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水养殖环境质量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养殖提供了大量水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缓解了对天然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中国的海洋鱼、贝类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幅度增长,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然而,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渔业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自身污染加剧、养殖品种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海水养殖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在改善水质,促进健康品种养殖方面展示了良好前景.分析研究海水养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挖掘海水养殖潜力,推动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发展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我国海水养殖环境质量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的进展,对海水健康养殖的发展构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海水养殖提供了大量水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缓解了对天然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中国的海洋鱼、贝类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幅度增长,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然而,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渔业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自身污染加剧、养殖品种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海水养殖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在改善水质,促进健康品种养殖方面展示了良好前景。分析研究海水养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挖掘海水养殖潜力,推动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发展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我国海水养殖环境质量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的进展,对海水健康养殖的发展构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海水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虾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之一。近年来相关文件的颁布对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我国近海对虾养殖尾水的处理现状并针对性提出适合我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集成技术具有重要环境生态意义。本文概述了我国对虾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海水养殖尾水特征以及海水养殖尾水对近岸海域造成的影响,〖JP2〗结合案例和文献详述了对虾海水养殖尾水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法,分析了各集成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潜力。最后基于我国海水养殖示范区尾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未来对虾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实现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是"海洋强国"建设的时代任务。本文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本质出发,对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进行概念界定与结构划分,并从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总结日本封闭循环水、美国深海网箱和韩国海洋牧场协调发展经验,剖析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性、功能性协调机理。借鉴国外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模式,结合中国现阶段海水养殖发展现状,提出中国应修复典型海水养殖区生态环境,规模推广现代型海水养殖方式,合理协调沿海地区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5.
通过瓦房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暨海水池塘生态健康养殖项目中总结的经验,探讨海水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对改变目前海水池塘养殖生产的产量低、海参生长缓慢、池塘利用率低等现状起到积极作用,为广大水产养殖业者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笔者主要简述了江苏如东地区的水产养殖现状。归纳了该地区主要养殖的虾蟹品种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脊尾白虾和三疣梳子蟹的不同养殖模式和养殖方法。分析了如东地区虾蟹养殖品种现所存处的发展现状,以及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苗种、病害等相关问题。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科学养殖管理和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相应的健康、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强化科技服务、坚持生态节水养殖模式,发展绿色虾蟹养殖业、打造品牌效应,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推进中国深远海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水养殖空间拓展和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该文阐述了中国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列举了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养殖工船等主要深远海养殖模式的技术进展以及典型设施。对应深远海养殖生产体系构建的技术要求,分析阐明了国内外在品种培育、苗种生产、养殖设施、生产管理装备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进展与发展趋势。进一步围绕中国深远海养殖如何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剖析阐明了目前主要存在良种缺乏、学科融合不足、设施设备技术成熟度不够、设计建造缺少规范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深远海养殖要实现安全、养多、养好以及走深走远,未来在品种、设施、设备、产业链等方面,需要突破的技术关键点。旨在为加快推进中国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8年12月11日,第二届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简称研讨会)在中国上海召开。会议围绕深远海养殖、模式、环境等产业主要环节,以全球海水养殖发展现状、深蓝渔业发展战略、蓝色经济合作方式、深远海养殖发展模式等主题开展报告与研讨。研讨会致力于搭建深远海养殖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展示全球前沿成果、新技术和先进装备,谋划深远海养殖发展蓝图,推动全球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单环刺螠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市场对单环刺螠的需求不断增大,其养殖范围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养殖技术的不成熟,制约了单环刺螠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对单环刺螠的生物学特征、环境适应性、养殖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对单环刺螠养殖前景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单环刺螠的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贝类是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海水养殖贝类病害时有发生,尤其在夏季常出现大规模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了贝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贝类缺乏适应性免疫,且通常养殖于开放水体,难以通过药物投放、注射或水质调节等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因此,建立养殖贝类健康评价体系,加强养殖生态环境监测及病害发生的预警预报,已成为保障中国贝类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的迫切需求。本文从病原、宿主、环境间的耦合关系出发,结合团队前期研究和工作实践,综述了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预警预报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北黄海和渤海贝类养殖海区的生态系统特征及贝类养殖现状,并结合病害预警预报的工作实践,重点阐述了海水养殖贝类病害预警模型构建的思路、原理和初步应用,以期为建立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防控体系、保障中国海水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海水养殖是河北省水产业重要的支柱产业。为了保护河北省海水养殖区的生态环境,实现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根据2000—2010年的监测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海水养殖区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河北省海水养殖区水质逐步有所好转,其中秦皇岛市、唐山市附近海水养殖区水质基本可以满足养殖用水的要求,黄骅市附近海水养殖区的水质污染较重,已不能满足养殖用水的要求;河北省海水养殖区水体中主要污染物是磷酸盐(PO34--P)、无机氮(DIN),其次为铅(Pb)和汞(Hg)。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分别论述池塘、湖库、海水等不同养殖系统对自身养殖水体及周围水域的影响,探讨了环境友好的工厂化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结合生态养殖和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系统,发展有机健康养殖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理论研究及法律法规支持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作为我国贝类养殖大省,其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列。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愈加重视,海水贝类养殖行业作为近岸污染源之一,如何在保证产值增长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这是海水贝类养殖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山东省海水贝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养殖品种的产量、单产及产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海水贝类养殖产业特征为:①养殖规模过大、产量优势有余;②养殖效率过低、海域环境质量堪忧;③并非所有养殖品种产品优势充足、市场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氨氮污染对水产品的毒害性、我国水体氨氮污染的现状以及水产养殖氨氮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国内外关于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集中在毒理方面,关于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改变、水产品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水产养殖氨氮污染治理的各种技术中,目前已得到应用和研究的热点在于生物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今后研究的方向有可能是微生物包埋技术的应用、高效稳定的生态处理技术以及低成本新技术的开发等。  相似文献   

15.
养殖水体氨氮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渔业资源和可养殖水面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在水产养殖上寻求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单位水体产量。养殖密度的增加,对养殖系统及排放废水的附近水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鱼类排泄物和残饵直接进入水体,导致氨氮浓度升高,已成为制约鱼类生产、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对治理氨氮污染这一世界性的课题,笔者就去除养殖水体氨氮的微生物种群、固定化技术、生物强化技术以及人工湿地生态工程技术等做一综述,以期把握研究热点,推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桑沟湾是我国北方以筏式养殖利用为主的典型海湾,来自养殖的压力对海湾生态系统和养殖自身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利用《海洋养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式》建立的方法,对桑沟湾这一养殖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桑沟湾养殖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的压力,主要来自较高的养殖密度、较大的养殖面积和陆源营养盐的输入;生态系统状态等级为较好,其中水交换、水体环境和底质环境均为较好;自然生物群落状态为中等;生态系统响应中的养殖病害问题和养殖产品质量问题为中等.总体评价,桑沟湾养殖生态系统健康勉强达到较好水平,控制养殖密度和规模等措施是改善桑沟湾生态系统健康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典型区域滩涂湿地海水养殖陆海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影响,本研究结合遥感和海域使用确权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并分析1985—2020年间黄河三角洲区域池塘养殖、开放式养殖空间演变过程及其对滩涂湿地资源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之前区域陆域池塘养殖规模持续增加,面积最高达到1 480.1 km2,形成1985—1990年和2000—2005年两个增长高峰;2010年后池塘养殖面积减少,海域开放式养殖快速发展,2019年已达到1 601.8 km2,2007—2019年增速为84.9 km2·a-1;空间增长格局表现为由沿海滩涂湿地不断向离岸海域纵深拓展,陆域养殖池塘质心在1990年后持续向区域西北方向迁移;海水养殖空间增长累计导致1 011.7 km2滩涂资源消失,使得滩涂湿地和沼泽湿地的面积比例从期初的53.5%降低为15.2%,区域湿地景观复杂性和异质性增加。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海水养殖空间增长具有明显的时间波动性,2010年前后黄河三角洲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展水产养殖的国家,在水生动物养殖方面有着久远的历史。在当今经济快速增长的形式下,水产品已成为人体摄入蛋白质的主要方式。然而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模式及不科学的养殖技术和其他外界污染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产品的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本文从介绍当前养殖现状着手,对新时代下的污染源头进行细致性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实现养殖与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析海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海水养殖业在养殖面积、放养种类以及产量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使局部养殖海域的水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已经开始制约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阐述了海水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