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这是继北京国家植物园后,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至此,我国已在一北一南率先设立并揭牌运行两个国家植物园,标志着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涵盖华南地区各类植物类型国家植物园体系是以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全国植物迁地保护网络,涵盖我国主要气候带和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植物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迁地保护国家本土植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实施国际植物园标准规范的生物多样性整合保护的机构,要求具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准、物种保护基础、科普教育能力、资源利用技术和园林园艺水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发掘利用和科学传播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国家植物园体系是指国家批准设立,由若干个国家植物园和区域性综合植物园组成的覆盖全国主要气候带与生态系统类型的迁地保护研究网络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3.
在推衍国家植物园定义的基础上,提出精准点的集合、大目标一致的松散联合体、齐头并进的有机整体等三种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架构,比照分析三种架构的优缺点;然后对国家植物园体系的独立性进行探讨,聚焦其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系,认为国家植物园体系应与自然保护地并行存在,最终实现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协同联动发展;再对迁地保护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进行探讨,提出迁地保护可作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力推方式,但在不同区域推行的保护方式应更具灵活性、科学性、实操性;最后,从管理体制、法制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促进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神农架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中心之 一 。神农架林区拟依托珍稀植物保护园和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中心, 作为华中国家植物园的组成部分打造国家植物园 。从神农架生态环境、植物资源、保护基础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分析了 其国家植物园建设的优势,阐述了神农架植被垂直带谱、珍稀与特有植物、植物利用与保护文化及区域发展战略特色,并探 讨了该植物园的基本功能与综合功能定位,以期为神农架国家植物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助力华中国家植物园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是植物科学研究、引种驯化和迁地保护,是国家植物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心、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基地以及植物科学传播中心。立夏过后,国家植物园中处处生机盎然,万物并秀。流苏树、猬实、楸、四照花等“小众花卉”正在成为观赏主角。5月中旬,“5月花神”芍药也将迎来观赏期,“花中皇后”月季紧随其后,整个5月可谓花事不断,精彩不停。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植物园整合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植物园近百年的优势资源。这个植物的诺亚方舟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物种,可能承载着植物学家迁地保护、科学研究、造福社会的辛勤付出与美好寄托。本文作者通过几个物种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国家植物园作为国家植物战略资源储备中心的职能与使命。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的世界最大的植物园——秦岭植物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规划总面积达458平方公里,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园大四倍。植物园内将就地保护秦岭地区的3200多种植物,还将迁地保护900种温带植物和2000多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秦岭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汇区,天然  相似文献   

8.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要植物园目前正开展大规模的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作,但业已存在和可预见的生长繁殖障碍问题在迁地保护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基于‘生态相似性’的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植物营养保育策略"。其主要思路是:迁地保护物种来自于自然生态系统,被人为安置在人工生态系统,最终它们将回归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对于迁地保护物种的植物营养学研究,一方面应该有别于人工生态系统中的以追求产量与品质为主,另一方面也不能只停留在研究其固有的自然规律而排斥人为干预。我们必须兼顾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双重属性,即依据"生态相似性"原理,充分运用人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营养学研究手段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保证物种最终回归大自然并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参69。  相似文献   

10.
<正>昆明植物园始建于1938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立足我国云南高原,面向西南山地和横断山南段,是以引种保育云南高原和横断山南端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特有类群和重要经济植物等为主要内容,以资源植物的引种驯化和种质资源的迁地保护为主要研究方向,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与公众认知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区开放面积44hm~2,有15个专类园(区),收集保育植物7000余种和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珍稀濒危植物园建设成效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迁地保护的原理和方法,在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建立珍稀濒危植物园引种保存了珍稀濒危植物13科17属18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水杉、焕镛木;Ⅱ级重点珍稀濒危植物有鹅掌楸、格木、闽楠、观光木、大苞白山茶、琼棕、青皮、红皮糙果茶、大叶木莲、无翼坡垒、土沉香、降香黄檀、石梓;Ⅲ级重点珍稀濒危植物有蝴蝶果、白桂木,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珍稀濒危植物种质基因库。生长情况表明,珍稀濒危植物在东莞市的迁地保护基本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植物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迁地保护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介绍了贵州省植物园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阐述了我园珍稀濒危植物生长表现和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植物园是进行物种迁地保护的场所,而园林是植物园重要的工作平台。植物园具有多样性的植物和生态景观,通过园林建设使其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一公众到植物园,除了要了解和学习科学的思想及开展科研工作,同时也需要在这块净土上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享受植物世界给人类带来的快乐。同时,植物园也通过园林建设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重要的途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过万种植物园的建设,认准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并获得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成立于1985年,位于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占地面积120公顷,是集物种保存、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和开发利用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经过30余年的发展,植物园已经初步成为中亚热带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和战略性植物资源储备基地,是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国家4A级旅  相似文献   

15.
记者不久前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了解到,长江三峡地区近几年来有40种珍稀植物迁地保护获得成功。这些被迁移到湖北省宜昌市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通山县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和武汉植物园的珍稀植物,目前长势良好。 植物学家介绍说,三峡地区仅种子植物就达396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珙桐、银杉等珍稀植物54种。随着三峡工程的开工兴建,如何抢救三峡区域内的珍稀植物,成为世界植物学家关注的热点。早在1983年,中国科学家就组织38个单位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国家林草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确定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再遴选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逐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并加强与国家公园体系的统筹协同,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正>丽江高原植物园始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经过80多年、几代植物学者的接续建设,这里现已成为保护与研究青藏高原野生花卉资源十分重要的基地,园内迁地保护种子植物1000余种。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与云贵高原相连接的过渡地带上,隶属于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中国种子植物的三大特有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得到日益加强,深入开展当地和相邻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存,成为每个植物园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此,本文结合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状况,对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地对其实施保护。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自然分布竹类资源19属60种,天然竹林面积14 317hm2,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5.92%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竹类资源的种类与分布、人工栽培与利用以及迁地保护等方面研究,并在园内建立了一个面积为8 hm2竹类资源迁地保护区。到目前为止,已从中国热区和东南亚国家收集保存竹类资源27属211种,现已有11种开花结果,用其种子繁殖育苗并栽培同一区内,长势较好,该竹类资源的迁地保护已成为中国从事竹类资源植物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基地,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贮备。  相似文献   

20.
梁世铃 《广东园林》2009,31(6):I0001-I0002
华南植物园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保育和展示区占地约282.6ha,迁地保育植物13000多种,是全球保育植物种类前15位的植物园之一。笔者最近有幸以园林学习机会参观了新建的温室景区,感触很深。其中选取了几张景观照片,供交流观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