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涝害对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盆栽方法进行早稻淹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一是稻株受淹后,茎蘖数和绿叶数减少,叶片厚度变薄,成熟期推迟;二是稻株受淹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茎鞘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根系活力下降;三是早稻在不同生育期受淹后稻谷产量均降低,且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减产幅度加大。在淹水2-6d的情况下,受害轻的减产11.4%,严重的减产83%。  相似文献   

2.
正6—7月是南方地区的多雨季节,局部有可能暴雨或大暴雨,引起洪涝灾害,早稻、中稻、晚稻秧田均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受淹稻田稻株根系受损,甚至出现大量死苗,应根据早稻受淹程度及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1.受淹早稻的特征早稻在不同生育期的耐涝能力不同,受涝后表现症状也有差异,损失程度有轻有重。苗期、分蘖期受涝后常引起瘦弱苗,基部叶片呈黄褐色,退水后出现垮叶现象,但一般  相似文献   

3.
<正>6-7月是南方地区的多雨季节,局部地区有可能下暴雨或大暴雨,引起洪涝灾害,尤其是部分低洼稻田受淹的可能性更大,早稻、中稻、晚稻秧田均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受淹稻田稻株根系受损,甚至出现大量死苗,应根据早稻受淹具体情程度及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1受淹早稻的特征早稻在不同生育期的耐涝能力不同,受涝后表现症状也有差异,损失程度也有轻有重。苗期、分蘖期受涝后常引起瘦弱苗,基部叶片呈黄褐色,退水后出现垮叶现象,但一般能恢复生长。早稻在拔节期受涝常造成水稻节间伸  相似文献   

4.
水稻不同品种与秧苗素质的耐淹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面积踏田调查,分析了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不同苗质灭顶受淹后的主要性状及受淹时间与产量的关系,为今后抗洪减灾及生产自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洪涝灾害对早稻的影响及灾后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德保县受涝早稻的抽样调查和分析表明,洪涝灾害对孕穗期的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产量损失30.3%-61.1%,灌浆期受淹1-3天,产量损失相对较小,为15%-30.1%,灾后采取及对排涝,水洗泥浆,追施速效性肥料或根外追肥,及时防治细菌性病害的管理措施,可使植株恢复生机,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据湖南省农情调度,受2017年6月22日以来暴雨灾害影响,湖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75.4万公顷,成灾面积37.8万公顷,绝收面积9.8万公顷。水稻、蔬菜、瓜果、棉花等农作物受灾严重。受灾早稻生育期有所延缓,结实率下降,受淹、损毁严重的早稻减产甚至绝收;受灾一季稻分蘖、幼穗分化受到一定影响;双季晚稻秧苗受淹2000公顷,严重的出现烂秧死苗;全省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7.
早稻直播不同用种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稻直播不同用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用种量对早稻基本苗、有效穗数、穗粒结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产量。临川区早稻直播常规品种适宜的用种量为75 kg/hm2左右,过多增加用种量,有效穗数不增加,穗粒数减少,田间荫蔽加大,病虫为害加重,产量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正种植在江、河、湖边等地势低、排水条件差的水稻,极易受到洪水淹没。受淹水稻由于被水淹没部位、时间及补救措施不同,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相差很大。因此,在强降雨的洪涝灾害面前,及时采取正确的清沟、排水、施肥等补救措施,对受淹水稻恢复生长,减轻灾害影响,减少经济损失效果显著。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就受淹水稻的特点与补救措施介绍如下。1.受淹水稻后表现特点不同类型和不同生长期的水稻,其耐涝性不同。一般杂交稻耐涝性强于常规籼  相似文献   

9.
1999年我市遇到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6月下旬~7上旬连续大暴雨,全镇2万余亩水稻受淹严重,其中2800亩受淹时间长达12d以上,6500余亩受淹7~8d,其他在34d,因此笔者调查了水稻受淹时间长短对产量的影响。1调查方法1.1在永益村二级定点调查观察,选择有代表性的3种型即受淹12、8、4d  相似文献   

10.
粳稻受淹天数及补救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发生涝害后,严重影响产量;后期恢复生长情况取决于受涝时间的长短、受涝时秧苗的活棵状况以及灾后各类补救措施落实情况;机插秧7月受淹后采取补种这一补救措施,产量和效益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面积踏田调查,分析了水稻不同苗质、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灭顶受淹后的主要性状及受淹时间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杂交籼稻还是常规粳稻,受淹后壮秧的耐淹性好于弱秧和中间素质的秧苗.常规梗稻比杂交籼稻耐水淹,其茎蘖存活数、绿叶数均多于杂交籼稻.粳稻中,中熟中粳与迟熟中粳耐淹程度相似.手插、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中,手插秧苗的存活茎蘖数和绿叶数较多,耐淹性较好.淹水后水稻生育进程推迟.3种种植方式中,水稻均随灭顶受淹时间的延长,茎蘖存活数、绿叶数显著减少.水稻减产程度与淹水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淹水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利于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佳播期,通过对比不同播期对早晚稻产量和光热资源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熟型双季稻对播期响应的敏感性。【方法】以双季稻主产区湖南省通过审定的主推双季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至2019年早晚稻各设置3个播期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分析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气象资料,比较不同播期下各品种的产量和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随着播期推迟,早晚稻通过缩短播种—始穗阶段的天数使生育期缩短,早稻产量呈增加的趋势,对中熟早稻和迟熟早稻产量影响不显著,晚稻产量呈下降的趋势,迟熟晚稻对播期推迟的响应比中熟晚稻快;2018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73%、4.4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1.28%、-1.77%,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64%、8.1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14%、13.25%;2019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增加0.36%、10.36%,光能利用率分别增加1.53%、12.52%,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72%、6.09%,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58%、6.21%。【结论】播期对双季稻光...  相似文献   

13.
隆两优华占受淹灾后恢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隆两优华占受淹时间长短设置4个处理,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只要补救措施及时得当,受淹水稻仍然能够获得一定产量。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湖南省是中国主要的双季稻种植区之一,2014年湖南水稻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在中国籼稻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研究湖南省双季稻区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特征,明确潜在产量、实际产量以及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方法】论文基于湖南省1981—2010年气候资料、水稻作物资料、土壤资料及产量统计资料,对ORYZA v3进行调参和验证,选用决定系数(R2)、D指标、均方根误差(RMSE)、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评价指标来评价模型调参验证的结果。然后利用调参验证后的ORYZA v3模型并结合Arc GIS软件模拟分析湖南省双季稻的潜在产量时空分布特征,再结合双季稻实际产量,分析早稻和晚稻产量差绝对值及相对值过去30年的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明确研究区域双季稻的产量可提升空间。【结果】(1)调参验证后的ORYZA v3模型对研究区域早稻和晚稻的出苗—穗分化、出苗—开花、出苗—成熟的时间(天数)以及产量具有较好模拟效果,可用于湖南双季稻潜在产量模拟研究。(2)1981—2010年间湖南省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为研究区域中部的武冈和邵阳等地,低值区为南部的丘陵地区;研究区域内东部地区双季稻潜在产量稳定性略高于西部地区,早稻潜在产量稳定性高于晚稻。研究时段内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随时间呈降低趋势,且晚稻潜在产量降低速率更快。(3)研究区域内双季稻产量差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区域内北部地区早稻和晚稻产量差最大,表明该地区双季稻产量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西南部地区双季稻产量差小于北部地区,且早稻产量差最小而晚稻产量差相对较大,即西南部地区晚稻产量可提升空间大于早稻。研究时段内湖南省早稻和晚稻产量差均呈缩小趋势,且晚稻的产量差缩小速率大于早稻。【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平均气温的升高使得双季稻潜在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品种的改进、栽培技术进步及生产投入增加,实际产量不断增加,研究时段内除个别站点(道县、沅江等)外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差均呈减小趋势。研究表明湖南省双季稻区内早稻产量差普遍高于晚稻且其随时间缩小的速率小于晚稻,这是由于早稻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增加对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正效应可以部分抵消温度升高的负效应。同时,早稻产量差呈现增加趋势的站点多于晚稻,因此湖南省双季稻产区早稻产量提升空间较晚稻大。  相似文献   

15.
选取宜春市宜丰、樟树、上高三个试验点,通过与常年(20122016年)同期平均值对比,分析了宜春市2017年6月21日2016年)同期平均值对比,分析了宜春市2017年6月21日7月2日持续强降水过程对早稻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产量与抽穗灌浆期间的过程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过程降水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实率的显著下降上;抽穗灌浆期间的持续强降水显著延迟了早稻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生育进程,使全生育期延长了47月2日持续强降水过程对早稻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产量与抽穗灌浆期间的过程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过程降水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实率的显著下降上;抽穗灌浆期间的持续强降水显著延迟了早稻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生育进程,使全生育期延长了48 d。  相似文献   

16.
于1992和1993两年采用盆栽模拟方法对叶面喷施复合醇,减轻早稻涝害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稻分蘖前期或孕穗期淹水3-5天后,喷施一定浓度复合醇能增强耐涝性,减轻涝害引起的产量损失,复合醇能提高受淹早稻的根系活力,促进稻株恢复生长:提高稻叶叶绿素含量,增加单株叶面积和干物重,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减少稻叶MDA含量,降低POD活性,抑制涝害引起的膜胆过氧化,淹后早稻喷施复合醇的浓度以5.0m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东省中山市1995—2018年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及早稻平均产量数据,利用HP滤波、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95—2018年中山市气象要素对当地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的不同生育期,早稻对不同气象要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此外,利用多元一次回归方程,选取气象要素建立了中山市早稻的数学统计模型,是中山市早稻气象产量趋势预测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8.
摘要:以早稻 晚稻连作和早稻 大豆轮作体系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33%,50%,100%和150%早稻秸秆还田量处理,测定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晚稻和大豆的产量、产量构成要素以及生物量指标,探讨不同早稻秸秆还田量对后茬作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体系中,早稻秸秆还田均可增加后茬作物产量和生物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产量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9.
夜间温度升高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两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全生育期夜间温度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与夜间常温对照相比,夜间高温处理明显加快早稻的秧苗出叶速率,显著提高秧苗素质;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生长,提高有效穗数。但夜间高温处理明显缩短了早稻的始穗期和剑叶叶绿素缓降期,减少颖花分化,结实率下降,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连续两年调查了中稻受淹后的生长发育特点、耐淹能力、产量损失,并根据受淹程度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抗灾补救措施,旨在为今后抗灾补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