,降雨畦面无积水,防止烂种;若天气持续干旱播后仍需浇水适期出苗,防止豆芽脱水造成炕芽。抗旱灌水时,切忌大水漫灌,影响耕种出苗。二、招防夏大豆倒伏大豆生育后期的倒伏,影响大豆产量、品质,并不利于收获。1.倒伏的原因。1品种不对路。有的大豆品种植株较高,茎秆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1—2014年河南省118个观测站气象观测资料,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大豆生育期作物观测资料以及2000—2010年118个县大豆、豆类种植面积、耕地面积、灌溉面积资料,利用干旱等级指标和自然灾害风险指数等方法,对河南省大豆干旱风险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河南省大豆干旱的高危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大豆主要种植区域周口大部、商丘东部及新乡和濮阳西部地区;河南省大豆干旱暴露性最高主要分布在商丘永城,其次为豫西西部、豫东南部、豫西南东部及长垣;河南省大豆干旱抗灾能力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北部、东部及豫南部分地区,豫西、豫西南山区及新密、方城抗灾能力较差。河南省大豆干旱综合风险分布规律为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总的来说,除西部山区外大豆主要种植区周口大部、商丘东部、南阳东部、新乡长垣、濮阳范县局部的干旱风险较高,豫北、豫南大部和开封、漯河、驻马店、商丘局部地区的大豆干旱风险等级较低。大豆干旱综合风险较高的地区在大豆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科技研发,切实做好大豆干旱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地普遍出现了夏播大豆无荚果的现象,“翠扇大豆”、“科丰6号”表现最为严重,宁庄村韩宗王宣5亩新引进品种翠扇大豆几乎颗粒无收。  笔者经调查分析,认为去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是罪魁祸首。上述大豆品种一般开花期为30多天,适宜温度30℃上下,而去年7月份大豆大部分花期赶上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授粉结荚极为不利。据大田调查,春播“兴农2号”大豆也受高温干旱影响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空荚,但因播种早,加上其开花时间长达75天,花期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相对轻些,因而损失较小。  这给今年大豆生产提供了经验,即夏播大豆一定避免…  相似文献   

16.
正淮北地区是安徽省生产大豆的主要产区,也是全国大豆主要产区之一,夏大豆是淮北地区夏季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在夏种作物中占比超过6成,对当地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夏大豆的高产稳产对当地农业发展、农户增收意义重大。淮北地区夏季灾害性气候比较多,近些年来干旱、涝灾、病虫草害等交替发生,给当地夏大豆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夏大豆的优质高产是淮北地区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下面,结合淮北地区夏大豆栽培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部分市县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引起大豆萎黄病(俗称火龙秧子)的一种病原线虫。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在东北地区凡取样地块均有发生,尤其西部和北部的干旱、砂碱地区更为严重,有些地块甚至绝产。实行大豆——小麦二年轮作制,出现大面积迎茬大豆;实行大豆和玉米间作,机翻地后找不清茬口,事实上,很多地块出现大豆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干旱胁迫已成为限制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阐明了干旱胁迫对大豆根系、叶片、豆荚的影响,并分析干旱胁迫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为干旱胁迫下大豆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查转基因大豆东农50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影响。[方法]通过PCR-DGGE及序列分析方法研究盆栽条件下转基因大豆和近等基因的非转基因大豆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和干旱胁迫下土壤中氨氧化细菌cto基因的多样性。[结果]根际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分析表明,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的氨氧化细菌多样性没有区别,但是,在正常水分条件和干旱胁迫下,处于收获期的转基因大豆的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提高。对DGGE回收的17个条带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条带均与β-变形亚纲的亚硝化弧菌属(Nitrosovibrio)以及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相似性较高。[结论]转基因大豆对土壤氨氧化细菌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探讨鼓粒期干旱对大豆品质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为大豆后期田间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豆鼓粒期干旱使大豆蛋白质含量降低,降幅在1.2%~4.6%之间;大豆鼓粒期干旱使大豆脂肪含量上升,增长幅度在1%以内,大豆鼓粒期干旱使株高、百粒重、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