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1栽植密度栽植株行距1.5 m×4 m,2 m×3 m,或2 m×4 m,大规模机械化农场可采用1.5 m×6 m,667 m~2栽77~111株。667 m~2产量控制在4 000~5 000 kg。2树形培养2.1第1年梨树苗(1年生)定植后栽植定干,根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植密度杏园光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栽植密度杏园为研究对象,使用HOBO were微型气象站和LAI-2200冠层分析仪,分析比较了不同栽植密度杏园不同部位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和叶面积指数(LAI)变化,以了解不同栽植密度杏园的不同部位的光照强度变化规律,为选择合理建园密度及整形修剪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杏园全天中PAR的变化都呈现出"低-高-低"的规律;杏园的株间、行间和树冠中心的PAR依次为:行间株间树冠中心。2m×4m、4m×4m、4m×6m的杏园LAI值在3.0~5.0,4m×8m和8m×8m杏园LAI值低于3.0。不同密度杏园LAI值依次为:2m×4m4m×4m4m×6m4m×8m8m×8m;杏园不同部位的PAR和LAI与栽植的株行距关系密切,4m×6m的杏园不同部位的PAR和LAI值较为合理,杏园光照分布比较均匀,透光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苹果树栽植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树的栽植方式和方法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国家都有所不同。在我国,上世纪60~70年代667m2栽植30株以下,栽植方式以4m×6m和4m×5m为主。进入80年代密度提高到33~44株,栽植方式以4m×5m和4m×4m为主。90年代随着矮化砧木和短枝型品种的引进,密度进一步增大,密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乔化密植有667m2栽55株以上的,还有栽100株以上的,甚至200株以上;矮化密植一般栽83株或111株。密植方式有3m×4m、2m×3m、2m×4m、1.5m×4m等形式。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由于机械化程度高、土地宽广,以密植为主,一般667m2栽66~133株,株距小(1~3m)、行距大(4~6…  相似文献   

4.
以树龄20年生库尔勒香梨为试材,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分析了3m×5m、4m×5m、5m×6m3个不同栽植密度下库尔勒香梨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的变化,利用调制式OS-30P荧光仪测定了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最大PSⅡ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对库尔勒香梨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旨在选出当地最适宜的栽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对库尔勒香梨光合特性影响很大,3个处理间除Gs和Fo差异不显著外,Pn、Tr、Ci、Fm、Fv/Fm、Fv/Fo值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n的日均值以4m×5m最大,5m×6m次之,3m×5m最小,Fv/Fm的日均值表现为4m×5m高于5m×6m,而低于3m×5m。试验表明,20年生库尔勒香梨3个栽植密度以4m×5m光合效率最强,5m×6m其次,3m×5m最弱。  相似文献   

5.
测定光皮木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探讨光皮木瓜光合特性及净光合速率与各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皮木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为非气孔限制,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在7月达到最高值;主要生理生态因子对光皮木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直接绝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叶片温度(Tl)>叶室温度(Tc)>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大气相对湿度(RH)>蒸腾速率(Tr),其中Tl和Ci为负向效应,Tc、PAR、RH、Tr为正向效应,且Tc、Tl对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以东北地区常见的园林绿化灌木东北连翘(Forsythia mandshurica)、毛樱桃(Cerasus tomentosa)、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及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8月使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蒸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其相关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毛樱桃、小叶丁香的Pn、Tr日变化规律表现为单峰曲线;东北连翘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Tr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东北山梅花Pn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出现"午休"现象,Tr日变化呈单峰型。影响4种灌木的Pn、Tr的主要生理因子是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Pn、Tr与Con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i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光合蒸腾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CO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存在紧密联系,PAR是促进Pn的主要环境因子,而Ca常常成为主要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霞  彭燕  邱英 《北方园艺》2007,(6):20-23
晴天利用Li-6400光合仪研究了田间自然条件下匍匐翦股颖品种普特(Putter)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存在明显的光合"午睡"现象.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进程都呈下降趋势.根据Pn、Ci、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测匍匐翦股颖的光合"午休"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n、Tr与光合有效辐射(PAR)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74和R=0.852,与大气温度(Ta)都呈现不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RH)都呈现不显著负相关关系.从相关系数的大小来看,各生态因子与Pn的相关性大小排序PAR>Ta>Ca>RH.各生理因子与Pn的相关性大小排序为:Tr>Gs>Ci>WUE.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条件下对贵州喀斯特地区主栽百香果品种:台农1号、芭乐味黄金果、满天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相关的生理因子和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百香果品种间的光合、蒸腾速率的差异性以及影响因子对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台农1号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都比芭乐味黄金果及满天星高,说明台农1号更加适宜贵州喀斯特地区种植,这为贵州百香果优质种质资源的引进筛选提供科学依据;Pn与生态因子有效光合辐射(PAR)、Gs关系最为密切,都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Ci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AR是Pn的决定因子,而生理因子中Gs作为主要的限制因子;Tr与气温(Ta)、PAR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Ci呈现极显著负相关。生态因子Ta与PAR是Tr的决定因子,生理因子中Gs作为Tr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测定了野生苋菜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及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光合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蒸腾速率的峰值比光合速率的峰值晚2 h,出现在14:00左右。苋菜的Pn与PAR、Ta、G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Ca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RH呈负相关。苋菜的Tr与Ta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R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PAR、Gs、Ca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以"金春2号"、"金夏55"、"金夏50"和"金秋55"4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生理因子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田间CO2浓度(Ca)、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等环境因子的日变化,以期为生产上大白菜的品种选择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除"金秋55"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外,其它品种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存在着明显的"午休"现象;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峰值和低谷出现的时间及值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小于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桂花夏季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盆栽5 a生丹桂的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光合效率午间明显降低,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表观量子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的降低是非气孔限制形成和发展的深层原因.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为"单峰型",午间最高.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得到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最优方程,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较大.夏季适当遮荫有利于丹桂降低光抑制,提高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黄种质资源光合日动态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地黄品种为试材,采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于06:00-18:00每隔2 h测定1次地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研究了10个地黄品种的光合日动态特性,以期为优选地黄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个地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动态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但不同品种在高峰和低谷值及该值出现时间上存在差异。10个地黄品种的Ci、Gs和Tr的日动态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10个地黄品种的Pn与Ci(除"小黑英"外)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AR和Tr(除"9302"外)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10个地黄品种中的"金九""红薯王""小黑英"净光合速率较高,可以作为优质种源做进一步筛选或推广,而"83抚育""9302"净光合速率较低,不建议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2a生欧李叶片秋季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环境因子日变化,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法探讨了欧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欧李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第1峰(峰值为7.96μmol.m-2.s-1)出现在10:00左右,第2峰(峰值为6.26μmol.m-2.s-1)出现于15:00左右,具有一定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欧李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Ci)及空气相对湿度(RH)显著负相关。其光合"午休"现象原因主要为气孔关闭引起的气孔限制因素。Gs与Ci为影响欧李Pn的关键因子,Gs影响最大、Ci次之。  相似文献   

14.
杨梅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东魁杨梅成熟期(6月下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Pn与各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东魁杨梅成熟期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存在"午休"现象;Pn与Gs和Tr均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PAR有双曲线关系,与Tl有S型曲线关系,与RH有二次曲线关系。杨梅光合作用与各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密切,可为探讨杨梅合理栽培和区域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云椒2号”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外源水杨酸(SA,200mg·L^-1)和甜菜碱(GB,100mmol·L^-1)对干旱胁迫下辣椒开花结果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外源GB、SA处理的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有明显增高,各处理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值为GB>SA>干旱。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而外源GB、SA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CIRAS-2以2 s的间隔时间采集数据, 对日光温室茄子光合进程进行了瞬态测试, 发现光合的非稳态性。结合光强和CO2 浓度的阶梯式处理进行瞬态测试以及瞬态光合进程的回归、相关分析发现, Ci和Ca对Pn非稳态性的作用最大, 其次是Gs、E和PAR, 而T1 和RH的作用很弱; 瞬态Ci与Pn变化呈镜像反式, 为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性; 瞬态Gs与Pn未达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5个杂交鹅掌楸无性系(NE04、NE22、NE23、NE25、NE78)1a生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各无性系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随胁迫程度加剧,Pn、Tr和Gs逐渐下降,而Ci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但各指标变化幅度因无性系不同而异。Pn下降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轻度干旱胁迫下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引起的,而严重干旱胁迫下非气孔限制是Pn下降的主要原因。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出其抗旱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NE25NE78NE22NE04NE23。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峨眉产和湖南怀化产鱼腥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0.10、0.15、0.20和0.25mol/L)胁迫下鱼腥草的光合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升高不同产地鱼腥草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生理指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NaCl胁迫抑制了2个居群鱼腥草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当NaCl浓度大于0.20mol/L时,湖南怀化产湘白鱼腥草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有上升的趋势。说明湘白鱼腥草能进行自身调节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其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环境条件对大叶黄杨光能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叶黄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环境条件对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隙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全天中阳面栽培的极显著高于阴面栽培的,其中阴面在上午8:08左右达到全天净光合速率的最高峰,而阳面栽培的在下午13:08达到全天最高峰;细胞间隙CO_2浓度,阴面栽培的比阳面栽培的普遍高;气孔导度日变化,阴面栽培的出现的峰值比阳面的时间要早,阴面的分别在上午8:08和下午13:08,而阳面的分别在中午12:08和下午15:08;蒸腾速率日变化阳面栽培的为双峰曲线,阴面的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20.
芦站根 《北方园艺》2011,(20):82-83
应用TPS-1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入侵植物黄顶菊叶片的蒸腾速率和影响因子的日变化同步进行了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顶菊叶片蒸腾速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顶菊蒸腾速率日进程呈“双峰”型,且峰值达1.05 mmol·m-2·s-1.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气孔导度RS、叶室温度Tl、量子通量密度PFD是影响蒸腾速率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