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杂交水稻大会日前在印度海德拉巴举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未来株型将走"超模"路线,身高将长到1.8米,甚至2米,三年内大面积超级稻667米2产将实现超过1000千克的目标。这是袁隆平院士第五次来印度推广杂交水稻,他向  相似文献   

3.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4.
▲2001年2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院士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我国高产优质水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现在我国累计推广种植超级稻新品种约2亿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相似文献   

5.
沈湫莎 《北京农业》2011,(17):31-32
<正>"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近日,"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致袁隆平院士的一封公开信"在网上披露,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年调研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屡有真知灼见的李昌平,在他最近的这封信里对一味发展杂交水  相似文献   

6.
雪容 《北京农业》2008,(7):43-43
<正>今年70岁的颜龙安院士,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40余年,他选育的不育系"珍汕97A"是中国应用时间最长、选配组合最多、推广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不育系水稻。杂交水稻研究,是世界公认的农业科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为了实现让"人人吃饱饭"的理想,颜龙安和全国各地的水稻育种专家走到一起,立志攻下这个对全世界反饥饿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7.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在水稻生产上成功利用杂交优势的第一人.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基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从一名普通的学校教员起步,成长为一位中国最权威的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吴长波 《世界农业》2006,(10):54-55
在福建省尤溪县,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一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和制种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创造了世界杂交水稻制种单产6771.75kg/hm2新记录;他连续3年刷新水稻世界单产新记录,成为目前选育3个超级稻Ⅱ优4886、Ⅱ优28、Ⅱ优6号,夺取单产突破18000kg/hm2大关历史性突破“三连冠”的育  相似文献   

9.
<正>"1.5℃的温差,平常人可能感觉不出来,但对于两系法水稻育种来说,却可能导致制种失败,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立云和他的科研团队通过22年努力,选育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不育起点温度只有22℃,比原来的降低了1.5℃,解决了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问题。由于该项发明系统、全面地解决了两系法杂交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2014,(2):2
<正>辽宁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全资子公司,由世界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倡议和牵头组建。公司为东北稻区常规和杂交粳稻的科研及产业化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配合国家"十二五粳稻振兴规划"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业科技》2014,(6):42-42
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联合共建的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两年来,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实验室研究团队,瞄准杂交水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着力从水稻杂2种优势机理、水稻发育与育性机理、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基因挖掘、超级杂交稻育种、杂交水稻繁育、与种子学、杂交水稻超高产生理生态6个方面,开展杂交水稻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课题110余项,“强优势水稻杂交种创新团队”入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2.
9月14日,2012年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以及来自老挝、坦桑尼亚等14个国家的27位部长级官员出席论坛。论坛以"促进种业发展,推动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为主题,以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在国外发展杂交水稻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背景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已走过40年的历程。杂交水稻的发明人袁隆平先生,于1964年率先开展杂交水稻研究.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攻克了三系配套、强优组合选配、杂交制种3大难关.成功培育出单产比常规稻高20%左右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并于1976年大面积推广,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9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667米2产量达926.6千克,刷新了我国大面积水稻667米2产量纪录。由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三期目标是,同一生态区两个点连续两年百亩示范片产量达到每667米2900千克。667米2产量突破900千克的喜讯令国人欢欣鼓舞,预示着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又上一个新台阶。不过,据记者调查,市场真实情况不能盲目乐观,超级  相似文献   

15.
<正>杨振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家,享有杂交水稻领域"南袁北杨"、"籼粳并用"之誉。南袁指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这北杨,就指的是杨振玉教授。杨振玉,1927年出生于江西丰城。1949年全国解放时考入上海复旦大学,随后参加抗美援朝,之后转到沈阳农业大学继续学习农学,1957年12月毕业后,一直在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从事水稻栽培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曾任国家"863"课题主持人,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院士谱     
袁隆平 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相似文献   

17.
论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广杂交水稻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最有效途径;杂交水稻育种是发展杂交水稻的技术核心;杂交水稻育种方法是决定其选育成效的关键。笔者近年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了总结经验,便于交流,就杂交水稻育种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回顾。探讨杂交水稻育种方向的确定方法和育种目标确定的原则,认为杂交水稻育种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需求,必须符合企业盈利需求,必须符合未来发展需求;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性状选择要做到"全优、中庸、和谐",即双亲遗传距离适当,绝大部分性状的选择只选中间类型的,且所选性状要求达到与人和谐、与环境和谐以及性状之间相互和谐;高度重视亲本优良性状选择和杂交种性状全优;突出早发性、理想株形、抗倒性、高结实性、后期强功能性、稻米低垩白粒率等性状选择;必须人为创造或利用自然条件对一些重要性状进行增压选择;少种植育种材料和测交F1,多安排品比组合;特别重视品比试验的质量和准确性;注重品种审定规则及标准等。  相似文献   

18.
提起杂交水稻.人们马上就会想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但许多人并不知道,1981年国家颁发籼型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时.受奖人是袁隆平和他的弟子李必湖,以及其他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成员.  相似文献   

19.
<正>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经指出:“杂交水稻育种的突破,使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粮食问题基本破解。”应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袁隆平院士对此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20.
<正>"种三亩超级杂交水稻,可产现有四亩田粮食!"在长沙举办的2010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满怀信心地说:"力争10年后,第四期杂交水稻667米2产可达千千克左右!"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