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改善恢复生态环境健康以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对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胡雪勇 《花卉》2019,(14):289-290
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退耕地区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进,农民自退耕还林还草中也获取了一定的收益,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越来越科学。然而因为退耕地区布局过程中,科学的系统论证是缺失的,从监检方面来看也未形成合理的监测评价机制,导致退耕还林还草方面的成效受到影响,由于退耕补偿政策等不科学,使得退耕还林还草等有着很大的风险。因此,结合这些问题,本文结合这些问题,将退耕还林还草相关的建议进行提出,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于国内退耕还林还草的深入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晓军  闫新满 《花卉》2016,(12):82-83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做出的重要举措,为了修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国家大力倡导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并非常重视该政策实施的可持续性。由于退耕还林还草的可持续性政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保证政策实施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涂光美 《花卉》2016,(14):58-59
始于1999年的退耕还林工程,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产生很大的综合效益。新一轮退耕还林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进行,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对其实施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熊玉林 《花卉》2017,(2):73-74
新时期国家对林业资源改造提出发展指标,号召各地区做好"还林、还草"项目规划。基层林业站是森林资源保护的主要机构,将其设定于地区资源开发区域建设中,可实现区域林业项目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中,国家要求林业站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地方林业工程改造提出科学指导方案。据此,结合基层林业站职能特点,总结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林业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安英 《现代园艺》2006,(5):38-38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于2000年开始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2年正式全面铺开,截止到2005年,共实施退耕还林0.87万hm^2。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得下、还得上、稳定住、不返弹、能致富”,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我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不忘积极发展后续产业。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们对陡坡耕地过度开垦,林草植被遭到人为破坏,我国部分地区面临山体岩石裸露风化、山洪爆发、泥石流灾害多发和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缓解日益恶化的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状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4年启动了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该工程资金投入多、政策性最强、工程范围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是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现阶段,前一轮退耕还林从2016年起陆续全面停止补助,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央只在5年内进行补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正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将根据望谟县乃至贵州省的实际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重点阐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面临的是什么挑战,并就这些挑战提出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就相应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等六大林业工程。在这个进程中,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加快林业的发展是此时期的重中之重。为全面落实退耕还林的战略,保障性的完成任务,提高退耕还林过程中树木的存活数量就显得特别重要。接下来本文将对如何提高退耕还林的成活率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琴 《花卉》2017,(16)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开始越来越关注对环境的保护。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发展经济,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大量砍伐树木,严重地破坏了环境,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近些年,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指出要退耕还林还草,进而提高森林覆盖面积,恢复植被。本文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能给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段忠钏 《现代园艺》2014,(22):166-16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森林、草地等资源的伤害越来越大,为了不断加强生态修复,加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经济补偿。退耕还林还草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补偿过程。本文对退耕还林还草的经济补偿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概述青海省海西州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海西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对其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海西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即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坚持资源开发与环保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  相似文献   

12.
马升 《现代园艺》2013,(22):143-143
通过对巴林左旗9个苏木镇退耕还林工程的走访调查,指出巴林左旗目前退耕还林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了解不够、部分退耕地保存成活率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巴林左旗退耕还林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镇平县抢抓机遇,自2002年以来,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截止2010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9267hm2。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21.3%提高到2007年的23.6%。但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给予农户补助的期限陆续到期,如何使退耕还林工程真正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  相似文献   

14.
薛文军 《花卉》2019,(10):179-180
退耕还林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我国自实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生态环境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但是从退耕还林区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我们就必须在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解决好当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本文分别从退耕还林后产业化发展的意义、原则和发展模式三个方面来探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化发展问题,以期能够为退耕还林区的产业化发展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实施退耕还林十周年以来,榆阳区认真贯彻"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综合措施,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大规模地开展了退耕还林(草)建设工作,使全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市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土壤肥沃,交通方便,市场广阔.随着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果业的发展,退耕还林、退耕还果和退耕还草政策的落实,为我市果树生产提供了资源和政策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张忠堂 《花卉》2019,(10):215-216
对于整个生态建设工程而言,退耕还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项目,退耕还林的成效直接关乎到整个生态环境建设。而退耕还林工程目前作为我们国家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其工程内容较其他项目有所不同。退耕还林工程的投资相对较大且政策性强,同时人民群众参与度极高,因此退耕还林在整个生态环境保护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内容。本文主要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点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目的在于能够有效推进麟游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日前表示,要像当年搞特区那样,加快西部大开发。他透露,今年在继续促进东中部地区发展的同时,开发西部将迈出实质性步伐。 据了解,今年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两个着力点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曾培炎说,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去年和今年两年,国家将抓紧制定退耕还林、还草的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和重点。此外,还将在退耕还林、还草任务较大的省份,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进行试点。西部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农识  相似文献   

19.
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是国家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彭丹 《现代园艺》2014,(22):172-174
介绍了丽江市自然、森林资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实施退耕还林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取得的成效,论述了丽江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工程管理水平粗放、投资补助标准低、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相应地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