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以72-1脐橙为材料,用40℃ 40 min、45℃ 30 min、50℃ 20 min和55℃ 10 min热水处理脐橙果实,以8~10℃清水处理30 min为对照,在室温10~12℃下贮藏,研究了热水处理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60 d后,50℃ 20 min热水处理明显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维持了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从而改善了果实贮藏品质,有利于果实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在柑桔果实防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烂是造成柑桔采后损失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使用杀菌剂能较好地防治柑桔果实中由病原菌引起的腐烂性病害,但却不能有效地控制生理病害。热处理是一种控制果蔬腐烂的无毒、无农药残留的采后处理新方法,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合适的热处理可有效地控制柑桔果实的腐烂。现将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l热处理的主要方法热处理包括热水、热蒸气、热空气和强制热通风等处理,处理时间的长短因种类不同和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表1)。合适的热处理再加上适宜的贮藏环境,可有效地减少柑桔果实贮藏中腐烂的发生。表lttl.-.---一实热处理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正本试验以‘晚蜜桃’果实为材料,研究热水处理对‘晚蜜桃’果实贮藏品质(硬度、可溶性固性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的影响及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变化规律[1]。结果表明,45℃热水处理3min对桃果实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保持有显著作用,对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影响。其机理可能是热水处理抑制了膜脂过氧化物的积累[2]。1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实验站桃育种  相似文献   

4.
以紫果西番莲为试材,通过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温度(40℃、45℃、50℃和55℃)热处理不同时长(2min、5min、8min和10min)对采后西番莲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寻求最佳的热处理保鲜方法。结果表明:使用55℃热水处理2min,能显著延缓西番莲贮藏期间V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并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处于较稳定的水平,保持了较好的西番莲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西昌地区的青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青枣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条件的热水处理效果较好,其最佳条件为55℃处理10 min,能显著提高青枣果实品质,抑制腐烂发生,提高好果率,延长青枣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6.
采后热处理对枇杷果实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解放钟枇杷为材料,研究热水和热空气处理对枇杷冷藏(4℃)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8℃36h和48h热空气处理均能够延缓枇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出汁率的下降,阻止木质素、硬度、细胞膜透性以及果心褐变指数的上升,显著抑制枇杷果实腐烂的发生,冷藏后枇杷保持较好的食用品质。2组处理相比38℃热空气处理48h的效果较好一点,但是该处理出现了轻微的热伤害。50℃10min、20min热水处理导致严重的热伤害,加剧了枇杷果实的腐烂,在冷藏14d后失去了商品价值,该热水处理不适合枇杷果实的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5,(5):34-36
为了研究热水处理对哈密瓜贮藏效果的影响,以‘西州密25号’为试材,采用3种不同温度热水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硬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热水处理的哈密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高0.2%~0.45%;果实硬度高于对照0.1~0.5 kg·cm-2;55℃和60℃热水处理的果实CAT分别比对照高44.9%、22.6%;SOD酶高峰期比对照延迟3 d出现。55℃和60℃热水处理均能提高哈密瓜的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时间,以55℃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骏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骏枣为试材,以未做热处理的骏枣为对照,分别采用40、45、50、55、60℃热水对骏枣进行热处理并置于(5±1)℃下贮藏,以研究热处理对骏枣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热水处理可以延缓果实的衰老,保持其风味,抑制生理和病理伤害,延长骏枣贮藏保鲜期和提高贮藏品质;热水处理的骏枣失水率和呼吸强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硬度、有机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60℃热水处理能显著提高骏枣果实品质,抑制腐烂发生,提高好果率,延长骏枣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对板栗贮藏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与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蒋侬辉  钟云  陈金印 《果树学报》2004,21(3):237-240
以青扎板栗为试材,研究了板栗果实贮前运用相同温度、不同时间的热处理保鲜方法的贮藏效果以及贮藏过程当中的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抑制栗果的呼吸强度、POD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淀粉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热处理时间越长,抑制越明显;显著抑制板栗中真菌发生和蔓延,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其中以热处理50℃、120min的腐烂率最低,而热处理50℃、60min有最低的失重率。  相似文献   

10.
用0.1%施保功和热处理哈斯油梨进行贮藏防腐。结果表明,50℃、0.1%施保功浸泡5分钟对哈斯油梨的防腐效果最好,商品果率可达100%。11℃贮藏,哈斯油梨无冷害,缓慢后熟,但易发生病害;7℃贮藏发生轻微冷害和病害,3℃贮藏发生明显冷害,果肉褐变,不能正常后熟。50℃热水处理5分钟能减轻3℃贮藏冷害,但热水处理15分钟以及热空气处理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均不能减轻3℃贮藏冷害症状,甚至加剧冷害。  相似文献   

11.
贮藏环境湿度对采后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荸荠、东魁和炭梅3个品种杨梅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环境湿度对果实腐烂率、硬度、失重率、出汁率、糖和酸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0℃条件下,高湿(100%RH)处理果实的腐烂率最高;低湿[(71.0±1.85)%RH]处理导致失重率增加,出汁率减少,果实品质显著下降;中湿[(84.1±1.84)%RH]处理可明显减少腐烂发生,有效维持采后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采后操作对荔枝果实品质、失水与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98℃热水处理、熏硫及结合酸浸等技术、包装方式与贮藏条件对‘黑叶’荔枝果实品质、失重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浸、熏硫结合酸浸处理可提高果皮酸度,对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酸度无影响;无包装自然放置与有孔或无孔塑料盒包装相比,无孔塑料盒包装的果实失重显著减缓;贮藏于4℃的热处理果实与对照果实有相似的失重曲线;无论包装方式与贮藏环境的温湿度如何,果实均不存在呼吸高峰;呼吸速率在贮藏初期随着果实失重的增加而下降,后期变化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3.
采后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寻找安全的处理方法来保持果蔬采后品质和控制病虫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采后热处理技术作为无毒的物理处理方法,能够应用于果蔬的病虫害防治,改变对逆境的反应,保持水果品质。在进入21世纪后,热处理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研究和应用发展迅猛,出现了新的技术和理论。综述了近年来热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热水喷淋(Hot water brushing,HWB)处理、射频(Radio frequencies,RF)加热处理法以及复合热处理法等对果蔬生理、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甜樱桃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甜樱桃果实采后生理特性、软化机理、采后病害及其防治、钙处理、气调贮藏、涂膜保鲜等六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甜樱桃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状况。甜樱桃属于非跃变型果实,但乙烯对其采后衰老也有一定的影响。甜樱桃贮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快速下降、果肉褐变、果实失水、软化、腐烂等,控制甜樱桃果实采后腐烂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采用浸钙、涂膜、气调贮藏等技术手段和方法有利于保持甜樱桃果柄及果面颜色和果实硬度,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减少失水和腐烂,延长甜樱桃果实贮藏时间,提高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七八成熟‘丰香’草莓果实为试材, 研究了45 ℃热水处理15 min对草莓果实的保鲜效应,并采用RT2PCR技术探讨了热水处理对草莓果实贮藏过程中乙烯合成相关基因及乙烯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热水处理显著抑制贮藏期间果实花青素积累, 减小果实失重率、腐烂指数, 缓解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 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促进维生素C含量下降, 同时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 明显延长果实贮藏寿命。RT-PCR 分析结果表明, 热水处理明显抑制贮藏期间草莓果实ACS、ACO、乙烯受体( ETR1和ERS1) 基因的表达, 但对EIN1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说明, 热水处理延缓草莓果实衰老可能与其抑制乙烯合成及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黄冠’梨为材料,研究了采后热处理(38 ℃热空气24 h),钙处理(6% CaCl2浸果15 min)及热加钙处理(6% CaCl2 + 38 ℃)对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钙形态及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以清水浸果为对照。结果表明:果胶钙为果实中主要的钙形态,其含量占全钙的49.7% ~ 55.8%,钙处理、热加钙处理果实的总钙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2.95和31.58 µg · g-1;钙处理、热加钙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纤维素、原果胶、水溶性钙及果胶钙含量的下降,促进了草酸钙含量的增加,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热处理、热加钙处理显著降低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和纤维素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硬度与纤维素、原果胶、水溶性钙和果胶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G和纤维素酶与果实硬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ME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钙处理、热加钙处理通过抑制可溶性钙向难溶性钙转化、细胞壁组成成分降解以及降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延缓果实软化,其中以6% CaCl2 + 38 ℃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杧果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其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台农1号’杧果(Mangifera indica L.‘Tainong 1’)为试材,研究了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杧果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50 μmol · L-1 MeJA采前处理显著降低了采收时的病果率和贮藏期的病情指数,抑制了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病斑直径;有利于杧果贮藏品质的保持,提高了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延缓了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同时,采前MeJA处理可以提高杧果果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β–1,3–葡聚糖酶(GLU)等防御酶的活性,提高贮藏早期的过氧化氢(H2O2)水平,抑制贮藏后期H2O2和MDA含量的积累。这些结果表明,采前MeJA处理提高杧果抗病性和保持果实品质与激活杧果的防御系统及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金柑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分别在采前1个月和采后对果实进行0.5、1.5、2.5mmol/L水杨酸和清水处理,探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金柑果实贮藏性的影响,找出水杨酸处理金柑的最佳浓度和作用时间。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可有效地降低金柑果实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和失重率,且采前处理较采后处理效果明显,其中以采前1.5mmol/L水杨酸处理效果最好,各浓度水杨酸处理对果实品质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1-甲基环丙烯对高温下香蕉果实后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蕉果实为试材,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高温逆境下香蕉果实后熟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35℃高温下贮藏的香蕉果实出现了明显的青皮熟现象,而0.5μL/L的1-MCP处理24h后可显著抑制高温下贮藏果实硬度的降低,延缓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升高,同时有效地延迟了果肉中淀粉酶活性升高、淀粉含量下降及可溶性糖含量上升。1-MCP处理果实于35℃下贮藏9d后移入20℃环境,进一步延缓了这些后熟生理变化。1-MCP和高温均抑制了果皮叶绿素含量下降,因此1-MCP处理减轻了香蕉热害的程度,延长了果实在高温下的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