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磷肥对土壤化学性状及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磷肥的不合理施用成为烤烟品质的限制因子。通过深入了解磷肥的土壤效应及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确定磷肥最佳配方。利用 DPS与 SPSS软件,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单因素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高磷肥料对土壤化学性状及烤烟生长的影响。研究过程分不同磷肥配方设计、 土壤化学性状研究与烤烟生长研究 3个步骤。首先进行不同配方磷肥田间设计, 其次土壤取样测定、 冠层结构指标测定、 叶绿素测定、 烤后烟物理特性测定与根系测定, 最后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提出磷肥配方方案。通过方差分析得出: 高磷提苗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F=7.9375, P=0.0068)、 速效磷(F=6.2115, P=0.0145)、 速效钾含量(F=5.9213, P=0.0158)、 烤烟的叶面积指数(F=4.112, P=0.0433)与烤烟成熟期光合有效辐射(F=4.6775, P=0.0378), 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烟叶物理特性, 是防控土壤酸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利烤烟根系生长; 高磷基肥 II 型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F=5.112, P=0.0237)、 速效钾含量(F=5.20, P=0.0177)与烤烟的叶面积指数 (F=3.9621, P=0.0495), 能显著降低土壤 pH(F=4.2351, P= 0.0411), 有利烤烟根系生长; 高磷基肥 I型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16.61%。上述高磷肥料均可促进烤烟生长与成熟, 提高烤烟旺长期与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 1.26%~31.69%, 提高烤烟成熟期光合有效辐射2.04%~11.51%, 对湘西州缺磷土壤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土壤质量,提升烤烟质量,2016年在凤凰县通过大田示范与小区试验,研究烤烟精准施肥对土壤性状及烤烟质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准施肥能显著提高B2F烟叶还原糖、烟叶质量与总糖含量,显著降低烟叶总植物碱含量,提高钾含量,降低烟叶总氮与植烟土壤容重,调节糖碱比与氮碱比,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及烟叶的劲头、浓度、香气质、香气量与余味等评吸质量。精准浅施肥7 cm+90%肥料能显著提高B2F烟叶钾氯比与烟叶质量,精准深施肥12 cm能提高B2F烟叶钾氯比,能显著提高烟叶质量。精准浅施肥7 cm能提高C3F烟叶还原糖与总糖含量,降低烟叶总植物碱含量,提高烟叶的劲头、浓度、香气质、香气量与余味等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3.
借鉴农业中地膜垄式栽培模式,研究耕作模式变化对白花丹参适宜种植区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利用土壤多参数测定仪对土壤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地膜垄式栽培相对于传统栽培,更能保持土壤温度稳定,耕作模式改变后土壤p H值由6.85上升为6.95,但有机质含量由0.69%下降为0.63%;不同土层深度土壤中铵态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有明显差别,其中0~10cm土壤中的含量相对较高;新的栽培模式下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低于传统栽培,整个生育期的平均值降低3.8%,蔗糖酶变化不明显。地膜垄式栽培有利于保持土壤温度的稳定,提高土壤p H值、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促进白花丹参生长,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连作障碍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借鉴农业中地膜垄式栽培模式,研究耕作模式变化对白花丹参适宜种植区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利用土壤多参数则定仪对土壤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地膜垄式栽培相对于传统栽培,更能保持土壤温度稳定,耕作模式改变后土壤pH值由6.85上升为6.95,但有机质含量由0.69%下降为0.63%;不同土层深度土壤中按态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有明显差别,其中0~l0cm土壤中的含量相对较高;新的栽培模式下上壤中的磷酸酶活性低于传统栽培,整个生育期的平均值降低3.8%,蔗糖酶变化不明显。地膜垄式栽培有利于保持土壤温度的稳定,提高土壤pH值、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促进白花丹参生长,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连作障碍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评估酸性土壤调理剂与叶面钾肥配合施用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单独使用酸性土壤调理剂以及与不同类型钾肥(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钾镁)喷施相结合的效果。结果表明,酸性土壤调理剂能显著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并提升产量。在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基础上,叶面喷施钾肥进一步促进了烟叶的早衰和落黄,提高了上中等烟叶的比例,其中以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就烟叶品质而言,硫酸钾喷施显著改善了烟叶的外观质量;而磷酸二氢钾处理则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方面表现更佳。此外,硫酸钾镁喷施显著增加了烟叶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钾含量分析显示,C3F等级烟叶的钾含量得到显著提升,而B2F等级的提升幅度较小。综上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与叶面钾肥的合理配合施用能够有效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为烤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肥料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烤烟细胞壁物质对烟叶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烤烟细胞壁物质与烟叶质量的相关,测定了“金攀西”优质烟开发区攀枝花和凉山州烤烟B2F、C3F、X2F三个等级烟叶细胞壁成分;并对四川烤烟细胞壁成分和烟叶质量的数据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烤烟B2F、C3F、X2F三个等级间烟叶细胞壁成分含量差异较小,烟叶的总细胞壁物质、全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半纤维素、a纤维素含量分别集中在24%~35%、10%~16%、 0.5%~4%、5%~9%、2%~5%、5%~9% 之间。(2)四川烤烟烟叶总细胞壁物质含量与身份、抗张力、香气质得分显著负相关,与平衡含水率显著正相关。烟叶全纤维素含量与身份、厚度显著正相关。烟叶半纤维素含量与身份显著正相关。烟叶a纤维素含量与结构显著正相关,与身份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垄式栽培对黄芩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覆膜栽培技术对山东黄芩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为黄芩的规范化栽培和质量提高提供理论依据,2013年对黄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田间统计,利用土壤参数快速测定仪测定土壤理化性质,HPLC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使黄芩在整个生育期内对铵态氮的吸收比露地栽培增加26.84%(0~10cm)和9.00%(10~20cm);有机质分别增加了14.0%(0~10cm)和6.7%(10~20cm)。覆膜处理提高了土壤对速效钾和速效磷的供肥能力,覆膜处理0~10cm和10~20cm土层中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比露地处理增加了68.94%和13.60%;速效磷分别增加了40.92%和28.68%;覆盖地膜能够提高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较露地栽培提高了17.80%。覆膜栽培技术能够促进黄芩对铵态氮的吸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黄芩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并具有较好的保温保肥作用,对指导传统种植区域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烟稻轮作制度下,烟田起垄开沟对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及烟株生长、产质量等影响,以稻茬烟田为试验平台,设置2个开沟深度[A1:浅沟(垄间开沟15cm);A2:深沟(垄间开沟25cm)]和2个起垄时间[B1:移栽前10d起垄(常规起垄);B2:翻耕后起垄],于2018年取样,系统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pH、主要养分含量和烟株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株各个主要生育时期深沟+翻耕后起垄处理(A2B2)的有效叶片数、烟叶最大叶长、叶宽和株高均优于其他处理;且该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pH处于优质烤烟生产要求范围;同时烟株物质生产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多,在各器官间分配合理;烤烟经济性状也表现为该处理的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较高,表现较优。总之,翻耕后起垄+深开沟处理(A2B2)有利于烟株生长,提高烟株的品质,为烟叶优质适产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曲靖烟区马龙和沾益2个县土壤与烟叶中铁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烟叶铁含量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龙和沾益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较丰富,平均值为66.23mg/kg,变异系数为70.45%,有效铁含量不足区域占比较低,仅为7.17%,地区间差异显著;土壤有效铁含量与pH值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烟叶铁含量与土壤有效铁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烟叶铁元素含量对感官质量影响显著,随着烟叶铁元素含量的增加,烟叶香气质、香气量、余味、燃烧性和干燥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烟叶杂气、刺激性、香型、成团性和柔和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区域茶园科学合理施肥,以当地茶园推荐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CK),设置了6个梯度有机肥施用量作为处理,即:3 000(FQ1),4 500(FQ2),6 000(FQ3),7 500(FQ4),9 000(FQ5),12 000 kg/hm~2(FQ6),分析了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及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与CK相比,养分投入量相当(或更少)条件下施用有机肥造成了茶园产量及产量性状不同程度地下降(降幅为4.32%~32.28%),进一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才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及产量性状。与CK相比,有机肥施用量≥4 500 kg/hm~2时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其中FQ6处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对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仅2019年FQ5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叶氨基酸含量及2020年FQ1处理显著降低了茶叶茶多酚含量(P0.05);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咖啡碱及酚氨比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但一定程度提高了茶叶咖啡碱含量并降低了茶叶的酚氨比。与CK相比,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均可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状况并显著提高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除FQ1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P0.05);FQ1显著降低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而FQ5(2019年)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增加和下降趋势(P0.01),其中:CK与养分投入量相当条件下施用有机肥(FQ3处理)的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氮素盈余量、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分别呈线性(y=0.786x-115.04,P0.01)和幂函数关系(y=635.28x~(-0.605),P0.01),即随着肥料氮投入的增加,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呈增加和下降趋势。基于2019,2020年的茶叶产量反应,应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每年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8 739.55~9 169.95 kg/hm~2,但造成氮素盈余量过大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低,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综上,茶园施用有机肥虽然降低了产量,但提高了茶叶品质,改善了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同时,从氮素利用角度考虑,茶园施用有机肥时不应过分追求茶叶产量,可适当降低有机肥施用量以控制氮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留叶数对腾冲烟叶产质量的影响,通过设置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留叶数处理对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物理特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留叶数的降低,烤烟株高下降,腰叶、顶叶长宽呈增加趋势,烟叶产量、产值呈降低趋势.当留叶数由22片降至16片时,C2F烟叶单叶重、厚度、叶面密度、填充值显著增...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浇灌、沟灌和喷灌3种灌溉方式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探讨提高烟叶香气物质含量的水分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喷灌灌溉方式极显著提高中上部位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与浇灌和沟灌相比,喷灌处理上桔二(B2F)等级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1%和42.9%,中桔三(C3F)等级烟叶分别提高了26.3%和27.9%,差异均极显著。表明间歇性喷灌补水是一种较优的烤烟灌溉方式,在烤烟成熟期,对改善中上部位烟叶香气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武陵山区引进和推广横坡起垄栽培技术,需要提出适宜坡地烤烟种植、能提升烟叶产质量的改良方案。【方法】选择常见坡度(15°)烟地,以云烟87为参试品种,按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顺坡起垄、横坡起垄、75°倾斜横坡起垄、60°倾斜横坡起垄四个处理三次重复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烟田垄体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化学品质等性状。【结果】结果表明75°倾斜横坡起垄与横坡起垄能促进上部叶开片,增加上部叶叶宽;75°倾斜横坡起垄产量最高,且与60°倾斜起垄间存在显著差异;75°倾斜横坡起垄产值显著优于横坡起垄、顺坡起垄和60°倾斜横坡起垄,上中等烟率显著高于60°横坡起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在四个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综合分析,常见坡度烟田进行起垄种植时,75°倾斜度起垄有助于垄体保水调肥,达到增产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在烤烟生产中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及化肥减量的适宜比例,以烤烟的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为衡量指标,比较不同用量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烤烟的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的影响。开展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烤烟田间试验,并对烤烟农艺性状、产质量、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进行调查与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有机肥替代化肥15% N处理在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有效叶片数、茎围等5个指标上均优于对照处理;(2)有机肥替代化肥15% N处理烟叶产量、产值、上中等烟比例、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均高于对照处理,特别是上等烟比例高出78.18%,具有显著性差异;(3)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均较为协调,有机替代处理优于对照处理;(4)与对照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15% N处理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全氮、全钾、有效硅含量,其中有效硅含量显著提高了55.47%;有机肥替代化肥15% N还提高了土壤转化酶、脲酶、脱氢酶活性。综上所述,有机肥替代化肥15% N处理对促进烤烟产质量以及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李伟  张静  刘浩  闫辉  王超 《作物杂志》2016,32(5):135-43
为完善云南省保山地区烟草红花大金元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烟叶结构优化方法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感官评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烟叶结构后各处理的烤烟产量、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处理C(封顶时下打2叶、上打2叶留18片叶)上等烟比例增加最多,达4.17%,与对照产值差价最小,为528元/hm 2。处理D能显著提升B2F等级的化学成分得分和外观质量;处理C感官质量评吸得分最高,达78.899,且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各优化烟叶结构处理的致香成分均较对照有所提高,处理C香气物质总量最高,达637.39μg/g,较对照增加了60.09%;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为526.25μg/g,占致香物质总量比例最高,达82.56%;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和巨豆三烯酮等8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含量也最高。综合分析,封顶时下打2叶、上打2叶留18片叶,可明显提高红大上部烟叶的品质和致香成分,提升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东西垄向栽培的遮光问题,在辽宁北票地区以南北栽培为对照,研究东西大垄丛栽、大垄双行、大垄单行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冠层环境、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栽培方式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环境方面,大垄丛栽的冠层光环境最佳,其中大垄丛栽的群体水平方向透光性最好,垄间的辐射量要优于大垄双行和大垄单行。大垄丛栽的冠层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南北栽培,冠层空气相对湿度低于南北栽培。大垄丛栽的产量达到了4757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3种栽培方式;相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大垄丛栽的单产比南北栽培高了12.93%。品质方面,4种栽培方式的可溶性糖、有机酸、糖酸比、维生素C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大垄丛栽的栽培方式在光环境、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优于传统栽培方式。由此可见,行距95 cm的东西大垄丛栽的栽培方式可以在高纬度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2006-2007年,在重庆市武隆县研究了黑麦草不同翻压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黑麦草后,烟株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茎围比对照有所增加;同时,降低了烟株病害的发生。翻压黑麦草后,降低了中部烟叶总氮和烟碱的含量;增加了总糖、还原糖、苯丙氨酸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类物质、棕色化产物类物质、类西柏烷类物质、新植二烯的含量和中性香气成分总量,使化学成分更加协调。翻压黑麦草后增加了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等烟比例。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在烟草种植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井窖移栽配以三角栽培技术对白肋烟农艺性状、光合速率、内源激素含量、化学品质以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井窖式移栽和三角栽培增加了白肋烟的株高、叶面积和单株叶片数,提高了大田生长期的光合速率;②井窖式移栽和三角栽培提高了白肋烟各生育期间叶片中IAA含量,并且降低了旺长期和成熟期JA与ABA的含量;③井窖式移栽和三角栽培降低了烟叶中烟碱的含量,提高了钾含量及中部叶糖含量,增加了经济产量;④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移栽方式是影响产量和产值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78.57%和61.96%,栽培方式是影响上中等烟率、烟碱和钾含量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68.62%、62.10%和54.74%,移栽与栽培方式对上中等烟率和钾含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贡献率分别为6.95%和45.21%。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冬季烤烟烟叶生长后期致香成分的生成规律,改善冬季烤烟香气品质,以‘KRK26’上部烟叶(B2F)为材料,采用SDE(同时蒸馏萃取)-GC/MSD气质联用法对同一产区4个不同移栽期的相同栽培及初考条件下的烟叶致香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致香成分总量与感官评吸结果吻合度较好,可能对冬烟烟叶整体香气质量起基础作用;次年1月15日移栽处理(K3)新植二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且烤后烟叶评吸质量较优,显示新植二烯含量可能对冬烟烟叶整体香气质量起主导作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中的大马士酮、香叶基丙酮、3-羟基大马酮及芳樟醇;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中的茄酮;美拉德反应产物中的糠醛、2,3-二氢呋喃、5-甲基-2-糠醛、3-甲基-2-(5H)-呋喃酮和2,3-二氢苯并呋喃;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中的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和吲哚;其他类致香物质中的2-乙酰呋喃、杜烯、棕榈酸甲酯、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棕榈酸等,可能是影响冬烟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的重要成分。研究结果可为云南冬烟栽培技术优化,改善冬烟烟叶香气品质及提高上部烟叶可利用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