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黑褐苔草叶片中几种与抗逆性有关的生化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可溶性糖含量随生长的季节进程升高;脯氨酸含量在返青期最高,草盛期保持稳定,枯黄期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草盛期最高,枯黄期最低;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表明黑褐苔草的抗性差异与高寒地区的特殊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生长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典型抗寒植物--矮嵩草、垂穗披碱草和苔草的质膜透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在返青期(5月中旬)、草盛中期(7月上旬)、草盛后期(8月中旬)及枯黄期(9月中旬)四个物候期,用电导法测定了几种植物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以及抗寒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三种高寒植物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随高原地区气温而改变;三种植物在不同时期的抗寒能力和耐受的低温极限有所不同;三种植物的LT50都比较低,其中垂穗披碱草最低,矮嵩草居中,苔草最高。  相似文献   

3.
用饱和烷烃法对不同牧草时期放牧奶牛的采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放牧奶牛在牧草幼嫩期、旺盛期、枯黄期3期的采食量结果分别为:绝对采食量为(11.54±0.66)、(13.83±0.55)、(5.75±0.32)kg/d,采食量在牧草旺盛期时达到最高.采食组成幼嫩期以苔草为主、旺盛期以隐子草为主、枯黄期以赖草为主,这与草场植物的生长和奶牛的喜好有关.  相似文献   

4.
农牧交错区不同牧草时期放牧奶牛采食量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饱和烷烃法对不同牧草时期放牧奶牛的采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放牧奶牛在牧草幼嫩期、旺盛期、枯黄期3期的采食量结果分别为:绝对采食量(kg/d)为11.54±0.66、13.83±0.55、5.75±0.32,采食量在牧草旺盛期时达到最高.采食组成幼嫩期以苔草为主、旺盛期以隐子草为主、枯黄期以赖草为主,这与草场植物的生长和奶牛的喜好有关.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三种高寒植物的质膜透性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滕中华  周党卫等 《中国草地》2001,23(4):37-40,47
对生长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典型抗寒植物--矮嵩草、垂穗披碱草和苔草的质膜透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在返青期(5月中旬)、草盛中期(7月上旬)、草盛后期(8月中旬)及枯黄期(9月中旬)四个物候期,用电导法测定了几种植物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以及抗寒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三种高寒植物的低温关致死温度(LT50)随高原地区气温而改变;三种植物在不同时期的抗寒能力和耐受的低温极限有所不同;三种植物的LT50都比较低,其中垂穗披碱草最低,矮蒿草居中,苔草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将温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设为A、B、C、D、E 5个温度梯度,主要从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黑褐苔草(Curex alrofuscu)(莎草科)无性繁殖方面探讨了它们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对照至A温室随着温室的减小温度(地表温度和地温)逐渐升高,三年的平均温度在A温室中最大(11.9℃,11.7℃),在对照中最小(9.4℃,9.9℃);A温室平均温度(地表温度和地温)与对照相比平均升高了2004年(2.6℃,2.2℃)、2005年(2.2℃,2.1℃)、2006年(2.1℃,2.0℃)。莎草科植物(矮嵩草和黑褐苔草)对增温反应的总体变化趋势有所区别,矮嵩草的分蘖数和叶片数在E温室达到最大值,而生物量在C温室达到最大值;黑褐苔草的分蘖数在D温室达到最大值,生物量在A温室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季节的情况下藏绵羊的肠道免疫调节变化以及使用组织形态学,对枯草期、返青期以及草盛期的藏绵羊肠道免疫情况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发现藏绵羊在草盛期阶段免疫力最高,在草盛期与枯草期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甘南碌曲草地最具代表性的披碱草-矮嵩草草地,异针茅-结叶嵩草+密生苔草草地、金露梅-嵩草草地、藏嵩草+裸果扁穗苔草划地,珠芽蓼+线叶嵩草草地,高山柳-嵩草草地,窄叶鲜卑花-嵩草草地和短柄草-密生苔草草地等8个草地类型嫩落植物量动态进行的连续3年定位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上植物量累积动态均符合Logistic曲线,衰减动态符合y=a b/x模式,6-7月是草群地上植物量累积的盛期,产量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水、热是制约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导环境因子草群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与生长季节密切相关,DE、NND动态与地上植物量动态相似。  相似文献   

9.
在牧草幼嫩期(6月份)、生长末期(9月份)和枯黄期(12月份)采样,对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土壤一牧草一绵羊“三位一体”生态系统中常量矿物元素钙、磷、镁及其在土壤、牧草和畜体中的含量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①土壤速效磷、全镁和全钙含量在12月份采样点相对最低,分别为8.33、3.79、10757.50mg/kg;②牧草中磷、镁在幼嫩期(6月份)含量最高。分别为:2.58、8.84g/kg。而钙在牧草生长末期(9月份)最高,为6.06g/kg.三种矿物元素在枯草期(12月份)含量最低。③该地区镁含量丰富,能满足放牧绵羊的需要;钙在6月份和12月份出现负沉积.日采食量也低于需要量;磷元素在6月份和12月份的日采食量低于需要量.12月份血清无机磷含量最低。经试验分析得出:在本地区不同季节视绵羊需要应补饲钙、磷。  相似文献   

10.
余培芝  陈志  冯璐 《青海草业》2015,(1):11-12,30
用索式提取法对祁连高寒沼泽湿地中5种优势种牧草进行不同季节粗脂肪含量测定。结果表明:5种优势种牧草粗脂肪含量7月份最高,8月份其次,9月份含量最低;其中,7月份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甘肃苔草(Carex kansuensis)、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小钩毛苔草(Carex microglochin)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32%、5.17%、7.60%、3.61%、6.68%。到9月草地早熟禾粗脂肪含量降低了82.65%,华扁穗草降低了74.08%,甘肃苔草降低了55.66%,西藏嵩草降低了64.27%,小钩毛苔草降低了77.10%。因此,7、8两个月最适合放牧,9月份应适当补充营养。  相似文献   

11.
陈翔  彭飞  尤全刚  王涛  薛娴 《草业科学》2016,(5):825-834
采用红外辐射灯(infrared heater)模拟气候变暖背景,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种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对气候变暖的短期响应及其差异性,旨在为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模拟增温W1(1.88℃)和W2(3.19℃)均可改变高寒草甸物种分布的频度和季节分布格局,并显著影响植被高度和光合色素含量,影响程度存在种间差异性。与不增温对照相比,W1增温下物种具有不同的响应,美丽风毛菊的高度、频度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珠芽蓼和黑褐苔草均呈增加趋势。W2增温显著增加了珠芽廖和黑褐苔草的高度、频度和叶绿素含量(P0.05),却显著降低了美丽风毛菊的叶绿素a/b值(P0.05)。物种间光合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样地间差异性表现更为突出,但增温处理间变化不明显。这说明增温可促进高寒草甸牧草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延长青草期,有利于牧业生产,但斑块状分布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设置温度梯度,从物种个体水平研究了莎草科功能群植物生长特征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莎草科功能群除了黑褐苔草的高度与地表温度呈线性关系外,矮生嵩草与黑褐苔草的分蘖数、叶片数、高度与地表温度均呈二次函数形式变化,说明少量增温有利于该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发育,但...  相似文献   

13.
对西宁地区唐古特山莨菪(An isodus.tanguticus.)抗氧化系统成分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的研究发现: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生长的前3个阶段变化趋势一致,由低升高再降低;日变化显著差异;抗氧化酶的活性表现不一致,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生长进程表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均为枯黄期活性最低;日变化活跃,但是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营养生长初期最高并且日变化幅度大,其他时期日变化不大;丙二醛含量在返青期上午较高而在午后迅速降至最低水平;营养生长初期和后期的含量低,日变化差异不大;枯黄期的含量总体表现出较高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在不同生长季节具有协同性和互补性,山莨菪在不同的生长期可能存在不同的抗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鄱阳湖草洲固定监测点的年度监测结果显示:样地内常见天然草21种,分属10科,优势种为灰化苔草;草洲年可刈割3次,最高总产草量达3 779.9 g/m~2,折合鲜草产量37.8 t/hm~2;生长盛期最高草层高度达101.6 cm;草洲生态环境良好,保护得到加强,总体评价为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青藏高原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叶、根抗寒性生理特征,本研究对返青期、草盛中期、草盛后期和枯黄期青藏高原高山嵩草叶和根中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叶片中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枯黄期达到最高,而脯氨酸含量在返青期最高;根中丙二醛含量在植物生长后期较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后期则较高;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在植物生长后期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根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在植物生长后期较强;不同物候期各生理指标叶片中含量均高于根;器官、物候期以及器官和物候期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高山嵩草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P<0.05),且不同物候期其不同器官生理指标的相关性不同。综上所述,高山嵩草叶片和根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对不同物候期的环境变化积极响应,这可能是其适应高寒环境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苔草的饲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在五台山高海拔低气温下生长的三种苔草(披针苔草、矮丛苔草和亚柄苔草)在整个放牧期间各种营养成分稳定,蛋白质含量后期还略有上升,脂肪含量在花后营养期成倍增长,高达12%以上,比较少见,本地人称苔草为油草或抓膘草可能每高指肪含量相关。苔草返青早、耐牧、面积大,使家畜在早吃到营养丰富的青草,减少冬春因缺青饲草的死亡现象,说明苔草是五台山放牧场上不可忽视的优良牧草之一,也说明在高寒地区饲用牧草低  相似文献   

17.
利用链烷烃技术测定了植物春季返青期、夏季旺盛期、冬季枯黄期放牧绒山羊的采食量及采食植物组成,春季、夏季天然草场的植物种类相同共有26种植物,而冬季只有15种植物.不同放牧时期,内蒙古白绒山羊采食植物学组成变化明显,春季主要采食分布广泛的禾本科(寸苔草和段花针茅)、菊科(小白篙)、鸢尾科(彭氏鸢尾)及蒺藜科(骆驼蓬)牧草,夏季主要采食蒺藜科(骆驼蓬和蒺藜)、禾本科(早熟禾和狐尾草)及百合科(沙葱)和牤牛儿苗科(牤牛儿苗)牧草,冬季主要采食菊科(黄篙和黄花篙)及禾本科(寸苔草).在3个放牧期,绒山羊采食的牧草主要为未本科(贯穿3个放牧期)、蒺黎科和菊科,其他科牧草采食比例较小.绒山羊不同放牧期采食量分别为0.779、0.845和1.632kg.其中春季幼嫩期与夏季旺盛期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枯黄期采食量最高,与幼嫩期和旺盛期测定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山东饲料》2005,(3):33-33
1.饲草的生长和利用因季节影响很大。冬季饲草枯黄,含营养素少,家畜缺草吃;暖季饲草生长旺盛,营养丰富,草多家畜吃不了。因此,为了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暖季饲草,经刈割、晒制、粉碎、加工成草颗粒保存起来,可以冬季饲喂畜禽。  相似文献   

19.
天山西部高山区夏季放牧草地4种重要牧草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评价天山西部高山区夏季放牧草地4种重要牧草的营养品质,本研究设定在具有代表性的天山西部沙尔套山高山区(2800~3400 m)夏季牧场,对分布在该区域的重要优势种牧草线叶嵩草、细果苔草、西伯利亚羽衣草和高山地榆进行分析。通过对其营养价值、消化率的测定及体外产气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各牧草在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细果苔草的中性洗涤纤维(P=0.048)和酸性洗涤纤维(P=0.005)含量均最高。西伯利亚羽衣草粗灰分(P=0.037)含量最高,延滞时间(P=0.005)较长。高山地榆粗蛋白(P<0.0001)、钙(P=0.001)和磷(P=0.004)的含量均最高,且有机物消化率(P=0.003)、代谢能(P=0.001)、理论最大产气量(P=0.067)和产气速率(P=0.079)也最高。线叶嵩草仅干物质(P=0.001)含量最高。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14项指标,评价出4种牧草的综合营养价值,按优劣排序为:高山地榆>西伯利亚羽衣草>线叶嵩草>细果苔草。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四个主要草地类型植物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殿林  张明 《草业科学》1994,11(3):12-16
1982-1992年对呼伦贝尔草地羊草草甸草原,脚苔草山地草甸,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和羊草干草原四个草地类型群落植物量动态作了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地上植物量累积动态均符合Logistic曲线,衰减动太符合y=a+b/x模式,产量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6-7月是草群地下植物量累积的盛期;水热是制约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导环境因子,草群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与生长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