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柿树蚧虫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调查,在石家庄市郊区柿园蚧虫有6种:柿绒蚧、柿真棉蚧、日本龟蜡蚧、角蜡蚧、草履蚧、桃树木坚蚧,其中前两者为优势种,柿真棉蚧为国内新纪录。其发生特点是数种混合发生,但以一种为主。对柿树物候和主要蚧虫的生活史观察表明:蚧虫的发生与柿树物候期有一定相关性,从而确定了灭虫的最有效时间是:柿绒蚧在柿树结果后、果膨大前(6月10日前后);柿真棉蚧在柿果膨大前后(6月中旬);日本龟蜡蚧在果膨大以后(6月下旬);草履蚧在柿树芽萌动时期(3月上旬)。控制柿树蚧虫的危害,仍应以化防为主,保护利用天敌为辅。用久效磷或氧乐果喷雾防治,虫口减退率在94%以上,辅之以久效磷涂梢,防效可达100%。  相似文献   

2.
柿树病虫害的周年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介绍了柿蒂虫、草履蚧、柿绵蚧、柿毛虫、柿圆斑、角斑等病虫害从春到秋的一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柿绒粉蚧(Eriococcus kuki Kuwana)系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危害嫩叶、幼叶、果实和枝梢等,造成柿树产量下降,甚至柿树残废,通过不同药剂防治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柿绵蚧(Acanthococcus kaki)是危害柿树嫩芽、新梢、幼叶、果实害虫,湖南江华境内一年发生5~6代。采用植物源生物农药防治效果较佳。4月至5月初是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5.
柿绵蚧属同翅目绵蚧科。该文在深入论述了柿绵蚧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其生物、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可通过放养红点唇瓢虫、中华大草蛉、七星瓢虫等天敌防治。化学防治,可在秋冬进行树干涂白,或喷3—5度的石硫合剂和50%甲胺磷或45%久效磷800—1000倍液(7d后加喷4.5%氯氰菊酯1000液)防治;也可用打孔注药、药物涂抹方法防治。营林措施,要保持林问通风透光,适当补植抗病虫柿树品种,严格检疫制度,以防虫害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6.
柿绒蚧原分布长江以北,现在兰溪市主要柿产区均有发生,且危害严重。此虫在浙江一年发生5代,第一代危害新梢、花蕾;第二至四代危害柿果、嫩叶。此虫发生与全年气候、食料、天敌及柿园管理有关。防治试验表明,在卵孵化期应用常规农药如氧化乐果、敌敌畏、杀螟松等的常用浓度药液喷雾,防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吴晋东 《江苏林业科技》2000,27(3):33-33,52
通过对柿绒蚧形态特性和生活习性的观察,提出了初步的防治方法,以期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柿树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树常见病虫害主要有柿圆斑病、柿角斑病、柿蒂虫、柿绵蚧壳虫、草履蚧壳虫、柿毛虫等。冬季是防治柿树病虫害的重要季节,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9.
应用40%速扑杀乳油700、1000倍液防治柿绵蚧,药后15天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8.7%和92.1%;药后20天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6.0%和91.9%,均优于对照药剂优乐得。  相似文献   

10.
优乐得,蚧死净防治柿绵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500倍和25%蚧死净800~1000倍液防治柿绵好出蛰若虫,其效果为92.6%和66.9%~76.7%;对雌成虫防治效果为97.9%和82.%~84.9%。防治适期以出蛰若虫大量转移到叶面至雌成虫形成印囊前为宜。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预防和防治柿炭疽病、柿角斑病、柿圆斑病、柿绵蚧、柿龟蜡蚧和咖啡木蠹蛾等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措施,对富平升底尖柿良种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果树介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危害果树的介壳虫主要有桑白蚧、朝鲜球坚介、龟蜡蚧、柿绵蚧、梨圆蚧、康氏粉蚧、草履蚧等。其危害果树,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果品质量,并传播病菌。如:梨圆蚧危害果实时,蚧虫周围的果面呈紫红色斑点,严重时果面发生龟裂;龟蜡蚧以若虫及雌成虫于枝条和叶片上刺吸汁液,并排泄蜜露引起煤污病发生。因介壳虫营固定生活,体外被有蜡粉、蜡质及介壳作保护,化学防治困难,同时,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现将几种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柿树常见病虫害有柿角斑病、柿圆斑病、柿炭疽病、柿棉蚧、柿蒂虫、柿毛虫等。防治方法分述如下:1柿角斑病柿角斑病在柿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此病主要危害柿  相似文献   

14.
采用Lloyd M .的聚块性指标L、扩散系数C、Cassie R .M指标CA、扩散型指数Iδ4种聚集指标及Iwao的m - x回归、Tay lor幂法则测定柿绒蚧若虫期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均属聚集分布型 ;并通过种群聚集均数 (λ)的计算表明其聚集原因是由昆虫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所致。在水平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 ,利用Iwao的m - x回归式提出了调查虫情时的最适抽样数 ,建立了Iwao和Kwno的两种序贯抽样模型并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5.
苗家宇  沙宇 《湖南林业》2007,(10):28-28
草履蚧,又名桑虱。为硕蚧科害虫,食性较杂,危害杨、泡桐、柿、桃等阔叶树木。通过连续5年观察调查,现将草履蚧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草履蚧的生活习性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履蚧,又名桑虱。为硕蚧科害虫,食性较杂,危害杨、泡桐、柿、桃等阔叶树木。通过连续5年观察调查,现将草履蚧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河南省柿种质资源的发展现状,采用室外调查与文献查阅、样本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2014年对河南省柿主栽区洛阳市、平顶山市、郑州市等6个地区的11个县(区)的柿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至少有70个地方品种;各地普遍存在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其果实、花、叶片、枝条等性状均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其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14~0.60,说明其变异程度较高;按果实形状和成熟期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别;河南省涩柿代表品种有新安牛心柿、博爱八月黄、荥阳水柿、平顶山灰柿、黑柿等品种。  相似文献   

18.
柿子为我国盛产水果之一,其所含碘量为40.7 mg/100 g,处各水果之前列,加之水份、可溶性糖、Vc含量均较高,因此为补碘之优质水果.我国柿子有甜柿和涩柿两大类,其中涩柿种类多,分布广,贮量大;但存在一个采后脱涩问题.目前,柿果脱涩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果实脱涩后果胶分解成软柿;另一类果实脱涩后果胶保持为硬柿,硬柿较软柿果胶含量高.同时,更耐贮运,在柿子贮存保鲜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柿果酱是以脱涩软化之后的柿果实为原料加工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复涩,严重地影响了柿酱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7-1990年我们详细地探讨了柿果肉受热复涩的原因及防止复涩的措施,研究出了柿果酱的加工工艺,加工出没有涩味的优质柿酱,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不同品种的涩柿果实鲜食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涩柿品种,通过对比六倍体和九倍体涩柿的鲜食品质,探讨倍性对柿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柿良种选育和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O_2脱涩法,对95个涩柿品种的硬果进行处理,然后对各品种果实的脱涩难度及口感风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筛选易脱涩且口感风味佳的品种,分别对其果实鲜食特性,即表型指标、内在营养指标以及耐储性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果实易脱涩的品种68个,较易脱涩的品种21个,难脱涩的品种6个,且不同品种涩柿果实经脱涩后鲜食的口感风味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品种6个,包括3个中国六倍体品种‘三原鸡心黄’‘七月早’‘中柿1号’,以及3个日本九倍体品种‘平核无’‘大平核’和‘刀根早生’。3个九倍体品种的果形指数较小,果型属于扁果形,且其果皮色泽较为亮丽,外观指标整体优于六倍体品种。6个品种果实经脱涩处理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中柿1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酚、黄酮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但其最不易脱涩,且易褐化,耐储性最差。3个九倍体品种在果实总酚、黄酮和单宁含量方面显著高于六倍体品种‘三原鸡心黄’和‘七月早’,但其矿质元素含量较低。九倍体品种果实更易脱涩,脱涩后不易褐化,耐储性较好。【结论】不同涩柿品种果实脱涩难度和鲜食风味品质不同,九倍体品种在果实外观品质、内在营养品质及耐储性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适合作为良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