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黑龙江玉米“北进东扩”战略的推进,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且玉米种植集中连片,规模大,玉米田化学除草则由于省工、省力、简便、高效,备受农民欢迎。玉米田化学除草根据应用时间和除草原理,分为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和玉米苗后茎叶处理两种方法。一、玉米田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一)玉米田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配方玉米田播前、播后苗前化学除草剂主要采用乙草胺、异丙草胺分别同2.4D-丁酯、2.4D-异辛酯、噻吩磺隆、嗪草酮混用。  相似文献   

2.
<正>在信阳地区种值玉米的地区主要是息县、淮滨县,种植玉米是在小麦收割之后种植,但是在玉米生长初期是杂草生长的最快时期,想要除去田间的杂草,防止杂草过分吸收田间的营养,方法如下:一、土壤封闭处理土壤封闭处理是目前常采用的玉米田除草方式,在玉米播后苗前进行除草,生产中应用起来非常方便,但封闭除草对土壤墒情要求较高,要保证取得好的除草效果,一般需要采取一定补水措施。玉米出苗采用茎叶处理对土壤墒情要求不严格,但防治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苗期田间杂草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花苜蓿为豆科多年生优质牧草,常常因为苗期杂草危害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导致种植失败。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土坡荒地和基本农田条件下,应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化学除草剂播前进行土壤处理、播后苗前进行地表封闭和出苗后进行茎叶处理,均可有效控制紫花苜蓿苗期田间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平乡县麦收后免耕播种玉米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而对免耕玉米田的杂草防除,大多使用乙阿合剂等药剂在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但这些常规的土壤封闭除草技术,对已出土的杂草不能起到很好的防除效果,不能彻底解决除草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一、除草原则化学除草是稻田杂草防除的主导技术,其原则是选择高效对口药剂、适时适量施药和掌握施用方法。目前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一封、二杀、三补"的技术体系。一封是在水稻播种后,用土壤封闭除草剂防除杂草;二杀是在水稻播插出苗后,采取茎叶处理或除草剂拌细沙土进行苗后除草;三补是在一封二杀后,水稻分蘖期间仍有杂草发生时,采取挑治的方法来除草。  相似文献   

6.
苏植 《农家致富》2023,(11):27-28
<正>2.化学防控措施(1)播前灭茬。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前杂草较多的田块,在播前3~7天,可先用草铵膦在田间空行进行定向喷雾,降低杂草基数,在大豆、玉米播后苗前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2)土壤封闭。大豆、玉米同期带状间作,除草剂使用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主,可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异丙甲草胺、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0%苄.戊.异丙隆等药剂防除旱直播稻田杂草,在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安全性较好。每667m2推荐用药量50%苄.戊.异丙隆为100~120g、30%苄嘧.丙草胺为120~150g。  相似文献   

8.
夏海生  陈永田  茅雷  方士武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06-106,110
介绍了无为县水稻田常见杂草种类,提出了有效控制田间杂草危害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播后苗前封闭处理;药剂防除等。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田杂草主要是马唐、稗草、狗尾草和少量其它双子叶杂草。一般采用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但随着麦田机收和夏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普及,对麦茬较高、麦糠较多,部分杂草已出土长大的地块,常规的土壤封闭除草技术防除效果差,不能彻底解决除草问题。近几年推广应用的"一封一杀"除草技术,除草效果达到95%以上,且省工、省时,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0.
1.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主要除草剂有甲草胺(拉索)、乙草胺、都尔(异丙甲草胺)、施田补(二甲戊乐灵)、豆磺隆(氯嘧磺隆)等。各药剂的使用方法均采取播种后出苗前喷雾施药土壤封闭。其中甲草胺每亩用量为48%乳油砂质土300毫升、壤土400毫升、粘质土45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相似文献   

11.
大豆田灭草主要是采取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封闭处理及苗期处理三种方式,其中播后苗前封闭处理灭草比例约占整个灭草的65%.播后苗前封闭灭草是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用喷药机械对大豆田全部进行药物喷洒,形成一个药物封闭层,达到灭草目的.在多年的应用中,发现在大豆三垄栽培时采用此灭草方式存在着药物浪费现象,即喷洒在垄沟及靠近垄沟的垄帮部分的药物浪费了(约占整个喷洒面积的40%~50%),因这部分的杂草在机械中耕作业中可除掉,没有必要进行药物喷洒.如能改制一个苗带喷药机,在喷药中只喷垄台(喷洒宽度30~40cm),不喷垄沟及靠近垄沟的垄帮部分,这样可节省一部分农药,降低生产成本.为此,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于2001年进行了苗带喷药机的改制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高粱田适宜除草剂,2013年在林甸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园区试验地进行了高粱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化学除草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粱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喷施88%异丙甲草胺乳油1 350~1 650g·hm-2,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狗尾草和部分阔叶杂草藜、反枝苋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控草时间长达40d以上,对高粱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不同除草剂配方在大豆苗前封闭除草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除草剂,采用大区对比法,在大豆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通过防效对比试验,推出适合当地使用的配方组合。  相似文献   

14.
试验观察了8种除草剂不同剂量土壤封闭处理和茎叶处理对大豆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表明,高剂量处理下杂草防除效果最好,但使大豆出苗率严重降低,叶片出现药害现象。土壤封闭处理中,播前土壤处理出苗率低于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综合分析,茎叶类除草剂以10.8%精喹禾灵乳油除草效果最好,21 d株防效高达87.63%,鲜重防效为81.37%,推荐剂量为750 mL/hm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时,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中剂量和330 g/L二甲戊灵乳油的低剂量效果好,出苗率分别为97.07%和97.33%,21 d株防效分别为90.47%和90.68%,鲜重防效分别为91.36%和90.90%,推荐剂量分别为1 950 mL/hm2和3 000 mL/hm2。  相似文献   

15.
大豆除草剂在一定环境条件与用量范围内能有效的防治杂草,而不伤害大豆。大豆除草剂可分为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二种方式。1.土壤处理土壤处理按用药时间分为秋季土壤处理、播前土壤处理及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秋施除草剂是防除第二年春季杂草的有效措施,比春季施药对大豆安全,提高药效5%~10%。1.1整地。使用土壤处理对田间整地提出更高的要求,田间有大土块及秸秆影响除草剂均匀分布,造成漏喷,降低药效甚至无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124团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玉米作为重要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达2027公顷。对玉米地主要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除,我团主要采取播前土壤封闭处理。2010年,我团进行施田补除草剂试验,筛选出33%施田补乳油防除玉米田间杂草的有效剂量范围,并对施田补土壤处理对常规玉米的安全性进行观测。一、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124团4连1号地和东荒地。2块地地势平坦,滴、灌水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土壤质地均为粘土,播前整地平整。其中1号地采用幅宽70厘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 ,麦茬旱稻田采用苗前土壤药剂处理和出苗后茎叶喷洒处理 ,只要采用适宜的化学药剂和配方 ,均能有效地防除田间杂草 ,且对旱稻安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药剂处理以每公顷施 5 0 %丁草胺 1 5 0 0 g 2 5 %农思它 1 1 2 5 g,2 5 %除草醚粉剂 3 75 0 g 5 0 %杀草丹乳油 2 2 5 0 g,5 0 %杀草丹乳油75 0 0 g,防效最为显著 ;出苗后茎叶处理以每公顷施 2 5 %农思它 1 1 2 5 g 敌稗 5 62 5 g,5 0 %杀草丹乳油3 75 0 g 敌稗 5 62 5 g,敌稗 1 1 2 5 0 g杂草防除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经过试验,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对玉米田主要杂草均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对玉米安全。61%乙·莠·滴丁酯悬乳剂270 g·667m-2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防除夏玉米田杂草效果最好,控制杂草时间长,对玉米生长安全,是夏玉米田播后苗前较理想的除草剂。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乙草胺乳油、40%异丙草·莠悬乳剂防效次之,38%莠去津悬浮剂防效较差,不适宜作为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土壤湿度较差时应加大喷液量,避免在高温时施药,禁止重喷漏喷,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麦茬直播陆稻田草害的控制,我们自1982年起连续三年进行了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1.根据麦茬直播陆稻田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杂草化学防除应立足于芽后土壤兼茎叶处理的策略。2.在壤土,肥水条件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实行覆盖免耕结合化学和生态等综合防除措施,省工高效,增产增收,一举多得。3.播后芽前土壤处理,只有在整地质量和墒情都好的条件下运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正>2,4-滴丁酯(2,4-D丁酯)是有效防除鸭跖草(俗称兰花菜)的激素类除草剂,广泛用于玉米、大豆播后苗前土壤封闭,也可用于玉米田苗后早期茎叶处理。2,4-滴丁酯遇雨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对周围葡萄等果树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