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钵盘育秧摆栽机插技术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早、晚稻双季水稻上进行钵盘育秧摆栽机插与普通毯状育秧机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钵盘育秧摆栽机插与普通毯状育秧机插相比,具有基本苗足、丛苗数多且均匀、漏秧率低、插秧深度浅、秧蔸整齐度高、伤秧率低、插后新增白根多、2(3)段秧根发生率低等特点,对早稻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对二晚的生育进程影响较为明显,能使二晚提早3~4 d返青分蘖,并增加产量7.04%。  相似文献   

2.
水稻3种育苗方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钵盘育秧机械播种机械摆秧技术,与旱育苗手插和软盘育秧机插相比,具有不伤根、无缓苗、节本增产增效的优点。该项技术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具有技术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水稻机械化插秧大田育秧的全过程,包括品种选择、育秧方式、秧田准备、播种期、种子处理、秧地耕整、摆盘播种、秧苗管理、移栽期、起秧运秧、薄水机插等各环节,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收。根据多年大田育秧经验进行机插育秧试验,并介绍其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1试验内容 本研究以小区试验为主,并辅以大区对比试验,不同栽植方式有手插、摆秧、抛秧、钵摆、播秧等,小区面积0.02亩,重复三次.基本苗5~7万,总施肥量95kg左右标氮.大面积主要为旱育稀植、直播、常规移栽三种栽植方式及大田示范.株行距、基本苗、肥料及田间管理同常规.  相似文献   

5.
加快示范推广机插水稻集中育供秧,加大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推广力度,目前扬州市广陵区水稻集中育秧面积不足300亩,规模化种植条件下全部实现集中育供秧面积应达1100亩以上,每个乡镇培育一个商品化育秧服务组织,全区建立1个工厂化育秧示范点,充分发挥育苗周期短,生产规模大,工作效率高,抗灾能力强,秧苗质量高的优点,为后期水稻机插秧提供高质量的秧苗。  相似文献   

6.
研究机插水稻的育秧技术,结果表明:秧床地下盘根膜孔距控制在2.0 cm×2.0 cm,每125 kg床土施用1.00~1.25 kg壮秧营养剂,秧床落谷量3 750~4 500 kg/hm2,三叶期秧床施用多效唑1 050~1 200 g/hm2,可显著提高成秧率和秧苗素质,有利于培育健壮机插水稻秧苗。  相似文献   

7.
温室两段秧是分室内育小苗、秧田寄插育大苗的培育壮秧技术,勉县1981年引进示范推广,逐步普及应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温室两段秧逐年减少,育秧呈现多元化,通过总结温室两段育秧发展历史,温室两段育秧特点作用及现状,探寻育秧方式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选用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株距和取秧面积的机插移栽,探讨机插规格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规格导致不同基本苗数,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相关。基本苗数随移栽株距的减小和取秧面积的增大而增多。机插漏蔸率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下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总积累量的大小与机插不同规格的基本苗数量高度相关。株距11.5 cm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株距13.8 cm处理的平均产量。株距13.8 cm处理中,随着取秧面积增大产量提高,产量最高的取秧面积是2.31 cm2,株两优819产量为8174.16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7925.54 kg/hm2;株距11.5 cm2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取秧面积1.83 cm2处理,继续增加取秧面积产量下降,株两优819产量为8492.94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8000.23 kg/hm2。因此,早稻适宜机插规格,株距11.5 cm、取秧面积1.83 cm2,常规稻品种取秧面积亦可增至2.23 cm2。  相似文献   

9.
与常规机插育秧(具用种量高、成秧率低、秧苗素质差、在机插过程中容易伤根、不利早发等问题)相比,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优势明显。为促进该技术推广,进行了其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成秧率较常规机插育秧提高,且增产效应极其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插软盘育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需求十分迫切。惠安县2006年从江苏盐城引进东洋PF455S插秧机,在洛阳镇陈坝村进行试用示范,取得较好的效果。机械插秧省工、省本,每台机每天可插秧1·3 hm2左右,用机手2人,拔秧、运秧3~4人,每667m2地约耗油1L,包括人工补插,平均每插1 hm2成本约300元,可节约成本300元,且可大大缓解劳动力紧张矛盾,减轻劳动强度,不误农时。育秧是机插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程度高。与东洋PF455S插秧机相…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基质育秧、硬地育秧、壮秧剂营养土育秧和无纺布覆盖育秧等新型育秧技术在我县机械化插秧栽培中的观察研究。结果为硬地秧床具有节省秧母田、便于操作的优点,但灌水次数多,保墒能力差;常规秧床需做秧母田,播种时费工费时,但排灌水方便,灌水次数少。塑料拱棚和无纺布对秧苗素质影响不大。基质营养土和壮秧剂营养土对提高秧苗素质作用显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营养土。建议如果农户小面积分散育秧可采用硬地秧床+基质(壮秧剂)+无纺布,合作社或种粮大户育秧面积较大时宜采用常规秧床+基质(壮秧剂)+无纺布(塑料拱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水稻生物可降解秧盘(规格58cm×28cm×2.8cm)育秧、机插试验及示范情况。用生物可降解秧盘育秧可提高出苗率与成秧率,秧苗分布均匀,插种时漏插率低,更能适应机械插种的要求;育成的秧苗插种时伤根少,插种后返青快,分蘖略早,生育进程快,苗数足,有利于获得高产;育成的秧苗机插时不散秧,比常规育秧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秧苗素质、农艺性状、产量构成等方面对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在不同机插育秧方式下的种植表现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以硬地育秧最好,与水田育秧相比,稻谷增产450kg/hm2;成秧时间上,大棚育秧最快,比硬地、水田育秧快5d。  相似文献   

14.
重灾区二晚主栽品种岳优华四、合优粘采用不同育秧方式,以及手插、抛栽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采用不同育秧、移栽方式,移栽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株高、千粒重的影响很小,穗实粒数的变幅亦较小。合优粘手插、抛秧以31.50万蔸/hm2为宜,岳优华四手插以31.50万蔸/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以盛泰优9712为试验材料,采取普通毯秧、钵秧、钵毯秧3种育秧方式及机插、机抛2种不同栽插方式,设普通毯秧机插(A1)、普通毯秧机抛(A2)、钵毯秧机插(A3)、钵毯秧机抛(A4)、钵秧机插(A5)、钵秧机抛(A6)6个处理,以习惯软盘抛秧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育、插秧组配方式对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毯秧机插与钵毯秧机插秧苗素质表现较强生长优势,生育期适中,分蘖能力强,产量高,育、插秧操作简易,可实现流水线模式作业,适宜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中早39为材料,研究钵苗摆秧机插技术采用不同播期对早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钵苗摆秧机插技术,将播期提前到2月底3月初、成熟期提前到7月20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要适当提高播种量,防止落田苗不足;钵苗育秧的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生产上更能保障不误农时;钵苗摆秧机插时间在3月7—12日是最佳播期,此期播种水稻产量最高、熟期合适,播期延后产量明显降低,播期提前不能带来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7.
1高港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近年来,在水稻插秧机的推广上,多措并举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果:争取政府重视支持。实行累加补贴总额达50%,机插作业补贴450元/hm2。重点示范和大户带动。重点培育朝阳、益民等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育秧机插推广示范,激发农户实行水稻机插育秧的热情,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组织了机插育秧技术指导小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塑料薄膜保温育秧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良好效果。但塑料薄膜育秧成本高,如能改进薄膜育秧方法,提高成秧率,增加秧田栽植指数,相对地即降低了成本。为此,我们在北京市中阿人民公社基点工作组进行了塑料薄膜育秧与每穴不同插植苗数(1、2、3、4苗)的对比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水稻编织布育秧机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田,规格编织布条代替工厂化,塑料盘培育水稻秧苗供机插,其与盘秧机插比较具有,秧苗素质,机插质量,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相近,育秧载体一次性投资降低95%等特点。并创立提布切割起秧等作业法,简化了育秧程序。  相似文献   

20.
2018—2020年在安徽省3个试验点开展麻纤维膜水稻育秧及机插秧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麻纤维膜水稻育秧可有效降低水稻育秧成本393.15~445.20元/hm2,减少机插秧漏插率2.1个百分点;同时,麻纤维膜育秧可促进秧苗根系发育,有壮苗盘结好的优势,机插后秧苗可早返青、早分蘖1~2d,增加水稻有效穗数10.02万穗/hm2,提高结实率2.62%,进而提高水稻产量6.034%,综合节本增效达到2001.00~2078.10元/hm2,社会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