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的影响下,自身气候条件较差的荒漠草原地区更加趋于暖干化。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荒漠草原上不同苏木和嘎查为例,通过构建有气候变化、有适应性措施的情景,利用家庭牧场优化管理模型,分析牧民应对极端气候应该利用的适应性措施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帮助牧民缓解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困难,并增强牧民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使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有效性得到大大增强,以此来降低极端气候灾害对牧区影响的不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2.
何欣  牛建明  郭晓川  张庆 《草业学报》2013,22(4):257-265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依据牧户调查样本数据及统计资料,研究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机制及管理策略。结果表明,因牲畜规模不同,家庭牧场在融资、草场流转、超载经营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分大户组和小户组对家庭牧场面板数据(Panel Data)生产函数模型回归,发现规模报酬和要素弹性存在分组差异。可见,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的内在机制是以牲畜特殊资产性质为基础的家庭牧场融资能力-生产经营行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的关联性差异,外部驱动条件则是市场化经营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现行草原制度管理政策与家庭牧场差异性行为存在矛盾,建议设立草场流转补贴,以改善当前草场流转不畅的局面;考虑家庭牧场超载差异,减轻违规超载处罚力度,重视合法超载限额管理;加强牧业技能培训和非牧就业培训等,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  相似文献   

3.
引言草是草食家畜赖以生存和生产畜产品的物质基础。在高寒牧区、天然牧草是构成这一物质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天然草场状况如何,在颇大程度上决定着放牧家畜生产性能及放牧畜牧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由于牲畜增多,草场退化,使得天然草场牧草贮量不平衡问题为人们所重视,解决的措施相继被提出,主要有:划区轮牧,提高牧场利用效率;调整季节牧场,扩大冬春牧场面积;以草定畜,防止载牧量过重,屠宰当年幼畜,减少越冬存栏数;建立饲草饲料基地,解决冬春缺草问题等。这些措施大都着眼于畜草矛盾在数量上的表现,解决牲畜吃饱问题。但畜草矛盾表现在牧草质量上的全面论述尚少,也未被人们所重视。然而,一定畜种的生产力发挥不仅依赖于牧草的数量,而  相似文献   

4.
定居游牧     
定居游牧亦称“定居移场放牧”,是牧区畜牧业的一种经营形式。定居,是指牧民有固定的定居点,并有较好的棚圈设备;游牧,是指有计划地移场放牧,它将草场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牧场,或冬春、夏、秋三季牧场。或冬春,夏秋两季牧场,按季节进入不同的牧场放牧。定居有利于牧区建设和提高牧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计划的游牧有利于草场的公理利用和增畜保畜,并为划区轮牧建立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5.
载畜率调控的理论与牧场管理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畜草平衡是牧场管理的核心和理论基础,在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草与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载畜率的调控是实现畜草平衡的有力技术手段,载畜率的研究促进了草地学和畜牧学的结合,发展了放牧生态学。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载畜率与牧草生产,草地土壤,家畜营养,草畜产品输出以及草地管理措施的关系,探讨了提高载畜率经济效益的途径以及最佳载畜率估测和最小财务风险放牧经营,论述了牧场对载畜率缓冲性和载畜率对保  相似文献   

6.
草场类型是草场调查,草场区划以及草场利用和建设的一个实际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草场这一生产资料,是通过饲养牲畜而获得畜产品的自然资源,表面上看是畜、草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涉及到地形、气候(主要水热条件)、植被、牲畜等互相联系的生态系统。地形决定气候,气候决定植被,植被决定牲畜。地形、气候、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两种草地类型的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牧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模型模拟分析和文献查阅研究,深入剖析牧户家庭的草场参数、家畜参数、饲料参数、气象参数和经济参数等,利用模型模拟计算出草地生长速率、草畜能量平衡状况和经济效益收支现状,以期为指导当地的家庭牧场可持续经营提出可靠依据.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试论家庭畜群小草库伦建设巴根(内蒙古赤峰市草原工作站,024000)“民以食为本,畜以草为命”“无草则无畜,草好畜旺”。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草场沙化、退化情况依然十分严重。从全区来看,草原建设速度赶不上草场退化速度,建设草原增加的产量远远低于草场退化所...  相似文献   

9.
天祝县气候变化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多年系统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天祝县年、季、月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认为气候变化是制约天祝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气候变化的制约条件提出了草地可持续发展对策;改良退化草场,科学合理利用草场;发展季节畜牧业,建立农区牲畜育肥基地;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草的水利建设,科学灌溉草场;适地、适草、适畜,发挥不同类型草场区域优势,开展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0.
阴山北麓半农半牧地区的畜牧业,基本上是以放牧养畜为主的,广大放牧草场的牧草是牲畜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目前条件下,放牧草场能够实现予测予报,对于进行畜草平衡、实行以草定畜,开展季节畜牧业、走建设养畜之路、以及积极进行抗灾保畜工作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循化县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循化县草地生态环境现状的阐述,分析了循化县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针对性地从以下6个方面提出了治理的对策: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依法治草;固定草地使用权,加强草场管理;积极推行季节性草地畜牧业,以缓解畜草矛盾;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大对草地的投入;建立现代化的家庭牧场.  相似文献   

12.
1 为什么要实施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 草畜平衡是指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提供的饲草饲料量,与在草原上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饲料量动态平衡。目前,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上,草畜矛盾日趋突出,所需饲草饲料短缺,不仅放牧场超载造成草场退化、沙化、碱化严重,而且牧区仍没有完全摆脱牲畜夏饱、秋肥、冬乏、春死的状况。为了加强草原保护和合理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对草原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通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  相似文献   

13.
1991-1995年,我们就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及北热带3种气候类型小哨示范牧场、曼中田牧场及六六呼牧场的人工草场的产量动态及营养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带的人工草场,其产草量及营养状况(豆、禾比例,栽培草和野生草的比例)不同.同一气候带条件下人工草场不同年度和不同季节的产草量及营养状况也不同。从空间范围讲,年度产草量以曼中田牧场为最高,达每公顷8614千克干物质,依次为大六呼牧场和小哨示范牧场,分别为8343千克和4931千克。试营养状况而言,小哨示范牧场最好,其次为六六呼牧场和曼中田牧场。从时间范围讲,产草量与年度降水量呈正相关,1992年、1993年严重干旱,产草量较低。在年度范围内,以夏秋季的产草量及总营养水平为高,冬春季节则缺草严重。  相似文献   

14.
<正> 前言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是个较落后的贫困区,1986年被列为全国贫困旗(县)之一,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纯牧业旗。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畜草矛盾十分突出;牲畜个体生产性能低,质量差;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摸索出如何发展家庭畜牧业、提高其经济效益的经验。我们于1986~1990年进行了高效益家庭牧场模式研究取得成效并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雪峰山区,地处湖南湘西,山地草场和灌木灌丛地草场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山羊饲养业普遍兴起,但是,从许多养羊户中了解到,山羊冬春季发病死亡率高,羔羊成活率低,严重影响了养羊生产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饲养者对山区四季的气候特点:天然牧草的数量质量变化和四季放牧技术不了解.1四季放牧场的选择根据湘西雪峰山区自然地形地域、气候变化、草质草量差异、水源分布情况等特点,将天然草场进行科学地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牧场为宜.1.1春季草场山区“春无三日晴”,多风雪阴雨,气候不稳定,地面湿度大,各种细菌孽生,对不…  相似文献   

16.
王海  侯向阳  秦艳  那日苏 《草业科学》2011,28(9):1718-1723
采用历史气象资料分析和参与性农户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阿拉善荒漠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抽样研究了荒漠区牧户家庭基本状况与经营现状、牧户家庭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与应对策略。结果表明,近50年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年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但年降水量总体趋势仅在波动中微弱增加。牧户对温度升高的感知与事实基本相符。牧户感知草地生态环境认为近10年草地生产力和草地植物种类已经减少;土壤沙化、草地鼠虫害和地表水减少程度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在近10年中频发,并对家畜健康和生产、草地牧草生长产生极大影响。受气候变化影响,在畜牧业生产中牧户采取主要措施是在秋季储备充足草料备用,同时结合圈养方式维持生产。未来气候变化还将持续影响牧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建议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增强荒漠区牧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鞠馨  哈洁  王冰莹  陈晨  李治国  韩国栋 《草地学报》2022,30(5):1263-1272
家庭牧场是草原牧区的主要生产经营单元,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牧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评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基于四子王旗89户牧户的半结构调研问卷,依据草场面积划分为小型牧户(SH)、中型牧户(MH)、较大型牧户(RLH)和大型牧户(LH),通过构建以投入为导向、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DEA-ost模型以及Tobit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0.764)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中小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相对偏低,即在当前的技术及管理水平下,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且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与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牧户通过减少家畜养殖成本投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合理增加人工草地面积等方式提升牧场生产效率,以期实现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为例,利用1960-2009年气象数据及牧户家庭调查问卷,研究当地气候变化情况及牧户家庭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与应对策略。结果表明:过去50年中,该地区气温显著升高(P<0.01),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413℃·(10 a)-1,降水总量呈降低趋势 (P>0.05),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12.29 mm·(10 a)-1;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存在差异,对气温感知的准确度高于降水;极端天气灾害中,干旱和沙尘暴对牧户生产生活的影响最大;而牧户的适应措施以圈养、适量购买饲料和处理家畜为主;在现有草原政策实施过程中,牧户希望得到畜种改良、人工草地建植和防疫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此次研究采用了GPS定位,定点对59个样地进行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分析了各类草甸的年产草量、载畜量和载畜能力以及不同季节牧场的载畜能力,结果表明各类草甸的产草量以及载畜量在2013年有所改善,治理效果非常明显。通过此次研究,对于气候环境变化的监测对维护牧场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过去习惯说法,我省草原7600万亩。1982年至1985年,经动员千人历时五年的调查,最后确认:全省草原为11297.7万亩,占全省总面积16.4%,其中割草场2546.9万亩,放牧场2393.6万亩,兼用草场2234.9万亩,待利用草场4122.2万亩。为了保护草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做到以草养畜,畜草同步。从七十年代起,安达、杜蒙、龙江、肇东等地率先抓了草场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抓草兴牧,抓加工增产值的热情越来越高,全省草场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