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尖峰岭林区的昆虫所采到的标本共有20目约4000余种,其中鳞翅目种类最多,其次为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以蛾类为例,灯诱所得虫种数是夜蛾科、尺蛾科和螟蛾科最多,每虫种平均诱到的虫数是燕蛾科和拟灯蛾科最多。在这当中佩夜蛾和条纹绢野螟是数量最多的虫种。从鳞翅目13个科来看,热带山地雨林中分布的种类最多,以下的次序是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山顶苔藓矮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中植物种类和灯蛾种类均最多,而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两者的种类均最少。再从两个森林类型之间植物与灯蛾的共有种来说,亦以热带山地雨林为最多。由此可见,该类型是植物和蛾类昆虫种类组成上的中心,并有向上和向下递减的趋势。一些实例证明,天然林中的害虫,当转入人工纯林后,常发展成灾。热带林区昆虫的特点是种类多,数量少,世代多,无休眠,有滞育。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危害阜新老鹰窝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的鳞翅目害虫种类,利用太阳能灯开展昆虫种类调查和鉴定。在人工油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混合区域诱集昆虫,通过鉴定确定鳞翅目昆虫种类。结果共鉴定出鳞翅目蛾类昆虫13科111种,包括天蛾科6种,夜蛾科46种,舟蛾科12种,尺蛾科33种,毒蛾科和螟蛾科各有3种,灯蛾科2种,虎蛾科、燕蛾科、枯叶蛾科、卷蛾科、刺蛾科、大蚕蛾科各有1种。夜蛾科和尺蛾科昆虫的种类为79种,占保护区鳞翅目昆虫71.2%,保护区内鳞翅目的害虫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应该以这2科的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省8个地州27个县的不同生境中进行虎甲科昆虫的种类调查,共采集虎甲科昆虫标本2 218只,经鉴定,隶属2亚科13属45种,分别占中国已知虎甲科昆虫种、属的28.13%和54.17%.在13个属中,genera Neocollyris和genera Cylindera是2个优势属,genera Neocollyris拥有最多的物种数.文章从分类阶元、特有物种、动物地理区划3个方面分析云南省虎甲科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在云南省已知83种虎甲科昆虫中,64种为东洋种,19种为古北和东洋两界兼有种,广布种10种.在云南省现有虎甲科昆虫的20个属中,3个属为云南特有属,特有种35种,占云南省已知的虎甲科昆虫种类的42.17%.虎甲科昆虫在7个地理小区的分布,以西双版纳小区和元江小区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相对全国而言,云南省虎甲科昆虫的物种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JDS-CPV感染了云南林区鳞翅目的11个虫种,其中松叶蛾科6种,叶蜂科1种,粉蝶科2种,灯蛾科1种和剌蛾科1种害虫。除亲缘关系相近的松毛虫属的几个种以及小毛虫和绿黄毛虫可以造成感染之外,其它5种昆虫均不被感染。  相似文献   

5.
抚顺新宾地区近几年发生较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一半以上是鳞翅目害虫,为掌握鳞翅目昆虫在新宾县的分布及发生规律,有效控制新宾地区鳞翅目害虫发生,2004-2019年,该研究采用灯光诱集、野外调查及室内饲养的方法,对新宾县鳞翅目昆虫的种类、多样性及发生规律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诱集到100 438头鳞翅目昆虫,分属于18科127种。其中以夜蛾科、天蛾科、尺蛾科、舟蛾科、灯蛾科、枯叶蛾科的物种丰富度较高,占总种数的73.2%;在个体数量上以大蚕蛾科、天蛾科、尺蛾科、灯蛾科、舟蛾科、夜蛾科、枯叶蛾科为优势种群,占总个体数量的87.1%。同时对灯光诱集丰富度较高及危害较重的10种鳞翅目主要害虫寄主、分布、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旨在掌握新宾县鳞翅目种群动态数量和发生危害规律,对有效指导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1994~2002年期间,通过林间调查采集标本鉴定、查阅历史资料,查对有关单位标本等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鳞翅目昆虫种类进行了全面调查,整理记录鳞翅目昆虫共38科632种。种类较多的科依次为夜蛾科190种、尺蛾科137种、螟蛾科67种、蛱蝶科29种、小卷蛾科27种、卷蛾科22种、眼蝶科22种、粉蝶科17种、天蛾科11种、灰蝶科11种、灯蛾科10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叩甲科昆虫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叩甲科(Elateridae)是鞘翅目昆虫中一个大科,多数为危害农作物或林木的种类,研究该科昆虫对农林生产有很大的经济意义。本文以我国叩甲的危害种类为主要对象,从叩甲科分类、地理区系、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叩甲科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热区林木种类繁多,绚丽多姿,自然景观十分迷人。然而伴生在林中危害各种林木的害虫也不可胜数,危害不浅。这些昆虫多为林木害虫,省林科院森保所及普文试验林场在普文林场就采集麟翅目昆虫标本近500种,其中有枯叶蛾科、毒蛾、刺蛾、天蛾、斑蛾、夜蛾、卷叶蛾、潜叶蛾、袋蛾、灯蛾等科。蝶类有蛱蝶,凤蝶、粉蝶等科。鞘翅目100多种,主要有天牛科、象(虫甲)科、金龟子科。半翅目、等翅目、同翅目、直翅目、膜翅目数百种。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和分析了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鳞翅目蛾类昆虫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方法测定了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参考鳞翅目昆虫已知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对其各基因进行定位和注释。采用tRNA Scan-SE 2.0在线预测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序列构建了鳞翅目13个科32种蛾类昆虫的系统发育树和松毛虫属近缘种间的系统发育树。[结果]结果显示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443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长度为321 bp的A+T富含区,无基因重排,存在较高的A+T含量(80.0%)。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了ND2和COX1,其余均以ATN做为起始密码子。9个蛋白编码基因共享相同的终止密码子TAA(ND2、ATP8、ATP6、COX3、ND5、ND4L、ND6、CYTB和ND1),其他4个基因的终止密码子都是残缺的,COX1、COX2、ND4以T为终止密码子,ND3以TA为终止密码子。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Ser(AGN))由于缺少DHU臂无法构成三叶草结构,其余T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整个线粒体结构与鳞翅目中目前已得到的其他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一致。[结论]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云南松毛虫与思茅松毛虫是完全不同的近缘种,与其他松毛虫亲缘关系也较远,云南松毛虫与6种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油松毛虫+文山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家蚕)。鳞翅目蛾类各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毒蛾科+灯蛾科)+夜蛾科)+舟蛾科)+(尺蛾科+(蚕蛾科+(天蛾科+大蚕蛾科))))+枯叶蛾科)+(螟蛾科+草螟科))+卷蛾科)+蝙蝠蛾科)。  相似文献   

10.
朱峰 《林业科技情报》2012,(3):11-11,14
通过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采集的鳞翅目标本进行鉴定整理,列出枯叶蛾科、大蚕蛾科、天蛾科、舟蛾科、毒蛾科和灯蛾科种类名录。  相似文献   

11.
云南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是世界上木本竹子资源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文章从竹类资源分布、竹种多样性及竹林类型3个方面对云南省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进行了研究。根据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和复杂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将云南竹类资源划分为滇中暖性中小型混合竹类区,滇东、滇东南热性大型丛生竹区,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类区,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类区等6个区;分别论述了各分区地理位置、竹类植物区系特征等。此外,文章初步总结了云南省竹亚科植物资源,截至2017年底共记载竹种41属389种。依据竹类植物分布区气候特点,将云南省竹林分为热性竹林、暖性竹林、寒温性竹林3个植被亚型以及41个竹林类型。  相似文献   

12.
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研究了云南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的种间竞争,比较了2种松小蠹在其寄主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2种松小蠹在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的存在差异,并随着月份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横坑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细的松梢,而云南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粗大的松梢.2种松小蠹的其它蛀梢习性(危害梢的年龄、攻击部位、蛀道长度等)文中也进行了比较.结论,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树梢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  相似文献   

13.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首份云南省原生和引种竹种(含41属389种、变种、变型)的物种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竹种名称"或"竹种名称+产地"等多种条件查询后,可输出竹种的种属、形态特征、分布地(含具体的地理位置、海拔、生境条件)、竹种分布图及竹种实景图片等相关信息,从而实现了竹种分布和生境信息的可视化查询。查询结果可生成可打印的、布局合理、信息丰富的竹种分布图。该系统的建成可大大降低云南竹种资源调查的成本,提高竹类资源信息的利用率,并实现资源共享,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截至目前,云南省记载蚱总科昆虫有6科38属206种,是我国蚱类分布最多的地区.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种有154种,为总种数的74.8%;古北种有1种,占总数的0.5%;跨东洋区和古北区两界分布的有12种,占约5.8%;云南特有种39种,占18.9%.云南蚱类昆虫区系组成相对简单,东洋种占绝对优势,极少数为古北种,还有少部分的广布种,特有种偏少.在云南中低海拔地带(1 000~2 000 m),蚱总科种类最为丰富.就分布区域来看,在横断山和西双版纳地区蚱类昆虫及其特有种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15.
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是中国竹类植物分布最丰富的地区,原始属种高度集中,生态类型齐全,全省分布广泛,属种种类丰富,其中53种为珍稀濒危竹种。文章介绍了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的资源状况和保护现状,提出了保护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的建议。文章认为应将云南分布面积在2 000 hm2以下的竹种纳入极小种群植物保护之列,并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体系;同时保存和扩繁云南竹类极小天然种群,缓解濒危态势。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西北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有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建立了滇西北地区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分析了其保护植物的种类及数量特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滇西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41种,隶属于30科38属;(2)水平地理分布从西北部到东南部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高黎贡山片区为保护植物分布的重点保护地区;(3)垂直分布范围很广,主要集中于海拔1 000~2 500 m的河谷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研究结果将为滇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地调查、线路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资源状况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共计206种,隶属于44科10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6种, IUCN红色名录植物17种, CITES附录植物143种。(2)发现新分布种长蕊木兰、水青树和逸生种喜树。(3)珍稀濒危种子植物区系联系广泛,属级水平上具有极强的热带性质;种级水平上具有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特征,且特有现象突出,与滇西南、滇南分布联系密切。(4)海拔510~2977 m,珍稀濒危植物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集中分布在海拔1000~1500 m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中。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并针对所受威胁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滇东北珙桐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滇东北9个样地总面积4500m^2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群落相似性及珙桐更新状况.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珙桐群落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蕨类植物7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63科110属171种,且古老性、特有性强;②群落被子植物的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约占57.27%,缺乏温带亚洲分布,中亚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3种类型;③与四川省都江堰、卧龙和甘肃省文县等地珙桐群落植物区系构成基本相似,但温带成分略为减少,热带成分相对较多;④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珙桐与各散生竹类构成独特的乔、竹、草结构,依群落中灌木层优势竹种不同而划分为3个群丛;⑤珙桐径级分布呈现出稳定增长的金字塔型,表明该地区珙桐种群能保持较长时期稳定,但珙桐更新种群以萌枝为主,极少见实生苗,表现出种群衰退迹象,而且群落更新层中有大量其他树种幼苗,若珙桐遭到破坏,它们将有可能取代珙桐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云南紫荆(CercisyunnanensisHuetcheng)是1种良好的庭园绿化树种和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在对滇中云南紫荆集中分布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云南紫荆矮林群落的植物成分和生态特征,对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适宜的生境条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云南紫荆的引种驯化及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滇南红厚壳是云南新发掘出来的一种优质造林树种 ,其树干通直圆满 ,材质优良 ,是制作刨切单板的优质材料。其树形优美 ,也是一种优质的绿化树种。人工造林后生长较快 ,年平均高生长量可达 0 83m ,直径年增长 1 5cm。 2 0 2 5年可采伐利用。通过对滇南红厚壳的分布、生态及生长习性、木材性质、种子特性和育苗造林技术的论述 ,以便全面了解该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