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2002—2022年中国知网(CNKI)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农村人居环境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并绘制出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1)国外的发文数量比国内多,研究理论更为丰富;国外的研究作者合作网络比国内紧密,说明跨学科交流更多;国内外的主要发文机构都集中在高校;美国、中国是主要的发文国家。(2)在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的相关研究中,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侧重于农村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其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新农村”“、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等方面展开;国外的研究热点主要侧重于农村人居环境对村民的影响,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心理健康”、“体力活动”“、传染性疾病”等方面。未来应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拓展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
徐燕  石秀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5):119-123
通过对旅游开发程度不同的肇兴侗寨和三宝侗寨的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分析了两地的旅游开发、民族文化保护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肇兴侗寨的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建筑文化、精神文化比三宝侗寨保存的更好;区位条件、旅游开发阶段、政策措施是主要影响因素;旅游开发必然会对民族文化产生影响,不同民族村寨应该选择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与提升机制研究,有利于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推进新发展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本研究基于“政策主题-成效评估-整治提升”的研究思路,以政策主题为导向,以六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借助政策文本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阐释了整治提升机制并提出提升路径。结果表明: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居住条件、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五大主题,相关文件数量占比分别为18.9%、16.3%、19.8%、25.6%、19.4%;1997—2020年其内容呈现出从要素供给、结构完善到功能提升的阶段性特征。整治成效水平呈现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空间特征,综合值分别达2.70、2.42、2.41;一、二类区中住房整治成效最为突出,三类区中生物资源循环利用和地域文化整治成效较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基础设施建设对其他项目推进具有较高的贡献度。因此,相关部门应树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目标-多措并举-协同治理”的系统化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核心的“村容整洁”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阐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内容,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思路、原则和对策,旨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建设研究提供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成为我国大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人居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地形地貌、空气质量、水质及植被覆盖为主要指标,分析广西北部湾沿岸地区人居环境的自然本底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以平原、台地和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大部分区域水质较好,经过处理可作为饮用水源;近五年的空气质量也保持优良状态。因此,该区域人居环境自然本底质量较好,适宜人居。区域内相较而言,钦州市的空气污染主要表现为PM2.5及PM10排放量略微偏高,影响该市的空气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沂南县紧紧围绕“政策研究、规划指导、机制保障、统筹协调”工作定位,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将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大盘子”,一体部署、一体实施、统筹推进,先后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和《美丽乡村建设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压实。  相似文献   

7.
闽南地区依山靠海,处于江南与岭南的过渡地带,与台湾隔海相望。自唐以来,闽南人居环境既吸收了中原成熟的人居建设经验又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融汇了海洋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水智慧。该地区的城镇、村落、风景名胜、私家园林及水利工程结合实用功能形成了江河湖海互为连通的完整水系,又结合自然、文化形成颇具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其理水手法大致分为借水、近水和聚水3种,以此获得水与环境、实用与艺术、自然与文化的完美统一,并形成了闽南地方特色。结合当今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研究进展,探讨闽南人居环境的理水的当今启示。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提升肇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环境、居住环境、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文化5个准则层开展典型村落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人居环境质量总体评分为74.54分,总体评价为中等偏上水平,说明肇庆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比较注重乡村人居环境营造,形成了较为宜居的环境。准则层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环境(79.65分)、社会文化(75.68分)、居住环境(72.93分)、经济发展(72.26分)和设施建设(71.95分)。对象层得分排名靠前的指标为整体风貌(C2)、气候条件(C1)、资源丰富度(C3)和文化特色(C13)。评价结果可为肇庆市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吉林  文倩  谢平  孙水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70-8272
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生态、经济、人文、服务4个方面,对长沙市1999~2008年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并对长沙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人居环境呈逐年好转趋势,尤其在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较快;制约长沙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在促进人口素质和居民人均收入提高的同时,也阻碍了生态环境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长沙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江南私家园林因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而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创造出了当时以“退隐”为特点的最佳人居环境.通过对江南私家园林在空间组织、意境表现手法、理水艺术三方面的景观特色解读,结合具体创作实践,探讨了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在现代居住小区中发展与创新的方式,从而为塑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居住区环境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2016年榆林市子洲县西北部10个行政村的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并以此针对黄土高原目前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研究区人居环境水平不高,综合指数和单项指数在区域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政府所在地和常住人口较少的行政村水平相对较高,其他行政村相对较低;行政村之间同一系统层指标的区域空间差异明显,尤以公共服务协调性最差,要注意强化行政村之间公共服务的协调建设,继续加强行政村之间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居住质量的统筹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6年相关数据,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各地级市权重并计算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分。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分整体呈波段下降趋势,省会城市济南的得分高于其他城市,沿海地区的得分高于内陆地区;决定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分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但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公共服务因素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作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3.
隋唐洛阳城景观水系构景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献资料,对隋唐洛阳城选址、格局以及当时的城市水系进行探讨,从自然河道、人工渠网及城市内百余处私家园林的理水特点,分析在隋唐洛阳“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最佳人居环境;还探讨了这种遵循自然的生态思想对建设当代洛阳可持续发展的山水城市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红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75-20676,20809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以具有非常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传统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安徽农业大学南苑宿舍为例,探讨人居环境视角下传统居住区的使用现状与协调发展问题。分析了南苑宿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打造优良的人类居住环境的目标出发,秉承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综合考虑了南苑宿舍的基地环境、区域特征、居民文化等要素;探讨从空间生态、居住环境、设施、人文环境等的发展现状中,保护原有良好人居环境的更新与改造策略,为城市传统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人居环境的居住区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西盟县佐扩村为例,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人居环境建设现状与背景,总结出网格化管理功能的再拓展,“无意识”到“自组织”的再过渡,调动组织模式的再更新三方面路径经验,提出人居环境巩固提升的思考与展望,以期为少数民族村落人居环境提升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乡一体化快速的发展进程与人居环境类专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人居环境类人才的培养既要体现时代性,又要融入专业特色和创新性.通过以“二三课堂”构建为切入点,从“四位一体”考评体系、生态主题活动、创新创业扶持体系和多方合作平台四个方面积极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提升人居环境类创新人才综合素质进行积极而有益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云南省景颇族的概况,介绍了景颇族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了景颇族人居环境的特点,以期为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人居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经济因素、社会文化5个层次组成。通过熵值法得到人居环境和城市化的指标权重,运用协调度模型求得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结果反映西安市2002~2012年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基本处于高度协调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园林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代园林艺术虽是在古典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却有着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内涵,并与人居环境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以成都杜甫草堂为例,从当代价值观看风景园林所具备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并将风景园林的发展放在人居环境建设的进程中进行研究,于动态中考察风景园林对人居环境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域,梳理相关研究文献,提出高质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含义,总结剖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针对相应现实困境提出以“大格局、大宣传、大平台、大机制”为基本思路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