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城市”被公认为21世纪世界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城市森林建设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让森林走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战略”已确定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和远景蓝图,“城市林业”是其中的一项战略目标。城市森林植被作为城市之“肺”,对生态城市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围绕着大众教育“教室”“教材与教具”和“教师”三个要素的基础上,指出了城市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就是森林城市自然教育的“教室”;包含有博物馆、宣教中心、主题步道、主题教育点等各种位于森林城市自然教育资源之中的宣教设施,是森林城市自然教育的“教材与教具”;而包括自然教育课程和活动的自然教育系统中的解说系统,是森林城市自然教育的“教师”。基于此,根据海口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海口市森林城市自然教育的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是一个极具热带特色的岛国,有“花园城市”美誉。进入新世纪,新加坡强制推行“空中绿化”后,使其“花园城市”转变为“花园中的城市”、“平面花园”转变为“立体花园”,成为区域城市的“空中绿化”典范。文章回顾了“空中绿化”概念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结合对新加坡“空中绿化”的实地考察,介绍了空中绿化新技术及空中绿化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
刘杰  郑志安 《国土绿化》2005,(11):12-12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生境和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原生植被逐渐消亡,城市污染加重,“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出现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不同说法。生态园林城市起源于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三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邱冰  张帆 《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121-125
在“拆旧建新”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功能退化、设施老化等问题,大量城市老公园面临被改造的命运。但其大多地处城市重要地段,占据重要的景观资源,并经常与文物古迹相结合,如何改造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该文在城市的视角下,以“城市记忆”为切入点,围绕“寻回和延续城市的记忆”这一核心理念,探讨老公园改造的思路,并提出总体层面上“连点成线、统筹规划”,个体层面上“整合改良、分区控制”的改造策略和“物”的保护、“事”的展示、“意”的延续及“象”的优化等具体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森林城”是具有森林生态环境城市的简称。“森林城”源于50年代世界各地掀起的“绿色运动”。我国已经国家正式批准建设“森林城”的有长春、阜新、娄底三座城市。还有许多城市在建设“园林城”、‘”花园城”、’‘文明城”中,大力发展城市森林。“森林城”建设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现代“森林城”的特征是:——整体性。现代“森林城”是城市森林发展的最高形态和归宿,它不是‘“城市”与“森林”的简单拼凑,而是二者科学布局,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密切结合、协调发展,形成一个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亘古未有的生态复合整…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2011,(22):18-19
柳州市非常重视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工作,长期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倾力于把柳州打造成为生态工业城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此,广西柳州编制《城市生态圈建设规划》、《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等,实施了“碧水蓝天”、“百里柳江百里画廊”、“湿地建设与保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满龙城”等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工程,坚持山上造林与山下造林相结合,城区绿化与乡村绿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根据景德镇环境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需求,指出了景德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立足于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世界瓷都、千年古镇、生态之城”为城市发展形象目标,采取“绿楔聚心、交通导向、组团生长”的理念,以中心城区森林绿地建设为核心,构建中心城区“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的生态绿地系统网络格局和城乡一体化“一核一星、三区多点、蓝脉绿网”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彰显“世界瓷都、艺术之城、千年古镇、生态家园”森林城市特色,达到“四面环青屏、处处邻绿景、四水绕城郭、绿网织全城、文化彰底蕴”的森林城市建设效果,为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奠定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9.
《国土绿化》2008,(10):F0002-F0002
厦门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是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素有“海上花园”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绿化事业长足进步。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国土绿化》2005,(1):20-20
遵义古称播州,位于贵州省北部,是名的革命圣地、历史化名城,享誉世界的“国酒之乡”和中国酒化名城,是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目前,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4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学     
60年代中期,北美的科学家将“城市”与“森林”结合起来,定名为“城市森林(Urban for- estry)”,并下了定义:“城市森林是森林的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生理、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目标是城市树木的栽培和管理。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及有关植物和培训市民。在广义上,城市森林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游乐场所、园林设计、城市污水再循环、  相似文献   

12.
《湖南林业》2010,(10):26-26
目前,很多国家和城市通过屋顶绿化,迈出了构建“生态城市”的第一步。“绿色屋顶”指在建筑物顶面种植植物,形成一个综合生态体系,为城市增加绿化面积,从而起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作用。调查显示,如果屋顶绿化率达到8%,城市气温即可降低2℃。“绿色屋顶”也被称为“会呼吸的屋顶”。  相似文献   

13.
结合广州市“山、水、城、田、海”自然格局式的山水城市建设实践,特别是近十年广州在城市环境建设优化和生态建设保护方面的做法和成就,从三个方面阐述钱学森先生“山水城市”理论的核心,强调城市建设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相互交融,并借用佛家“不争、无相、舍得”六个字说明山水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园林生态”是“城市生态”范畴内的一个方面。“城市生态学”是以“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森林生态学”为基本理论而生发出来的,是“生态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城市是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相互交叉的复合系统,其内容,“城市生态学”难以包罗,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城市生态经济理论”,成为研究城市问题的“生态经济学”的一门新兴边缘分枝学科。园林的规划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方面,从“城市生态经济理论”进行研究、讨论,可能易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2004 年11月18日在贵阳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专门为论坛题词:“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倡导和推动,国家林业局、贵州省人民政府、经济日报社联合举办。论坛的主题是“城市·森林·生态”。论坛分为“市长论坛”“专家论坛”两部分。“市长论坛”邀请中国20多位市长就城市森林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进行交流;中国城市森林建设领域的江泽慧、彭镇华、刘滨谊、宋永昌、祝宁、王成、李智勇等7位知名专家在“专家论坛”上围绕城…  相似文献   

16.
“四面环山、三面绕水”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典型风水格局形成了阆中山水城市的骨架和环境意象。文章以“山水”和“风水”为根本出发点,分析了阆中山水城市的景观艺术特色,希望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能完美地传承和保护好阆中古城这一世界性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昆山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营造城乡绿色生态大环境。1993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百佳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二十字”,即:观念创新、规划先行、整体推进、市场运作、齐抓共管。 一、观念创新——新观念出新思路,大投入建大绿化 通过考察学习先进城市建设经验,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地处西南出海口的广西南宁市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南宁市素有“中国绿城”之称,在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南宁市紧紧围绕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致力建设生态宜居、环境优美、有凝聚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和谐城市,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之路。目前,南宁市已经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并诈存大力向脾囝家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19.
一、“花园式城市”的提出,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集中,大都市兴起,使城市范围原有的良性生态平衡关系遭受严重破坏,十九世纪西欧国家提出“回归自然”运动;至本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提出在城市中开辟一些自然式绿地,即“森林城市”或“花园式城市”的设想;七十年代日本开始用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周围和工厂区内植树造林;近二十多年来,在美国正开展“城市森林”运动;新加坡建成一个“世界美丽的花园式城市”。其实早在十一世纪,我国北宋  相似文献   

20.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注重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银莲 《中国林业》2008,(16):24-25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城市森林作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措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城市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成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城市林业”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写入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战略”。由此确定了我国城市森林体系建设目标,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我国城市森林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