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施氮量和留叶数对烤烟产量与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HY-9-7’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留叶数对烤烟产量与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烤烟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留叶20片>留叶18片>留叶22片,各处理差异显著;烤烟产值随着施氮量及留叶数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2)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N、K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烟碱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3)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K、烟碱含量均随留叶数增加而下降。(4)施肥量和留叶数的交互效应对烤烟产量、产值以及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施氯量与烤烟物质积累相关关系及适宜施氯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生长期间烟株氯含量、氯积累量、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与施氯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烤烟生长期间烟株不同部位氯含量和氯积累量与施氯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或指数函数关系;烤后烟叶总氮含量、X2F和C3F两个等级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与施氯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总钾含量与施氯量之间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总氯含量与施氯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或指数函数关系。根据终采时不同部位和烤后烟叶不同等级的氯含量与施氯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烤烟适宜的施氯量,认为施氯量在24 kg/hm2左右,对烤后烟叶氯含量是安全的,同时基本可保证烤后烟叶氯含量在0.3%以上。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水平对翠碧1号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化学分析和感官评吸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翠碧一号(CB-1)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均有显著影响。烤后烟叶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在适宜的施氮量下表现较好。随施氮量增加,不同部位烟叶烟碱、总氮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显著提高,总糖、还原糖含量、还原糖/烟碱比值和总氮/烟碱比值降低。综合烟叶内在化学分析和评吸结果,施氮量在58.5 kg/hm2和78 kg/hm2时,烟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处理,对烟叶组织结构及品质的影响。以粤烟98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置6个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的处理,分别于叶长30 cm、定长、适熟时采集中上部新鲜叶片,并利用石蜡切片制片方法,观察叶片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密度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密度及比叶重与烤烟生育期化学成分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烟碱含量、总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个别数据除外);烤后烟叶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均随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烟碱含量和总氮含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通过改变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改变叶片组织结构的发育特征,协调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含量,最终达到改良烤烟品质目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翠碧1号’烤烟多酚含量的影响及其与烟叶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绿原酸和芸香苷占5种多酚类物质总量的77.77%~88.64%;随施氮量上升,烤后烟叶的绿原酸、4-o-咖啡奎尼酸、芸香苷、莨菪亭含量和5种多酚总量均表现为先明显下降再略有上升的趋势,新绿原酸含量表现为上升的趋势。5种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总量随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还原糖/烟碱比值和总氮/烟碱比值的变化均呈二元二次曲线变化,相关关系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生物炭用量与氮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9种不同的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比例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够调控烤烟的生长,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加快出叶速度,但施炭量与对烤烟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呈正相关,当施炭量超过3 750 kg/hm~2、施氮量超过112.5 kg/hm~2时对烤烟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下降。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根系的发育,提高烤烟干物质积累量。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够调节烤后烟叶的总糖与还原糖含量至最适范围内,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提高烟叶钾含量,有利于提高烟叶燃烧性。同时合理配施生物炭与氮肥也能改善烟叶的糖碱比、糖氮比、钾氯比使之趋近于适宜值,但当配施比例较低时即施炭量为3 000 kg/hm~2、施氮量为75.0kg/hm~2的配施比例不利于改善烤烟糖氮比以及钾氯比。综合来看,以施炭量3 750 kg/hm~2,施氮量112.5 kg/hm~2的配施比例适宜,烟株的生长发育较快,烤后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与施钾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烤烟烟叶中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47.5~341.25 kg/hm2的钾肥施用量范围内,各部位烟叶的钾、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还原糖、总糖含量则相应减少,烟叶的化学成分比例趋于合理.但钾肥施用量达到390 kg/hm2后,烟叶的品质稍有下降.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各部位烟叶的含钾量、还原糖、总糖含量增加,而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则相应降低,烟叶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烤烟种植密度行株距为1.1 m ×0.5 m,钾肥施用量为292.5~341.25 kg/hm2对提高烤烟烟叶的品质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烤烟烟叶中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47.5-341.25 kg/hm^2的钾肥施用量范围内,各部位烟叶的钾、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还原糖、总糖含量则相应减少,烟叶的化学成分比例趋于合理。但钾肥施用量达到390 kg/hm^2后,烟叶的品质稍有下降。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各部位烟叶的含钾量、还原糖、总糖含量增加,而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则相应降低,烟叶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烤烟种植密度行株距为1.1 m×0.5 m,钾肥施用量为292.5-341.25 kg/hm^2对提高烤烟烟叶的品质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稻草秸秆配施腐熟剂对烤烟的施用效果。通过盆钵模拟培养试验,分析了稻草秸秆分别配施化肥和含不同微生物优势菌种的腐熟剂后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化学成分及协调性的变化,研究了稻草秸秆配施腐熟剂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秸秆配施腐熟剂显著提高烤烟茎围、最大叶面积、生物量、烟叶产量及中上等烟叶比率。稻草秸秆配施腐熟剂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提高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从而降低上部烟叶的刺激性、苦味及辛辣等烟气劲头,改善评吸质量;同时,稻草秸秆配施腐熟剂显著提高中部烟叶总氮、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但氮碱比、糖氮比及糖碱比变化不明显,对烟叶的化学协调性影响不显著;此外,稻草秸秆配施腐熟剂提高下部烟叶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及增加糖氮及糖碱比,有利于增加下部烤烟的香气量,减轻烟叶杂气。采收期烤烟农艺性状和生物量间及不同部位烤后烟叶化学成分与协调性指标间的主成分区组表明,稻草秸秆分别配施细菌+真菌和细菌+真菌+放线菌为优势菌种的腐熟剂,对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烤烟生物量和烟叶产量及改善化学成分和协调性无明显差异。因此,稻草秸秆配施含不同微生物优势菌种的腐熟剂能促进烤烟生长发育,合理上、下部...  相似文献   

10.
生长调节剂2,4-D灌施对烤烟上部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代表性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2,4-D水溶液对打顶后的烟株进行了灌施处理,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及火焰光度法测定上部叶初烤烟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结论是:(1)0—100mL/L2,4-D灌施,浓度与烤烟上部叶烟碱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上部叶的糖碱比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钾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2)2,4-D灌施可以显著降低烤烟上部叶的烟碱含量、提高上部叶糖碱比值及钾含量;(3)2,4-D灌施对烤烟上部叶的还原糖及氯含量均无明显影响;(4)2,4-D灌施可提高烤烟上部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从而提高上部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重庆烤烟品质特征的年际变化及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对12个产区5年的245个烤后烟叶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以2010年和2011年最高;而总氮、烟碱和氯含量以2010年和2011年最低;中上部叶钾含量呈逐年递减趋势。糖碱比仅以上部叶较适宜,而氮碱比则以下部叶较适宜,3个部位的钾氯比均高于适宜范围。3个部位烟叶的感官质量均有逐年改善的趋势。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下部叶的刺激性与总氮含量呈正相关;甜度与总氮含量呈负相关;香气量与氯和糖碱比呈负相关,与氮碱比呈正相关。中部叶的刺激性与烟碱含量呈正相关,与钾含量呈负相关。香气质呈现随还原糖和钾的增加而改善、随总糖的提高而降低的趋势;柔细度与烟碱呈负相关,与钾、氮碱比和两糖差呈正相关;杂气随糖碱比呈正相关,与氮碱比呈负相关;甜度随糖碱比增加而增加。上部叶的刺激性随烟碱和糖碱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腐殖酸钾对豫西地区烤烟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通过改变腐殖酸钾的施用量,探究腐殖酸钾对豫西烤烟品质及土壤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对烤烟不同时期的发育情况、烤后烟化学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取样调查。试验结果表明:腐殖酸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壤pH值降低;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7.56%~26.95%;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提高了0%~12.88%,土壤根际微环境也得到改善。在一定腐殖酸钾施入量的作用下,烤烟烟叶内的常规化学成分得到改善,烤后烟叶的还原糖、钾、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比对照都有所提高。烤后烟的中性致香成分在一定的腐殖酸钾施用量的作用下,其大部分含量都有明显增加。腐殖酸钾可以明显提高烤烟的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均价和单叶重,腐殖酸钾最适用量为375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永州烟区烤烟糖、碱空间变异性,为烟区规划和卷烟工业企业原料采购提供指导。针对湖南省永州烟区2007-2009年的C3F等级烤烟样品,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和糖碱比值的区域特征及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永州大部分烟区总糖含量在27.4%~29.2%之间,还原糖含量在25.8%~27.5%之间,烟碱含量在2.4%~2.6%之间,糖碱比在12.1~13.6之间,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在空间分布上均呈从东向西递减的趋势,烟碱含量分布与之相反,呈从西向东递减的趋势。永州烟区植烟县烤烟烟碱含量普遍在湖南省优质烤烟适宜范围内,总糖、还原糖含量除道县西部、江永县北部区域外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肥与密度水平对鲜食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与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以徐薯32和徐紫薯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氮量(N)水平和5个密度(D)水平,于2017,201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的薯块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在N0(0 kg/hm~2)和D1(43 785株/hm~2)水平下薯块产量最高。施氮使2个甘薯品种的干物质率降低,而显著增加了蛋白质含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干物质率、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还原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波动变化,均在D3水平下最低。施氮总体上使两品种块根的淀粉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和崩解值明显降低,消减值均明显升高,造成蒸煮食味品质的下降;两品种的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值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波动变化,徐薯32在D3水平下最大,而徐紫薯5号在D2水平下最高;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淀粉RVA谱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和特性间的差异。综合本试验结果,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大量施氮使甘薯产量下降,并降低了薯块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在43 785株/hm~2的密度水平下薯块产量最高,但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氮肥施用量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糖含量的影响,采用2个氮肥处理,对不同叶位烟叶的总糖含量和还原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97.5 kg/hm2)、B(112.5 kg/hm2)2个处理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都随着叶位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从上二棚到腰叶,2个处理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着叶位的降低而显著升高,之后随着叶位的降低而显著降低。A、B 2个处理的两糖差则随着叶位降低先降低后升高,以上部叶最高,下部叶次之,中部叶最低。A处理不同叶位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和两糖差多高于B处理相同叶位的。由此可见,施氮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同叶位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减小了两糖差。  相似文献   

16.
镉胁迫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重金属镉(Cd)胁迫对烤烟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吉烟9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方法,模拟土壤不同浓度Cd胁迫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d胁迫下,烤烟叶长、叶宽、株高、茎围在Cd>3mg/kg时随Cd浓度增加而下降(Cd20处理叶宽除外)。CAT、SOD活性随Cd浓度增加先升后降;Pro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POD活性和MDA含量持续升高,而Chl含量则持续下降。总氮、蛋白质、总糖、还原糖含量均随Cd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烟碱含量随Cd浓度升高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烤烟上部叶片采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研究表明烤烟上部剩5~7片叶,待全部成熟后一次采收,较原习惯分次采收,能提高烤后烟叶的商品等级和外观质量,降低烟叶的总氮、烟碱含量,增加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评吸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产中红花大金元烤烟品种对黑胫病和根黑腐病(俗称“两黑病”)抗性较低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打杀菌剂条件下增加施钾量(与目前生产推荐187.5 kg K2O hm–2相比,分别增加75和150 kg K2O hm–2)对红花大金元烟株移栽后不同时间段健康烟株烟叶中的总氮、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及烤烟“两黑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钾量增加,烟叶内总氮、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而可溶性糖、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则相反;同时“两黑病”发病情况也呈明显下降趋势。上述指标在对照与高钾处理间差异显著,且上述结果在烟株移栽后不同时间段规律一致。烤后烟叶产量、产值以中钾处理最大,高钾处理次之,对照最小。中、高钾两处理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49%和1.55%,产值分别增加18.27%和12.34%,中钾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明显。说明目前红花大金元烤烟生产中的推荐施钾量偏低,应适当增加施钾量以增强烟株抗性,减少“两黑病”病害的发生。就本试验而言,当地施钾量以增加75 kg K2O hm–2(即总量达262.5 kg K2O 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烤烟上部叶片采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表明烤烟上部剩5~7片叶,待全部成熟后一次采收,较原习惯分次采收,能提高烤后烟叶的商品等级和外观质量,降低烟叶的总氮,烟碱含量,增加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评吸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不同叶龄移栽对烤烟光合生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烟苗不同叶龄移栽对烤烟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云南罗平烟叶产区,以当地主栽品种K23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叶龄烟苗统一移栽,测定移栽后大田各生育时期的光合物质生产及烤后烟叶产质量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加,烟苗成活率有先升高又降低的趋势,而大田生育期有增加的趋势;随着烤烟田间生育进程的推进,各处理在生育期LAD表现为先下降又升高,而各处理生育期总LAD最高的是5叶移栽烟苗,比6,8叶移栽分别高出20.14%,14.82%。群体平均叶倾角(MLIA)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加,有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消光系数(K)则呈增加的趋势;5叶烟苗移栽的烤后烟叶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品质最好,其次为4叶;6,7,8叶,因其还原糖、淀粉、钾含量不符合优质烟叶对化学指标的要求,品质较差;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加,经济性状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因此,对于云南罗平烟叶产区的最佳烟苗移栽叶龄为五叶期,其在可以维持较好产质量值的前提下,提高上等烟和中上等烟的比例,改善烟叶等级结构;同时,可以缩短育苗期,减少剪叶和病虫害防治次数,达到降工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