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比较分析了杉木与红锥混交林中9杉1锥,8杉2锥,7杉3锥4种红锥造林模式10年生林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研究表明:当郁闭度相近时,7杉3锥林分的蓄积量最大,红椎纯林最低,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大,随着混交树种数量的增加,7杉3锥能够使林地土壤中有机质、全N、水溶性N、速效P4种含量达到最大值,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杉木与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杉木林地枫香、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的枫香、杉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保存株数、林分蓄积量均呈现极显著差异;8杉2枫混交比例枫香、杉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8杉2枫混交林分保存株数最多,10枫纯林蓄积量最大,其次依次顺序是6杉4枫、8杉2枫、5杉5枫,10杉纯林蓄积量最小。8杉2枫、6杉4枫的混交比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10年生杉木、红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杉木、红锥不同比例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之间,其目的优势树种杉木的平均胸径、单位林分蓄积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以7杉3锥为最优混交比例组合,其林分树高、胸径、立木蓄积均达最大。  相似文献   

4.
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比例选择及混交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南平市葫芦山国有林场开展闽粤栲、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闽粤栲胸径、材积生长量和马尾松的树高、材积生长量,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对闽粤栲的树高生长、马尾松的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林地生产能力。10栲纯林、7栲3马、5栲5马、7马3栲、10马纯林等5种造林模式中,以7栲3马单位面积蓄积最高,5栲5马次之,10马纯林最低。适当增加闽粤栲的比例,有利于闽粤栲、马尾松的胸径、树高生长。  相似文献   

5.
针对造林10年的杉木与枫香不同混交比例的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枫香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杉木与枫香按照7∶3的比例混交造林效果较好,杉木的平均胸径达到12.3cm,平均树高达到8.0m,平均总蓄积量达128.192m3/hm2;杉木与枫香按照8:2混交林和枫香纯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蓄积量稍低,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蓄积量最低。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总体生长量及蓄积量均比纯林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杉木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和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存在不同差异,杉枫3∶1混交林分蓄积量最大,杉枫2∶1混交林分蓄积量次之,杉枫1∶1混交林分蓄积量再次之,杉木和枫香纯林林分蓄积量最小。在积极采用了营林新技术和集约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杉枫3∶1混交造林其林分蓄积量、生物量最大,树种结构合理,生态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乡大坪村8年生的萌芽杉木纯林及萌芽杉木、杂交马褂木混交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萌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2.8%、10.7%、35.0%、34.4%和11.4%;混交林杂交马褂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杉木纯林的人工实生杉木高67.6%、61.5%、323.1%、319.6%和77.6%;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比杉木纯林高103.4%;混交林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比杉木纯林高85.9%;混交林杂交马褂木与萌芽杉木除在4~6m高度处存在种间竞争外,其他空间分布合理,有效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以杉木樟树不同混交比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林阶段(10年生时)的杉木樟树混交林中的杉木,其树高、胸径相对于杉木纯林中的小,且随着樟树比例的增加,混交林中杉木、樟树的树高和胸径均逐渐增大。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其各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各指标均呈现模式D林分(樟树纯林)的>模式B林分(杉木樟树混交比例为3∶7)的>模式A林分(杉木樟树混交比例为6∶4)的>模式C林分(杉木纯林)的;相同的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各指标绝大部分在不同混交模式林分间的差异均显著。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中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次为20~40 cm土层的,最低为40~60 cm土层的。  相似文献   

9.
宁化县木荷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荷与杉木、马尾松不同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的混交林、木荷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更适宜种植混交林,杉木×木荷3∶1比例混交林的木荷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生长量均比杉木×木荷2∶1混交林及木荷纯林更好,具有显著性差异。混交方式以水平带状混交林分生长更好,水平带状混交木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冠幅均比垂直带状混交及木荷纯林高。杉木与木荷混交应控制好木荷的混交比例,否则会影响混交效果,而且到一定年龄时对林分应进行间伐,控制好林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半枫荷与杉木混交、半枫荷纯林、杉木纯林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7年生半枫荷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半枫荷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中7年生杉木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的半枫荷平均胸径为8.14cm,平均树高为7.19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19m~3,保存率达89.3%,分别比纯林高出1.48cm,1.46m,0.0091m~3,2.2%;混交林的杉木平均胸径为8.84cm,平均树高为6.43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4m~3,保存率达93.7%,分别比纯林高出1.19cm,1.11m,0.0073m~3,1%。半枫荷与杉木混交,林分郁闭度达到0.90。分别高出杉木纯林0.1,高出半枫荷纯林0.2。经分析对比说明,无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坡位对林木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量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下坡位生长最快,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慢。  相似文献   

11.
以杉木纯林为对照,对同林龄楠木+杉木、鹅掌楸+杉木混交林的生长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造林9年后,鹅掌楸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均高于楠木,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差异不大,但胸径和材积显著小于纯林;2种混交林的经济产出均高于纯林,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俊平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3):59-61,80
对红锥纯林、红锥×杉木混交林以及红锥×木荷×杉木混交林等不同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 3种不同混交模式中 ,以红锥杉木混交效果最好 ,不但能明显地提高红锥的造林成活率 ,且两者混交种间关系较为协调 ,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混交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8年生红锥杉木混交林中红锥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 14 75m、16 5 0cm和 0 15 6 1m3 ,比红锥纯林分别提高了 10 0 0 %、14 34%、36 93% ,林分蓄积量高达 2 71 4 7m3·hm-2 ,是纯林的 1 30倍 ,可见红锥与杉木混交是值得闽南地区推广应用的针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21年生、13地位指数的第1茬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保留杉木萌芽条、套种酸枣更新的5年生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与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茬萌芽更新的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良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 6cm、4 5m、0 00817m3、4 788kg·株-1,与萌芽更新的杉木纯林相比,均略有提高,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3 70%、1 12%、3 29%、2 79%;混交林中酸枣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 0cm、6 10cm、0 00754m3、3 787kg·株-1,除了平均高外,均小于杉木;混交林总蓄积量和乔木层总生物量分别为24 884m3·hm-2和13 32t·hm-2,分别是纯林的2 29倍和2 08倍。萌芽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是一种生产力较高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不同阔叶树种和不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阔叶树种和不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状况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不同阔叶树种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 ,表现为南酸枣 >马褂木 >杂种马褂木 >桤木 >观光木 >木荷。不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 ,以杜英刺楸混交林模式的生长状况最好 ;在 3种杉阔混交林模式中 ,桤木与杉木混交更有利于杉木的生长 ,种间关系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15.
16.
杉木蓝果树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林分结构、生物量、群落特征、生产力、培肥土壤、涵养水源及林内小气候等方面对不同混交模式的杉木蓝果树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蓝果树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和协调种间关系能力的针阔混交树种。7年生3︰1杉木蓝果树带状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7.24%和18.22%,同时混交林还表现出比杉木纯林更好的培肥土壤、涵养水源、改善林内小气候等生态功能。结果表明:3︰1杉木蓝果树带状模式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进行疏伐试验,结果表明,疏伐能明显改善混交林分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林地土壤肥力等生境条件。疏伐强度越大,改善的幅度也加大。不同疏伐强度对混交林分生长的影响较大。对立地条件较好的两树种处于同一林层的混交林,可采用强度疏伐,即疏伐伴生木株数占总株数的45%;而对立地条件较差、主林木居第二林层的混交林,则以弱度至中度疏伐为宜,即疏伐株数占总株数的15%~30%。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对杉木采伐迹地改造,营造马尾松台湾相思混交林、纯林,经过施肥、抚育,十几年的经营管理,林木生长良好。混交林生长林分与纯林生长林分相比,经调查显示:13年生马尾松台湾相思混交林的林分生长平均树高、胸径、树冠、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台湾相思纯林的林分树高提高2.43%、12.46%,胸径粗6.3%、12.71%,蓄积量多11.92%、36.84%。能增加土壤养分全量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杉木、火力楠混交幼林养分位移和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oata)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树种,分布广,但连栽出现地力和生长衰退现象。为此,许多地方开展了杉木混交林的试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广东南亚热带5年生杉木纯林和杉木、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混交林的养分位移和循环及其枯落物量与分解速率的调查研究,揭示树种组成的种间关系,深入认识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选择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16年生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不同林分养分积累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上坡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乔木层N、P、K养分积累量均大于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中坡和下坡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量则表现为混交林大于杉木纯林。不同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量均占整个林分养分积累总量的90%以上,且表现为N>K>P和下坡>中坡>上坡。上坡杉木纯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N、P积累量均大于混交林,下坡林分的灌木层N、P、K养分积累量均表现为杉木×闽粤栲混交林大于杉木纯林。不同林分凋落物的N和P的积累量均大大超过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