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瓣体虫病(因虫体内有瓣状体而得名,习称海水斜管虫)对石斑鱼危害较大,流行于夏末秋初,发病的季节性较强,水温20~25℃,气候发生变化,如下雨或台风后,容易暴发,流行范围广泛,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浙江省区水泥池高密度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及池塘养殖的石斑鱼常见病发,容易大面积暴发,感染率高达八九成以上,但死亡率并不  相似文献   

2.
周有明 《内陆水产》2006,31(4):38-38
自2002年引进倒刺鱼巴在我市推广养殖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提高了池塘养殖产量和效益。在推广养殖过程中,发现少数养殖户池塘主养的倒刺鱼巴发生车轮虫病与烂鲴病并发症.经诊治取得显著效果.避免了重大损失。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余志勇 《科学养鱼》1997,(12):23-23
在欧洲鳗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性鱼病当推单殖吸虫类的拟指环虫,若治疗不及时往往造成大批死亡。一般防治用甲苯咪哩0.7ppm~1.0ppm药浴,但在土塘低密度养殖条件下,此疗法成本太高,不值得推广应用。为降低养殖成本,我们进行了内服甲苯咪隆对指环虫病的治疗试验,并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原理:甲苯咪唑属噻苯唑衍生物,易被消化道吸收,能通过血液分布于机体大部分组织;指环虫是靠固着盘附着在鳃丝,摄食鳃丝组织为生,药物可通过扩散或被吸食而进入虫体。二、过程:我们选择了三只感染强度在20~30条指环虫/尾…  相似文献   

4.
池塘养殖是我国的传统养殖方式,通常情况下,池塘经过3~5年的养殖,池底沉积有机物质或淤泥越来越多。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池塘普遍存在,本来池塘水位就不够深,致使很多养殖池塘的水位过浅,养殖的水体空间窄小。这样的池塘如果不加以改造、整修,养殖环境条件就会恶化,养殖生产效益也会降低。但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人力、资金、技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想改造、  相似文献   

5.
曲卫光 《齐鲁渔业》2009,(10):46-46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中,如何降低饵料成本是广大虾农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在养殖实践中,以培养卤虫代替前期饵料,在南美白对虾6~7cm前不用投喂其他饵料,养殖对虾长势快,肥满度高,发病少,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在2008年10月16日,将一个3.33hm2(50亩)粗放型生态海水养殖池塘收获,总产量2250kg,规格36~44只/kg,销售单价38—50元/kg,净收入4万元左右。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夏艳洁  何幽峰 《水产科学》1993,12(10):19-21
作者自1983年以来,在对水库,河流及池塘的鱼病检查过程中,发现85%的水体患有车轮虫病,并有3处已因车轮虫的大量寄生造成养殖鱼类的大批死亡。文中叙述了水库,河流及池塘的发情况,车轮虫病的发病条件已预防,治疗措施,现将此调查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7~9月份是气温和刺参养殖池塘水温达到最高值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高温对池塘养殖刺参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危险,因此养殖单位要特别注意。这一时期由于养殖池塘底部的刺参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容易腐败加上池塘内的青苔及其他藻类的繁殖与腐烂,造成养殖池塘池底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8.
张策  李莉 《科学养鱼》2021,(2):48-49
在水产养殖业中,淡水鱼的小瓜虫病被称为"白点病"。鱼类感染小瓜虫病多难以治疗,有时一夜之间全部死亡,原因是小瓜虫生存和繁殖能力极强。作为受害者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前人的经验,总结心得分享给大家,望广大渔友提早预防。一、小瓜虫的来源每年秋冬之际是小瓜虫暴发的时期,对于池塘养殖水体的小瓜虫大家尚可以理解,但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图1),笔者养殖的草鱼苗仍然遭受了小瓜虫的侵害,这说明小瓜虫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  相似文献   

9.
刘庆营 《水产养殖》2009,30(11):36-37
斜带石斑鱼,又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养殖适宜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宜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较少。2005年进行池塘养殖斜带石斑鱼试验,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野杂鱼进行养殖比较,总结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及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珠海平沙的阿峰向《海洋与渔业》记者反映,最近平沙地区的海水鱼发病较为厉害。前不久,当地外围池塘养殖的黄鳍鲷在池塘引入了海水后,从1—3两小鱼到1斤重的大鱼都感染了小瓜虫,出现游塘现象。  相似文献   

11.
池塘河蟹青虾混养亩产100公斤的养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乃峰 《科学养鱼》2001,(10):29-30
湖州池塘河蟹养殖近几年发展较快,根据青虾养殖普遍,且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的情况,实行河蟹与青虾的池塘混养,能充分利用池塘的面积和饵料,适当增加苗种及饲料的投入,可比单养河蟹或青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几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亩产100公斤其中河蟹75公斤、青虾25公斤的养殖模式,要求河蟹回捕率达70%以上,商品蟹平均规格达每只125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实施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每只2~10亩,平均水深达到0.8~1.5米,塘埂宽度1.5~2.5米,坡度1∶2…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工厂化养殖发展迅速。利用水泥池养殖黄鳝、泥鳅、金鱼或进行淡水鱼种的暂养,可获得较好的效益。但由于水泥池水体小,养殖密度大,因此很容易发病。现将暂养在水泥池中的彭泽鲫鱼种暴发斜管虫病的防治实例分析如下,并就水泥池防治鱼病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以期有效地指导生产,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产品生产量增长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国际、国内各地区间水产品交换日益频繁,水产养殖病害种类繁多,暴发和发病的严重程度也相应增加,尤其是春末夏初鱼类的指环虫、车轮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害,给养殖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按照“优化环境,增强体质,预防为主,科学用药”,水产养殖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渔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4.
草鱼车轮虫病防治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村 《齐鲁渔业》2009,26(7):44-45
2008年安徽省霍邱县草鱼养殖面积0.92万hm2(13.8万亩),占全县池塘养殖面积的68.2%,草鱼种销往省内及河南、山东等地。但是随着草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病害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2008年6月草鱼种车轮虫病大面积暴发,造成草鱼种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江西水产科技》2009,(3):41-41
近十年来,我国渔业迅猛发展,池塘精养单产已经由原来的350kg提高到现在的1250-2000kg,饲料的大量投喂和养殖管理水平跟不上引起养殖池塘水质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车轮虫病频发,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车轮虫"杀不死"的现象,给渔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下面笔者就介绍不同水质条件下车轮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养殖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生产,由于死亡的生物体、鱼类的粪便、残饵和有机肥料等不断积累,加上泥沙混合,在池底淤积成厚厚的淤泥,很容易造成水质恶化,既破坏了养殖水体的生产能力,又对水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养殖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也是造成养殖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清除养殖池塘过多淤泥是池塘改造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市咸淡水池塘养殖业,经十几年的开拓发展,面积已近 2万亩,养殖品种有鲻、尖吻鲈、花鲈、紫红笛鲷、卵形鲳、红拟石首鱼、黄鳍鲷、细鳞鱼刺、黄斑兰子鱼、金钱鱼和中华乌塘鳢等。 1999年 8月,我站接受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持,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农业部重点水产技术推广和开发项目──“咸淡水池塘鱼类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应用总面积为 6120亩,单产量 678.6公斤 /亩,亩纯利润 4040元。现将配套的实用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及整治   咸淡水池塘鱼类养殖,饲料投料量大,容易累积淤泥。池塘使用期为 5~ 7年…  相似文献   

18.
黑光灯是根据许多农林害虫都对波长3300~4000埃的紫外线有最大趋光性的原理制成的诱虫效果良好的一种灯具,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既可以减少池塘附近农田施药次数,防止农药污染,保护农作物增产增收,又可为养殖池塘增加一定数量廉价的鲜活动物性饵料,尤其是对吃食性的鲤、鲫、鲂、罗非鱼、甲鱼等,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是近年来兴起较大规模池塘养殖的优质品种,养殖技术日趋完善,管理容易,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调整养殖结构、增加收入的好路子。一、池塘条件养殖黄颡鱼池塘环境条件与养殖  相似文献   

20.
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肢虾、白对虾,该虾肉味鲜美、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淡化养殖中病害少,是山区池塘调整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优良品种。为提高山区池塘淡化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综合技术水平,笔者总结本地一些养殖户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山区池塘特点,将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的设置与改造1.池塘条件山区池塘大多存在浅、小、瘦、漏等特点,应对池塘加以改造和修整。要求池塘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无工农业废水污染,池底平坦淤泥少,面积3~5亩,池深1.5~2.0米。每口池塘设独立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