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不同光质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采用LED红光、LED蓝光、自然光进行萎凋处理,采用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制成红茶,测试加工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等化学成分含量,并对红茶进行审评。结果发现,红光萎凋处理茶多酚含量显著性提高,滋味醇厚鲜爽,得分最高;蓝光萎凋处理水浸出物和咖啡碱的含量显著性下降,但外形、汤色、香气、叶底审评得分最高;LED红光和LED蓝光萎凋处理综合审评得分均高于自然光萎凋组。  相似文献   

2.
利用贵州安顺本地原生群体小叶种茶作为原料进行红茶不同加工技术指标研究,对红茶关键工序萎凋和渥红的温度、时间设计了8种组合的小叶红茶加工技术指标,对加工制作的小叶红茶进行了感官审评、生化成分检测评定。结果表明:技术指标为自然温度、较长时间萎凋和自然温度、较长时间渥红的茶叶品质较好,能形成安顺小叶红茶特有的汤色黄红明亮、滋味鲜爽的口感风格。  相似文献   

3.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的香气与滋味的形成与加工萎凋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晒青、摇青方法密切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萎凋过程采用轻晒重摇或重晒轻摇处理,有利于毛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提高,而采用轻晒重摇效果好于重晒轻摇。  相似文献   

4.
探究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白茶萎凋过程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对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过程温度与生化成分的变化及白茶品质的形成具有相关性。综合感官审评结果,萎凋室湿度为70%±5%、温度为22℃的萎凋环境有利于白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加温萎凋和复式萎凋开展不同萎凋工艺对福鼎白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温萎凋36h、复式萎凋60h时加工而成的福鼎白茶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且复式萎凋所制成的福鼎白茶品质优于加温萎凋。  相似文献   

6.
对采用不同萎凋时间、不同杀青方式和不同干燥方式三种工艺加工茶树花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萎凋时间不同加工茶树花的感官品质、氨基酸、水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差异较大。杀青方式不同加工茶树花的感官品质、水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差异较大。干燥方式不同加工茶树花的感官品质差异较大,而生化成分差异不很明显。对三工艺交互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萎凋22h、蒸汽杀青、微波初干、低温干燥、高温提香工艺加工的茶树花感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7.
金观音加工花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研制而成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归纳和总结了金观音加工花香型坦洋工夫红茶的萎凋(晒青→回青→做青→摊青)技术。  相似文献   

8.
坦洋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发展的趋势为:萎凋偏重,发酵趋轻,烘焙加强.就坦洋工夫红茶加工的创新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加工优质坦洋工夫红茶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不同叶位桑叶及发酵温度对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叶位的桑叶作原料,制备桑红茶的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DNJ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质量比分别为38.497、1.215、1.127、21.510、1.522、1.043、37.660 mg/g;在32℃下发酵,有利于桑红茶中各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定向积累。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其他工艺因素认为,以第1叶位的桑叶为原料,25℃下萎凋4 h,在32℃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发酵8 h,可以得到富含各种活性成分的桑红茶。  相似文献   

10.
采摘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金坝茶场的夏秋茶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成一级、二级、三级不同等级的红茶,经过专业感官审评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审评茶叶具有汤色红艳尚亮、香气花果香带甜香且高长持久、滋味甜醇的品质特征,可见西秀区夏秋茶适制大宗红茶.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水法在室内对3种规格文蛤在不同温度、盐度下的滤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8~28℃)试验时,文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3℃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值减小;两者之间的比值(原子数O∶N)在23℃时达到最大;文蛤的滤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3℃时到达最大,之后随着温度升高其之减小。在盐度(13~33)试验时,文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23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盐度的升高其值减小;两者之间的比值(原子数O∶N)在23时达到最大。文蛤滤食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盐度在23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盐度升高其值减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陕茶1号白茶的萎凋技术,选取陕茶1号秋季茶树鲜叶为原料,以福鼎大白茶、龙井43为对照,分别采用复式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方式制成白茶,并对加工后的茶样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方式制成的陕茶1号白茶,感官审评总评得分、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含量高于复式萎凋,游离氨基酸含量相较于复式萎凋增加了0.96%,咖啡碱含量降低了0.11%。因此,室内自然萎凋可作为陕茶1号白茶的萎凋工艺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当今市场上畅销的金毛猴等松溪名优红茶主要特征简述,结合当前红茶市场现状,提出名优红茶加工赶程的茶青贮放、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各个工序的适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操作方法、控制程度等,为进一步开发优质红茶提供一定的制作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桑红茶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普通红茶加工方法制作桑红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影响桑红茶发酵的因素桑叶成熟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湿度的优化区间,再选择后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获得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影响桑红茶发酵的因素排序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湿度,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以顶芽下2-3叶位的新鲜桑叶为原料,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3h,相对湿度90%。在此优化条件下,桑红茶的色泽乌润,汤色红亮,滋味回甘,综合品质最好。对桑红茶在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游离氨基酸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逐渐增加,而总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减少,并且各种活性成分的配伍也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5.
以赣茶2号为原料,采用相同的萎凋技术对鲜叶进行处理,分别采用微波、蒸汽、锅炒及沸水四种杀青方式对萎凋叶进行杀青,制作成婺源绿茶,并对成茶进行感官密码审评和常规理化指标检测。结论表明:微波杀青的茶样色泽翠绿稍深,汤色嫩绿清澈明亮,香气尚醇带清花香,除氨基酸、茶多酚含量低于蒸汽杀青外其他含量均最高,品质表现最好;蒸汽杀青的干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氨基酸、茶多酚含量也较高;锅炒杀青无论是感官评分还是理化成分检测均较高,品质最稳定;沸水杀青综合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6.
普洱晒红茶是近年从滇红茶叶演变出来的一个茶叶加工产品,是介于普洱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普洱晒红茶是以普洱茶区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通过萎凋、揉捻、发酵、日光晒干工艺而成晒红毛茶,经过加工包装成的普洱晒红产品。普洱晒红茶具有地域性(普洱茶区)和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属性,是普洱茶区加工的一款创新型红茶茶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萎凋过程中添加外源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木瓜蛋白酶,探讨了不同外源酶对夏季金观音红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这三种外源酶能显著提高红茶水浸出物、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其中以添加纤维素酶的效果最好,其中水浸出物含量达到34.53%,茶黄素的含量达到0.57%,茶红素的含量达到10.93%。  相似文献   

18.
水温对鲤鱼粗蛋白质、能量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水温对鲤鱼(Cyprinuscarpio)粗蛋白质、能量表观消化率测定的影响。试验设计18、23、28℃3组温度,测定每组温度下蚕蛹、花生饼及羽毛粉的能量及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水温显著影响3组原料的表观消化率(P<0.05),其能量及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随水温上升呈显著增加(P<0.05),但23℃与28℃水温下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以九龙袍低温萎凋白茶为试验样本,系统探讨定时(1h)控温(0℃、80℃、90℃、100℃、110℃、120℃、130℃)与定温(100℃)控时(0h、1h、2h、3h、4h、5h)烘焙白茶的品质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九龙袍低温萎凋白茶色、香、味、叶底与烘焙时的温度与时间等因子关联性很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脱脂奶或脱脂奶粉,加入红茶粉进行红茶奶生产实验。根据对茶粉色度、溶解性、香气、滋味、价格等因素进行的性价比分析,选择出最佳红茶粉及添加量;重点研究稳定剂与体系稳定性的关系。在分析与研究现有设备的基础上,确定生产工艺;比较乳化稳定剂稳定效果,确定了复配稳定剂最佳配比.以及工艺参数和产品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