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施肥对湖北麦冬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采用了正交区组二次回归设计,以氮、磷、钾配方施肥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进行了湖北麦冬产量的分析,建立的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表明:氮肥、钾肥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磷肥则不明显。氮肥与磷肥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呈互补关系,在较低磷肥时随施氮肥的增加而产量增加,反之则下降。高氮、高钾、低磷配方施用能达最高产量点,施用N455.7~495.4k/hm^2、P205259.5~312.2h/hm^2、K2O695.1~757.3k/11m^2,产量为7500kg/hm^2以上的概率为99%。  相似文献   

2.
优质稻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取得有关施肥参数,建立优质稻施肥模型,选择高、中、低肥力田块,应用3因素4水平设计方案对优质稻进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氮、磷、钾肥的施用对优质稻的增产作用是氮肥大于磷肥,磷肥大于钾肥,建议梁河县优质稻高肥力田块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 73 kg/hm2、P2O535.6 kg/hm2、K2O87.8 kg/hm2,应施好氮、磷肥,增施钾肥。中肥力、低肥力田块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 87.48~103.7 kg/hm2、P2O559~63 kg/hm2、K2O 47.6~52 kg/hm2,应增施氮肥、磷肥,适量钾肥。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配施对洋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310),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洋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氮、磷、钾施用量为变量因子,洋葱产量及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表明,氮、磷、钾肥对洋葱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且均以磷肥的影响最大,氮肥次之,钾肥较小;当氮、磷、钾肥用量分别达430.7、449.5和1152.7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降至 0。氮磷、氮钾交互对洋葱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互作效应最显著的区域为N 240.0~720.0 kg/hm2、P2O5 250.0~500.0 kg/hm2、K2O 600.0~1500.0 kg/hm2。本试验条件下,洋葱产量达 75 t/hm2、品质综合评分达90分以上的综合施肥方案为:N 294.0~480.6 kg/hm2、P2O5 332.8~388.5 kg/hm2、K2O 861.8~1119.8 kg/hm2,适宜的 N、P2O5、K2O施用比例约为1∶0.93∶2.56。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设计进行萝芙木配方施肥试验,探讨氮、磷、钾不同配方施肥对萝芙木药材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萝芙木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施用腐熟猪粪12000 kg/hm2的基础上,加施纯氮(N)150 kg/hm2、纯钾(K2O)60 kg/hm2为最适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所建立的杂交酸模优化施肥数学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氮肥、磷肥、钾肥对杂交酸模生物量的影响均十分显著,钙肥的作用仅次于磷肥,氮、磷配合施用可使杂交酸模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增施氮肥是增产的关键.通过产量频数法分析,杂交酸模生物量≥55000kg/hm2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氮肥(N)186~210kg/hm2,磷肥(P2O5)125~135kgg/hm2,钾肥(K2O)65~73kg/hm2,锌肥(ZnSO0)60~70kg/hm2,钙肥(Ca(NO3)2)61~68kg/hm2.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肥对大葱商品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通过氮、磷、钾肥配比田间试验,建立大葱施用氮、磷、钾肥对大葱株高、葱白直径、产量及施肥利润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株高极大值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71.30、P2O5 157.50、K2O 309.58 kg/hm2,此时的株高为92.88 cm;葱白直径极大值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50.63、P2O5 157.50、K2O 225.00 kg/hm2,此时葱白的直径为1.769 cm;最高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94.08、P2O5 193.62、K2O 225.00 kg/hm2,此时产量为55805.06 kg/hm2;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91.35、P2O5 192.97、K2O 225.00 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136865.60元/hm2,经济产量达55802.74 kg/hm2。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配施对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施肥不平衡是影响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研究氮、 磷、 钾不同施肥量和配施比例对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明旱砂田西瓜高产、 优质的适宜氮、 磷、 钾施用量和配比,对提高砂田西瓜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以中晚熟西瓜品种陇抗九号为试材,在砂田西瓜全膜覆盖栽培条件下,采用氮、 磷、 钾三因素的“311-B”D饱和最优设计,进行田间微区试验。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养分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西瓜产量的影响以磷肥最大,氮肥次之,钾肥较小; 对西瓜品质的影响以磷肥最大,钾肥次之,氮肥较小,表明在砂田碱性土壤中,磷是影响西瓜产量、 品质的首要因素,当氮、 磷、 钾肥用量分别达231.61、 204.34、 191.78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降至0。氮磷、 氮钾、 磷钾的交互作用对西瓜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某一单一肥料施用量偏高或偏低均不利于西瓜产量的形成,而由于肥料间的交互作用,两者配施则对产量的提高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氮而言,磷的交互效应大于钾; 对磷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钾; 对钾而言,磷的交互效应大于氮,其交互作用最显著的区域为N 115.0~341.8 kg/hm2、 P2O5 86.5~298.2 kg/hm2、 K2O 101.6~298.4 kg/hm2。利用模型进行决策表明,砂田西瓜产量超过50 t/hm2的施肥方案为N 193.19~238.18 kg/hm2、 P2O5 162.41~206.72 kg/hm2、 K2O 164.85~214.53 kg/hm2; 西瓜品质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N 195.96~239.44 kg/hm2、 P2O5 167.86~207.52 kg/hm2、 K2O 212.87~267.62 kg/hm2。【结论】砂田西瓜产量达50 t/hm2、 品质综合评分达85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N 195.96~238.18 kg/hm2、 P2O5167.86~206.72 kg/hm2、 K2O 212.87~214.53 kg/hm2,适宜的N、 P2O5、 K2O施用比例约为1∶0.86∶0.98。  相似文献   

8.
桔梗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310),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氮、磷、钾施肥量与桔梗产量和总皂苷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桔梗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 钾肥 磷肥;氮、磷、钾肥对桔梗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 磷肥 钾肥。对各效应函数进行频率分析法寻优结果表明,桔梗目标产量在4200~4800 kg/hm2,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83.72~119.41 kg/hm2、P2O5 64.10~134.39 kg/hm2、K2O 78.80~147.20 kg/hm2;桔梗总皂苷含量在5.5%以上,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113.37~140.12 kg/hm2、P2O5 85.96~153.44 kg/hm2、K2O 76.86~136.38 kg/hm2;桔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最优施肥量为N 113.37~119.41 kg/hm2、P2O5 85.96~134.39 kg/hm2、K2O 78.80~136.38 kg/hm2,N、P2O5、K2O的最优施用量配比为1︰0.72~1.18︰0.66~1.20。  相似文献   

9.
膜荚黄芪氮磷钾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氮磷钾的施肥量编码值与膜荚黄芪根产量、多糖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膜荚黄芪根产量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对黄芪多糖含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钾肥>磷肥>氮肥,其中钾肥为负效应,氮肥、磷肥为正效应。寻优结果表明,膜荚黄芪目标产量在6000~7000 kg/hm2之间,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66.85~102.92 kg/hm2,P2O5 64.64~94.95 kg/hm2,K2O 119.78~166.48 kg/hm2;膜荚黄芪多糖含量在13%~14%之间,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N 66.85~102.92 kg/hm2,P2O5 64.64~94.95 kg/hm2,K2O 119.78~166.48 kg/hm2;膜荚黄芪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优化施肥量为:N 99.52~102.92 kg/hm2,P2O5 94.20~94.95 kg/hm2,K2O 119.78~166.48 kg/hm2,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 0.92~0.95:1.16~1.62。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江都市水稻为例,基于地力差减法预测氮肥用量、 养分丰缺指标法预测磷钾肥用量,构建县域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分析2005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当种植水稻预测目标产量为6825~9270 kg/hm2(平均为8145 kg/hm2),氮肥推荐用量为146.42~57.4 kg/hm2(平均为207.5~ kg/hm2)。磷钾肥施用标准: 当有效磷含量高于21 mg/kg,不推荐施用磷肥;当有效磷含量在17~21 mg/kg时,推荐施磷(P2O5)量为40.5 kg/hm2;当有效磷含量在10~17 mg/kg时,推荐施磷(P2O5)量为 48 kg/hm2;当有效磷含量低于10 mg/kg 时,推荐施磷(P2O5)量为64.5 kg/hm2。当速效钾含量高于140 mg/kg,不推荐施用钾肥;当速效钾含量在115~140 mg/kg时,推荐施钾(K2O)量为 22.5 kg/hm2;当速效钾含量在60~115 mg/kg时,推荐施钾(K2O)量为40.5 kg/hm2;当速效钾含量低于60 mg/kg 时,推荐施钾(K2O)量为 82.5 kg/hm2。同时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进行校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试验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是可行的,从而为构建县域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了方法,达到因土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探索沙地春玉米(Zea mays L.)最适滴灌施肥方案是提高其产量和生物量积累的有效途径.采用三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拔节期、抽雄期和收获期玉米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不同配施可提高产量32.60%~52.90%;产量方程和两因子互作效应分析表明,氮磷钾配施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肥料配合对温室迷你黄瓜硝酸盐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单施氮肥、氮磷、氮钾、氮磷钾、有机肥与氮磷钾、有机肥与减半氮磷钾、有机肥与生物有机肥、有机肥与酵素菌肥,有机肥与生物有机肥和酵素菌肥配施,对日光温室春茬迷你黄瓜不同采收期、追肥后不同间隔天数采收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品质以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中期果实硝酸盐含量较高,采收初期和后期较低;一次追肥后果实硝酸盐含量先上升,在6~9d达最高值,之后下降;在每公顷最高施氮量600kg的条件下,不同施肥配合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和53.1~145.9mg/kg之间,合理的氮肥用量并不会造成迷你黄瓜果实内硝酸盐含量的积累;迷你黄瓜品质以有机肥配合无机肥施用最好;降低有机无机配合处理中无机肥用量或完全施用有机肥不会生产出品质最优的产品,但产量以有机肥与酵素菌肥、生物有机肥配施和有机肥配施一定量的氮磷钾无机肥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和基施位置对杂交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杂交谷子生产减肥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化施肥方案。【方法】试验于2016—2017年在山西中部太谷县的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园区进行,以张杂谷10号为试验材料,选择氮、磷、钾施用量和施肥水平距离及施肥深度5个因素,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地膜覆盖田间小区试验。所有肥料全部作为底肥,氮肥为尿素,磷肥为过磷酸钙,钾肥为硫酸钾。收获前各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10穴植株用于考种,测定千粒重和单穗粒数。谷子成熟后,在各试验小区内均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3 m × 3行测定最终成穗数。10月上旬收获,脱粒风干后称重、计产,用以研究施肥量和施肥位置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粒数、千粒重等)的影响。【结果】产量与单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氮、磷、钾、施肥水平距离和施肥深度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为氮>磷>钾>施肥水平距离>施肥深度。氮对单穗粒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磷对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千粒重的影响达显著水平,钾对单位面积成穗数和单穗粒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千粒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施肥水平距离和施肥深度对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粒数有显著影响。氮和磷的互作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氮和钾的互作对单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磷和钾的互作对单位面积穗数有显著影响。5个因素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结论】对于张杂谷10号,施肥量对其产量的影响大于施肥位置,氮肥提高穗粒数,磷肥提高单位面积成穗数和千粒重,而钾肥对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均极为显著。综合考虑,最佳农艺方案为:施N 225 kg/hm2、施P2O5 136~154 kg/hm2、施K2O 93.6~109 kg/hm2,施肥水平距离16.8~18.8 cm、施肥深度20.8~23.8 cm。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措施对华大麦6号产量和净收益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华大麦6号,本试验以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为基本数学模型,重点研究华中地区种植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用量等因素对华大麦6号产量、粒重和净收益的综合效应。对模型解析发现,在供试条件下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单因子对产量绝对贡献顺序为氮肥>有机肥>磷肥>密度>钾肥;对千粒重的绝对贡献顺序为磷肥>钾肥>有机肥>密度>氮肥;对净收益的贡献顺序为有机肥>氮肥>磷肥>密度>钾肥。计算机模拟寻优表明,密度在199.8~213.9万株hm-2,有机肥在17428.5~20330.1kghm-2,氮肥在202.4~228.3kghm-2,磷肥在73.3~86.0kghm-2,钾肥在66.2~82.8kghm-2。时,大麦的产量在4800kghm-2以上,千粒重>42g,净收益达5500元hm-2。因此,这些栽培措施的组合可以作为推荐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平凉市黑垆土区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提高当地冬小麦生产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和小麦增产。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等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冬小麦增产,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效果较好,而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钾肥利用率效果较好。通过对各试点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其养分分类归并,应用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得出,平凉市冬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7%、20.61%、61.06%。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侧深施肥技术对宁夏引黄灌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合理施用肥料与改善水稻养分利用的有效措施,通过2016—2018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开展的8组田间试验,研究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侧深施肥技术(NE-SD)对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FP)处理相比,养分专家系统(NE)处理在减氮24.85%、减磷24.78%、增钾90.71%的基础上,稻谷增产4.71%;氮素、磷素、钾素累积量分别增加2.24%,4.40%,15.09%;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增加9.84,8.78,1.99个百分点;氮肥、磷肥、钾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4.73,7.69,1.54 kg/kg。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侧深施肥技术,能够深化4R养分管理方法,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与FP处理相比,NE-SD处理稻谷增产7.53%;氮素、磷素、钾素累积量分别增加3.92%,7.87%,18.74%;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增加11.09,11.32,5.82个百分点;氮肥、磷肥、钾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5.87,11.31,3.54 kg/kg。因此,在宁夏引黄灌区,NE推荐施肥与NE推荐施肥的基础上,采用侧深施肥技术 2种施肥方法均能在减少肥料投入的基础上,增加稻谷产量,增加水稻养分累积量,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素、磷素盈余。  相似文献   

17.
肥料减施增效对合理控制肥料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为供试肥料,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氮肥减施对砂质潮土和壤质潮土肥际微域速效养分迁移过程的影响。以高产推荐施肥N 210 kg/hm2为基础,在氮肥减施20%时,速效氮磷钾进入砂质潮土肥际微域的比例比习惯施肥N315kg/hm2增加了15.71%、7.27%和13.14%,比高产推荐施肥增加了10.54%、3.79%和8.98%。速效氮迁移距离低于习惯施肥,与高产推荐施肥相当,为46 mm;有效磷迁移距离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速效钾迁移距离分别增加了15.79%和10.00%。速效氮和有效磷进入壤质潮土肥际微域的比例比习惯施肥增加了53.08%、3.44%,比高产推荐施肥增加了14.28%、6.89%,迁移距离与习惯施肥、高产推荐施肥无显著性差异;速效钾比例和迁移距离则低于其他两个施肥量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混合加入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供应、蔬菜养分吸收及生物量的影响,为化肥减量化应用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小白菜为供试作物,研究生物有机肥与不同比例的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蔬菜生物量、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结果]生物有机肥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提高土壤氮、磷、钾的供给,在减少该区常规施肥用量15%~25%的条件下,对土壤供肥能力不产生明显的影响,并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小白菜生长试验显示,两种肥料混合施用,在减少化肥常规用量的15%~25%时,对小白菜的生物量、氮磷钾吸收量均不产生不利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结论]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氮、磷、钾不仅具有活化作用,还能稳定氮、磷、钾养分的供应。  相似文献   

19.
库拉索芦荟施肥模型的建立与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元江干热河谷气候条件下,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田间小区试验,建立了回归方程并分析了N、P、K、有机肥对库拉索芦荟鲜叶产量、芦荟甙含量和芦荟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K肥对提高库拉索芦荟甙含量和芦荟甙产量有显著效果,以K肥的影响最为显著,N肥和有机肥的影响不明显;N、P、K肥施用量与芦荟鲜叶产量的关系符合米氏曲线,有机肥对芦荟鲜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芦荟鲜叶产量最高时的施肥量为N198kghm-2、P2O5198kghm-2、K2O264kghm-2、鸡粪4125kghm-2。芦荟甙含量和芦荟甙产量最高时的施肥量为N396kghm-2、P2O5396kghm-2、K2O528kghm-2、鸡粪20625kghm-2。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对红壤pH、作物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12,他引:24  
在湖南祁阳典型红壤上进行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18年,观测了土壤pH、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单施氮肥、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红壤pH明显下降,其中以单施氮肥降幅最大,18年降低了1.5个单位; pH降低主要发生在施肥的前8~10年,当pH下降到4.5时,其下降速度趋于缓慢并相对稳定。施用有机肥(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和单施有机肥),土壤pH保持稳定或较试验开始有所升高,以单施有机肥处理pH升幅最大,升高1.0个单位。不施肥和施用化学氮肥的作物产量随着施肥年限均显著降低,其中小麦产量平均每年下降11~104 kg/hm2,玉米产量平均每年下降 24~210 kg/hm2; 而施用有机肥的作物产量保持稳定或稳定增加,其中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的玉米产量平均每年增加 101 kg/hm2。施用化学氮肥处理(除氮磷钾配施处理的玉米外)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与土壤pH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见,pH降低是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施用有机肥能改善红壤酸度,尤其是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能获得持续高产,是红壤区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