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合作908"和"奇达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0.05、0.1、0.2、0.4、0.8mg/L)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作908"的油菜素内酯的最佳诱导浓度为0.1mg/L,"奇达利"的最佳诱导浓度为0.2mg/L;油菜素内酯有效抑制了叶绿素含量的减少;增强了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缓解了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0.15、0.25、0.50、1.00、1.50、2.00 mmol/L)处理0.9% NaCl胁迫的蕹菜种子,测量种子萌发指标以及幼苗生长指标,以期研究盐胁迫条件下,不同浓度SA对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9%NaCl胁迫对蕹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但显著降低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抑制幼苗的芽、根以及侧根生长。0.15 mmol/L SA能缓解NaCl盐胁迫作用,对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伤害,提高其抗盐能力;而在0.25~2.00 mmol/L SA浓度范围内,随SA浓度的增加,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抑制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3.
外源S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为了明确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提高蔬菜作物抗盐的生理生化机制,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材料,在200 mmol·L-1NaCl胁迫条件下,采用根部注射结合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SA对幼苗形态建成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A能够显著提高幼苗的茎粗、全株干质量及含水量,显著降低盐害指数、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显著提高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植物细胞保护酶的活性,SA最佳处理浓度为150 mg·L-1。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SA作为化学诱抗剂,可以诱导黄瓜幼苗的抗盐能力,减轻和缓解盐伤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硝普钠(SNP)、亚精胺(Spd)和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麻黄幼苗根系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式,分析3种外源物质处理对麻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 mmol/L的NaCL胁迫下,麻黄幼苗中质膜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代谢产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降低,根系活力也呈下降趋势。经不同浓度的SNP、Spd、SA处理后,一定浓度的硝普钠(SNP)、亚精胺(Spd)和水杨酸(SA)能够提高麻黄幼苗的抗盐能力。3种外源物质缓解效果为:SA(50 mg/L)>SNP(0.1 mmol/L)>Spd(0.25 mmol/L)。施用水杨酸(SA)50 mg/L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4.3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5.58%,脯氨酸含量增加65.5%,MDA含量降低42.11%,根系活力增加18.17%。  相似文献   

5.
以"中蔬4号"番茄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硒(Se)对75mmol·L-1 Ca(NO_3)_2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0.010mmol·L-1的外源硒通过提高Ca(NO_3)_2胁迫下番茄叶片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保护膜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有效缓解了Ca(NO_3)_2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和伤害;0.200mmol·L-1的高浓度硒处理显著降低了Ca(NO_3)_2胁迫下番茄叶片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从而加剧了Ca(NO_3)_2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而过高的外源硒浓度(0.500mmol·L-1)则直接导致了番茄幼苗植株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罗汉果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处理罗汉果幼苗后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罗汉果幼苗茎叶、根系质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逐渐减小,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40 mmol/L以上浓度盐胁迫下茎叶鲜质量及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初始荧光(F_o)逐渐升高,最大荧光(F_m)、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都逐渐减小,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和光化学反应猝灭系数(qP)先增加后减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逐渐升高,罗汉果幼苗的光化学量子产额(ΦPSⅡ)逐渐下降;尤其120 mmol/L处理的罗汉果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变化明显。说明40 mmol/L以上浓度盐胁迫对罗汉果幼苗生长特性、植株光合作用影响较大,120 mmol/L以上浓度盐胁迫则严重抑制了罗汉果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7.
盐碱混合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主要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津绿3号”黄瓜种子为试材,设置了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HCO3同比例混合的4种不同浓度盐碱液,研究了盐碱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主要生理代谢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和NaHCO混合胁迫提高了黄瓜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糖的含量.当处理浓度为30 mmol/L NaCl+30 mmol/L NaHCO3时,黄瓜幼苗根系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MD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综合各项生理指标,“津春3号”黄瓜幼苗根系能耐30 mmol/L NaCl+30 mmol/LNaHCO3的盐碱胁迫.  相似文献   

8.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苦菜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 mmol/L水杨酸(SA)预处理后,苦菜幼苗分别在0.6%、0.8%、1.0%NaCl溶液胁迫下5、10、15、20、25 d时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5 mmol/L SA处理提高了盐胁迫下苦菜幼苗细胞SOD、POD的活性,抑制了CAT的活性;在盐胁迫处理后10、15 d,苦菜细胞内脯氨酸和H2O2含量分别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说明SA通过诱导H2O2含量增加,提高抗氧化酶活力,缓解盐胁迫伤害,提高苦菜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以耐盐性不同的2个加工番茄品种(‘双丰87-5’和‘佳禾9号’)为试材,研究了外源硒(Na2SeO3 0.05 mmol/L)对NaCl(100 mmol/L)胁迫下加工番茄叶片中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硒显著降低了盐胁迫下加工番茄叶片的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加工番茄叶片中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降低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说明硒能增强盐胁迫下加工番茄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耐盐性强的加工番茄品种‘佳禾9号’具有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有效缓解了盐胁迫对加工番茄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培养皿育种和纸杯育苗的方法,研究了番茄在不同浓度的硝酸钙溶液处理下NO3-及Ca2+本身对番茄的胁迫作用,测定了幼苗的株高、根长、茎粗、干鲜质量和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以期为番茄的设施抗盐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0~100 mmol· L-1 Ca(NO3)2混合液处理下随着浓度的升高,番茄幼苗各生长量明显降低;100 mmol·L-1是Ca(NO3)2胁迫下番茄幼苗的致死浓度;Ca(NO3)2混合液(0~75 mmol·L-1)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和光合色素及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Ca(NOs)2胁迫造成了番茄幼苗质膜透性增加,营养物质运输遭到破坏,从而使番茄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11.
外源水杨酸对番茄开花期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番茄开花初期,对叶片外源喷施0.5、2、5 mmol/L的水杨酸(SA)溶液后,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外源水杨酸对番茄开花初期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A能诱导番茄叶片内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提高了开花初期番茄对低温的耐受性,其中以2 mmol/L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钙素对SA诱导番茄幼苗抗灰霉病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钙对水杨酸(SA)诱导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幼苗抗灰霉病的作用,采用‘L402’番茄品种,通过分别喷施8 mmol • L-1 CaCl2和5 mmol • L-1 EGTA后再喷施2 mmol • L-1 SA,3 d后接种灰霉病菌孢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番茄幼苗灰霉病病情指数、活性氧积累、主要防御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灰霉病菌孢子5 d后,SA处理的番茄幼苗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37.27%,Ca + SA处理较SA处理进一步降低18%;接种1 d和2 d后,叶片中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分别出现应激高峰,且处理间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Ca + SA处理分别提高33.05%和29.31%,EGTA + SA处理分别降低32.62%和46.34%;叶片中抗病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在接种病菌后也出现应激高峰,其中Ca + SA处理显著提高了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EGTA处理及EGTA + SA处理显著降低了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述结果表明,Ca2+在SA诱导番茄抗灰霉病中具有正调控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与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Mi-1.2基因编码CC-NBS-LRR家族抗病蛋白,对线虫及刺吸式昆虫具有广谱抗性。以番茄木虱和携带Mi-1.2基因的番茄品系‘Motelle’作为研究体系,研究番茄木虱取食对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防御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木虱的取食显著提高了番茄叶片抗氧化酶POD、CAT、APX等的活性,同时诱导Mi-1.2基因表达;番茄木虱的取食上调SA合成有关基因PAL、SA信号途径标志基因PR-1P4)及与Mi-1.2功能相关基因WRKY70、WRKY72a、WRKY72b的表达。JA/systemin信号途径和伤害有关的PinIITPI-1PR-6PR-7PR-5等及Prosystemin编码基因Psy的表达未发生变化;JA合成途径相关酶编码基因AOS2LoxD下调表达,AOC的表达没有变化。SA信号途径可能参与Mi-1.2介导的番茄对于刺吸式昆虫番茄木虱的防御反应。另外,Mi-1.2的RNAi沉默不会改变上述基因的mRNA水平,说明Mi-1.2基因产物对这些基因的表达无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施用外源水杨酸(SA)的方法,研究了盐胁迫下番茄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物酶活性等的变化,以期为AM真菌与水杨酸在提高番茄耐盐性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6 g·L^-1 NaCl胁迫下,接种摩西球囊霉、施加外源水杨酸(400μmol·L^-1 SA)或摩西球囊霉和水杨酸联用3种处理均明显增加了番茄根和茎叶的质量,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电子传导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等光合指标。接种AM真菌和施加水杨酸提高了抗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摩西球囊霉和水杨酸提高番茄抗盐性具有明显协同效应。表明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配合施用外源水杨酸能协同提高番茄耐盐胁迫。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elucidate whether fruit maturity stage influence the induced resistance of exogenous elicitors in tomato and the involved mechanisms, we investigated the defense responses of tomato fruits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ethylene production and internal quality following treatments of fruit with salicylic acid (SA) or ethephon (ET) at mature green (MG) and breaker (BR). SA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decay and disease incidence in tomato fruits at both MG and BR stages, along with higher expression level of PR1 gene after 2 days of treatment. All fruits treated by SA had lower contents of ethylene and lycopene. The ET-treated fruit at both maturity stages showed lower disease incidence and higher level of PR2 and PR3 expres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fruit. ET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ethylene and lycopene contents, and accelerated fruit ripening.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A and ET induced disease resistance in fruits by mediating the expression of different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 and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fruit ripening, which in turn influences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tomato fruits.  相似文献   

16.
外施GA、MeJA、IAA、SA和KT对番茄表皮毛发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秋  陈凯  张珍珠  陈秀玲  王傲雪 《园艺学报》2016,43(11):2151-2060
以番茄品种‘大量5号’和多茸毛突变品系‘3-071’为试材,通过喷施外源GA、MeJA、IAA、SA、KT处理幼苗,每3d 1次,取样进行内源激素测定和体视显微镜观察,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不同浓度对番茄表皮毛密度及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各浓度梯度GA、MeJA和IAA均提高了两种番茄内源GA、MeJA、IAA含量,降低了SA、KT含量,同时番茄表皮毛Ⅳ、Ⅵ型显著增加。其中0.350 mg·L~(-1) GA、0.020 mg·L~(-1) Me JA处理对Ⅳ型表皮毛促进效果最显著;35.000 mg·L~(-1) GA、0.200mg·L~(-1) Me JA处理对Ⅵ型表皮毛促进效果最显著。各浓度IAA对两种番茄品种Ⅳ、Ⅵ型表皮毛发生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源KT促进内源SA、KT合成,抑制GA、MeJA、IAA的合成,对Ⅰ、Ⅳ型表皮毛发生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对Ⅵ型表皮毛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其中21.300 mg·L~(-1) KT对两种番茄对Ⅰ、Ⅳ、Ⅵ型表皮毛作用效果最显著。外源SA降低内源GA、MeJA、IAA含量,提高内源SA、KT含量。喷施SA对番茄Ⅰ、Ⅳ、Ⅵ型表皮毛发生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1.500 mg·L~(-1) SA处理抑制作用最显著。据此推测,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各内源激素的含量,从而调控番茄表皮毛发生。  相似文献   

17.
孙德智  韩晓日  彭靖  范富 《园艺学报》2016,43(8):1482-1492
为探讨外源水杨酸(SA)缓解番茄幼苗盐胁迫伤害的光合生理机制,以‘秦丰保冠’番茄幼苗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营养液中(1/4 Hoagland)施入SA(200 μmol · L-1)对100 mmol · L-1 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PSⅡ光化学效率、激发能分配和天线色素吸收光能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NaCl胁迫15 d内,SA处理的幼苗叶片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天线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吸收光能用于进行光化学反应的份额(P)和叶绿素荧光衰减率(Rfd)不同程度升高;PSⅡ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激发能压力(1–qp)、天线热耗散的份额(D)、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和双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明显降低;PSⅡ反应中心非光化学耗散的份额(Ex)变化无明显规律。以上结果表明,外源SA可以通过提高PSⅡ光化学活性来减轻盐胁迫导致的光抑制,进而促进了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外源甜菜碱对盐胁迫下加工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外源甜菜碱对加工番茄幼苗抗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甜菜碱可以显著提高加工番茄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可以提高加工番茄叶片SOD活性,降低膜透性和MDA的含量,从而有效的提高加工番茄的抗盐性。在该试验中叶面喷施高浓度的甜菜碱比低浓度的甜菜碱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番茄EST-SSR标记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16 (44)正交实验优化番茄EST-SSR标记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20 μL体系中各反应物最适浓度为:DNA模板45 ng/20μL,引物0.75 μmol/L,Mg2+ 2.0 mmol/L,dNTPs0.4 mmol/L,Taq DNA酶0.5 U/20μL,且Mg2+对该标记反应体系影响最大.利用5对EST-SSR引物及P1、P2基因组DNA验证优化体系的可靠性,为该标记在番茄基因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杨酸对鸭梨果实PG、PME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鸭梨果实生长发育前期,呈现一个水杨酸(SA)含量高峰,高峰过后,果实进入快速生长期。随着果实的成熟,SA含量下降。用SA喷施研究表明,不同处理时期、不同处理浓度对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脂酶(PME)活性影响不同,其中于果实成熟前一个月(8月中下旬)喷施0.02mmol/LSA作用最强,7月上中旬各浓度处理对其作用不明显;圆片培养研究进一步表明0.02mmol/LSA可明显抑制PG和PME活性。喷施0.002~0.2mmol/LSA均明显抑制果实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