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兔绦虫蚴病有豆状囊尾蚴、连续多头蚴病和棘球蚴病,是绦虫的幼虫阶段寄生在兔的体内引起的,兔是这些绦虫蚴的中间宿主。其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犬、狐狸等食肉动物体内。兔绦虫蚴病的发生,大多与养犬有密切关系,发病兔一般是圈养或半笼养,而非完全封闭式笼养。搞好犬绦虫病的防治,不在同一场地养犬和养兔,对防止兔绦虫蚴病可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是患豆状带绦虫的犬,家兔因采食了被患犬粪便  相似文献   

3.
1囊尾蚴病 本病是由寄生人小肠内的无钩绦虫(牛带吻绦虫、肥胖带吻绦虫)的幼虫--牛囊尾蚴,寄生在牛的舌肌、咬肌、肋肌内而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囊尾蚴寄生牛的肌肉中,使牛肉不能当鲜肉卖,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本病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4.
犬、猫的绦虫病是由各种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而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由于中绦期的幼虫对人和家畜危害严重,因而该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主要对犬、猫绦虫病的病原、病原的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寄生于犬、猫小肠内的绦虫种类很多,犬、猫是其终末宿主,绦虫成虫对犬、猫的健康危害很大,它们的幼虫大多以其他动物(或人)为中间宿主,各种动物间可相互感染,严重危害家畜和人体健康。1绦虫种类1.1犬绦虫(犬复孔绦虫、瓜实绦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偶见于人。虫体呈淡红色,长  相似文献   

6.
犬、猫的绦虫病是由各种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而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由于中绦期的幼虫对人和家畜危害严重,因而该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主要对犬、猫绦虫病的病原、病原的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6,(5):885-888
羊绦虫蚴病是以羊为中间宿主、犬为终末宿主的绦虫蚴病,常见的有羊棘球蚴病、羊囊尾蚴病、羊脑多头蚴病、羊细颈囊尾蚴病。这些羊绦虫蚴病免疫学诊断方面如ELISA取得一些进展,但仍然缺乏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抗原,尸体剖检依然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体是泡状绦虫(Taenia hydatige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的成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里,幼虫寄生于猪、牛羊等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流行广泛,危害严重,呈世界性分布.2001年9月我市某肉羊场发现有本病存在.  相似文献   

9.
绵羊绦虫病是由带科绦虫的中绦期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有细粒棘球蚴病、脑多头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为了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止措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活体诊断、病羊治疗、牧犬驱虫、患病器官处理综合防止措施,取得了较明显效益。1流行病学检查青海湖东种羊场,已确诊的肝肺包虫病患者26人,占总人口0.97%。2000年在场内扑杀游犬10条,查得带科绦虫感染率100%。其细粒棘球绦虫感染为87%。多头带绦虫感染率13%,泡状带绦虫感染率39%,粪便虫卵检查30份犬粪,带科绦虫感染率40%,细…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寄生于人体中的猪带绦虫,寄生于犬体中的细粒棘球绦虫、泡状带绦虫,分别是猪囊尾蚴、牛羊猪棘球蚴、细颈尾蚴的病原体,引起偶蹄动物的绦虫幼虫病。绦虫幼虫,也称为中绦期幼虫,此类幼虫分别是引起人及犬绦虫病的病原体。所以在开展人与动物绦虫病的防治工作中,无论是消除成虫、幼虫的传播危害同样起着消灭病原的作用。按照省人民政府文件规定要求,齐齐哈尔市所辖的16个县、区自1989年开始相继实行了生猪定点屠宰、到点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11.
犬绦虫病是犬的常见寄生虫病之一.犬绦虫成虫把对犬的健康危害很大,而幼虫期多以其他家畜或(人)作为中间宿主,严重危害家畜和人体健康.1994年10月笔者应当地一养犬专业户的要求,诊治了一例犬绦虫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主诉其从张家界市野生动物繁殖培训中心购回13只小犬,准备作肉犬饲养.近来幼犬一只只的相继发病,已经死亡了两只,经当地兽医用抗菌素治疗未见好转.检查:体温38.5℃,呼吸17次/min,有的食欲不振,严重的食欲度绝,有呕吐、腹泻现象、眼结膜苍白,表现为贫血,毛脏乱,精神沉郁,体弱.将一只病犬抓起,观…  相似文献   

12.
豆状囊尾蚴病,是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中绦期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家兔等啮齿类动物的肝脏包膜、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严重感染时能引起肝脏损害,消化紊乱,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养犬业的发展,该病的流行也逐渐普遍,严重的影响着养兔业的发展和兔产品的质量。1发病情况1.1兔舍周围环境调查笔者主要调查了一些小型商品兔场,养兔数在几十只到上千只,兔场都位于农村或农户院内。调查发现兔场周围养犬者甚多,犬到处乱跑,农民又没有给犬驱虫的习惯。而大部分商品兔场养有护场狼犬1~2只,大…  相似文献   

13.
犬复孔绦虫病是由囊宫科的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寄生于犬、猫的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绦虫病,人偶尔感染。犬复孔绦虫新鲜时为淡红色,固定后为乳白色,最长可达50cm,约由200个节片组成。位于纵排泄管的内侧,生殖孔开口于两侧的中央稍后。复孔绦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蚤类,犬因舔被毛时吞入含有似囊尾蚴的跳蚤而被感染。由于该病人偶尔会感染,所以饲养宠物时应当对犬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和饮食习惯,及时对健康犬进行药物预防。  相似文献   

14.
大胃肠道寄生虫病有十几种之多,引起患犬消瘦、腹泻、贫血。有的还严重危害其他家畜和人的健康。 1.犬绦虫病。寄生于犬小肠内的绦虫种类很多,不仅成虫期对犬的健康影响很大,而且其幼虫期大多以其他家畜和人作中间宿主,严重危害家畜和人的健康。犬绦虫呈淡红色,长10~50厘米,成熟节片如黄瓜籽状。线中绦虫,长30~350厘米,成熟节  相似文献   

15.
猪囊尾蚴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猪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是猪囊尾蚴病的病原。猪带绦虫(Taeniasolium)别名猪肉绦虫、有钩绦虫,它属于扁形动物门、带科、带属和绦虫纲。猪囊尾蚴形态呈椭圆型,半透明乳白色,如米粒或黄豆一般大小,包囊内有透明液体,主要寄生部位是人和猪的横纹肌、脑、心脏等区域。早在3世纪初,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就记载着关于白虫的研究。2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6.
豆状囊尾蚴病,是豆状带绦虫(TaeniaPisiformis)的中绦期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Pisiformis)寄生于家兔等啮齿类动物的肝脏包膜、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严重感染时能引起肝脏损害,消化紊乱,甚至死亡。近年来,该病的流行逐渐普遍,严重影响着养兔业的发展。1流行病学豆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狐狸等肉食兽的小肠,虫体长60~200厘米,白色,扁平带状。犬感染豆状带绦虫时,孕卵节片常随粪便排出,节片破裂散出虫卵,污染兔的食物、饮水及环境。兔采食或饮水时,吞食虫卵,卵壳被消化道内蛋白水解酶消化,六钩蚴孵出并钻入肠壁血管,随血…  相似文献   

17.
犬是多种绦虫的终宿主,是人畜多种囊尾蚴病的传染来源。各种囊尾蚴病对人畜危害是严重的。为此,应该把犬的驱绦工作纳入正常的家畜防疫日程,并做为保护人畜健康的一项措施来完成。犬体内对人畜危害最大的绦虫有四种,即:泡状带绦虫、多头绦虫、细粒棘球绦虫、豆状带绦虫。由于这些绦虫幼虫的寄生,可引起宿主发病,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宰后畜体往往废弃大量脏器-据1979—1981年里黑龙江省对17个市、县寄生虫抽样调查研究资料表明,犬绦虫所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犬泡状带绦虫的寄生率占调查犬数的26%,细粒棘球绦虫的寄生率占调查犬数的3%。而猪细颈囊尾蚴的寄生率占调查犬数的50.6%、羊18.1%、  相似文献   

18.
家兔囊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伟 《畜牧兽医杂志》2009,28(4):134-134
家兔囊虫病是由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因其囊泡形小如豌豆而得名。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是患豆状绦虫的犬,家兔采食了被患犬粪便污染的草料后即感染豆状囊尾蚴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但夏秋季节感染较多,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兔均感染,但很少致死。严重感染时,可使家兔生长受阻,还可能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9.
庚廉耕 《养猪》1996,(2):42-42
急性猪细颈囊尾蚴病诊治报告瘐廉耕(浙江省萧山市家畜家禽防检站311200)细颈囊尾蚴病是由犬泡状带绦虫的幼虫引起,农村常见,急性感染病例却少见。笔者诊治急性病猪14头,用抗蠕敏治疗,除1头在诊治前死亡外,其余均痊愈。1发病经过萧山市宁围镇新中村养猪大...  相似文献   

20.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豆状囊尾蚴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主要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豆状囊尾蚴病是家兔常见的寄生虫病,笔者对其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希望能引起养兔专业户的重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