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物及产品检疫和监管途径作为确保动物及产品安全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兽医机构设置及职能,探讨了动物及产品检疫和监管的途径以及动物及产品检疫和监管途径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2.
1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 1.1 禁用于所有食品动物的兽药 兴奋剂类:克仑特罗、沙丁胺醇、西马特罗及其盐、酯及制剂;性激素类:己烯雌酚及其盐、酯及制剂;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玉米赤霉醇、去甲雄三烯醇酮、醋酸甲孕酮及制剂;氯霉素及其盐、酯(包括琥珀氯霉素)及制剂;氨苯砜及制剂;硝基呋喃类:呋喃西林和呋喃妥因及其盐、酯及制剂;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苯烯酸钠及制剂;硝基化合物:硝基酚钠、硝呋烯腙及制剂;催眠、镇静类:安眠酮及制剂;硝基咪唑类:替硝唑及其盐、酯及制剂;喹嗯啉类:卡巴氧及其盐、酯及制剂:抗生素类:万古霉素及其盐、酯及制剂。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壮大,江苏牧羊集团现已成长为集团饲料机械及工程、粮食机械及工程、环保设备及工程、食品机械及工程、输送设备及工程、仓储工程、钢结构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工程等产品研发与制造、工程设计与安装为一体的著名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4.
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具有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追踪和溯源的能力,在动物疫病控制、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控制及监管,以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论述了建立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的目标、原则,标识技术研究,以及可追溯管理,提出了建立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追溯体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宏  留喜  包海 《内蒙古草业》2004,16(4):10-11,28
论述了科左后旗建立人工草地及饲料地所需土壤、降水及地形条件。并着重论述了建立人工草地及饲料地的土壤耕作、播种及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为科左后旗乃至科尔沁草地建立人工草地及饲料地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逐年攀升,牛奶、大豆等多种食物过敏原诱发的过敏反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及畜禽的健康及安全。过敏反应依赖于过敏效应细胞的活化及肠道菌群调控。国内外研究表明,氨基酸作为维持动物生长及细胞功能的必需营养物质,参与过敏效应细胞功能维持及过敏机体肠道菌群稳态的调控。现对氨基酸调控食物过敏的潜在机制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通过氨基酸缓解人类及畜禽食物过敏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猪蓝耳病的病原体及流行性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及治疗、防控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1.广东荆桑夏季七月摘叶去顶(剉(艹远))供第四造蚕应用,摘叶去顶后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大受抑制,茎及传导根中积累柠檬酸、琥珀酸及延胡索酸,活动根生长受影响,部分变褐及萎凋,细胞分裂亦趋停顿。随后,传导根及茎部可溶性氮及可溶性糖增加,尤以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及蔗糖为最,循树液向腋芽运送。因而摘叶去顶后一周间,桑树各部位的可溶性成份的组成基本上是一致的。2.腋芽萌发后2—4周间,桑叶渐趋成熟。叶子中的可溶性氮及有机酸渐次减少,可溶性糖不断增加,传导根的情况大致相同。但可溶性氮及可溶性糖均较叶子为高。活动根及嫩叶处于分化及生长阶段,则可溶性氮及有机酸较多,可溶性糖却较少。3.讨论了第四造摘叶去顶(剉(艹远))后7—14天后施以速效肥,并进行中耕除草,有利于桑树根系的生长及腋芽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朱仙庄煤矿工人村锅炉房的历史及现状、所用设备及供暖系统存在缺陷,改造的必要性,集中供暖改造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改造后取得的成果及实现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麸皮中含有较高的粗纤维及抗营养因子,通过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组合及发酵工艺,可改变麸皮纤维的结构、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降解霉菌毒素等。制备具有抗氧化功能、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及低聚木糖、有机酸、益生菌及未知生长因子等的生物保健饲料对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及提高麸皮附加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发酵麸皮的功能特点及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为发酵麸皮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蚕桑综合利用是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江苏省是蚕桑生产大省,桑、蚕及其附属物和衍生物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的潜能很大.文章结合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实际,分析蚕桑综合利用几种发展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了当前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蚕桑综合利用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鱼类对饲料中糖的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类是鱼类饲料中廉价的能量源,然而,与陆生动物相比,鱼类对饲料中糖的利用能力较低。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鱼类对饲料糖的利用能力与鱼饲料中糖的适宜含量、影响因素及鱼类的糖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社群丰容对重庆动物园圈养小熊猫行为区域分配的影响,2014年1月—2015年2月,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比观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社群丰容前后圈养小熊猫区域分配。结果表明:社群丰容增加了小熊猫对栖架、树上的利用,减少了内室和裸露地面和近游客区域的利用。树上利用的最大占比值在夏季,丰容增加了11.1%;栖架的利用最大占比值在春季,丰容增加了2.8%;冬季对内室的利用占比值最高,丰容后,其利用占比减少了8.4%,从而相应增加了小熊猫户外停留时间;丰容后,小熊猫对裸露地面的最大利用占比值减少了3.7%,近游客区域最大占比值减少了5.6%。小熊猫对六大区域的最高利用占比,丰容前后没有变化,最高为树上,最少为裸露地面。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黄河源区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与不同环境因子的关系,本试验在黄河源区退化季节性湖泊湿地研究不同退化阶段植被特征、土壤养分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其对酯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最高,对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随退化加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对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和醇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改变是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随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全氮含量和植被盖度对微生物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有影响。该结果为黄河源区的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监测和近自然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农产品增产提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进一步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在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5 市,对四大产业主导区畜禽养殖产业基本情况、全区及各市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问题、不同养殖类型和规模的资源化主推技术及典型案例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表明:2020年,宁夏畜禽存栏总量2 046.0 万头(只),其中,奶牛57.4 万头、肉牛120.7 万头、羊596.1 万只、生猪90.0 万头、家禽1 181.8 万只。畜禽粪污产生量3 025.3 万吨,全区粪污资源化利用总量为2 961.6 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7.9%,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99.0%,该地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主要途径有肥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清洁再生回用等。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控制规模猪场生产中产生的粪水对环境的影响,加快推进规模猪场粪水资源化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文章立足于武汉市规模猪场粪水资源化利用实际,选取规模猪场粪水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规模猪场粪水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现代规模化牛场发展迅速,为市民提供大量优良奶源和畜肉,但同时牛场产生粪便、污水等废弃物排泄量增加,大部分牛场不能规范化处理,粪污堆积在生产区域,不光对周围土壤、空气和水体造成污染,还影响牛场的正常养殖生产秩序,对生态环境危害严重,影响养牛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牛粪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急需解决。为了稳定、无害的处理粪污,将规模化牛场粪污作资源化处理利用,不仅可以解决牛场粪污污染问题,还能实现粪污资源最大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牛粪的营养成分以及规模化牛场粪污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简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原则和预期效果,介绍了牛粪资源化利用的现有途径和方式,其中主要包括能源化、基质化、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氧化塘发酵后再利用等方法,以期通过分析多种资源化处理技术,将其根据具体情况应用,或者多种技术搭配实施,避免单一技术存在的局限性,为不同养殖环境情况下的粪污处理提供参考,为现代化养牛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在未来应继续加大规模化牛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力度,科学合理制定各地区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规划和资源化利用模式,监测周围环境质量并作出有效控制,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畜牧业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厘清甘肃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可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和农户调研数据,综述了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生量、利用现状、秸秆资源量评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利用模式建议。分析了秸秆资源量变化趋势(2007-2017年);[结果]2017年甘肃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040.03万吨,可收集量923.62万吨,小麦、玉米、大豆三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7.33%,利用量为829.7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9.84%,资源化利用方式以饲料化为主,肥料化为辅。秸秆主要利用方式包括秸-饲-肥饲料化利用、 秸-菌-肥基料化利用、秸-沼-肥燃料化利用、秸-炭-肥原料化利用。[结论]以循环农业的角度出发,秸秆炭化还田作为一种重要的秸秆利用方式之一,具有培肥地力、固氮减排、间接增产增收等积极效用,可作为现有基础下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一条重要的可行性新途径,对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0年6-9月在内蒙古多伦县草原工作站所属的一个牧场进行了草原植被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草原植被利用强度与水土强度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例如,8月27日的降雨量为21.72mm,对照区的清水径流量为934.19m^3/km2,土壤侵蚀量为1.84t/km^2;轻度利用区分别为1421.61m^3/km2和3.17t/km^2;中度利用区分别为1589.36m^3/km25和7.36t/hm^2,重度利用区分别为1827.78m^3/km2和9.95t/hm^2。除植被因素外,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地形、土壤类型都影响水土流换多少。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青海省三江源区草地畜牧业与草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他地区草地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退化草地改良与合理利用的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