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占丰 《河北渔业》2012,(4):39+46-39,46
昌黎县是河北省及国内第一海湾扇贝养殖大县,有十几年的养殖历史.2009-2011年昌黎县沿海海域连续发生由微型鞭毛藻暴发引起的赤潮,对当地海湾扇贝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笔者参加了三年来赤潮发生过程的调研和海湾扇贝养殖的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利人们正确认识、研究此类赤潮,使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学明 《河北渔业》2010,(12):57-58
秦皇岛市近海养殖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形成规模化产业是从上世纪末随着海湾扇贝养殖的引进开发而兴起的。现如今,扇贝养殖业已成为全市沿海渔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国内沿海扇贝养殖主产区之一。为使这一产业今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下去,现仅就全市当前近海养殖业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浅析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三倍体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扇贝养殖具有食物链短、定居性强、育苗和养殖基础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扇贝养殖业发展迅速。1985年全国扇贝养殖产量只有0.6万t,至1996年已达上百万t,在养殖规模和产量上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扇贝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又为扇贝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从整体上讲,我国扇贝养殖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随着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以及生…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探索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视野下扇贝(Scallops)养殖的发展对策。文章在分析生态文明对扇贝养殖业要求和扇贝养殖对生态文明建设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扇贝养殖业发展概况。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指出扇贝养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养殖规模与结构缺乏合理规划;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种质退化,病害频发;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水平低。基于生态文明的要求,从科学规划养殖规模与结构、改进生产方式、加快种质改良及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温度胁迫对扇贝生理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温度胁迫对扇贝分子的影响机制,包括对扇贝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以及信号传导的响应途径。提出,由于扇贝在生长过程中与其逆境胁迫的复杂性,今后应运用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对扇贝展开多重适应性的逆境研究,进而了解扇贝生理状态及分子响应机制;深入开展有关扇贝耐温性的全基因组的破译、GWAS分析以及关键基因挖掘与调控序列等分子方面的研究,进而从分子层面深入分析扇贝有关环境适应与生命演化的基本规律;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使用基因工程等手段,降低温度对扇贝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是渔业大省,更是水产养殖大省,随着沿岸围海造地、港口开发、临海工业发展以及生活污水倾海日趋突出,近岸滩涂和港湾内的污染不断加剧,水产养殖业面临严重挑战,水产健康养殖面临严峻考验.开发近海开放型海域发展水产健康养殖是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研究和解决近海开放型海域养殖生产中的设施和管理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HDPE浮筏式消波堤,为近海开放型海域养殖区开创适宜养殖环境发展健康养殖,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在经历了养殖海带、对虾、扇贝等三次较大的发展高潮后,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鱼类养殖为主、鱼虾贝藻及珍稀海洋无脊椎动物等的多元化养殖新格局已经形成。但是要使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一.选育优良品种从育种学的角度讲,目前进行海水养殖的鱼、虾、贝类,都是未经人工系统选育或改良的野生种类,其遗传基础还是野生型的。其中多数种类是靠采捕的野生亲体,在人工环境下近亲繁殖获得的后代,以及由这些后代再经人工育苗获得的后裔,还有一些种类是人们采集的野生苗或人工养殖群体的后裔…  相似文献   

8.
石峰 《河北渔业》2009,(7):30-30,37
近几年来,葫芦岛市浅海浮筏式养殖海湾扇贝发展迅速,仅绥中止锚湾海区已养殖2万多台筏.伴随着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扇贝小型化现象日趋严重,生长不良,规格小,使养殖业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错综复杂,即有生物因子,高温、低温和强热带风暴等诸多因素影响,也有养殖环境质量下降(产生自身污染),养殖贝类遗传质量下降(养殖贝类种群退化),养殖容量过大,生态失衡(局部海区负荷过大),养殖工艺不合理以及粗放型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但养殖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几点改进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来,经过三次浪潮的推动,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海带、对虾和扇贝为支柱的海水养殖业。以海水鱼类养殖为代表的第四次浪潮正蓬勃兴起。由于长期以来存在重发展轻质量,重规模轻管理的倾向,海水养殖业中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发展海水养殖清洁生产、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构建环境友好海水健康养殖体系是推进我国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河北扇贝养殖海区COD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湾扇贝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水体受残饵、生物排泄、残饵腐解等影响.养殖区自身污染也伴随而来.海水化学需氧量的大小.可直接反映出水体溶解氧的交换平衡及海水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为了掌握河北海湾扇贝养殖水域的水质现状.保持扇贝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我们于2005年3月-11月.对扇贝养殖区海水COD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养殖技术的提高及日臻完善,和选育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强的养殖鱼类,是养殖业发展的两大标志。现就当今世界养殖鱼类的改良及其动向,择要介绍如下。 (一) 引种移殖对优良鱼类的引种移植,是养殖鱼类改良的重要内容。鱼类繁殖、养殖和运输技术的提高,为这项工作创造了条件。引种移植包括开发本国的鱼类资源,变  相似文献   

12.
潘宏桥 《河北渔业》2007,(9):26-26,29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海域资源日趋紧张.秦皇岛市抚宁县近几年来海水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密度逐渐加大,海面也变得越来越紧张.探索高效益、多品种的立体养殖模式,成为长远发展海洋经济的有效途径.在抚宁县海洋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抚宁县海水养殖户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选择开阔型海域利用中上层水体换季轮养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利用海底采取行垅投石造礁养殖海参,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现就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秦皇岛市适宜发展养殖的浅海面积5.3万hm2.自1984年,即开始扇贝养殖的探索试验,到2005年扇贝养殖总面积达到16 446hm2,产量达到122 463t,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列全省第一,在全国排在第二位.扇贝养殖产量占全市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比重达到90%以上,不仅在我市的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在全省的海水养殖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扇贝养殖规模占世界首位,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 ) 、华贵栉孔扇贝( Chlamys nobilis ) 、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和海湾扇贝( Argopecten irradians ) 是4 种主要养殖扇贝种类。本文主要概述我国4种主要养殖扇贝微卫星标记开发现状以及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物种鉴定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为微卫星标记在扇贝类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随着对虾、扇贝等重要养殖种类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我国海水养殖有了较快发展,1997年产量已占海洋水产总量的34.6%,但缺乏高产、优质、抗逆性能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部分种类个体变小,抗病力差,病害发生日趋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国家确定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海水养殖扇贝、鲍鱼、对虾等多倍体的育种、育苗技术,大规模海水养殖多倍体的推广应用,建立海水养殖基地。海水养殖将优先发展多倍体育苗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琦  袁涛  何毛贤 《南方水产》2011,7(5):73-80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为暖水性海产双壳贝类,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和肉质细嫩而著称,是一种优良的养殖贝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文章综述了华贵栉孔扇贝的生殖发育、生长、人工育苗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遗传标记的开发和应用。分析了目前华贵栉孔扇贝养殖中存在并亟需解决的人工育苗育种及养殖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构想。  相似文献   

17.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美玲  董温昕  杜震宇 《水产学报》2024,48(1):019402-019402
近年来,高密度、集约化的水产养殖模式导致养殖鱼类疾病频发,其中幼鱼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如何保障幼鱼的健康是当前水产养殖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益生菌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幼鱼的抗病力、增强幼鱼对营养素的摄取、促进幼鱼的生长发育。已有大量的研究阐述了益生菌在幼鱼生长发育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但相关机制还需深入探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益生菌在幼鱼生长发育及抗病方面发挥的有益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讨论了益生菌在幼鱼养殖应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为益生菌在水产动物幼体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种苗是海洋生物养殖产业的源头和必需的物质基础,种质是海洋养殖业的核心问题。海水养殖产业"种子工程"包括"健康苗种繁殖"和"优良种质创制"两个部分,前者以实现原种和良种的人工繁殖为中心目标,还包括与之相匹配的设施设备等建设,对鱼类原种开发、种子扩繁和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后者强调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原种种质为目标,是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海水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本文以海水鱼类为例,分析了"种子工程"两个方面的研究发展历程、研究中心目标及其内在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研究特点,基于研究和产业平衡发展的共同需要,应坚持二者并列、并重的研究方向。文中还对当前海水养殖鱼类原种开发、种质改良和良种选育等研究领域提出了初步看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海水养殖业在舟山群岛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评估当地海水养殖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和风险程度,积极探索和研究行为有效的应对机制,对于促进舟山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以及渔区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探讨了舟山海水养殖个体户,合作社以及养殖企业的养殖状况以及在养殖过程中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因素,并结合舟山具体实际,提出了若干有效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