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湘中丘陵区石栎马尾松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对两类林分进行了生物量和封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分生物量远高于马尾松纯林,是纯林的2.99倍;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也高于纯林;混交林林分平均净生产力高于纯林,是纯林的3.62倍;混交林和纯林的根系总质量分别占林分生物量的9.76%和11.08%.在各级根中,两类林分均以粗根所占比例最大,细根所占比例最小,根系质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混交林枝叶比略小于纯林,而枝叶指数、冠根比及光合部分与非光合部分比值则相反;混交林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但混交林土壤容重比纯林低,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比纯林林地高,本研究结果,为湘中丘陵区石栎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培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分配率。研究结果表明,闽粤栲+马尾松及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在改良地力、促进马尾松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方面均优于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改良地力的能力略强于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高于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各树种干材生物量分配率最大,其次为树枝和树叶;叶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枝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樟树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尾松×樟树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的土壤理化性状分析,探讨混交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樟(Cinnamomum camphora)树混交,比马尾松纯林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发达;(2)马尾松×樟树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明显优于对照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樟树混交林有较好的培肥能力。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果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中马尾松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总蓄积量均高于马尾松纯林。混交林中马尾松和毛红椿的生长量呈现出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比例4∶1>3∶1>2∶1的规律。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优于马尾松纯林,营造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由于毛红椿生长快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以带状混交为佳,且毛红椿比例宜小。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纯林的更新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英  曾祥划  吴刚  李小川 《热带林业》2004,32(3):39-40,47
本文查阅了混交林的有关文献,总结了混交林的优点,并进行了多种树种和马尾松混交处理的实验,从生态学观点和生产的角度提出马尾松纯林改造的思路,马尾松纯林改造应以藜蒴、荷木为主,利于林地的持续生产,应以马占相思为主,可快速更换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长、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0年生马尾松+马褂木、马尾松+光皮桦和马尾松+乳源木莲混交林生长、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马褂木、马尾松+光皮桦和马尾松+乳源木莲总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增加了103.6%、51.5%和1.5%,总生物量分别比纯林增加了122.0%、39.7%和5.0%.马尾松混交林与纯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模式类似,均为干>根>枝>叶.马尾松混交林的营建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其中马尾松+马褂木效果最佳,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生长状况与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光泽县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7 a生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苦槠混交林(混交比例1∶1)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坡位,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蓄积量为30.33 m3·hm-2,比马尾松纯林增加17.47%;在中坡位,混交林的蓄积量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混交林的生长量小于马尾松纯林,林分蓄积量为11.89 m3·hm-2,仅为马尾松纯林的76.02%。混交林和纯林蓄积量、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指标均随着坡位的下降而增加。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的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N等指标在下坡和中坡位均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则略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马尾松、红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为南亚热带地区马尾松-红锥混交人工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马尾松和红锥纯林及其混交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林分和土层深度容重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和红椎纯林及其混交林间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显著高于红椎纯林及其混交林,而混交林持水能力和孔隙度显著高于纯林。3种林分土壤pH值均为强酸性,有机质含量为二级标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在混交林中最高。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纯林中显著高于混交林,而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在混交林中最高,其中土壤氮素表现为丰富等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出缺乏或极缺乏等级。混交林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养分有效性和土壤肥力;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活动和营养元素分解,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混交林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导热性、紧实度以及保水能力显著高于纯林。土壤的氮磷钾现实供应能力显著高于纯林,混交林更有利于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9.
闽南山地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的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闽南山地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大量调查,分析了经营混交林与纯林对生物量及土壤肥力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对生物量积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林地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土壤水分、养分状况明显改善。建议今后应尽量避免连茬经营人工纯林,提倡营造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闽楠构建的异龄复层林对林分生长量与生态效应的影响。马尾松闽楠混交复层林中闽楠、马尾松的胸径、树高以及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纯林,林分总蓄积无显著性差异;复层林的总生物量、主干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高于纯林;马尾松闽楠混交复层林净生产力最高,马尾松纯林次之,闽楠纯林最低。在生物量器官分配方面,复层混交林与纯林均呈现出主干>枝>叶的规律。综合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方面,复层林功能最强,闽楠纯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低;土壤通透性能、保水能力、土壤肥力也与此类似。经营马尾松-闽楠混交复层林是促进闽楠与马尾松生长,拓宽闽楠资源培育渠道,提高马尾松人工林分的水源涵养、培肥土壤功能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银荆混交林生产力和土壤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银荆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银荆混交能较大幅度地提高马尾松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混交林地土壤容重小、持水性能和通透性能强,土壤养分含量高。马尾松银荆混交改土效果明显。银荆是提高马尾松林分生产力、防止地力衰退的良好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物量及水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政 《防护林科技》2004,(1):6-7,26
对马尾松火力楠行状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及火力楠纯林乔木层生物量、地上部分持水量、土壤渗透性能及贮水能力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物量大于马尾松纯林和火力楠纯林,混交林地上部分持水量大,土壤渗透性和贮水能力强,其综合水源涵养力强于马尾松纯林和火力楠纯林。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厚荚相思混交林生长特性与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较为贫瘠的迹地上开展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单行、带状混交及湿地松纯林造林对比试验 ,对 10年生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带状混交 ,各个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 ,与湿地松纯林相比较 ,带状混交林中湿地松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优势 ,混交林林内小气候条件适宜 ,土壤理化性质良好 ,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单行混交 ,湿地松受压严重 ,保存率、生长量低 ,应及时对厚荚相思进行适度修枝 ,增加林内透光度 ,促进湿地松生长。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林分结构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林分生长、径阶分布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表明 :马尾松与木荷以 2∶1比例行状混交 ,马尾松生长快 ,林分各径阶呈正态分布 ,林分生产力高、结构稳定。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不仅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性 ,促进土壤良好结构形成 ,而且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5.
沙质海岸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木麻黄分别与厚荚相思、刚果 12桉、湿地松混交造林研究表明 :木麻黄混交林与木麻黄纯林相比能有效提高防风固沙效能和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其中以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表现得最明显 ;木麻黄与刚果 12桉混交次之 ;木麻黄与湿地松混交第三。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是沿海地区沙质海岸理想的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小牛  李宏开 《林业科学》1997,33(5):385-393
本文从林木生长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对马尾松枫香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进行了长期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长优势明显,有利于维持地力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群落。与对照相比,12年生混交林蓄积量提高13.9%-72.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3%,全氮量增加24.1%,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3.7%.25.2%和26.8%;改善了林内小气候条件,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和蓄水保水能力。混交林增加了马尾松针叶内叶绿素的积累,其日平均净光合速率为7.72mgCO2·dm-2·h-1,高于对照的20.8%。营造马尾松枫香混交林以带行状和星状混交为宜;补植枫香是改造马尾松低产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的土壤密度显著大于刺槐纯林和马尾松+刺槐混交林,但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最小;马尾松纯林有效钾含量最高,刺槐纯林最低;马尾松纯林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最低,刺槐纯林与马尾松+刺槐林没有显著差异;马尾松+刺槐pH值最高,马尾松纯林和刺槐纯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各植被土壤碱解氮与有效钾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有效钾、碱解氮及pH值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马尾松+刺槐林和刺槐纯林的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没有显著差异。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建议营造混交林,以便增加抗逆性,降低营林成本。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5个处理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闽楠、裂斗锥与马尾松混交林生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混交林中闽楠的胸径、树高、林分生物量明显高于闽楠纯林,混交林中裂斗锥的胸径和林分生物量也显著高于裂斗锥纯林,两种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均高于各自纯林;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混交林大于纯林,混交林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林下植被生物量和凋落物量。  相似文献   

20.
间伐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有乐 《防护林科技》2003,(3):16-17,35
对8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开展不同间伐强度研究,并对各种间伐强度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间伐强度增大,马尾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蓄积量、冠幅、生长量增加,林分群体生产力提高。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贮水量增大,而通气度、总孔隙度下降,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