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浅谈沙棘果酒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伟 《北方园艺》2010,(23):162-163
利用野生沙棘果为原料,进行榨汁发酵,生产发酵型沙棘果酒,确定发酵工艺及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结果表明:成品酒的最佳灭菌条件为65℃2、0 min。  相似文献   

2.
以红枣为原料,研究了生产酒精含量勾12%±1(v/v)干型枣酒的制汁、发酵及釜清方式等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烘焙温度95—100℃,2小时左右,枣水之比1:2-2.5,发酵温度20—25℃.添加优良酵母及果胶酶等技术生产的干型枣酒,品质优良,产品呈棕红色或琥珀色.酒体丰满,枣香酒香浓郁,口感协调。  相似文献   

3.
以市售树莓为原料,以酒精度、残糖量、总酸度为测定指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酵母菌种类、接种量、发酵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树莓果酒发酵过程及品质的影响,优化了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适酵母为71B酵母,酵母接种量0.20 mg/mL、发酵温度30℃、发酵6 d、pH值为4.00时,可获得最好的发酵效果,得到的树莓酒酒精含量可达10.31%(V/V)。  相似文献   

4.
钙果果酒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大钙果4号为原料,高活性葡萄酒干酵母为发酵菌株,酿制钙果果酒。研究温度、初始糖度、果胶酶用量、酵母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钙果果酒发酵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8~22℃,初始糖含量为24%、果胶酶用量为20mg/L、酵母接种量为0.4%时,所酿造的酒品质最佳,并且能保留钙果的特殊香味。最后,对提高钙果果酒的质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木枣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了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助剂添加量对果酒发酵的影响;建立各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发酵型红枣酒的酿造工艺;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 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graphy mass spectrometrometry GC-MS)联用技术对枣酒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为枣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控制参数的确定及品质监控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酵母加量0.5%、发酵温度25℃、发酵助剂115mg·L~(-1),得到的枣酒酒度为12.35%(v/v);从枣酒中共鉴定出香味物质33种,占总峰面积的80.57%,其中主要香味物质为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异戊醇、乙酸-3-甲基丁酯、己酸乙酯。  相似文献   

6.
以芦荟汁、葡萄酒酵母、蔗糖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索了芦荟保健果酒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当以产品的酒精度为衡量指标时,发酵工艺条件的最佳组合为主发酵温度22℃,干酵母接种量0.5 g/L,蔗糖添加量27%;当以产品感官品质为衡量指标时,最佳组合为主发酵温度24℃,干酵母接种量0.3 g/L,蔗糖添加量27%。芦荟保健果酒不但酒体醇厚、风味优雅,而且营养丰富、养生益颜。  相似文献   

7.
以速冻蓝莓为原料,通过对冻藏和常温蓝莓汁发酵进行比较,研究菌种及接种量、发酵温度、澄清方法,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经冻藏处理的蓝莓与新鲜果实发酵的果酒品质没有太大区别。采用果酒酵母3#,接种量3%,主发酵温度控制在10-15℃,发酵时间12d,硅藻土用量为2.5%时,能生产出优质的蓝莓酒。  相似文献   

8.
以南瓜为原料,研究了南瓜酒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南瓜酒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为(20±1)℃、初始糖度20%、初始pH 4.5、接种量为0.6g/L、SO2添加量100mg/L。  相似文献   

9.
陈洪国  彭永宏 《果树学报》2001,18(3):155-159
常温泡沫箱加冰密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荔枝的国内运输。以淮枝为材料,探讨加冰与预冷处理对果实温度、品质以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9~31℃室温下72 h后,对照与5℃预冷处理的果实温度相近,达33℃,高于室温。加冰处理使果实温度先下降,至最低点后回升。加冰量达50%时,果实最低温度降至6℃,72 h后回升至27℃,低于室温。对不同加冰比例的荔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好果率、果实失重、酶活性以及箱内乙烯、二氧化碳等气体成分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香菇为主要原料,经破碎、发酵、贮藏、杀菌等工艺获得较高品质的发酵酒,通过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优化,确定出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主发酵温度为18℃,时间为7 d,菌种添加量为3%,调整后总糖度为15%;偏重亚硫酸钠添加量为15~20 g/100kg;明胶(0.4%溶液)与单宁(0.3%溶液)添加量为2.5~3.5 mL;杀菌温度为80℃,时间为10 min.  相似文献   

11.
秸秆反应堆技术利于大棚生产,应用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旨在进一步优化棚内农作物生长环境,完善大棚生产。此项研究选用公主岭市农户家的两个蔬菜大棚为试验基地,以传统种植方式为对照,研究了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技术对蔬菜大棚温度增幅、水分利用率、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传统种植方式大棚相比,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可显著提高棚内温度,从201O年1~5月,棚内地温在8:00、14:00、20:00平均增加2.79℃、3.0℃、3.57℃,平均气温分别增加1.65℃、1.0℃、2.0℃;水分利用率提高47%;追肥用量减少25%;农药使用次数显著减少。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能提高徒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大棚内水、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提高棚内温度,增加蔬菜产量、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瞿虞珍 《蔬菜》2020,(1):29-33
以清美公司豆制品生产中的废弃物豆渣和经过预处理的黄浆水污泥为原料,探索性研究2种调理剂以及堆体不同碳氮比对豆渣黄浆水污泥共堆肥发酵的影响。依据植物发芽率来确定调理剂添加量及碳氮比;测定分析堆肥发酵过程中温度、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堆肥成品肥效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豆渣与黄浆水污泥共堆肥的发酵最佳工艺为:调理剂选用秸秆粉,投加量为15 kg,C/N=25∶1。3#堆体发酵过程中高温温度(>50℃)可持续5 d以上,浸提液发芽率96.6%。堆肥成品肥效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可作施用于植物的中等肥料。  相似文献   

13.
沙棘茶杀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微波杀青沙棘叶片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优化沙棘袋泡茶生产工艺路线,有效保存叶片营养成分,提高沙棘茶叶品质。试验主要对叶片杀青时间、投叶量和摊铺厚度3个因素进行水平试验,得到最佳单因素条件;然后进行正交试验,得到在微波杀青12 min,投叶300 g,摊铺厚度为2 cm时微波杀青效果最佳,通过对杀青这一工艺的优化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敏 《北方园艺》2012,(6):150-153
以"夏阳50号"大白菜为原料,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泡菜发酵试验,以获得最佳感官品质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泡菜感官品质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温度发酵天数乳酸菌液接种量食盐加入量,最佳发酵组合为a1b2c2d2(乳酸菌液接种量为1%,食盐加入量6%,发酵温度25℃,发酵天数为7d)。在最佳发酵组合条件下采取A(自然发酵)、B(人工接种发酵剂)、C(人工接种发酵剂,并对原料漂烫)3种方式进行发酵并测定其亚硝酸盐、乳酸菌含量,对感官性状进行评价,B、C处理亚硝酸盐含量低于A处理,而乳酸菌数量高于A处理,感官性状综合得分显著高于A处理,表明人工接种发酵剂生产的发酵白菜优于自然发酵白菜。  相似文献   

15.
黄瓜酸渍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腌渍过程中酸黄瓜的感官品质、安全品质、营养品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筛选出本试验中综合品质最优的酸渍工艺:发酵温度25℃,加盐3%,接种浓度3%,加蔗糖量3%。  相似文献   

16.
灵武长枣贮藏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灵武长枣采后极易失水软化、酒化、腐烂等因素,采后常温和单纯的低温下保鲜期短等技术难点,重点研究长枣"低温+MA微孔膜+专用防腐剂+生理调节剂"的综合保鲜工程技术。采用10%KDZ+100μg·g-12,4-D;10%KDZ+1%CaCl2;10%KDZ+100μg·g-1GA3;1μL·L-11-MCP熏蒸24h+10%KDZ处理枣果,装入保鲜袋,在0℃进行长枣贮藏研究,以单独KDZ处理枣果装入保鲜袋置于0℃贮藏为对照。结果表明,1-MCP结合KDZ处理和CaCl2结合KDZ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0℃保鲜90d还原糖含量达12.4%,维生素C分别为2409mg·kg-1和2539mg·kg-1,好果率77.9%和79.3%,并且果实饱满、色泽鲜艳、口感鲜脆、汁液丰富。  相似文献   

17.
杨从军 《中国蔬菜》2019,1(6):64-69
为提高内生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W4 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 2.0%、果糖 1.0%、NaCl 0.25%;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8.0、接种种龄20 h、接种量5%、装液量50 mL(250 mL 三角瓶)、发酵温度35 ℃、摇床转速150 r·min-1、发酵时间24 h。产生的发酵液稀释25 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92.8%,比未经优化得到的发酵液提高26.9 个百分点。通过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显著提高了短短芽孢杆菌W4 发酵液活性,为进一步提取分离抗番茄灰霉病菌的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是广西重要的番茄嫁接栽培用砧木。通过种子前处理及发芽试验探讨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筛选蒜芥茄种子催芽处理的最适组合。结果表明,低温及赤霉素(GA3)能解除种子休眠;低温诱导60 d 为最佳处理;30 ℃ 16 h/20 ℃ 8 h 变温条件下GA3 浓度200 mg·L-1,30 ℃恒温条件下GA3 浓度600 mg·L-1 较有利于蒜芥茄种子发芽;自然发酵方式采收的种子比未发酵直接采收的种子更易于催芽。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产β-葡萄糖苷酶的黑曲霉固态发酵酶解虎杖中的虎杖苷,以提高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采用均匀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影响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固态堆积发酵工艺条件(温度、湿度、菌龄和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42℃,湿度1.85∶1、菌龄42h、接种量1.8%,在此条件下,发酵48h后,白藜芦醇含量提高为1.52%,是未进行固态发酵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的4.47倍。优化固态发酵工艺条件能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虎杖中获取白藜芦醇的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