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苹果园行间种植的绿肥植物,在果园种植鼠茅草、毛苕子、三叶草、苜蓿,以行间自然生草为对照,研究苹果园不同生草栽培对其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果园生草栽培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改善土壤含水量,其中,苜蓿和三叶草对土壤含水量的改善效果优于鼠茅草和毛苕子;果园生草栽培主要改善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对4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改善效果不明显。理想的苹果园生草品种为苜蓿和三叶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果园土壤含水量、土壤营养状况与果园生草的相关性及不同生草高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用于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和土壤结构的生草管理方式,开发高效和实用的富士果园管理方法.[方法]田间试验采用果园生草法、清耕法、对照法3种不同处理方式,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结果]生草栽培可以明显提高0 ~20和20~40 cm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强O~20 cm、20 ~40 cm、40~60 cm土壤的保水能力,生草高度为30和40 cm时,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生草可以提高果实的单果重和果皮硬度,降低果实的pH值,通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和果园的微环境,提高了果园的产量和果实品质.[结论]果园通过生草的方式,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对土壤水分的保持作用,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提高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6,(13):82-83
果园生草栽培是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覆盖物的一种果园土壤管理方法和制度,行间生草、株间生草及树冠下施用除草剂的管理方法成为了中国果园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含水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对苹果园生草对对土壤矿质营养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草对酿酒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生草是园区土壤可持续性耕作的重要手段。试验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酿酒葡萄园进行,果园覆盖鼠茅草,研究果园生草对于果园土壤营养成分、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等衡量土壤理化性质重要指标影响。结果表明,随年份逐渐增加,果园生草可有效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最高可达11.75 mg/kg、126 mg/kg、87 mg/kg、156 mg/kg。而清耕随年份增加,会降低所有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二年内清耕土壤表层土壤氮磷含量变化不明显,钾元素含量降低明显。生草与清耕相比,生草后土壤保水保墒能力较好;生草可有效增加土壤孔隙度与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果园生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翠冠梨果园生草试验,明确果园生草可以节省锄地削草用工,比裸露的果园保水性能明显提高,特别在丘陵地带或干旱年份保水作用十分显著。果园生草在夏季能明显降低土温,且气温越高,降低土温的作用越明显。由于果园生草能改善果园小环境,水果产量有较明显的提高,但改善水果品质的作用不明显。果园内套种多年生常绿草种三叶草,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十分明显,是一项具有推广价值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对照(只栽桃树不种草)、生草栽培(栽桃树种植百喜草)和常规耕作(油菜-棉花轮作)3种不同处理,测定土壤硬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地表径流量和干土流失量等项目,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果园生草处理使土壤硬度降低19.69%,土壤有机质增加23.44%,高出对照40个百分点;生草处理土壤流失量分别是对照、常规耕作处理的1/60、1/88;生草处理土壤的保水能力是对照和常规耕作处理的2~5倍;果园生草栽培对改良果园土壤、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苹果园草履蚧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在无公害苹果园和常规管理苹果园,调查了草履蚧的发生数量.结果表明:无公害苹果园草履蚧仅零星发生;而常规果园却大量发生,草履蚧的发生数量表现为金冠品种多于红星和富士品种,同一品种弱树多于壮树.  相似文献   

8.
生草苹果园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明确果园生草对果园病虫害的影响,调查了生草苹果园不同时期苹果主要害虫及其天敌自然种群的数量,从而获得各期害虫与害虫、害虫与天敌、天敌与天敌之间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分析了它们彼此在空间及时间维度上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生草果园害虫优势种为绣线菊蚜和山楂叶螨;天敌资源丰富,优势种为大草蛉;在空间维度上害虫之间存在较大竞争,主要天敌之间种间竞争也很激烈,天敌与主要害虫在空间上相遇机率较大;生草果园天敌对主要害虫绣线菊蚜和山楂叶螨在时间维度上有较强的追随效应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生草对干旱荒漠区果园小气候环境及苹果叶片的影响,对皮山农场苹果园生草设置清耕与自然生草2个处理,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个处理下苹果园上、中、下冠层小气候环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清耕处理相比,自然生草处理下苹果树冠中层日平均气温降低0.2℃,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增加1个百分点,日平均光照强度降低2 132 lx,苹果树冠下层日平均风速降低0.05 m·s-1。自然生草处理地下5、10、15、20、25 cm处土壤日平均温度分别比清耕处理降低0.7、0.6、0.5、0.3、0.2℃。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自然生草处理对苹果园上、中、下冠层小气候环境的调节作用均优于清耕处理,冠层越低调节作用越明显。自然生草处理苹果叶片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厚、叶鲜重、比叶重及叶绿素含量较清耕处理明显增加,日平均叶温降低0.68℃。通径分析发现,清耕处理苹果叶温比自然生草处理更易受果园小气候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干旱荒漠区果园生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草栽培对苹果园土壤及树体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和树体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处理果园0~40cm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12.87%,全N提高10.31%,但全P和全K略低于对照;生草处理苹果各器官N素含量均高于对照,而叶和果实中P、K的含量略低于对照。说明生草果园苹果和紫花苜蓿在P、K吸收上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桃园生草是一种先进的桃园土壤管理模式.介绍了桃园生草的意义及生草方式,综述了桃园生草对土壤、微域气候、桃树生长发育、病虫草害的影响,总结了桃园生草存在的主要问题.桃园生草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平缓土壤温度变化,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微域气候,提高果实品质,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果园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果园生草作为维持果园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环境的有效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生草制,并率先在福建、广东、山东等地果园中应用。但因中国果产区气候、立地条件差别较大,在草种选择与利用上缺乏相应的规范化技术,加之受传统大田耕作"除草务尽"、"与果争肥水"等思想影响,果园生草制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目前实施清耕的果园面积仍占总面积的80%以上。本研究结合现阶段中国果树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课题组在果园生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果园小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及植株生长和发育方面综述了果园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提出了果园生草的管理策略,为适地推进果园生草栽培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北省果园生产中出现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果品农药残留超标、果品质量差等问题,阐述了果园生草的定义及果园生草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质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增加果园产量、改善果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果园生草对河北省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枳砧锦橙(CitrussinensisOsbeck.)初结果树为试材。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柑桔园间作百喜草(Bahiagrass)(PaspalumnotaturnFlugge)、白三叶草(Whiteclover)(TrifoliumrepensL.)、紫花苜蓿(Alfalfa)(MedicagosativaL.)和多年生黑麦草(Perennialryegrass)(LoliumperenneL.),以清耕为对照。单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干旱季节,所有生草处理区都显著改善了根际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而百喜草和白三叶草生草区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数和柑桔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清耕区和其它生草区。表明在干旱季节,百喜草和白三叶草生草栽培促进了果园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和柑桔根系菌根的形成,从而促进了柑桔根系对水分和磷素营养的吸收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果园管理中宜选择菌根侵染率高的草种如百喜草、白三叶草在柑桔园进行生草栽培,促进柑桔根系菌根形成,改善植株生理代谢,提高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盖方式对渭北旱作苹果园土壤贮水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揭示不同覆盖方式对渭北旱作苹果园土壤贮水的影响,为该区域改进果园土壤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观测,对比分析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生草覆盖及裸地处理果园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库容及土壤贮水量等性状。【结果】秸秆覆盖明显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库容及贮水量。覆盖3年后,各处理0—60cm土层平均土壤孔隙度大小为秸秆覆盖生草覆盖裸地地膜覆盖,地膜覆盖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在0—60cm土层,秸秆覆盖处理土壤饱和贮水量、吸持贮水量及滞留贮水量分别较裸地及地膜覆盖高2.18、0.84、1.34mm及2.52、1.15、1.36mm,生草处理土壤饱和贮水量、吸持贮水量及滞留贮水量分别较裸地及地膜覆盖高2.01、0.69、1.34mm及2.32、1.00、1.34mm;秸秆覆盖明显提高了5月份、10月份1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5月份秸秆覆盖处理1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较裸地高48.85mm,10月份高47.36mm,生草处理在5月份土壤贮水量最低,较裸地低31.71mm,而在10月份与裸地贮水量相当。【结论】在渭北旱作苹果园采用秸秆覆盖能起到较好的土壤保蓄水作用,土壤贮水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果园生草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果园管理技术。果园生草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调节果园生态环境,影响果树植株生长发育,多年生草能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果园生草体系中生草与果树存在竞争养分、水分的矛盾。在生草初期减弱了果树生长发育,影响了早期产量。其原因可能是体系中生草与果树根系互作,影响了养分、水分的运输和分配。目前,果园生草体系逐渐向与畜牧业、养殖业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清耕和生草梨园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清耕、生草梨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空间变化特征。【方法】以清耕、生草模式下砀山酥梨园土壤为对象,分别测定株间、行间及其不同土壤深度(0—60cm)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在清耕梨园同一土层的株间、行间,每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在生草梨园同一土层的株间、行间,每种酶的活性也发生变化,表现出在水平方向活性变化。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大小也存在差异,表现出在垂直方向活性变化。清耕和生草梨园株行间土壤蔗糖酶活性在0—20cm土层高于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行间表现出0—20cm和20—40cm土层高于40—60cm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20—40cm土层低于0—20cm和40—60cm土层。生草栽培除40—60cm土层的蔗糖酶活性低于清耕栽培外,3种酶活性在3个土层均表现出生草高于清耕,提高了梨园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高出清耕梨园22.94%、4.75%和21.12%。【结论】在清耕和生草两种栽培模式下,3种酶活性存在空间变化,生草提高了3种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土壤管理是果园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果园生草法是一项较为简便,安全无副作用的果园土壤改良技术。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果园生草的益处和技术要点,供生产经营果园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园生草不仅可以抗旱、保墒,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够增强果园的观赏效果,是现代果业生产的重要栽培管理技术.研究表明:李园生草平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9%,全氮含量提高43%,速效氮、磷、钾分别提高22.7%、19.3%、19.9%;还可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孔隙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