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明木材密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利用Silviscan-3测定了青海云杉的木材密度,根据树木年轮气候学的标准方法建立了年轮密度、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最大密度、最小密度年表,分析了各个木材密度年表与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月降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木材密度与温度正相关,与降雨量...  相似文献   

2.
杉木是我国重要的种植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用途广,是建设材料中必不可少的建材。由于其优良的材质,在我国建筑中被大量采用,但是种植的面积有限而且杉木生长周期长,造成了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所以,本文将浅析通过造林密度和间伐密度调控杉木人工林密度,以及浅述密度调控对于杉木人工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三江地区主栽品种龙粳31和空育131不同插秧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地区,龙粳31最适合的插秧密度为30 cm×12 cm,产量为10 506.0 kg/hm2;空育131最适合的插秧密度为30 cm×14 cm,产量为10 506.0 kg/hm2。  相似文献   

5.
利用种群密度效应模型N=exp(aln2S+blnS+c)对南方铁杉种群密度变化过程进行拟合,其中N为单位面积株数;S为林分单株平均胸高断面积;a、b、c为待定参数,模型拟合结果为N=exp(4.38515ln2S+11.94198lnS+10.73876),相关系数r=0.8895,拟合效果较好;同时,对伴生树种的种群密度进行拟合,发现伴生树种的相关系数r=0.5532,拟合效果不佳。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南方铁杉种群密度变化机制既受其自疏作用的影响,也受其伴生树种他疏作用的制约,但自疏是影响南方铁杉种群密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南方铁杉种群密度效应规律,可应用于指导其密度调节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毛竹林分密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本文研究了福建毛竹最适宜区,一般经营不钩梢的竹林立竹密度对毛竹林平均胸径、竹高、枝下高、单株杆重,重量蓄积以及新竹产量等所产生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立竹密度与上述竹林结构因子存在非线性函数关系。在一般经营管理条件下,立竹密度2700~3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以3种商品藤材为试材,比较其横截面上的密度差异,研究一种新的藤材横截面密度测试方法。结果表明:糯藤的密度比较均匀,且密度较高,是优质家具用材;大白藤次之;空心藤横截面密度变化极大,只有藤皮可以利用,藤心部分不具利用价值。用剖面密度分析仪测试藤材横截面密度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应用价值,可为藤材的加工利用提供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9.
舒庆  熊小琴  曾军  李洪福 《油气储运》2020,(11):1268-1273
密度是原油生产和销售中的重要指标,根据油品密度可以将原油划分为轻质油、中质Ⅰ油、中质Ⅱ油以及重质油,不同品质油品的销售价格差异较大。通过多种油品在不同配比下掺混的密度测试实验,借鉴混合原油黏度、凝点及屈服值的计算模型,结合大量实验数据,提出了混合原油密度计算模型。对比实测密度与模型预测密度发现:最大误差为0.001584 g/cm^3,平均误差小于0.0006 g/cm^3,符合国家密度测试的误差标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能够为现场原油掺混计算提供参考。(图4,表5,参27)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密度种植新海14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新海14叶面积增长平稳,叶面积指数容易控制的特征规律:我区种植密度在27万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按照林分测树因子中的树高(H)、胸径(D)、蓄积(M)与立木密度(N)之间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编制的。它是以数日的形式来表达林分密度与单位而积蓄积量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本文根据林分生长规律和密度效应法则介绍了天山云杉人工幼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过程及应用示例,它可应用于定量间伐、产量预估和资源清查等,是一种森林经营图,是集约经营的重要工具,具有直观、简明、应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气调防治储粮害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具体的试验表明,利用二氧化碳气调防治储粮害虫,可取得理想的杀虫效果,而且无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有效遏制有害杂草轮叶马先蒿(Pedicularis verticillata L.)在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的大面积发生.[方法]综合2006和2007年的单项除草剂化学防除效果,2008年选用2,4-D丁酯和二钾四氯钠盐2种药剂进行化学防除对比试验.[结果]不同时期不同浓度的药剂对轮叶马先蒿的防除效果不同;喷施2种药剂,防除有害杂草轮叶马先蒿的最佳时期均为盛花期;2,4-D丁酯的喷施对禾本科盖度有一定的影响,而二钾四氯钠盐的喷施对禾本科牧草没有影响.[结论]二钾四氯钠盐为灭杀轮叶马先蒿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14.
柳蛎蚧防治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目前杨树人工林经营的一般水平.对柳蛎蚧防治阈值进行了研究。当材积损失率为16%时.作为受害允许阈值的第一水平.相应的受害允许密度为14.70头/cm2,当低于此虫口密度时,保护,利用天敌进行控制:当达到此虫口密度时.结合人工防治方法进行控制.材积捐失率达30%作为受害阈值的第二水平.相应的受害允许密度是21.93头/cm2.达到此虫口密度时.应采取人工助迁天敌的方法.并结合人工防治进行控制。材积损失率达60%作为受害允许阈值的第三水平.相应的受害允许密度为37.39头/cm2、此时应采取人工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台的措施.并结合抚育伐伐掉受害严重木.清除虫源,同时应注意保护天敌.化防时把天敌助迁到其它林分。  相似文献   

15.
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索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实施间伐后6种保留密度下油松(Pinustabulaeformis Carr.)人工林样地植被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来分析华北土石山区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结果】研究区油松人工林林分混交度和角尺度随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林分大小比数呈波动型变化趋势,但各密度油松人工林林分大小比数相差不大,分布较均匀,林木分化程度较高;油松人工林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均匀分布,但随保留密度的减小向随机分布演替,保留密度最小的林分(540株/hm2)已经向异龄混交林发展。【结论】密度调控使林分空间结构趋于优化合理状态,建议引进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等乡土树种,伐除角尺度较小林木来改变树种组成及竞争关系,以促进油松人工林演替。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诱捕器对烟草害虫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性诱剂诱捕器对烟草虫害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诱捕器密度的增加,单诱捕器的诱蛾量随之减少,而单位面积的诱蛾量随之增加,且单位面积诱蛾总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单诱捕器诱蛾量的减少幅度,虫口减退率和烟株受损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明显。建议在兼顾诱蛾效果及生产成本的情况下,田间诱捕器密度以1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带有竞争性繁殖干扰的不育种群动力学模型,利用特征方程、Hurwitz判据和Bendixson.Dulac定理等,获得了该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及稳定性,并对以上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中国6省421块油松纯林标准地资料编制了油松林分生物量—密度管理图。其中,干量、地上部量及总生物量密度图的估计相对精度在95%以上,并能通过适合性F检验;叶量、枝量和根量的相对估计精度分别为95.2%、92.8%和93.4%。  相似文献   

19.
用林分密度控制图编制可变密度收获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编制杉木林分密度控制图。为提高精度,用改进单纯形法对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作了进一步的优化。精度检验表明林分密度控制图适用。引入林分密度指数,将林分密度控制图导成可变密度收获表,保证了图表之间输出结果的一致性,为可变密度收获表的编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水稻栽培的最佳穴密度及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通过田间试验,分别研究4种不同穴密度和6种杀菌剂对滨海碱地水稻纹枯病防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穴~(-1)为最佳穴密度时,纹枯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较低;在设计药量下,6种杀菌剂均对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施用250g·L~(-1)吡唑醚菌酯乳油时,纹枯病的发病率为12.8%、病情指数3.5,防效极显著优于其它5种药剂。同时,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产量可达到10 747.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