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俗称嘎鱼、嘎牙子、黄腊丁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底栖鱼类。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鱼类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和黄颡商品鱼出El的拉动,黄颡鱼苗种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黄颡鱼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黄颡鱼病害日趋增多,尤其是车轮虫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剧。去年,江苏涟水县养殖黄颡鱼苗种的个别塘口爆发大规模车轮虫病,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车轮虫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因具有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适应能力强,易高产养殖等特点,现已成为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笔者2004年在本所淡水试验站进行了黄颡鱼苗种培育试验,于6月10日引进体长2.0cm黄颡鱼苗种1万尾,放入工厂化车间内的水泥池中培育,30日后,苗种平均体长4.6cm,成活率78%,分别高出设计指标15%和13%。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黄颡鱼养殖的不断发展,黄颡鱼苗种的供应日趋紧张。为了突破这一制约黄颡鱼养殖的“瓶颈”,生产更多更优质的黄颡鱼苗种,自2005年开始,每年的5月下旬至7月底笔者都进行黄颡鱼人工繁殖的生产和研究。这里主要对黄颡鱼人工繁殖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的微生物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我国江河湖泊中常见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它无肌间刺,肉质细嫩鲜美.广泛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已开展多种模式的人工养殖,但黄颡鱼的病害多.已制约了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而黄颡鱼的微生物病,2000年以前国内仅有鳃霉病、出血性水肿病和肠炎病的报道。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黄颡鱼的疾病有日趋增多和严重的趋势,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微生物病㈣。笔者结合当前的养殖生产实际.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微生物病及其防治方法做了一个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黄颡鱼,也称嘎牙子,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目前,黄颡鱼鱼苗培育成活率低且不稳定是其养殖过程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黄颡鱼鱼苗培育多采肥水下塘,结合泼洒豆浆培育的方法。这种传统的鱼苗发塘方式,所施粪肥易恶化水质,导致黄颡鱼鱼苗阶段病害较多,如浮头、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双穴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黄颡养殖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热点鱼类之一,面积已达到数万亩,养殖效益显著,但饲养过程中由于疾病严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如近年来,黄颡败血症的大  相似文献   

8.
毛先军  罗玉双 《河南水产》2005,(1):20-20,32
黄颡鱼(Pelt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隶属鲶形目、鲍科、黄颡鱼属,俗称黄鼓鱼、黄腊丁、黄呀叫。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可食部分多,是国内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淡水养殖品种。为了解决本地区黄颡鱼苗种短缺问题,我们近几年对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池塘商品鱼养殖、网箱养殖与疾病防治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其病害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黄颡鱼细菌性体表溃烂病可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11年8-9月我县石庙渔场发生黄颡鱼细菌性体表溃烂病,由于准备充分,发现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小型底层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黄颡鱼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较有发展前途的名优养殖品种.为充分挖掘养殖生产潜力,提高水体利用率,提升黄颡鱼池塘养殖经济效益,不断探寻黄颡鱼最佳养殖新模式,根据黄颡鱼与鳖各自的生物学特点,2011年,我们采用以黄颡鱼为主养品种套养鳖的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水体的物质循环与生物间的互利互补作用,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颡鱼俗称黄嘎、黄姑子等,隶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由于其肉质可口、营养丰富,是我国广大消费者喜食的名优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国内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年来我国许多水产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了黄颡鱼人工养殖和繁殖技术研究,在黄颡鱼苗种繁育、成鱼养殖、饲料研制开发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通过黄颡鱼养殖技术的推广,江苏省黄颡鱼养殖发展迅速,黄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也称嘎牙子,它肉嫩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市场上销售的黄颡鱼主要产自江河、湖泊、泡沼等自然水域,但近些年来由于自然水域捕捞强度过大和水质污染等原因,黄颡鱼资源量日益减少,造成黄颡鱼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每公斤售价30—50元,这给黄颡鱼人工养殖带来了机遇。从目前情况看,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刚刚起步,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其潜力巨大,黄颡鱼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高效名优鱼类品种。 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养殖周期一般为三年,第一年进行鱼苗培育,第二年进行鱼种培育,第  相似文献   

13.
《内陆水产》2005,30(9):26-27
6鱼病防治 黄颡鱼的鱼病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由于黄颡鱼人工养殖放养密度增加,在鱼种和成鱼养殖中,已发现了一系列的流行疾病,因此,必须加强鱼病预防。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繁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彤目,娩科、黄颡鱼属,在我国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都能生存。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缓流,营底栖生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黄颡鱼生长速度较快,Ⅰ冬龄即可达性成熟,食性较杂,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由于黄颡鱼在天然水域中繁殖率较低,而且人工滥捕现象严重,自然资源不断衰退,已无法满足日渐扩大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俗称嘎鱼、嘎牙子、黄腊丁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底栖鱼类。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鱼类之一。近几年来,随着黄颡商品鱼出口的拉动,黄颡苗种供不应求,由于黄颡鱼种的培育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黄颡秋片鱼种的成活率参差不齐,一些养殖户不了解其培育方法,导致成活率很低,因此有必要对这几年在生产中的养殖实践进行总结,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泥池养殖黄颡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颡鱼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优良品种之一,虽然目前黄颡鱼养殖在我区尚未普遍推广,但黄颡鱼人工养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很高的经济效益。该试验的目的是进一步确定黄颡鱼的生产性能和推广应用前景,积累总结黄颡鱼养殖经验,为我市大面积推广黄颡鱼养殖做好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7.
赵晋山  王迪  金灿秀 《河北渔业》2007,(10):30-31,37
近年来,随着黄颡鱼养殖的不断发展,黄颡鱼苗种的供应日趋紧张.为了解决和突破这一制约黄颡鱼养殖的"瓶颈"问题,生产更多更优质的黄颡鱼苗种,保证黄颡鱼养殖稳步而快速的发展,对黄颡鱼的人工催产繁殖各地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也称嘎牙子,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近年来,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养殖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黄颡鱼鱼苗培育是黄颡鱼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技术要求要高于常规鱼类。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红头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在江浙一带颇受消费者的欢迎。从1997年开始,我们就己开展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试验。近年来,黄颡鱼苗种繁育技术的成熟、专用膨化饲料的开发应用、餐饮以及外贸市场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黄颡鱼的养殖发健,2007年浙江省的黄颡鱼养殖面积就超过了20万亩。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淡水养殖良种场,于今年6~7月,曾先后两次进行黄颡鱼人工繁殖试验,均获成功,孵出鱼苗6,500尾,至9月上旬,体长已达5~6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