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供销天地     
《蔬菜》2006,(10):49-58
早冠系列丝瓜,系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育成和独家繁制的极早熟杂一代丝瓜新品种。现已推广至长江流域和云贵高原,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荣获2006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丝瓜闽南语叫做菜瓜,耐热又耐湿,栽培容易,采收时间 长,是最理想的家庭园中蔬菜之一。 丝瓜有2种,即圆筒丝瓜和棱角丝瓜,农友种苗公司多 年前先后推出圆筒系列品种如东光、东光2号、东光3号、七 美、七美2号、七星、七喜等,都属于绿皮品种,皮色较浓;但 银光皮色白绿,皎洁美丽,甚为显眼。  相似文献   

3.
丝瓜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08,1(11):47-47
丝瓜(luffa)含葫芦科丝瓜属中的两个栽培种--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为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普通丝瓜又称水瓜、天罗、布瓜等,分布地域较广,南北方均有栽培.有棱丝瓜又称胜瓜、絮瓜、棱角丝瓜等,南方栽培较多,以广东最多,故又称粤丝.丝瓜起源于热带亚洲,分布在亚洲、澳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4.
广西优良丝瓜品种资源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瓜在植物学上分为两个种,即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在广西,人们习惯把普通丝瓜称为水瓜,而把有棱丝瓜简称为丝瓜.现将广西优良的丝瓜及水瓜品种性状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供各地引种与推广种植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有棱丝瓜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瓜分为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两种类型,均属短日照作物.有棱丝瓜较普通丝瓜对日照要求更敏感,因此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都选用普通丝瓜种植,而有棱丝瓜主要在华南地区春、秋两季种植.  相似文献   

6.
祝海燕 《长江蔬菜》2015,(21):52-53
寿光设施栽培的丝瓜以鲜花丝瓜而著称,鲜花丝瓜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普通丝瓜.但丝瓜花大而薄,比较娇嫩,栽培过程中管理不当,易造成烂花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到丝瓜的销售及菜农的经济效益. 笔者通过对寿光设施丝瓜栽培的大量走访调查,总结了丝瓜栽培中烂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有棱丝瓜,是南方地区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具有生津止渴、解暑的功效,夏秋市场需求巨大.受种植、消费习惯影响,有棱丝瓜主要栽种区分布在广西、广东及海南一带.有棱丝瓜分为大肉类型和长绿类型,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以长绿丝瓜为主,其他地区以大肉丝瓜为主.与长绿丝瓜相比,大肉丝瓜具有生长势强、抗性好、采收期长、口感好、耐贮运的特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目前丝瓜优良品种较少,所以开展优质、丰产、抗逆大肉丝瓜杂交新品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广东和利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配制杂交组合,2011-2012年进行生产试验, 2016年秋季、2017年春季参加广东省丝瓜品种区域试验,定名为金冠大肉花点丝瓜,201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菜20180026.  相似文献   

8.
丝瓜产量高[1],每667 m2产量4000 kg以上,经济效益好;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很好的药食兼用作物[2];此外还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美容之功效,是一种百姓喜食的蔬菜. 丝瓜早春栽培,价格高,经济效益好,深受瓜农喜爱.要使丝瓜提早上市,选择耐寒品种、做好前期保温是关键,育苗技术也尤为重要.在大棚架上铺设爬藤网更利于丝瓜藤蔓攀缘和叶片生长,从而提高丝瓜产量和延长采收期,另外,将丝瓜集中栽于大棚两侧,有利于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9.
有棱丝瓜苦味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棱丝瓜是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最具南方特色的瓜果类蔬菜,也是华南地区南菜北运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其肉质细嫩,味清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几年,随着漳州地区有棱丝瓜种植面积的扩大,其苦味问题越来越多,这不仅影响有棱丝瓜的品质,也明显降低了种植效益.有棱丝瓜之所以会产生苦味,是由于有棱丝瓜的植株中含有一种苦味物质,我们称之为苦味素或者葫芦素.苦味素不仅存在于植株内,还存在于有棱丝瓜的果实内,其含量一般随着有棱丝瓜果实的成熟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丝瓜是南京市、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常见的夏季和早秋蔬菜之一,与莲藕、马铃薯等一样,普通丝瓜(以下简称丝瓜)在烹饪过程中果肉及汤汁易出现褐变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食欲,进而影响丝瓜产品的经济效益.另外丝瓜在采摘及运输过程中,易因摩擦而引起瓜皮褐变,卖相差,影响售价.但国内外针对其瓜皮、瓜肉褐变的研究较少,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开展丝瓜褐变机理及鉴定方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品种选育,育成瓜皮和瓜肉均不易褐变的丝瓜新品种——苏丝4号.  相似文献   

11.
丝瓜属于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分为普通丝瓜与有棱丝瓜两种. 普通丝瓜种植面积和范围较大, 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省主要种植地区为南京、张家港、扬州及灌南等地,并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的种植基地. 但由于品种老化及多采用平架栽培,丝瓜病毒病、根结线虫病为害日益严重,受害严重的地块产量降低达50%左右,且设施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短棒早丝瓜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棒早丝瓜生长势强,较抗丝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特早熟,第一雌花节位5~6节,比对照品种长沙肉丝瓜早7~8天采收.瓜条短棒形,较粗,匀直,表皮青绿色,果肉脆嫩,味甜.果长20~22 cm,果粗7~8 cm,单果重350~400g.露地栽培每667m2产量3 000kg以上,比长沙肉丝瓜增产35%左右.  相似文献   

13.
嫁接对苦瓜在水渍条件下的产量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有棱丝瓜、无棱丝瓜、黑籽南瓜和瓠瓜作砧木,苦瓜作接穗进行嫁接栽培试验.有棱丝瓜作砧木插接法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2.66%.有棱丝瓜和黑籽南瓜作砧木的苦瓜嫁接苗比自根苗提早进入开花结果期.水渍条件下两种砧木嫁接植株比自根苗植株分别增产36.5%和 33.7%,同时以有棱丝瓜作砧木的嫁接植株的叶绿素、氮、磷、钾含量和伤流量以及植株体内保护性酶(SOD、POD、CAT)的活性均大于自根苗植株和以黑籽南瓜作砧木的嫁接植株,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五叶香”和“坊前肉丝瓜”等传统丝瓜品种运输过程中果皮容易褐变,烹饪之后果肉、汤汁变黑、影响食用价值等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开展了丝瓜果肉褐变的鉴定方法、耐褐变种质资源筛选和新品种选育等的研究,并于2013年起,陆续推出苏丝系列(果肉不褐变)丝瓜新品种用于生产。通过对苏丝6号丝瓜的熟期、结果习性、雌花节位及果实主要农艺性状等的观察,总结出新品种的种植模式、茬口安排、浸种催芽、苗床管理、定植苗标准、移栽时期、植株调整、采收标准等栽培技术,并进行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收益。  相似文献   

15.
不同激素处理对大棚丝瓜苦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增瓜剂、西葫芦坐果王和坐果灵3种激素标准浓度对丝瓜进行浸果和涂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增瓜剂、西葫芦坐果王和坐果灵3种激素标准浓度不会造成丝瓜瓜条苦味,采用西葫芦坐果王和坐果灵处理,丝瓜坐果率高,瓜条商品性和品质不受影响,适宜作点花试剂;采用增瓜剂处理,丝瓜坐果率极差,队瓜条商品性有较大的影响,不适宜作点花试剂.另外,浸果和涂柄2种激素处理方式对丝瓜坐果率、苦味、商品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普通丝瓜是暑夏季节市民喜爱的蔬菜之一,江淮流域丝瓜以春季栽培为主.秋季利用空闲钢管大棚栽培1茬丝瓜,可延长丝瓜的供应期,获得较高的收益.传统栽培方式一般将丝瓜定植于大棚两边,由于定植株数少,产量较低,土地利用率也低,经济效益一般.为此进行了多年研究,在秋丝瓜种植中采取密植栽培,结合落蔓整枝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以黑籽南瓜、丝瓜为砧木,黄瓜为接穗,比较了两种砧木的嫁接成活率,研究了黄瓜自根苗、南瓜砧嫁接苗和丝瓜砧嫁接苗的产量、品质性状及抗涝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无明显差异;两种砧木嫁接苗的生长势强于黄瓜自根苗,结果期延长,产量高于自根苗,并且丝瓜砧木苗的产量高于南瓜砧嫁接苗;黄瓜自根苗和两种砧木嫁接苗在品质方面无明显差异,说明丝瓜作砧木对黄瓜品质没有影响;丝瓜砧嫁接苗的抗涝性能明显强于黄瓜自根苗和南瓜砧嫁接苗.  相似文献   

18.
丝瓜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莲芳  郭爽  林鉴荣 《北方园艺》2011,(15):160-162
以丝瓜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16 (45),在4个水平上对影响丝瓜SRAP反应的Taq酶、Mg2+、模板、dNTP及引物等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丝瓜SRAP-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利用18份丝瓜自交系材料来验证此反应体系,均可扩增出清晰、可辨的条带,可见该反应体系较稳定,适用于丝瓜SRAP标记的扩增.  相似文献   

19.
有棱丝瓜是一年生蔬菜作物,又称十棱瓜,是闽南地区春秋主要瓜类蔬菜之一, 以其独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有棱丝瓜品种选育多年, 对春秋季有棱丝瓜杂交制种进行了多年探索, 现将杂交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湖南地区丝瓜品种应用现状与潜力品种推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瓜原产于印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菜用的丝瓜在植物学上有两个种,即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在湖南多栽培普通丝瓜,有棱丝瓜在郴州、永州一带有一定栽培面积。丝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和维生素,为我省夏秋主要蔬菜之一,广大农村基本每户都种植少量丝瓜,供自己食用,品种以当地农家常规种为主,由于丝瓜长距离贮运对商品性及品质均有一定影响,大型的丝瓜生产基地均分布在大中城市周围。湖南地区目前用于商品生产的丝瓜主要有绿皮丝瓜和白皮丝瓜两种类型,现将主要栽培模式和品种介绍如下,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