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1973-1998年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用地面气象因子、500hPa高空环流因子和北太平洋海温场因子,选取相关系数较高且稳定性好的预测因子,然后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基础上,集成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动态预测模式.模式的起报时间分别为上年的11月下旬、当年的2月下旬和4月中旬.预测模式对1973-1998年的历史拟合和1999至2004年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农业气象动态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泰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动态预测模型。[方法]以1987~2006年泰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以旬为时间跨度,选取相关系数较高且稳定性好的预测因子,然后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集成建立泰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动态预测模式。[结果]泰州地区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主要是4月下旬平均相对湿度、5月中旬平均相对湿度。从整体气象条件来看,降水日数和平均相对湿度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在气象条件上为一定的诱因。预测模式的回报检验显示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理想。[结论]该研究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预防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危害,选取巢湖市2003—2019年平均相对湿度、雨湿日光系数(雨日×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雨量与日照时数作为预测因子,运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分别对2011年秸秆还田前后小麦赤霉病流行进行预测。利用该方法对2020—2021年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匹配度较高,准确率为100%,表明该方法可于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前50 ~ 60 d(小麦返青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进行中长期预测。基于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建立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方法提高了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预测的准确性,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资中小麦赤霉病的气候发病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资中为例,分析了21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同时通过对气象因子的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与该病发生关联度较大的气象因子,并将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年来资中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较严重,其中最严重的是2000年,1996年次之,病穗率都超过16%。3月下旬~4月中旬的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前一年秋季的降水和冬季的温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最后,提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发生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稻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预测的准确度,以江苏洪泽、姜堰和张家港的历年赤霉病病穗率、田间初始菌源和气象因子为数据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因子,进一步构建不同生态区的基于 BP 神经网络算法的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模型,对江苏姜堰和张家港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均为 100%,对江苏洪泽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为 91.67%。  相似文献   

6.
<正> 国内对小麦赤霉病长期预测方法研究尚少。本文以河南省黄泛区农场1954—1987年的气象资料和豫中、豫东地区1985—1987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对应气象资料为依据,从气候角度,采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麦赤霉病的长期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经验证,效果良好。一、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及对应气象指  相似文献   

7.
宁海县小麦主栽因子对赤霉病为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在宁海县开展小麦品种和主要栽培因子,包括种植密度、播种时期及氮肥用量对小麦赤霉病为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0个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存在显著抗性差异,其中‘宁71737’病情指数最低,抗性表现最好。以‘扬麦12’为材料的栽培因子试验结果显示,2009—2010年生长季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11月上、中旬播种的小麦赤霉病为害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播种处理;而播种量和氮肥施用量对赤霉病为害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凤阳县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中短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阳县1996—2015年小麦赤霉病历史测报资料和气候条件资料为基本数据,以植保部门调查可知的稻桩子囊壳枝带菌率和气象部门可预报的未来10d及20d的降水量及雨日数为自变量,以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因变量,组建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运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筛选出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中短期预测模型。并通过2016—2018年3年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中短期预测基本正确率均在85%以上,可以在当地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中运用。  相似文献   

9.
以1991~2015年近25年贵池区小麦赤霉病最终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选取3月各旬平均温度、降水量、雨日数及3月底4月初稻桩带菌率为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在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贵池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级别中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贵池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与3月上旬降水量、3月中旬降水量、3月底至4月初稻桩枝带菌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今后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监测预警窗口,同时该中期预测模型预测基本正确率达88.00%以上,模型预报效果较好,历史平均吻合度达71.32%,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流行定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陵县植保站 1975~ 1986年小麦赤霉病田间调查值与气象观察值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作出了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短期预报模式 :Y =8.42x6 5 +1.3 5x88-4 7.15 8±SQ,将相关因子数值代入方程得到的预测值与 1975~ 1986年历年发生程度值和1987~ 1997年的实际调查值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准确开展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预报,科学合理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方法]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具有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赤霉病致病日,计算赤霉病感病期间逐日诱发修正系数、赤霉病致病日的持续时间诱发修正系数,建立促病指数模型,判别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及发生的等级。[结果]经过42年资料的拟合、验证,模型能够准确判别出气象等级为4级(即赤霉病不流行)的年份。拟合的赤霉病发生气象等级在1~3级的年份各地均超过90%,误差1个等级的占24%~38%,误差2个等级的占0~9%。2007年动态试报结果与实况相符。[结论]该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发病程度,可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2.
麦穗赤霉病的流行强度,主要发病前一年3月中旬温雨系数,5月中旬,10月至当年2月中旬雨量,或发病期4月上旬的降雨积数,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所决定。据此提出的列联表法预测麦穗赤霉病流行强度,回测符合率高,试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州2001-2012年共12a小麦赤霉病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影响湖州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气象因子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考虑前期气象条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模型。用本地气象台发布的未来10d天气预报结论,结合前期天气实况,对未来10d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模型紧密联系预报产品特点和预报服务实际,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安徽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精度不高问题,基于安徽省中南部滁州、庐江、池州和宣城4个代表站历年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发育期及对应气象资料,采用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基于雨日和雨量的综合降水指数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滁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关键为始穗前5d至始穗后25d、庐江为始穗前8d至始穗后20d、池州为始穗前7d至始穗后24d、宣城为始穗前4d至始穗后24d。对建立的区域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和预测检验发现:滁州地区预测模型的拟合准确率和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6.8%和92.0%,庐江分别为87.6%和70.0%,池州分别为85.6%和88.0%,宣城分别为88.3%和84.0%。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区域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可用于安徽省中南部农业气象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15.
信阳冬小麦白粉病发生发展气象预报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河南省信阳市冬小麦白粉病症状及季节流行进程,探讨了其发病规律与气象环境的关系,揭示了信阳市冬小麦区白粉病发病原因,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开始发病时间、危害程度等级、危害持续时间等4种气象预报模型,并提出了对白粉病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漯河地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是小麦生产的特殊生态地区,近几年赤霉病的发生频率和为害程度均有所增加。本文初探了漯河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主栽品种易感赤霉病、菌源数量多、气候条件利于赤霉病发病、田间管理措施不佳、种植户应灾能力弱等因素;并对常见市售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化学药剂如多菌灵、戊唑醇、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丙硫菌唑等进行了分析,提出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或者混配使用的建议,旨在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品种抗性遗传及小麦近缘种属材料对赤霉病的抗性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分子标记及抗性基因定位方面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改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运城市粮食产量综合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秀苗  张高斌  褚红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83-5586,5641
基手运城市13个台站1971~2010年间的冬小麦和秋粮单产、作物生长期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地面资料以及海温、高度场资料.运用滑动平均、调和权重、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气象条件与冬小麦和秋粮单产的相关关系,分别建立了冬小麦、秋粮产量各种预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秋粮产量综合预报模型,其拟合效果和试报效果甚佳,可投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