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郑蕊  岳思君  柳玲  李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06-7507
[目的]揭示枸杞雄性不育败育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枸杞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叶片及花蕾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研究枸杞雄性不育性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在减数分裂期和花粉成熟期,雄性不育株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宁杞1号。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春梢生长期最高,在展叶期最低。在生殖生长阶段,宁杞1号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随着花蕾的发育,YX-1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宁杞1号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减数分裂时期和花粉成熟期,YX-1的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宁杞1号。[结论]不育株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可育株,可能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宁夏枸杞雄性不育育性标准,为枸杞雄性不育杂交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法和室内涂片及石腊切片法,对宁夏枸杞“YX-1”的生殖器官植物学特征、花粉囊中花粉粒形成的多少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宁夏枸杞“YX-1”主要为不完全不育株,并进一步将枸杞雄性不育株育性划分为全不育型、不育I型、不育Ⅱ型3种类型。[结论]初步提出了宁夏枸杞雄性不育育性标准。  相似文献   

3.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材料为宁夏枸杞“YX-1”雄性不育植株和“宁杞1号”植株的新鲜花蕾,均采于银川市西夏区育新枸杞种业有限公司枸杞种植园新区。  相似文献   

4.
枸杞雄性不育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枸杞花蕾中保护酶活性和膜质过氧化产物,比较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至花粉母细胞成熟期雄性不育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可育株相比,枸杞不育株花蕾中的O2^-产生效率、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较高;而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较低。不育株的败育特征不仅表现在生殖器官的花蕾中,在营养器官的叶片中亦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5.
以雄性不育株宁杞5号和可育株宁杞1号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花蕾发育过程中,宁杞1号花蕾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宁杞5号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游离氨基酸呈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在花蕾发育各时期,宁杞5号花蕾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宁杞1号,几种物质含量在宁杞1号和宁杞5号花蕾发育各时期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选用枸杞"YX-1"雄性不育株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为试材,以当地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对照,利用石腊制片技术对其花蕾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显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造孢细胞时期,雄不育植株造孢细胞有解体现象;在花粉母细胞时期,雄不育植株有的表现为花药大小分布不均,表现为绒毡层细胞内含物融合形成周原质团;在四分体期,雄不育植株花药壁有的表现为畸形,扭曲成瘤状突起,有的表现为药隔和花粉囊壁分离,四分体形成数量少;绒毡层发育异常,雄不育株绒毡层细胞内含物融合形成周原质团或细胞径向伸长形成周原质团并侵占药室,导致小孢子败育或形成数量极少的小孢子,最终形成完全不育型和不育I型 .枸杞雄不育植株的花粉败育时期可发生在造孢细胞期到四分体期.  相似文献   

7.
棉花雄性不育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和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种子酯酶同工酶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酶谱遗传分析表明,1E,2E酶带与育性恢复有关,8E,9E酶带与不育有关,(2)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不育株(系)均少于可育株(系);(3)花药游离脯氯酸含量可育阳(系)明显高于不育株(系);(4)随着小孢子发育进展,细胞核雄性不育株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高出可育株几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减少和酶活性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急剧增高,被认为是引起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在“三系”选育过程中结合同工酶分析技术加速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进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色素万寿菊雄性不育性状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色素万寿菊雄性不育性状生理生化遗传机理,本文研究了色素万寿菊W217不育株、可育株在不同花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色素万寿菊W217POD活性在从叶片到成花的过程中呈明显降低趋势,不育株在花蕾到花过程中POD活性高于可育株POD活性;SOD活性在不育株和可育株中变化趋势均为低-高-低,且不育株明显高于可育株;MDA含量在可育株中变化由高到低,而在不育株中呈低-高-低变化,在花蕾时期不育株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可育株中MDA含量;在不育株和可育株中由叶到花过程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均呈减少趋势,在叶片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游离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别,不育株花蕾到成花时期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可育株;可溶性糖在不育株和可育株中含量由叶到花时期均呈增高趋势,且可育株增高幅度大于不育株。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中卫主栽枸杞品种‘宁杞1号’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用扫描电镜与显微镜系统跟踪观察枸杞‘YX-1’花药败育过程,从而比较二者在观察花药败育过程中的优劣。结果表明:在观察绒毡层形成周原质团、花母细胞分裂时显微镜优于扫描电镜,花药壁部分细胞转化成似维管束细胞、花药壁维管束细胞与花粉囊分离及花粉饱满程度时扫描电镜优于显微镜。用扫描电镜观察"YX-1"为完全不育株,与显微镜观察结果不一致。在植物育性鉴定方面,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植物花药败育过程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中同工酶的变化与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方法]以冈型胞质雄性不育系G46A及其保持系G46B为材料,分别取处于第一苞分化期、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颖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单核期、双核期、三核期的叶片及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单核期、双核期、三核期的幼穗进行酯酶同工酶(EST)、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COD)、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电泳分析。[结果]在叶片中,不育系与保持系相比,COD、POD酶谱除在染色深度上存在差异外,在谱带数目及分布未见差异;EST酶带的分布及数目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开始出现差异,并持续到三核期,且不育系酶带数目及活性要低于保持系。在幼穗中,不育系与保持系相比,EST酶谱带分布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出现差异,单核期更加明显,COD、POD酶谱带分布、强度、数目差异均从单核期呈现;不育系中3种同工酶带数目均低于保持系,且随着发育时期的深入表现的更明显。这与细胞学观察G46A单核期孢子体败育的结果相吻合。[结论]可以将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特征酶带的缺失作为胞质雄性不育系败育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金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92-1049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GA3对解除川贝母种子休眠过程中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化的影响。[方法]用浓度0(CK)、20、40、60、80mg/L的GA3处理川贝母种子,对不同浓度GA3下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浓度40和60mg/L GA3处理时,川贝母种子酯酶同工酶在图谱上增加2条彤分别为0.3893和0.937的新谱带;而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图谱上分别增加2条可为0.833和0.937的新谱带,且在浓度60mg/LGA3处理时,图谱中又增加1条彤为0.771的新谱带。[结论]浓度40mg/L和60mg/LGA3对川贝母种子休眠的解除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黑色型黄粉虫各虫态及龄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研究,为其物种鉴定和大规模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的黑色型黄粉虫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结果]黑色型黄粉虫各虫态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且不同龄期的幼虫之间和不同性别成虫之间也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发育时期黑色型黄粉虫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甘蔗分蘖中期以100、300、600mg/L质量浓度叶面喷施氯化铈和硝酸稀土溶液,以喷清水作对照,分别于处理后第3d和20d对甘蔗+1叶片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作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单质稀土元素铈和混合硝酸稀土对2种酶的同工酶均有影响,但存在一定差异,在不同浓度处理中,以300mg/L处理结果最为明显,表现为多条酶带的染色加深,100mg/L处理次之,600mg/L处理相对影响较小,稀土元素处理后  相似文献   

14.
珍珠黄杨无性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乐燕  季孔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00-14601
[目的]利用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标记技术对珍珠黄杨无性系进行研究。[方法]以珍珠黄杨普通无性系和新整理出的5个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叶片提取液进行POD同工酶电泳。[结果]结果表明:珍珠黄杨各无性系经POD同工酶电泳后条带数较少,只有4条,多态性不强,但根据酶谱染色深浅仍能区别各个无性系。[结论]研究认为该技术在珍珠黄杨无性系鉴定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沙棘的选种、开发和利用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个沙棘品种(齐棘Ⅰ号、阿列依、楚伊)的嫩叶为材料,测定了它们的POD酶谱和酶活性。[结果]酶谱带染色结果表明,齐棘Ⅰ号酶活性最强,阿列依次之,楚伊较弱。齐棘I号的POD同工酶酶谱带最多,共有9条带,其中深色带5条。阿列依具有4条酶带,其中深色带2条。楚伊具有3条酶带,其中深色带1条。△OD/(min·g)值愈大则酶活性愈强。齐棘Ⅰ号、阿列依、楚伊的△OD/(min·g)值分别为0.112、0.100和0.092。[结论]供试的3种沙棘POD活性顺序为:齐棘Ⅰ号〉阿列依〉楚伊.其抗逆性由强至弱依次为齐棘Ⅰ号〉阿列依〉楚伊。  相似文献   

16.
薏苡、川谷及其F_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比较分析了薏苡、川谷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薏苡、川谷及其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出明显的种类型和组织器官特异性。在F1植株中未出现“杂种酶” ,且双亲的一些酶带在F1中受抑制未表现出来。利用过氧化物酶可进行薏苡属亲缘关系 ,系统演化、遗传特性差异和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周卫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11-18013
[目的]猫尾草早熟、晚熟类型在成熟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该研究可为猫尾草种质资源在高寒牧区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电导率法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早熟、晚熟猫尾草冰冻半致死温度。[结果]4份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为3~11条,相对迁移率分布在0.169 0~0.704 2,早熟、晚熟类猫尾草之间的酶谱相似系数较小。早熟类2份材料的酶带有差异,酶谱相似系数为0.750,晚熟类2份材料的酶带也有差异,酶谱相似系数为0.706。早熟、晚熟猫尾草LT50分别为-34.29、-33.97℃,绝对数值仅相差0.32℃。[结论]早熟类与晚熟类猫尾草的遗传相似性较小,确证了早熟、晚熟类的差异性大,早熟、晚熟猫尾草的抗寒性没有显著差异,它们都能在引种地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深圳本地12种宝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宝巾种质资源过氧化物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的遗传多样性,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各宝巾种质资源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相似系数为0.63水平上可以聚为2大类。[结论]同工酶的特征谱带应用于品种鉴定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各宝巾品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PAGE、酶谱紫外扫描及Fuzzy聚类法研究薄皮甜瓜与厚皮甜瓜功能叶POD同工酶的结果表明,甜瓜POD同工酶共有11条正极带,其中的3条是薄皮甜瓜与厚皮甜瓜的基础酶带.供试薄皮甜瓜各品种POD同工酶均为6条酶带,其中2条为该类群的特征酶带.供试厚皮甜瓜各品种POD同工酶均为9条酶带,其中3条为该类群的特征酶带.Fuzzy聚类分析表明,两类甜瓜品种间POD同工酶谱的相似系数为(0.50,1.00),其隶属度为(0.64,1.00),厚皮甜瓜品种含笑与薄皮甜瓜的亲缘关系比与厚皮甜瓜其它品种的亲缘关系更近,厚皮甜瓜与薄皮甜瓜在分子水平上没有截然的界限.从甜瓜POD同工酶角度证明了两类甜瓜具有初生起源中心及次生起源中心的分化.甜瓜感染花叶病后,植株的POD同工酶活性增强,某些品种出现了新酶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忍冬属植物茎的POD同工酶谱,以期为忍冬属植物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西宁地区的4种忍冬属植物和作为外类群的1种猬实属植物的茎的POD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结果]5种植物的POD同工酶电泳共出现7条酶带,其中POD-1、POD-2为所共有的酶带,POD-6是忍冬属4种植物所共有的酶带,POD-3和POD-7为猥实所特有的酶带。因而,POD-3,6,7可作为忍冬属和猥实属植物的分类鉴定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将所选的5个植物品种可分成大2类,即忍冬属的盘叶忍冬、红脉忍冬、金花忍冬和兰果忍冬归为1类,猥实属的猬实独自归为另1类。[结论]POD同工酶分析技术在忍冬属植物的分类鉴定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