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16个采自新疆不同棉共的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和3个落叶型与非落叶型对照菌株上共获得225个不能利用硝酸盐的营养体突变株(nit mutants)。经不同氮源利用的鉴定,89.33%属于nitA.9.33%属于nitB,1.33%属于nitC,其中nitC在以NaNO2作为唯一一氮源的MO2培养基上被完全抑制致死。nitA配nitB的营养体亲和性测定结果,1  相似文献   

2.
棉花黄萎病菌营养体亲和群的RAPD图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引物对 10 3个Verticilliumdahliae菌株进行RAPD扩增 ,根据RAPD图谱计算出的菌株间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 ,可将棉花黄萎病菌分为 2组 (RPG1,RPG2 )。RPG1包括了所有VCGI菌株 ,RPG2包括VCGⅢ和VCGⅣ等 2个营养体亲和群 ;RPG1内菌株间遗传差异较小 ,遗传变异量为 0 .0 996 ;RPG2内菌株间遗传差异较大 ,遗传变异量是 0 .15 92。对已划分RPG而其营养体亲和群归属未知的 15个菌株进行营养体亲和性测定验证 ,结果表明 ,除 1个菌株 (V4 93)外 ,归在RPG1的菌株都属于VCGI,归入RPG2的菌株均属于VCGⅢ。有 5条RAPD扩增带在VCGI内的出现频率大于 0 .96 ,而其在VCGⅢ的出现频率均小于 0 .1,这 5条带可以看作VCGI的特征条带 ;棉花黄萎病菌的营养体亲和性和特定引物的RAPD分组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棉花黄萎病菌营养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进一步研究病原菌的变异规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营养体亲和性方法,于2006年11月对从陕西三原棉花黄萎病圃中分离得到的26株代表菌系及陕西省植保所提供新疆菌株和泾阳菌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在KPS培养基上诱发培养,28个菌株共获得295个nit突变株,且不同菌株的突变率差异较大。经鉴定:nit1 235个,占总量的79.66%;nitM 59个,占总量的20.00%;nit3仅有1个。营养体亲和性配对测试表明:28个菌株可分为2个营养亲合群(VCGs),26个代表菌株都与泾阳菌株亲和,同属于亲合群VCG1,新疆菌系属于亲和群VCG2。  相似文献   

4.
中国部分棉区大丽轮枝菌营养体亲和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致病力分化,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自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发现棉花落叶型黄萎病以来,致病力强的落叶型菌系一直为广大植物保护工作者所关注[1~3]。Puhalla利用颜色突变体将世界范围的96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划分为16个营养体亲和群(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s,VCGs),其中落叶型菌系为一单独的VCG,并初步证明用营养体亲和群进行种内归类有其遗传基础,可以反映菌株间的亲缘关系[1,2]。其后研究者又用硝酸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nit)技术测定大丽轮枝菌的营养体亲和群[4,5]。  相似文献   

5.
采用nit突变体互补型配对技术,测定了分离自棉花铃期红腐病菌的营养体亲和群。结果表明,获得nit突变体互补型的125个菌株可分为66个营养体亲和群;不同分离地点间的菌株只有周庄祁东和老圩肖家群体中各有一个菌株,茅山东冯和老圩肖家群体中各有一个菌株属于同一个亲和群。菌株ZH18经抗药性诱变后,营养体亲和性可发生改变;菌株的单孢后代也可发生营养体亲和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陕西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其营养亲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陕西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变异,对采自陕西关中棉区17个棉花黄萎病菌株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棉病实验室保存的T-9菌株、VD-8菌株、泾阳菌株和安阳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致病力和营养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21个供试菌株存在强、中、弱的致病力分化,其中强致病力类型11个,占52.38%;中等致病力类型6个,占28.57%;弱致病力类型4个,占19.05%。营养亲和性测定表明,21个菌株可划分为3个营养亲和群(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s,VCGs),其中T-9菌株与VD-8菌株属于营养亲和群Ⅱ(VCG2),安阳菌株属于营养亲和群Ⅲ(VCG3),其余18个菌株属于营养亲和群Ⅰ(VCG1)。根据Nit突变体互补测定,供试菌株的营养亲和群与其致病力强弱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测试的陕西关中棉区17个棉花黄萎病菌株中,未发现落叶型菌株。  相似文献   

7.
采自新疆农一师不同团场和农三师43团的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经分离纯化获9个菌株。利用硝酸钾诱变棉花枯萎病菌,产生抗氯酸盐的硝酸盐营养突变株(nit mutant),9个菌株共诱发获得16个nit突变株,其中nit1占62.5%,nitM占25.0%,nit3(8)占12.5%。将获得的nit突变株作营养体亲和性配对反应,进行营养体亲和性的测定.发现不同菌株营养体亲和产生的亲和带形态有差异,且具一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串珠镰刀菌的营养体亲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氯酸盐对串珠镰刀菌菌株进行诱变并获得nit突变体,所获得突变体中,以nitA比例最高。采用nit突变体互补型配对技术,测定分离自水稻、玉米、棉花及大豆植物上串珠镰刀菌的营养体亲和群。结果显示,157个菌株分属于71个营养体亲和群;不同群体间的菌株仅测出玉米田群体内的一个菌株和大豆田群体内的两个菌株属于同一个营养体亲和群,其它群体间的菌株则分属不同的营养技术亲和群。菌株SA18经抗药性诱变、连续  相似文献   

9.
棉花枯萎病菌的营养体亲和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氯酸钾毒性,诱变棉花枯萎病菌产生砂酸盐利用缺陷型突变体(nit)。在485个nit突变体中,生理表现型以nitA为最多,nitB和nitC次之,nitD极少。不同生理表现型之间的互补关系复杂,对107个菌株的突变体间进行营养体亲和性的结果表明,95个菌株属于同一个营养体亲和群VCG1,6个菌株属于VCG2,另有2个菌株为单菌株亲和群。  相似文献   

10.
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是一类重要的树木腐烂病菌,其培养性状和真菌菌丝的营养体亲和性能够反映真菌的遗传、形态、生理、病理和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探讨金黄壳囊孢菌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对采自我国9个省份的12个杨树品种上的30株C.chrysosperma在4种培养基中的培养性状进行了观察,并在PDA培养基上进行了真菌的营养体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金黄壳囊孢菌在培养性状上存在明显的种群分化,通过模糊聚类可将30个菌株划分为8个组,且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有明显的相关性;30个菌株在PDA上的亲和性配对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菌株间产生黑色色素带,少数菌株以及同一菌株不同菌落间不产生此色素带,30个菌株归为25个营养体亲和群(VCG),其中21个VCG各只含1个菌株,1个VCG含3个菌株,只有3个VCG各含2个菌株。研究结果说明供试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与其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要求大学主动塑造自己的形象,以便获得教育市场的竞争优势。本从组织管理形象,打造品牌专业,提高规模价值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13.
苹果梨授粉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试验园14个梨品种花粉和沈阳市苏家屯区双翼苹果梨公司的10年生苹果梨树为试材,探讨了14个品种对苹果梨授粉的亲和性。结果表明。在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一致、树体发育正常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梨品种之间,花粉发芽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14个授粉品种和被授粉品种苹果梨之间,存在着授粉亲合性的问题,华酥、早酥、雪花和鸭梨给苹果梨授粉亲和性好,花序座果率达80%以上;安梨为雄性不育类型,不能用作授粉树。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时白僵菌的相容性好于杀菌剂.除阿维菌素外,其他供试杀虫剂均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较好:供试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尤以甲基托布津、福美双、代森锰锌的抑制作用较强(孢子不能萌发),不适合与球孢白僵菌混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4种生物农药——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北农爱福丁、力杀死和天霸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的YYS、GGS品系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的JDM、GGM、HMM品系成蜂以及对JDM和YYS品系幼虫的毒杀效果,考察了各赤眼蜂品系对各药剂的敏感性和生物农药与赤眼蜂的兼容性。结果表明:各品系与天霸的兼容性最差,与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力杀死和北农爱福丁兼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选取南瓜属3个主要栽培种29个材料并选配了大量杂交组合,结果表明:美洲南瓜与中国南瓜或印度南瓜进行种间杂交,美洲南瓜只适合作为父本;中国南瓜或印度南瓜的不同试材作为母本与美洲南瓜杂交,存在亲和性差异,表现在坐果率、单果种子数、种子发育程度以及有胚果实率等方面的不同;美洲南瓜种内变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可通过相互杂交融合目标性状。试验总结出杂交授粉时间在上午6:30至8:30,采用全程防虫网覆盖、吊蔓栽培技术,可提高坐果率并延长种胚发育时间,改善南瓜属远缘杂交亲和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百合品种杂交亲和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O百合(东方百合)和OT百合(东方百合与喇叭型百合杂交后代)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分别统计授粉后的子房膨大率与胚培养的萌发率,判断杂交组合的亲和情况。结果表明,O百合内部杂交亲和性好,杂交易得到后代;O百合与OT百合的罗宾娜杂交亲和性较好,子房膨大率为100%,胚培养萌发率为3.3%;O百合难以与OT百合的黄精灵得到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8.
花柱处理对大花萱草品种间杂交亲和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大花萱草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以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us Hort)品种金娃娃、东方不败、红宝、奶油卷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杂交亲和性差的组合进行不同花柱处理.结果表明:大花萱草4品种间存在不同程度杂交障碍,常规授粉后5d,膨大蒴果普遍出现脱落现象,且品种间正反交亲和性差异较大,金娃娃与东方不败、红宝与金娃娃、红宝与东方不败正交亲和性均高于反交.花柱处理中,切割花柱处理的膨大率、坐果率和结籽率较对照低;2g·L-1氯化钠、5g·L-1硼酸和50g·L-1蔗糖处理的坐果率和结籽率较对照高,50g·L-1蔗糖涂抹柱头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对从荷兰引进的5个洋水仙(Narcissus spp.)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其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洋水仙品种间杂交及自交结实率差异较大,单果结籽数与籽粒千粒质量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活话剧的自交结实率最高,为64.29%;自交单果结籽数高达7.64,勃朗宁、嘹亮、荷兰船长的自交结实率较低,不足30%,单果结籽数少于3.0;正反交间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勃朗宁做母本与嘹亮、小妇人分别杂交、嘹亮做母本与荷兰船长杂交的正反交结实率相差数倍;勃朗宁与嘹亮、勃朗宁与小妇人、勃朗宁与活话剧、活话剧与荷兰船长等4个组合的单果结籽数正反交间差异均成倍变化;相同的母本与不同的父本杂交,结实率和单果结籽数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活话剧和嘹亮有较好的母本和父本特征,作为母本或父本,二者均具有较高的结实率和单果结籽数。  相似文献   

20.
苹果梨授粉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果树所试验园14个梨品种花粉和沈阳市苏家屯区双翼苹果梨公司的10年生苹果梨树为试材,探讨了14个梨品种对苹果梨授粉的亲和性。结果表明,在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一致、树体发育正常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梨品种之间,花粉发芽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14个授粉品种和被授粉品种苹果梨之间,存在着授粉亲和性的问题,华酥、早酥、雪花和鸭梨给苹果梨授粉亲和性好,花序坐果率达80%以上;安梨为雄性不育类型,不能用作授粉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