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徐文 《南方农机》2023,(13):173-17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实体交易市场无法适应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应运而生,为农产品交易流通提供了新的方向,扶持和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基于此,笔者通过阐述电子商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将农业生产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过程有机衔接,为农业生产端和消费端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带动了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广泛渗入到各行各业中,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对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本文主要是对当前农业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经济新常态发展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本文立足于电子商务经济视角阐述电子商务经济背景下物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乎到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而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被广泛的运用到农业发展中。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业电子商务协同平台在国内发展状况,之后分析了农业电子商务协同平台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最后研究了电子商务平台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农产品营销的新模式,给普通农民电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发展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文章在对丹阳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农业电子商务的主要发展模式,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宇 《南方农机》2019,(3):38-39
电子商务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产物,是传统资源与计算机技术有机融合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打破了交易的局限性,给予交易双方时间、地点的自由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有大大完善了信息技术。笔者从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入手,结合电子商务中的计算机技术,就计算机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7.
蒋建军 《农业工程》2018,8(6):136-139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农村地区对新经济模式的探索,电子商务成为解决当前农产品物流问题的高效办法,也是解决农村地区信息闭塞与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手段,更是推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成为热门。该文通过梳理遂昌、沙集、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和通榆4种典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4地电子商务的商业形态及优缺点,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现实中,电子商务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文章首先对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经济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分析了电子商务在农业经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电子商务在农业经济中运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智慧农业给农机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农业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发展期和规模应用期,主要有新技术应用模式、智能化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模式。智慧农业发展给农机行业带来了高端进口农机设备国产化、农机服务综合化与平台化的发展机遇,为抓住这些机遇,农机行业还面临着基础核心技术短缺、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挑战。  相似文献   

10.
贾澄英  杜轶龙  张蓉 《农业工程》2019,9(9):150-152
论述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建设和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基本类型,并提出了在合理选择的基础上保证电子商务模式有效实施的措施,以期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庆麟 《农业工程》2019,9(7):134-136
我国各地区特色资源丰富,具有地方特色农业的现实发展优势,为特色农业产业化、产业组织模式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讨论了我国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发展现状,并围绕特色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针对性选择与实践,分析了其横纵两项一体化组织模式的应用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吴小锋 《农业工程》2018,8(3):147-149
我国农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大力推动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日本、德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在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发展农业保险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方面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于发挥我国农业后发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斐 《农业工程》2017,7(6):35-36
在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中,电子科技应用拥有革命性的作用,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探讨了电子技术在现代农业装备中的应用情况,为农业装备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智慧农业为表现形态的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已成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分析了日本、欧盟、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政府针对智慧农业发展相继出台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并分析了中国农业1.0到4.0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围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需求,阐述了突破智慧农业核心技术、实现农业“机器替代人力”、“电脑替代人脑”、“自主技术替代进口”的三大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水平,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农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个性化精准信息服务,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效能、效益,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最后并提出了8个重点任务建议和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5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科技革命的概念与满足条件,提出并分析了内生及外生农业颠覆性技术及其差异,特别是提出了跨界技术的概念并论证了其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外生影响。然后分析了作为跨界技术的集大成者——智慧农业技术的特点,智慧农业对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的替代以及智慧农业与农村经济转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智慧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关键颠覆性核心技术研发、改革现有的农业高等教育体系、推动跨界技术的农业产业化研发以及在高标准农田及规模化养殖场实施智慧农业生产等。  相似文献   

16.
小农户长期存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区域专业化格局已经形成,但是以市场随机型为主的产业组织模式导致农户组织化程度较低。故以陇西县中药材种植户为调查对象,并依托其已经形成的中药材区域专业化生产格局,基于223个样本药农数据,运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组织化程度的因素,就农户如何参与到产业组织的运营中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流转、是否参与订单农业、是否能获得贷款、农资购买途径、农机投入费、是否参加过种植技术培训、对机构或组织生产技术推广满意度、与合作社(或企业)签订合同或合作对自己生产的重要程度、与合作社(或企业)签订合同或合作能够增加收入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临邑县农机局立足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进程.各类服务组织、服务实体得到了蓬勃发展。农机服务已渗透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农机服务业已成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8.
李文全  邵磊 《农业工程》2018,8(10):136-140
家庭承包与规模化经营高效统一是我国农村农业要稳妥解决好的基础性深层次问题,着力解决好这一问题,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驻村扶贫工作实践为基础,立足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中的不足,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组织模式,详细论述了家庭承包与规模化经营高效统一的低成本解决路径的基础、运转机制及优势,对该模式的经济成本、社会效益和预期目标进行了分析,可为低成本实现我国家庭承包与规模化经营的高效统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在农业区优化格局、农业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上遇到各种问题.空间规划中要明确农业生产承载规模,以区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保护为前提,以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保护生态平衡为中心,详细分析农业化产业结构与空间资源环境适宜性的矛盾问题,因地制宜推动持续化发展农业生产.以"双评价"指南为技术参考,进行了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杨国才 《农业工程》2012,2(5):72-75
工农业互动客观上要求这两大产业保持平衡发展。目前,安徽农业发展在产业组织变革、产业素质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和产业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大大滞后于工业发展。安徽缩小工农业发展差距的关键,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此,必须重塑工农两大产业的关系,并且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安徽尚不完全具备“以工补农”的条件,要处理好“以工促农”与“以工哺农”的关系,加快构建工农业一体化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