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创建糯小麦快速育种程序,进而培育出优质糯小麦新品种,选用4份糯性亲本材料和6份非糯性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并对分离后代进行早代籽粒碘染、乳熟期田间单株籽粒碘染选择、农艺性状选择、多重PCR分子标记检测和淀粉糊化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糯性亲本作母本或父本,F0代杂交籽粒均为非糯;大部分杂交组合F1代自交籽粒中糯性籽粒的出现频率符合1/64的分离比例;非糯性材料作父本的三交组合F1代自交分离后,糯性籽粒的出现频率符合1/512的分离比例。13个组合中,5个组合的糯粒比例达到100%,7个组合的糯粒比例超过98%,而没有经过籽粒碘染筛选的3个组合的糯粒比例仅为0.79%~6.10%,说明糯性亚基纯合速度对选择可做出快速响应,经过1代籽粒糯性筛选,糯性遗传即可稳定。中选单株均具有糯性小麦典型的RVA图谱,糯小麦面粉的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和峰值时间较非糯小麦面粉显著降低,而峰值黏度、稀懈值和糊化温度在糯小麦和非糯小麦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经过2代籽粒糯性筛选的13个杂交组合共410份单株材料进行多重PCR检测,发现全糯质小麦398株...  相似文献   

2.
糯小麦Wx基因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明确糯小麦杂交后代肌基因的分配规律及糯性籽粒出现的频率,以同时缺失Wx-A1、Wx-B1和Wx-D1基因的H9908、EH为纯糯亲本,普通小麦扬麦158、苏麦6号、济南17和豫麦50为非糯亲本,配制了16个(8对正反交)杂交组合,采用0.2% I2 2%KI碘液对杂种F1单株籽粒剖面染色,鉴定了糯性籽粒的分离特点。结果表明,在16个组合间糯性籽粒出现的频率为1.20%~1.61%,非糯与全糯的比例符合63:1的理论比例;独立性测验表明,糯性籽粒在8对正反交组合问出现的比例差异不显著,全糯质与非糯质基因紧密连锁。文中还对糯小麦品种的选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裸大麦中,胚乳直链淀粉含量在0%~10%的,就是糯性裸大麦(waxy hulless barley)。糯性裸大麦作为营养和保健品的潜在供应源以及改变口感的配料产品,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本文从糯性裸大麦营养与食品加工优势、研究现状与展望等几方面对食用糯性裸大麦研究前景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信3122Awx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水稻糯性不育系。该不育系整精米率高、糯性好,异交习性好,所组配组合表现出糯性优、丰产稳产性好、综合抗逆性强等特点,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技术鉴定。所配杂交糯稻组合信优糯5533和信优糯721已先后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食用糯性裸大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裸大麦中,胚乳直链淀粉含量在0%~10%的,就是糯性裸大麦(waxy hulless barley)。糯性裸大麦作为营养和保健品的潜在供应源以及改变口感的配料产品,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本文从糯性裸大麦营养与食品加工优势、研究现状与展望等几方面对食用糯性裸大麦研究前景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渐进比较的叙述方法,阐述开发糯性黑色元麦的价值,并对糯性黑色元麦新品种的获得提出设想,同时在国内首次提出糯性黑色元素杂种优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优质糯稻不育系辐糯2A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辐糯2A是四川达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60Coγ射线诱发Ⅱ-32B糯性突变,经筛选、杂交和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糯稻不育系。表现配合力高,不育性稳定,可恢性好,柱头外露率80%以上,异交结实率高。所配组合辐糯优396(辐糯2A/糯恢396)表现优质高产,2008年1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渝糯851产量高、糯性强、色泽佳、商品性好,既可鲜食,又可收干籽粒食用。渝糯851在盐城地区采用塑盘育苗移栽栽培技术,每年可以种植3季,外加一季蔬菜,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7,(5):33-34
信优糯5533是信阳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糯性恢复系信糯恢5533和自育糯性不育系信3122Awx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糯稻新组合。2016年通过了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10。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其在信阳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明糯优8301是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福州市亚丰水稻育种研究中心用糯稻不育系明糯A与糯稻恢复系亚恢糯8301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糯稻新组合,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熟期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丰产性较好,糯性较好,耐热性较强。介绍了明糯优83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蜡质是植物表面的一种重要保护物质,筛选和鉴定水稻蜡质相关突变体有助于解析水稻蜡质形成的遗传机制。【方法】利用EMS诱变籼稻品种湘早籼6号,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个蜡质稀少的突变体wax1,考查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利用突变体与02428杂交的F2群体定位目标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野生型相比,wax1突变体具有叶片短小皱褶、叶表面蜡质晶体减少、穗长变短等形态特征;在农艺性状方面,突变体的株高、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但有效穗数显著高于野生型;遗传分析表明,wax1的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WAX1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SSR标记RM5806与InDel标记P1之间,物理距离约为49.8 kb;定位区间内的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中β-酮脂酰-CoA合酶的编码基因发生单碱基突变,导致催化活性中心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WAX1基因的突变显著提高了同源异型盒基因OSH6的表达,同时引起部分IAA基因的差异表达。【结论】WAX1基因突变引起叶表面蜡质晶体的减少,同时通过影响茎尖分生组织和生长素的信号转导引起植株生长发育等多方面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蜡质是植物表面的一种重要保护物质,筛选和鉴定水稻蜡质相关突变体有助于解析水稻蜡质形成的遗传机制。【方法】利用EMS诱变籼稻品种湘早籼6号,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个蜡质稀少的突变体wax1,考查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利用突变体与02428杂交的F2群体定位目标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野生型相比,wax1突变体具有叶片短小皱褶、叶表面蜡质晶体减少、穗长变短等形态特征;在农艺性状方面,突变体的株高、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但有效穗数显著高于野生型;遗传分析表明,wax1的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WAX1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SSR标记RM5806与InDel标记P1之间,物理距离约为49.8 kb;定位区间内的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中β-酮脂酰-CoA合酶的编码基因发生单碱基突变,导致催化活性中心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WAX1基因的突变显著提高了同源异型盒基因OSH6的表达,同时引起部分IAA基因的差异表达。【结论】WAX1基因突变引起叶表面蜡质晶体的减少,同时通过影响茎尖分生组织和生长素的信号转导引起植株生长发育等多方面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黑粒糯小麦材料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新型小麦材料黑粒糯小麦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采用改良碘染色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全糯小麦品系204-1002与黑粒小麦品系204-001、203-3204、201-2138杂交选育得到的30个黑粒糯小麦高代材料进行了籽粒颜色、Wx蛋白亚基以及淀粉颜色反应的鉴定与分析,结果发现7个黑粒小麦品系(1004、1007、1008-3、1009-3、1018-2、1018-4、1021-1)均缺失3个Wx蛋白亚基,同时鉴定出了缺失1个或2个Wx蛋白亚基的黑粒部分糯小麦品系.这表明利用全糯小麦与黑粒小麦杂交能筛选出黑粒糯小麦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不多,尤其在香味品质方面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糯玉米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影响了产业化发展。探索糯玉米的香味成分、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制定香味品质的鉴定标准,加强糯玉米香味的遗传规律研究是我国鲜食型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糯小麦与酿酒谷物黏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糯小麦与其他酿酒谷物糊化特性的差异,为糯小麦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比较分析了CD糯麦-2、普通小麦、糯米、高粱和玉米籽粒的淀粉RVA黏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糊化特性有很大的差异,高梁的峰值黏度最高,糯小麦次之,玉米最低,普通小麦比糯米高,但二者差异较小;到达峰值黏度的时间为5.2~11.2 min,其中糯米糊化最快,糯小麦与糯米接近,比普通小麦快近2 min,普通小麦与高粱相近,玉米最慢;到达峰值黏度的温度为67.2~92.2℃,其中糯小麦和糯米低,分别为70.3℃和67.2℃,普通小麦和高粱分别为84.6℃和83.1℃,玉米则高达92.2℃,糯小麦比普通小麦低约14.3℃。糯小麦配粉能改变谷物的黏度特性,对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的影响小于对峰值黏度的影响,从不同作物考虑,糯小麦配粉对糯米的黏度特性影响相对较小。结果显示,糯小麦像糯米一样直链淀粉含量极低,其淀粉易糊化,糊化温度低,耗能少;向其他谷物中添加糯小麦可改变其淀粉黏度特性;糯小麦具有代替其他谷物酿造新型风味白酒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木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8种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发现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9(大行距100 cm,小行距70 cm)的鲜薯产量(51 274.36 kg/hm2)最高,处理4(行距100 cm)的经济效益(52 794.15元/hm2)最高,处理9的经济效益(46 556.97元/hm2)排第3位。综合评价认为,处理9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鲜食糯玉米栽培及速冻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鲜食糯玉米的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及速冻保鲜方法,对从事糯玉米栽培的科技人员、农民朋友及速冻保鲜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洪涛  许瀚元  郑洪建  王慧  叶可  王军 《作物研究》2019,(4):264-266,270
从鲜食糯玉米速冻工艺流程、检验指标、贮藏及运输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系统地阐述了鲜食糯玉米连玉糯1号从原料到加工,再到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技术标准,旨在为鲜食糯玉米速冻加工与保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油果(Yukwa)是一种以糯米为原料的韩国传统食品,深受韩国民众的喜爱。现如今,油果已经成为许多韩国民众的日常食品,在韩国大约有200家油果制作工厂,目前国内对于油果的报道比较少见。本文综述油果的生产工艺及其研究进展,为中国膨化食品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脆质果皮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农STK"和"沈农皱40"两个脆皮糯玉米自交系为试材,以普通糯玉米自交系为对照,对果皮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沈农STK"和"沈农皱40"鲜食期的果皮具有明显的脆性,食之脆而柔嫩,无皮渣;对成熟子粒进行果皮剥离试验,同样表现出脆而容易撕碎。两个脆皮自交系的果皮厚度与普通糯玉米相近,但果皮硬度、果皮拉力大大下降,果皮硬度和单位厚度的硬度值分别仅为普通糯玉米的1/3和1/2.8,果皮拉力和单位厚度的拉力值均是普通糯玉米的1/2。果皮硬度、拉力与厚度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