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辉东 《蚕学通讯》2000,20(2):39-41
蚕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养蚕单产与蚕茧品质的高低既是蚕业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是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体现,关系着蚕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提高蚕茧单产与品质,促进茧丝绸行业稳步发展,是蚕业科技人员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就影响蚕茧单产与质量因素及其对策措施作一探讨。l 蚕茧单产与质量现状 岳池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蚕桑丝绸业源远流长,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富民兴县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养蚕单产史,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30年间,岳池县养蚕年平均单产2…  相似文献   

2.
<正> 提高养蚕单产,在蚕品种相同、卵量标准一致的前提下,一是提高蚕种实用孵化率;二是使蚕儿良桑饱食,增加单粒茧重;三是减少蚕头损失,有更多健壮蚕结茧。要做到这几点,养蚕人员应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加强饲养管理。还应具备好的养蚕条件。近年,我省养蚕蚕茧单产几乎年年下降。1987年全省平均蚕茧单产仅23.66公斤,虽比1986年提高0.32公斤,但与1980年相比,降低了  相似文献   

3.
<正> 夏秋蚕的布局既要考虑蚕茧的稳产高产,又要兼顾蚕茧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别是早秋蚕,我区80~84年实绩统计,张单产和张产值比中、晚秋蚕分别低4.9公斤和25.37元,其主要原因是:早秋蚕期正值农田用药高峰,易引起蚕儿中毒;与夏蚕间隔时  相似文献   

4.
<正> 一、夏秋蚕主要成绩及其在蚕茧生产中的地位我县继50年代初开始养秋蚕,到70年代开始养夏蚕和晚秋蚕,实行四季养蚕布局。据记载,1964年我县正秋全县平均单产为20.81公斤,全年平均单产为26.84公斤:1974年正秋平均单产24.31公斤,四季平均单产24.10公斤;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是一个蚕业大省,1978年以来,蚕茧产量一直处于全国第一。近年来,蚕茧总产量下滑,排名退位,蚕茧单产、质量也逐年有下降,有不少经济指标已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四川蚕  相似文献   

6.
高斌 《四川蚕业》2011,39(2):56-57
小蚕规范化共育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的关键措施。通过对小蚕共育设施规范化、小蚕共育管理规范化、小蚕共育技术规范化的实践,实现了提高蚕茧单产、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区近年来蚕茧单产较低,一直在20公斤左右徘徊,1996年至1999年4年平均单产为21.6公斤.除因行业滑坡及内部管理因素外,造成单产下降的直接原因主要在于不重视消毒防病,蚕病发生严重.要提高蚕茧单产,必须搞好消毒防病,先解决蚕农养"活"保全蚕头的基础上,再配合良桑饱食和先进饲育技术才能提高蚕茧单产,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蚕农积极性,推动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珙县对蚕业科技推广采取优惠政策,县政府在1997—2001年五年蚕业科技推广期内:1.每年拔5万农发资金扶持蚕桑科技发展;2.以96年蚕茧单产为基数,每年单产上升部分所产生的农林特产税实行先征后返,用于蚕业科技推广;3.蚕业风险基金经县府同意可用于蚕业科技推广。  相似文献   

9.
家蚕农药中毒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2005年宝应县秋蚕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农药污染桑叶,致使蚕儿大面积中毒,我们调查分析了家蚕中毒原因,采取了优化养蚕布局避免农药污染、加强农药市场监管、抓好桑田培育管理等确保蚕体安全措施以及蚕儿发生农药中毒时及时处理的办法,2006、2007年秋蚕生产稳定,单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影响蚕茧产量高产的原因固然众多,但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蚕病所造成的损失,近几年,我县蚕病发生有所抬头,单产有所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由蚕病损失的蚕茧可占10%左右,有的农户损失较为惨重,1990年秋季我在梅溪乡梅溪六社调查,该社蚕农叶南国秋季养蚕0.8张,由于蚕病损失只收5公斤蚕茧,该院子8户蚕农养蚕6.5张,大量发生蚕病,最后收了82.5斤茧子,低于全县平均单产水平,因此,如何控制蚕病发生,减少蚕茧损失已成  相似文献   

11.
蚕茧单产是指一张蚕种(规定卵量)所能生产的蚕茧量,实际是一张蚕种的总产.我市历年全年平均单产在22公斤左右,有时春季可达35公斤左右,夏蚕、正秋、晚秋各季的某些年份只有10公斤甚至几公斤左右.蚕茧单产极不稳定和总体水平较低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如今年夏蚕,全市平均单产只有14公斤,晚秋蚕12公斤,张平收入100元左右,这样调动不起蚕农的积极性.蚕茧的价格政策是由国家制定,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单产高,栽桑养蚕的总体效益就高,单产低,效益就差.单产极度低下时,蚕农就  相似文献   

12.
德清县洛舍公社章家桥大队,有专业桑园288.3亩,1979年平均亩产蚕茧达到274.4斤,比1978年每亩提高70斤。蚕茧总产、亩产和茧款收入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全大队全年饲养蚕种874张,平均单产90.5斤,其中春蚕351张,平均单产103.1斤,夏蚕129张,平均单产91.3斤,早秋蚕177张,平均单产79.6斤,中秋蚕217张,平均单产78.57斤,最高的第六生产队1979年全年饲养蚕种73张,平均单产高达99.23斤,其中春  相似文献   

13.
<正> 科技兴蚕是稳定蚕桑生产基础、提高养蚕单产和蚕茧质量的根本出路,但是,没有稳定有序的蚕茧经营环境,科技兴蚕就没有保证,这二者互为依存,决定其丝绸行业的兴衰与存亡。四川蚕业长期排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科学栽桑养蚕没有到位,原始的、粗放的、自然的养蚕方式长期的沿续,造成单产低、质  相似文献   

14.
<正> 实现“三高”蚕业的关键,在于蚕品种对路,搞好蚕儿生理所需要的环境,加强蚕期饲养管理,科学上簇,才能实现蚕茧高质量、高单产、高效益。方格蔟是目前蚕茧生产中的先进簇具。近年来乐至县蚕茧收购部门根据纸板回转方格蔟的原理,为了充分利用农村现  相似文献   

15.
贺臻全 《蚕学通讯》2003,23(2):44-45,50
南充是中国四大蚕区之一 ,蚕桑丝绸行业一向是全市工农业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年来 ,南充的蚕茧质量一滑再滑 ,以致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其蚕茧的单产、粒茧丝长 ,解舒率等几项主要质量指标与全国先进蚕区相比 ,已拉下了 30 %以上的差距 ,南充的蚕茧质量已成为了制约全市蚕桑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1  1 5年来蚕茧质量的演变趋势据多年的资料调查分析 ,全市在“蚕茧大战”初起的“六五”期间 ,蚕茧的平均单产为2 6 .2kg ,“七五”期间平均单产为 2 3.7kg ,“八五”期间平均单产为 2 0 .4kg。即“七五”期间单产比“六五”期间下降…  相似文献   

16.
<正> 蚕茧生产是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发展“三高蚕业”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完全一致。由于蚕茧是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当前蚕茧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的实际,提出发展“三高蚕业”,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 提高蚕茧质量是丝绸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普及推广简易活动蚕台与篾片蔟配套养蚕,切实改变了我县蚕桑生产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的困境,我县1995年以前,由于饲养条件得不到改善,饲养技术达不到要求,因此蚕茧质量始终上不去,1995年初从四川省蚕研所引进塑编蚕网活动蚕台养蚕,再结合我县的实际将篾片蔟的应用与之配套,收到  相似文献   

18.
吴忠厚 《四川蚕业》2005,33(1):1-2,5
蚕业是四川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省蚕业在困难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2004年在茧丝绸市场走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四川蚕业全行业上下同心,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蚕茧总量持续增长,蚕茧单产创历史新高,蚕茧质量稳步上升,蚕农收入增幅加大,蚕业各环节利益均衡,蚕业市场秩序相对有序。  相似文献   

19.
蚕茧单产是指饲养一单张蚕种的产茧量.养蚕单产是蚕桑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产物,也是蚕业生产直接效益的体现.如何提高蚕茧单产是蚕业科技人员研究的一大课题.1 单产现状1988~1997年的10年中,李渡区养蚕单产在17.1~26.8公斤之间徘徊.1993~1994年,由于市场销路好,蚕茧走俏,随之出现了蚕桑热.各地抓住机遇,多育苗,多栽桑,发种量也逐年递增,计划任务和奖励标准多以总产来衡量.但是,在这种状况下则忽视了如何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 实现蚕茧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既是我们蚕业工作者长期奋斗的战略任务,又是蚕业部门实施科技兴蚕,建设优质蚕茧基地,振兴蚕业的重点和当务之急。它关系到蚕业的兴衰和存亡,势在必行。只有全行业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抓好蚕茧生产“三提高”,四川丝绸事业的兴旺发达才有希望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