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油菜诱变和离体草酸筛选抗菌核病材料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油菜华双3号为材料,研究辐射诱变和离体草酸处理筛选抗菌核病材料的方法和技术,结果表明,用于离体筛选种的辐照剂量以40-120Krad为宜,用草酸处理60Co-γ射线照射种子产生的试管苗(一轮草酸筛选),或用草酸处理辐照种子及种子产生的试管苗(两轮草酸筛选),获得49株抗草酸小苗,未经辐射处理的种子均未筛选出抗草酸小苗,将抗草酸小苗离体叶接种核盘菌菌丝体,获得9株抗(耐)核盘菌的小苗。  相似文献   

2.
阐述远红外辐射的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分析远红外辐射的发生装置及节能效果,全面介绍远红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应用,对远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及科技产业的健康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蒙豆5号”选育与栽培技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农科所·扎兰屯市,162650陈新民①内蒙古扎兰屯市种子公司,162650段纯忠蒙豆5号是1985年呼盟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所应用物理辐射技术辐照“呼5121”品系种子,从辐射剂量3×1011...  相似文献   

4.
陈秀兰,女,1956年11月出生,江苏省泰兴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78年毕业于江苏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稻、麦、花卉辐射诱变育种和辐照加工研究与开发工作,现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兼核技术应用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5.
高能重离子束(80 MeV/u)辐射作为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技术,已在小麦、甜高粱等作物育种上得到了应用,但在北方粳稻育种领域研发及应用还不多。2013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国家大型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开展了高能重离子束(12C6+)辐射北方粳稻的诱变育种工作。经过10年的研发,创建了高能重离子束辐射北方粳稻“少而精”诱变育种技术体系。本文对辐射亲本选择、辐射参数确立、后代材料的种植和选择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辐射亲本的敏感性、M1代材料的天然杂交、高世代材料的“疯狂分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期望为今后水稻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豆育种一直以系统选育为主 ,随着生物技术发展 ,各种现代育种手段不断应用 ,70年代以后 ,人们采用理化诱变方法 ,培育出了铁丰 18、2 8、诱变 3 0、科丰3 4、诱处 4号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品种 ,证明诱变育种是大豆育种中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 ,从 1992年以来通过辐射 ,平阳霉素化学诱变剂处理大豆品系及低代材料 ,对辐照敏感性、突变性状、突变率及稳定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与敏感性1 1 材料选择1993年、1995年分别选择了本地品种、引进品种、杂交二代材料进行辐照敏感性鉴定。1 2 处理方法用 1 6万、2 2万拉德 (Rad)的γ射线与…  相似文献   

7.
稻麦研究所考虑到顾客(尼普洛公司)提出的要求,作为尼普洛公司的分承包方,在其产品成熟辐照工艺的基础上,建立了γ射线辐射灭菌质量体系,编制了质量体系文件,分别于1998年11月及12月22日通过了德国TuV质量认证中心的初审及正式审核,以下两个方面谈γ线辐射灭菌质量体系的建立,以供建立水稻种子质量保证体系参考。  相似文献   

8.
续随子辐射效应研究及适宜辐射剂量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7种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辐照续随子干种子,观测射线辐射对M1种子萌发进程中植物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对供试材料的适宜辐射剂量进行预测。发芽势及发芽率的调查结果显示,低剂量辐射对发芽势及发芽率有促进作用,剂量大于450Gy时,逐渐转化为抑制作用;幼苗生长量、活力指数及田间出苗率随辐射剂量加大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SOD、CAT、APX活性及MDA含量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对续随子M1的抑制效应主要表现在发芽整齐度及幼苗生长量上,对发芽率影响较小;SOD、CAT、APX活性及MDA含量变化均可反应材料的辐射诱变效应;500Gy是供试材料一个敏感剂量点;450~500Gy为辐射育种的适宜诱变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9.
辐射诱变有提高基因突变率、打破性状连锁和促进基因重组、克服植物自交不亲和性、促进远缘杂交实现基因转移等优点。近 4 0年来 ,国内外大麦辐射育种己取得了较大发展和成就。实践证明 ,辐射诱变在诱发大麦产量、株高、熟期、抗性、品质、雄性不育等突变 ,创造新种质和选育新品种等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但我国大麦辐射育种与世界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今后必须一方面改变诱变源因子利用和辐照处理方法单一的局面 ,加强先进辐射诱变技术运用 ;另一方面注重在矮秆资源创新、突变体间接利用、啤酒品质突变、大麦辐照介导遗传转化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0.
如何贮藏食品,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代科学家经过不断摸索得出应用射线照射食品,是一种有效、简便、易操作的贮藏食品方法,可替代化学药剂熏蒸方法,延长食品的贮藏期。目前,食品辐射的应用研究已逐步深入和完善,并走向商业化。为此,本文就辐照...  相似文献   

11.
纤维用亚麻辐射育种是继系统选育、杂交育种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育种技术。它具有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等优点。已在各种作物的育种中广泛采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所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亚麻辐射育种研究,采用辐射及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先后选育出黑亚四号、黑亚六号,还选育出具有丰产、长麻率高、抗倒伏等优良性  相似文献   

12.
合优3号是重庆市作物研究所与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合作用不育系冈46A与优质恢复系川核3号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株叶型好、品质较优、抗性较强、高产稳产等特点,于2001年11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并被推荐为重庆市2003年品质较优的水稻主要推广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辐射加工产业化发展现状及福建省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我国辐照加工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在福建产业化进展情况.分析福建省辐照加工产业化发展落后的原因及发展前景。提出发展特色产品,降低辐照成本、建立质量体系及加强开发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春兰的组培根状茎不同部位用Co^60进行辐射.以自然辐射为对照.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春兰组培根状茎新芽萌发量及新芽长度的影响。以及对老根状茎和新芽的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剂量在30Gy和50Gy的处理,其根状茎虽然存活,但不再繁殖。未有新生芽的再生。生长处于停滞状态。在0-20Gy的处理下,新生芽数均比对照的芽数要多,主要表现在尖段上。其中最利于根状茎快速增殖的辐照剂量为20Gy。在老根状茎上CAT和SOD的活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POD的活性则表现为先略降低后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广东花生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黎穗临 《花生学报》2003,32(Z1):174-179
广东花生育种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农家种的征集评选,系选种的选育及其后的推广应用.6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农家种的杂交选育及推广应用,并开展了辐射技术与杂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品种的选育,成为辐射与杂交相结合育种的典范;1970年以前花生育种工作的重点是抗青枯病育种,1970年以后花生育种工作的重点是抗旱锈病育种兼抗青枯病育种.70年代中期开始直接利用外来种质和抗性基因改良花生抗病(青枯病、锈病、叶斑病)性并取得成效;1981~1986年抗锈遗传研究对选育高产抗锈病花生品种起到理论指导作用;育种家以农家种狮头企为基础亲本材料,经过50年不断遗传改良,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花生品种群体.广东花生选育种历史实质上是农家种狮头企及其后代的遗传改良历史.广东花生育种工作及其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广东和全国花生生产及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确定和保证中药材及中成药辐射灭菌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60γ射线应用于中药材、中成药的辐射灭菌,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有效的灭菌技术。这种灭菌技术与传统的热力灭菌和化学灭菌相比有许多独特的优点。a.射线穿透能力强,中成药或中药材可整箱整袋进行辐照处理,无需打开包装,灭菌彻底,避免了灭菌后的再污染。b.技术先进,工艺简单,节约能源,可大批量处理,经济上合理。c.辐射灭菌的整个过程是在常温压下进行的,适用于对含有挥发性或热敏性成分的中成药和中药  相似文献   

17.
γ射线辐射亚麻花药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γ射线辐照接种后的亚麻花药,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突变体。初步研究了不同剂量的γ射线对亚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的影响,探讨了亚麻花药辐射诱变的适宜辐射剂量及突变体当代的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18.
大麦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辐射诱变有提高基因突变率、打破性状连锁和促进基因重组、克服植物自交不亲和性、促进远缘杂交实现基因转移等优点。近40年来,国内外大麦辐射育种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和成就。实践证明,辐射诱变在诱发大麦产量、株高、熟期、抗性、品质、雄性不育等突破,创造新种持和选育新品种等则行之有效的。但我国科辐射育种与世界水平相比存在的较大差距,今后必须一方面改变诱变源因子利用和辐照处理方法单一的局面,加强先进辐射诱变技术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继选育出“湘苎一号”新品种后,采用~(60)Coγ射线辐照“湘苎一号”种子选育出新品种“75—10”,于1984年9月在湖南长沙通过评定。应用辐射育种法育成苎麻新品种为国内外首例。诱变后经定向选择和培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20.
“茶树的诱变效应及技术指标”是农业部“七五”重点子专题“茶树人工诱变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研究任务,五年来通过对不同品种茶籽及插穗进行辐照和理化复合诱变技术研究,首次建立了茶树的辐照剂量及剂量率效应模型,阐明了茶树体内有关内源物质与辐照致敏的关系,确定了理化复合处理茶树的高效诱变育种新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