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尹政  赖以斌 《养猪》1996,(1):23-25
南昌白猪经4个世代选育,四世代母猪头胎产仔10.37头,60日龄窝重151.且千克。四世代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92.2千克,日增重591克,料重比3.07。三点平均背膘厚2.28厘米。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4.3千克,日增重539克,同胞(半同胞)屠宰测定瘦肉率57.99%,日增重640克,料重比3.09。毛色耳型基本一致,具备瘦肉型猪体型,测定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还代缩小。遗传性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太湖猪半血的3世代苏钟公猪和乌金猪半血的新乌二元杂母猪组成的基础群进行了杂交合成理想型,横交选育滇昆(N2)系.经过5个世代的群体继代选育,第5世代初产仔(10.32±2.32)头(n=47),比基础群0世代(GO)9.71头和本地良种乌金猪5.7头提高0.61头与4.62头.90kg屠宰胴体瘦肉率50.51%,比1世代47.62%和乌金猪42%提高2.89与8.51个百分点,皆超过初产仔9头与胴体瘦肉率50%攻关指标.用加系大约克(Y)与N23世代母猪杂交,仔代杂优猪窝均活仔(11.30±1.49)头(n=10),35日龄断奶窝重(80.38±11.22)kg,70日龄保育窝重达(214.80±39.31)kg.体重达90kg日龄(155±13.33)d(n=23),80日龄至90kg日增重893g,料重比为2.891.瘦肉率达55.06%.至2000年3月底已向社会推广滇昆新母系猪4350头,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南昌白猪6~7世代的选育过程中,6世代头胎产仔10.59头,产活仔数9.68头,60日龄窝重170.66kg,第3胎产仔12.05头,产活仔数11.08头,60日龄窝重186.59kg,其后裔7世代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93.58kg,日增重609.589,料重比3.14:1,三点均膘厚2.35cm;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3.19kg,平均日增重521.31g,毛色、耳形及体形一致,其它各项性能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双肌臀大约克猪选育与杂交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双肌臀大约克第2胎母猪6窝纯繁的窝产仔、35日龄育成仔数和个体重分别为11.5头、10.83头和11.80千克,24头仔猪(12头阉公)20~105千克的育肥全期日增重、每千克增重耗料和日龄为816克、2.81千克和161.2天,6头阉公猪105千克时的胴体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分别为17mm、40.63cm2和65.87%;与长白公猪和长·二母猪杂交的后代各24头的育肥全期日增重、每千克增重耗料及各6头阉公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胴体瘦肉率分别为810克和730克、2.88千克和3.03千克及18.83mm和20.08mm、38.5cm2和35.92cm2、64.63%和59.53%.  相似文献   

5.
滇陆N1系猪选择D1系(长白、太湖各半血)公猪和约乌二元杂母猪组成基础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历时7年,完成了0~5世代6个世代的选育,5世代核心群参配母猪99头,24d内受胎97头,情期受胎率97.97%.初产仔(11.00±2.11)头,产活仔(10.18±2.25)头,经产(12.54±2.83)头.同胞育肥猪达90kg体重日龄184d,料重比3.251,胴体瘦肉率51.25%.与英系大约克杂交,杂种优势显著,杂优猪151日龄体重90kg,料重比3.211,日增重842g,杂种优势率36.25%,胴体瘦肉率57.45%.产仔数和瘦肉率主选性状遗传性基本稳定,体型外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四川白猪Ⅰ系选育及杂交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原川白猪Ⅰ系核心群的基础上,保持梅山猪基因比例不变,导入优良基因个全,组建选育群、通过两年的系统选育,取得重大技术进展。G6世代母猪初产仔数10.8头,经产仔数13.2头,繁殖性能保持稳定;后备猪6月龄体重公猪91.6千克、母猪90.9千克,生长肥育猪165日龄达90千克,日增收重758.9克,胴体瘦肉率57.9%,较G5世代有显著提高;研究提出杜×大川杂交组合,168.78天达100千克体重,日增重845.25克,耗料指数2.97,瘦肉率62.14% ,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1 前言仔猪生后第一天的死亡率一般在25%左右。主要原因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窝大的、体小的更差。据胡殿金等统计,民猪初生体重平均1.097±0.4千克,哈白猪为1.327±0.3千克;民猪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7.2±0.87头,哈白猪为13.3±1.58头;民猪零日龄可剥离脂为35克(初生重的3%),哈白为38克(3%)。又据胡殿金等报道,出生1小时内民猪肛温低于哈白,差异显著;6小时后差异消失。谭贵厚等发现,初生民猪的血糖高于哈白(138.83±8.82与75.75±4.86,P<0.01)。以上可能是民猪再生热调节力差的原因。仔猪生前的糖原贮备,乃生后哺乳前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滇陆新品系猪选育及杂交利用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陆新品系猪 (N1系 ) ,选择D1系 (长白、太湖猪各半血 )公猪和约乌二元杂母猪组成基础群 ,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 ,历时 7年 ,完成了 0~ 5世代六个世代的选育。五世代核心群参配母猪 99头 ,2 4天内受胎 97头 ,情期受胎率 97 97%。初产仔 1 1 0 0± 2 1 1头 ,产活仔 1 0 1 8± 2 2 5头 ,经产 1 2 54± 2 83头。同胞育肥猪达 90kg体重日龄 1 84天 ,料重比 3 2 5,胴体瘦肉率 51 2 5%。与英系大约克杂交 ,杂种优势显著 ,杂优猪 1 51日龄体重 90kg ,料重比 3 2 1 ,日增重 84 2 g ,杂种优势率 3 6 2 5%,胴体瘦肉率 57 45%。产仔数和瘦肉率主选性状遗传性基本稳定 ,体型外貌基本一致。已全面完成合同规定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9.
南昌白猪选育至第7-8世代时,于2000年引进加系双肌臀大约克公猪与南昌白猪杂交,以改善南昌白猪后躯的丰满度。南昌白猪导入双肌臀血缘后8世代母猪头胎产仔数9.18头,产活仔数8.30头,初生窝重9.6kg,20日龄窝重31.14kg,60日龄窝重115.15kg;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7.37kg,日增重633.27g,三点均膘2.23cm;肥育测定日增重606g,屠宰测定瘦肉率61.63%,肉质优良。通过导入双肌臀大约克种猪血后,在生长发育、胴体性状等重要经济性能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汉普夏公猪与约克夏母猪交配所生二元母猪,再用长白公猪交配产生长汉约三元杂交商品猪。胴体瘦肉率为61.05%,生长肥育猪20-95公斤阶段,日增重826克,每公斤增重耗料3.01公斤。长×汉约初产母猪窝产仔10.3头,经产母猪12.4头,仔猪35日龄断乳个体重8.71公斤  相似文献   

11.
申农Ⅰ号猪群繁殖性能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 7头申农Ⅰ号猪零世代母猪及其 2 9头一世代母猪产仔数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申农Ⅰ号猪一世代在头胎产仔性能及产活仔性能方面均优于零世代母猪。说明对猪群的繁殖性能进行选育 ,可获明显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2.
对17头申农I号猪零世代母猪及其29头一世代母猪产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申农I号猪一世代在头胎产仔性能及产活仔性能方面均优于零世代母猪。说明对猪群的繁殖性能进行选育,可获得明显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3.
山区农户养地方种6月龄母猪按体重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8头,对照组母猪初配体重为28.5±3.04千克,试验组母猪初配体重为37.5±3.45千克。在农村常规条件下,结果表明:(1)对照组母猪体重始终低于试验组,且没有快速生长而赶上的势头,试验组在第三胎仔猪断奶时体重为92±5.32千克,比对照组75±5.71千克仍有17千克的差距。(2)试验组在第一情期受胎率高达83.33%,比对照组62.5%高出20.83%(P<0.01)。(3)试验组三胎平均总产仔数、活产仔数、60日龄活仔数分别高于对照组14.9%(P<0.05)、10.8%(P<0.05)、13.3%(P<0.05)。(4)试验组初生窝重、60日龄窝重同对照组间均有明显差别(P<0.05)。(5)对照组母猪断奶至发情天数为9.4±14.2天,试验组只有6.47±2.5天,缩短2.93天。  相似文献   

14.
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繁殖性能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马身猪、太湖猪(二花脸类群)和长白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群体继代选育法,经7年6个世代育成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对7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4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最好,母猪初产窝产仔10.64头,产活仔数9.85头,断奶头数9.36头,哺育率达95.03%,初生个体均重1.42 kg,28日龄断奶窝重62.36 kg。除产活仔数外,均极显著高于0世代(P<0.01)。初生和断奶时仔猪均匀度随选育逐代提高,一致性增强。该品系已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是一个优良的母本品系。  相似文献   

15.
新荣昌猪I系体型外貌,全身被毛白色,头部有黑斑,具有瘦肉型猪体型,经产仔数12.74头,双月断好窝重128.83千克,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70.8千克,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63.5千克。心率70.8次/分,呼吸18.1次/分,体温38.7℃,产仔,哺乳,配种与原种荣昌猪相似,与杜洛克公猪杂交,杂种猪日增重740克,与长白公猪杂交的后代瘦肉率达到63.53%,肉质良好,测定了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和氟烷标记  相似文献   

16.
孙士铨  郝立飚 《养猪》1993,(4):20-21
观察了长·大杂种母猪及其亲本(父本长白、母本大约克)和杂种母猪的与配公猪本洛克猪近两年初产和第二胎268窝的繁殖成绩:1.初产:总产仔数分别为10.2头,9.29头、9.46头和9.20头;产活仔数分别为10.05头、8.88头、8.98头和9.07头;35日龄断奶45日龄窝重分别为138.37千克、113.86千克、115.23千克和117.52千克。2.经产:总产仔数分别为11.81头、10.2头、11.61头和9.92头;产活仔数分别为11.56头、9.70头、11.39头和9.67头;35日龄断奶45日龄窝重分别为149.30千克、113.1千克、128.47千克和121.35千克。长·大杂种母猪的繁殖性能显著优于双亲及其与配公猪品种,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新荣昌猪Ⅰ系的若干种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荣昌猪Ⅰ系体型外貌:全身被毛白色,头部有黑斑,具有瘦肉型猪体型。经产仔数12.74头,双月断奶窝重128.83千克,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70.8千克,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63.5千克。心率70.8次/分,呼吸18.1次/分,体温38.7℃。产仔、哺乳、配种与原种荣昌猪相似。与杜洛克公猪杂交,杂种猪日增重740克,与长白公猪杂交的后代瘦肉率达到63.53%,肉质良好。测定了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和氟烷标记基因的频率。  相似文献   

18.
大汉梅猪母本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汉梅猪母本系选育,完成4个世纪,母猪窝均产仔数,初产10.66头,经产12.7头,35天断乳窝均10.13头,窝均重79.39千克,同胞肥育日增重632克,料重比3.23,胴体瘦肉率56.94%。  相似文献   

19.
“军牧1号”新品系猪以三江白猪和比利时施格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杂交合成、闭锁群继代选育方式选育而成,是我国自己培育的第一个适于作杂交父系的新品系猪。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瘦肉率高、适应性强、繁殖性能较好等优点。现主要分布在吉林、内蒙、黑龙江及山东、广东等省部分地区。 “军牧1号”6月龄公猪体重98.4±4.6公斤,体长120.2±2.6厘米,体高59.4±1.9厘米,臀围18.4±2.3厘米。成年公猪体重260公斤,母猪体重230公斤。初产母猪窝产活仔数为8.75±1.42头,20日龄窝重39.8±8公斤,45天断奶窝重96.4±18.2公斤。经产母猪窝  相似文献   

20.
一、DⅢ系 DⅢ系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于“八五”期间育成的我国瘦肉型猪杂交配套母本新品系。 (一)DⅢ系的主要性能 1.繁殖性能:经7个世代选育DⅢ系的繁殖性能有显著提高。初产母猪总产仔数从0世代的(9.28±2.90)头提高到(10.58±1.76),提高14.0%;产活仔数从(7.53±3.31)头提高到(9.72±1.35)头,提高29.08%;平均窝育成仔猪数(7.78±2.06)头,初生窝重(11.47±1.98)公斤,断奶窝重(139.78±37.30)公斤(5世代);经产母猪产仔数由13.05头提高到14.08头,产活仔数由11.78头提高到13.70头,分别增加了1.03头和1.92头。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