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堆肥的影响,该试验以70%牛粪+30%玉米秸秆为堆肥材料(C/N=(25~35)/1),设计4个堆肥处理,前3个处理组分别加入0.1%的复合微生物菌剂1(枯草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1∶1))、复合微生物菌剂2(里氏木霉+细黄链霉菌(1∶1))和复合微生物菌剂3(枯草芽孢杆菌+里氏木霉+细...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马铃薯渣为原料,芽孢杆菌、酵母和霉菌为候选发酵菌种,固态发酵马铃薯渣,研究不同菌种组合固态发酵对其营养价值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及自然p H的条件下,发酵72 h,15个组合均能够提高马铃薯渣真蛋白和氨基酸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和优化氨基酸组成。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扣囊腹膜酵母+黑曲霉组合改善马铃薯渣氨基酸组成效果较好,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11.87%、106.34%和107.93%;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绿色木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霉菌X3、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霉菌X3及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组合综合增值能力较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绿色木霉增值加权值达到37.09%,明显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筛选出苹果渣发酵蛋白饲料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选取白地霉、啤酒酵母、根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分别在6%苹果渣培养基上进行单菌种、两菌种、5菌种不同混合比例发酵试验.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白地霉∶啤酒酵母∶根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2.0∶2.0∶0.5∶0.5∶1.0组合发酵效果最好,苹果渣蛋白质含...  相似文献   

4.
适合改善桑叶发酵饲料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菌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优良发酵菌剂对桑叶饲料进行人工发酵,增加桑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可提高桑叶作为畜禽水产饲料的饲用价值。以分属于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的18个菌株分别对桑叶进行发酵处理,测定发酵桑叶饲料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有6个菌株发酵后的桑叶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P0.001),且以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产脘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发酵桑叶饲料的增幅较大;有16个菌株发酵后的桑叶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极显著降低(P0.001),且以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地衣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发酵桑叶饲料的降幅较大;有10个菌株发酵后的桑叶饲料中,粗脂肪含量极显著增加(P0.001),且以产脘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发酵桑叶饲料的增幅较大。生产上可选用不同的发酵菌剂对桑叶进行发酵处理,提高桑叶饲料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和降低粗纤维的含量,以满足对不同畜禽水产动物饲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合理施氮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偏施和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设置0、120、240、360、480 kg/hm2尿素共5个施氮量试验组,通过比较与分析不同试验组桑叶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成绩,建立不同生产目的桑园施氮效应函数,提供合理的施氮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少施或过量施氮都会降低桑叶产量及桑叶中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和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24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36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及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依据分别建立的桑园施氮量与桑叶产量、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桑叶DNJ产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推荐以生产养蚕用叶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为360 kg/hm2,以提高桑叶DNJ含量和产量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99.56 kg/hm2和294.72 kg/hm2。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饲用马铃薯为试材,研究微生物菌剂对饲用马铃薯抗氧化酶活性、营养价值和产量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动物养殖提供更加优质、高产的马铃薯饲料。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硅酸盐细菌复配的微生物菌剂能有效提高马铃薯抗氧化酶活性,且以A1B2处理组活性最高。在枯草芽孢杆菌浓度一定时,干物质、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随硅酸盐细菌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再降低的单峰变化规律,且以A1B2处理组的值最大,而还原性糖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A1B2处理组单株结薯数、单株薯块重和产量最大,较A1B1组分别增加21.53%、21.55%、22.79%。枯草芽孢杆菌×硅酸盐细菌互作效应对单株结薯数、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极显著(P <0.01),对单株薯块重、产量淀粉的影响显著(P <0.05)。薯块干物质、淀粉含量与单株薯重、产量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还原糖含量与产量显著(P <0.05)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桑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具有产量高,耐受性强,营养含量高等优点,近年来,在动物饲料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对桑叶种植地样品进行采样,分离筛选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S-KC。将该菌作为试验组的发酵菌剂对桑进行发酵,分别在青贮0、7、14、28 d后,对未添加任何菌剂的对照组(C组)和加入BS-KC的试验组(BS-KC组)进行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在桑叶发酵第7天后,添加BS-KC菌剂的试验组桑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态氮/总氮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在青贮桑发酵第14天后,添加BS-KC菌剂的试验组桑粗纤维和粗脂肪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枯草芽孢杆菌BS-KC对桑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为利用微生物发酵提高青贮桑饲料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胶质芽孢杆菌对黑麦草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波  赵艳 《草业科学》2012,29(6):889-893
本试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研究了从玉米(Zea may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多年生黑麦草、匍匐剪股颖(Agrostis palustris)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5株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菌株对多年生黑麦(Lolium perenne)草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的5株胶质芽孢杆菌菌剂施入土壤后,黑麦草根际3个采样时期的细菌、放线菌数量都分别高于无施胶质芽孢杆菌菌剂的对照;但3个采样时期的根际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均呈降低趋势,说明5株胶质芽孢杆菌菌剂施入土壤后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对多年生黑麦草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脱氧野尻霉素的来源及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是一种有效的α-糖苷酶抑制剂,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野尻霉素最先从链霉菌中发现,而天然DNJ最先是从桑根皮中分离到的。在植物中,已从桑树(MorusL.)、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以及沙参属植物(Adenophora triphyllavar.japonica)中分离鉴定到DNJ,其中桑树中的DNJ含量最高,并且因桑品种、药用部位、季节气候、地理土壤、叶位和发育阶段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在微生物中,已从多种链霉菌和芽孢杆菌中分离到DNJ,还发现从桑树中分离到的嗜麦芽寡养假单胞杆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2种内生菌也能够产生DNJ,已对多种微生物产DNJ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在昆虫中,除家蚕(Bombyxmori)富含DNJ外,野桑蚕(Bombyxmandarina)、桑蟥(Rondotia menciana)、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neata)、桑螟(Diaphani apy-loalis)等取食桑叶的单食性或寡食性昆虫也富含DNJ,昆虫体内的DNJ来源于食物,其中家蚕体内DNJ的含量因蚕品种、发育时期、组织器官以及饲料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家蚕随龄期进展存在着对DNJ的吸收富集和排泄的周期性变化。目前已经对链霉菌、芽孢杆菌和鸭跖草体内DNJ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探索,发现不同物种体内DNJ的合成机制不同。另已探明了DNJ的3种主要合成方法,人工合成的一些DNJ衍生物已经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特异PCR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群的鉴定区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基因组中β-甘露聚糖酶基因上下游序列设计3对种特异引物。以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保藏的33株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参考菌株,利用特异PCR方法对3种枯草芽孢杆菌群细菌进行鉴定区分。结果表明该特异PCR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复合菌剂对桑叶进行发酵处理,提高桑叶用作畜禽饲料的营养价值。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酸杆菌、啤酒酵母和米曲霉菌4种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设计至少由3个菌种组合且分高、中、低添加剂量的共9个复合菌剂配方,测定经不同配方复合菌剂发酵处理后桑叶饲料中的粗蛋白、17种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筛选较优的用于桑叶饲料发酵的复合菌剂配方。经9个配方复合菌剂发酵处理的桑叶饲料与发酵前的桑叶粉比较:粗蛋白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01);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除色氨酸外的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较显著(P0.01)或极显著(P0.001)增加,3种重要氨基酸(谷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总和极显著增加(P0.001)。综合检测结果,用3个菌种组合的高菌量和中等菌量复合菌剂发酵处理桑叶饲料,可明显提高桑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品质,这6个配方的复合菌剂可用于改善桑叶饲料产品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利用复合菌添加剂提高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研究中, 首先需要确定菌株间的拮抗特性, 以便获得最佳组合效果。利用传统的1/2组合菌饼法和牛津杯法检测了6种微生物间的拮抗特性。结果显示, 仅产朊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之间存在弱拮抗现象。在后续全组合液滴法检测中不仅观察到了以上拮抗现象, 还检测到了枯草芽孢杆菌与产朊假丝酵母菌, 以及绿色木霉菌与黑曲霉菌之间的拮抗现象。通过显微镜观察绿色木霉菌与黑曲霉菌之间的接触区域, 进一步证实了拮抗现象的存在。在所用的6种微生物中, 乳酸菌与其他受试菌无明显拮抗, 能够与其他微生物进行复配。产朊假丝酵母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存在拮抗, 因此, 可与乳酸菌和绿色木霉菌进行组合发酵。同样, 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可单独与乳酸菌进行组合使用。综上表明, 与传统的1/2组合菌饼法和牛津杯法相比, 全组合液滴法具有操作简便、接触充分、不易污染和结果全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饲料添加剂目录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均被允许用于养殖动物。因此,本研究选择实验室收藏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按不同比例制成复合菌液协同发酵桑叶饲料,并检测发酵第7天、第28天和56天的桑叶品质。桑叶青贮发酵后,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都具有降解纤维、分解脂肪,提高粗蛋白含量的能力,其中,H2组的粗纤维含量在发酵第56天较对照组下降了12.69%,只占(12.217±0.039)%,说明地衣芽孢杆菌分解纤维的能力可能相对较强,H3组的粗脂肪含量在发酵第56天较对照组下降了20.99%,只占(5.884±0.003)%,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分解脂肪的能力可能相对较强,不同比例的复合芽孢杆菌H1、H2和H3组的粗蛋白含量在发酵第56天分别增加8.96%、7.24%和3.72%,说明两种芽孢杆菌均具有提高青贮桑叶蛋白质含量的能力,能够提高饲料营养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对槟榔生长及土壤微生态效应的影响。【方法】以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菌液后对槟榔植株农艺性状指标、植株养分含量、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后槟榔的株高、茎粗和叶绿素SPAD值、鲜重等生长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植株中氮、钾、铁、镁等养分含量也显著增加;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也明显增加,土壤理化性质也明显得到改善。【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可显著促进槟榔植株生长,改善槟榔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本文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在热区土壤改良中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关中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当年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青贮玉米产量、营养价值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当年不同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单施化肥处理(T1)的粗蛋白含量最高,配施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纤维的含量。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及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最低。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升高。由此初步说明,在关中地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够维持种植当年的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土壤碳、氮储量及土壤酶活性。本研究为关中地区发展青贮玉米产业、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饲用甘薯“F6~2”为试材,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复配用量微生物菌剂(CK、DH1、DH2、DH3、DH4)对饲用甘薯代谢酶活性、品质特性与产量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优质饲用甘薯在畜禽养殖领域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与哈茨木霉菌复配的微生物菌剂在适宜用量下能显著提高饲用甘薯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且微生物菌剂36kg/hm2(DH3)时上述碳氮代谢酶活性最高。微生物菌剂能提高淀粉、可溶性糖、粗蛋白质和胡萝卜素含量,且以DH3处理下值最大。随微生物菌剂用量的增加,单株甘薯数、单株甘薯重,提高大薯率、中薯率和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规律,在DH3处理下值最大,较对照分别增加27.53%、23.32%、24.74%、43.34%、23.41%,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 <0.01)。淀粉、可溶性糖含量与单株甘薯重、产量极显著(P <0.01)正相关,粗蛋白质、胡萝卜素含量与单株甘薯重、大薯率、产量显著(P <0.05),单株甘薯重和中薯率与产量极显著(P <0.0...  相似文献   

17.
接种微生物菌剂对猪粪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猪粪堆肥时间过长及堆肥过程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试验研究微生物菌剂对猪粪堆肥效果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 kg新鲜猪粪,各处理组接种微生物混合菌剂,其中酵母菌、乳酸菌、蜡状芽孢杆菌各30 mL,处理Ⅰ组加枯草芽孢杆菌15 mL,处理Ⅱ组加枯草芽孢杆菌30 mL,处理Ⅲ组加枯草...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菌剂对伊犁绢蒿种子发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野外补播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幼苗的存活率,研究不同稀释倍数下(10、100、1000、3000、5000、10000倍)微生物菌剂对其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及单株幼苗重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筛选最适宜的种子处理方式。结果表明,除复合芽孢杆菌抑制发芽率、发芽势外,适宜稀释倍数的生物菌剂均可提高伊犁绢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及单株幼苗重。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认为,菌剂对该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复合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农用复合微生物菌、EM菌和放线菌。结合盆栽结果从微生物菌剂组合看,地衣芽孢杆菌稀释1000倍、10倍、5000倍及多粘类芽孢杆菌稀释1000倍对伊犁绢蒿种子整体萌发生长提升效果较好,可作为补播前种子处理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即化肥减量20%~60%并配施有机肥对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梅埔2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常规施肥)3.00 kg(NPK)、单施有机肥30 kg(OF)、80%化肥+有机肥(NOF1)、60%化肥+有机肥(NOF2)、40%化肥+有机肥(NOF3)共6个处理,测定采收期优质果率、产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多酚、可溶性总糖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无显著变化,但产量和优质果率均显著提高、总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除NPK处理可溶性总糖显著降低以外,其他处理均有提高,其中NOF1和NOF2显著提高。综合评价得分排名为NOF1>OF >NOF2>NOF3 >NPK >CK。不同配比中,80%化肥+有机肥处理提高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最为显著,其优质果率达到92%,单株产量45.10 kg,是全程只施用化肥试验组的3.26倍,保持较高的总多酚含量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并且综合效益最高。综上,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橄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其中80%化肥+有机肥是橄榄栽培提高产量、品质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0.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类可形成芽孢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且对动物机体无毒副作用的理想益生菌。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调节畜禽肠道功能、平衡微生物区系,提高免疫力和促生长等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还可以作为饲料发酵菌种,经发酵后的饲料会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促进畜禽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和吸收。枯草芽孢杆菌内生芽孢的特性,可以保证其在饲料生产和畜禽内环境条件下的功能稳定性以及作为疫苗表达载体的独特优势。因此,枯草芽孢杆菌在畜禽生产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枯草芽孢杆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