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自动鉴别树种的装置最近,日本研制了一种能自动鉴别树木的装置。它主要由电子眼(灵敏而清晰的摄像装置)和图象处理装置(电子计算机系统)组成。预先由植物分类学专家把各种树木的分类特征编好程序,组成树木库软件,贮存在计算机内。鉴别时,只要把标本放在电子眼监...  相似文献   

2.
黄普华 《林业科学》2005,41(3):96-96
193 7年 ,我国学者陈嵘先生出版了一部长达 1 1 91页、记录了我国树木 (包括少数国外产的 ) 1 1 1科 5 5 0属 2 5 5 0种 (包括 1 4亚种和 5 91变种 )的《中国树木分类学》巨著。《中国树木分类学》在我国树木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开拓作用 ,为中国现代树木学奠定了基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 ,不仅作为大学教材 ,而且是树木资源调查、树种鉴定的重要参考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批树木新分类群的不断发现 ,极大丰富了我国树木资源 ,同时 ,树木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越来越丰富。出版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我国丰富的树木资源、分类、栽…  相似文献   

3.
树木营养器官在分类上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庆渭  王木林 《林业科学》2000,36(Z1):10-18
应用营养器官进行树木分类是一种理想的新尝试 ,其目的是要改变以生殖器官为主的传统分类方法 ,使之更富于实用性。为此作者对我国 2 1 2科 1 4 0 0余属 ,近 1× 1 0 4 种树木的叶及叶脉、枝条、髓心的质地和结构、维管系统 (叶隙、叶迹 )、芽体及叶痕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认为我国树木营养器官可分为 7个类型 ,并对每个类型进行了科属 (含种群 )综合检索表及各科分属检索表的编制工作 实践证明只要能确切掌握树木的各个分类依据 ,这种设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还以植物界各个分类层次 (门、亚门、科、属 )为基础 ,从营养器官上作了总结、归纳和分析 ,而且分析了脉序式样和维管系统在植物系统发育中的指示作用 ,补充和丰富了传统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4.
一、培育彩色树木。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了给树木“打针”法,使树木吸进颜料而自然地长成彩色树木。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在距地面20厘米-30厘米的树干上,打3个10厘米深的小孔,然后插入软管,灌入盐基性染料溶液。4个月后这种树便开始变色,注入什么颜色,它就长出什么颜色的木质,就像天然长成的一样。二、鉴别树种的新装置。不久前日本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自动鉴别树种的装置,它由灵敏而清晰的摄像装置和图像处理器(电子计算机系统)组成。分类专家预先把各种树木的分类特征编好程序,组成树木库软件,贮存在计算机内。鉴别时,只要把标本放在电子眼监控下,便可准确、快速地获取花、果、叶、枝等23个项目的图像特征,通过图像处理,计算机运算,迅速准确无误地鉴别出它是什么树种。三、白蚁探测器。日本东京大学专家野口昌已等人用4年时间研制出白蚁探测器。用它可以确定白蚁蛀食树木的部位。探测时只要把仪器放在树木上便可以了。它由园形传感器、电压放大器组成。前者可捕捉到白蚁蛀食时发出的微弱超声波,并将其变成电压;后者是电压放大器,使用时用胶水把传感器粘在木质部的表面即可。四、林木生产新途径。美国使用丸式非草隆除草剂,能大大加快目的树种的生长速度和造林投资的回收...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9月22—25日在浙江临安浙江林学院召开。来自21个省(市、区)、44个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6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树木分类、树木资源开发利用、珍稀濒危树种引种繁殖、树木学学科建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树木新种及学名订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包括我国经济树木10新种、3新变种、3新组及学名订正。这些树种的新组创立,树木新种、新变种的发现、命名以及学名订正,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植物区系和植物分类系统知识,而且为林业生产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合理调拨种苗,以及开展研究树种的生态学和群落学特性提供了有关分类和分布的理论基础。本文中新种、新变种的模式标本分别存于南京林学院树木标本室(简称“南林”)和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线路调查法对中条山野生观赏树木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条山有野生观赏树木63科128属380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攀援树木有16科22属52种(包括变种)。文中还对攀援树木的生长习性、攀援方式、观赏性状、园林用途等进行了分类和总体评价,以期加强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丰富园林树木种类。    相似文献   

8.
要把福州树木园建成科研、科普、教学和旅游的场所,树木分类区的建设是主要的项目,而树木分类区的建设又主要体现在专类园的建设上。文章论述了树木分类区的总体配置及木兰棕榈园建设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苏《林业科技新动向》1980年18期报道)一种利用低声波的伐木装置在美国洛杉矶市研制成功。这种伐木装置的采伐速度比普通伐木装置快一倍。在低声波装置的作用下,物体以其自身的频率开始振动,例如,树木的自身频率为40赫芝(每秒振动),以同样的频率振动的伐木装置就可将其迅速伐倒。伐木装置借助子柴油发动机产生振动。  相似文献   

10.
日本研制成功一种能测定树木年龄的X射线装置。该装置可以拍摄树木断层照片,以提供内部生长状况。使用这种装置不用破坏树干,只要将它  相似文献   

11.
<正>赵奇僧教授,196 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林学院植物学专业,后留校任教,师从世界著名树木学家郑万钧先生,作为主要骨干先后参与中国植物志第七卷(裸子植物)和中国树木志的编写工作;曾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是我国著名树木学家和竹子分类专家;荣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象的激光点云数据城区树木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利用激光点云数据(LiDar)进行树木分类的方法是将点云内插生成数字地形模型(DTM),根据地物高程差值,在图像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分割或分类。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对象的LiDar数据树木识别方法,其最大特点是直接利用点云数据的三维空间关系进行分类,不需要将点云转换成二维图像进行处理,避免了转换过程中信息的丢失,提高了分类的精度。具体实现步骤:首先利用kd-trees组织点云数据,在局部邻域中利用点云位置和法线分别进行协方差分析,估算各点的空间特征变量,然后结合各点的回波次数和局部邻域中点云个数密度作为SVM分类器的输入变量,最后利用基于径向基函数的SVM方法实现点云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OA分类精度为91.21%,Kappa系数为85.62%。  相似文献   

13.
测定树龄的X射线装置日本研究成功一种能测定树木年龄的x射线装置该装置可以拍摄树木断层照片,以提供内部生长状况。使用这种装置不用破坏树干,只要将它卡在树干周围即可。根据树干断面透射的x射线强度,再经过一定的电子系统处理,就可获得清晰的图象从而得知树木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传统的树木分类方法是比较和归纳树体的花、叶、枝、果等形态特征,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都是由基因控制的。等位基因不同,它们所控制的相对遗传性状就不同。形态特征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的种和变种,同样生化过程不同也能构成树木的种和变种。  相似文献   

15.
张玉钧 《世界林业研究》2003,16(2):64-64,47
1 美国树木学的早期发展小史在美国 ,树木学 (Dendrology)是伴随着早期来自欧洲的探险家和殖民地开拓者的活动而发展起来的。当时对树木学的理解偏重于树木的分类学 ,即对相应的植物科 ,属 ,种中的树种进行分类与识别 ,以便于对树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探险家和殖民地开拓者而言 ,美国是一片新土地 ,除了在欧洲原来已知的树种之外 ,这里分布着大量未被识别的新树种。这些新树种的存在 ,极大地激发了殖民地开拓者在开发新树种利用方面的创造力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当时欧洲植物学的进一步发展。通常认为这是树木学在美国的第一个发展…  相似文献   

16.
热带树木构筑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臧润国  蒋有绪 《林业科学》1998,34(5):112-119
热带树木构筑型研究是热带树种结构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简要叙述了热带树木构筑学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热带树木的不同形成方式及构筑的主要要素。树木不同部分的发育顺序,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方式,树木的延长生长与分枝方式等是热带树木构筑型的主要分类要素。  相似文献   

17.
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及观赏特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人为分类法为主论述了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继而在阐述园林树木观赏特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几种园林树木观赏特性的评价方法,据此提出了今后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树木的权威性学术专著——《中国树木志》是我国专家、学者首次对中国树木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整理之后写成的,系统地总结我国丰富的树木资源、分类、栽培及利用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段式立木胸径测量方法及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针对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清查立木胸径测量中围尺适用性差、操作复杂、效率低和卡尺携带性差、量程短等问题,设计一款高效、准确、便携、适用于大胸径树木测量,集成自动读数、记录和上传功能的立木胸径测量装置,以解决林业勘测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方法】基于三段式切臂和双角度传感器提出一种立木胸径测量方法,设计测量装置,并通过试验评估装置的有效性。【结果】1)通过15个圆柱体200次测量,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19 cm(0.79%),均方根误差(RMSE)为0.25 cm(0.94%); 2)通过不同径阶218株立木测量,MAE为0.22 cm(0.89%)、RMSE为0.42 cm (1.23%); 3)在83株立木小样地进行效率试验,平均每株立木测量耗时8.67 s。【结论】基于三段式切臂和双角度传感器方法研制的立木胸径测量装置,具有机电结构简单、可折叠、携带方便、操作简便、作业效率高等优点,同时适用于大胸径树木测量,可实现立木胸径数据测量、上传和入库的一体化,满足森林资源清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瑞士苏黎世高等技术学校的专家们根据树木的导电性研制出一种检查树木健康状况装置.这种名叫《维塔马特》的装置可固定在树干上.旋转旋钮即可将两根又细又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