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木材加工用乳化蜡的研制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6#半精炼石蜡为主要原料,通过加入复合型乳化剂,研制出具有良好抗水性能的木材加工用乳化蜡。对木材加工用乳化蜡的原料、乳化剂选择以及各个工艺参数优化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经过工业放大试验,证明所研制的乳化蜡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开发了一种石蜡乳化的复合乳化剂.方法 与结果采用开发的复合乳化剂,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得到了石蜡乳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复合乳化剂用量为石蜡用量的35%,乳化温度75-80℃,搅拌速度800 r/min,乳化时间30 min,水与石蜡的质量比为5.5∶1.结论 在优化条件下试验,所得的乳化蜡为白色粘稠状乳液,pH为7.5;在4 000 r/min下离心15 min,VO/VT值为100%,分散性测定为一级;放置3个月无分层、无沉淀,可任意稀释,稀释后30 h不分层.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乳化汽油体系中,不同的乳化剂及其配比、助乳化剂、乳化方式等因素对乳化汽油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乳化汽油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以Span80、CTAB进行复配作为乳化剂,当HLB值为10.0,乳化剂用量5.0%,助乳化剂异戊醇与乳化剂的质量比约为1.0∶6.6,乳化时间30 min时,可以得到掺水量为10.0%的乳化汽油,该乳化汽油外观澄清透明,常温放置300 d外观无变化,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乳化剂对牛骨白汤的乳化效果,以促进牛骨白汤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法】以牛骨素和牛油为主要原料制备牛骨白汤,以乳化度、粒径分布、表观黏度和流变行为作为评判依据,探究不同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丙二醇脂肪酸酯、Span80和阿拉伯胶)对牛骨白汤稳定性的影响,以乳化度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同时建立数学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结果】与未添加乳化剂组(空白组)相比,4种乳化剂的添加对牛骨白汤的乳化稳定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质量分数0.8%丙二醇、质量分数0.7%单甘酯以及质量分数0.8%阿拉伯胶,此时制备的牛骨白汤乳化度为0.92,乳化稳定性较好。【结论】确定了高稳定性、品质良好的牛骨白汤制备工艺,为畜禽骨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酸化法从黑液中提取碱木素的工艺。用芦苇碱木素为原料,通过新的合成路线制备了LJ-1沥青乳化剂。LJ-1沥青乳化剂是慢裂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乳化性能良好,各项性能均达到JTJ014-86标准,适于稀浆封层拌合摊铺等施工技术。LJ-1沥青乳化剂的生产成本,比国內同类产品低20%多,用量少(20%-50%)。生产LJ-1沥青乳化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山梨酸是一种食品中常用的酸性防腐剂,但不易溶于水,且在中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较差.本文用司盘20作为山梨酸的乳化剂,采用乳化剂的含量,乳化时间和乳化温度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通过检测其乳化稳定性,粘度和乳化山梨酸在新鲜牛奶体系中抑菌效果.确定实验的最佳乳化参数为:乳化温度60 ℃,乳化时间20 min,乳化剂的含量为95%;该条件下所得乳化山梨酸稳定,在新鲜牛奶中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对利福平明胶徼球的最佳工艺条件(包括表面活性剂类型、乳化剂浓度、乳化时间、乳化温度、搅拌速度、水油相比、明胶浓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span-80与tween-80以1∶3(质量比)的比例形成复配乳化剂,乳化剂浓度为3.5%,乳化时间为35min,乳化温度为65℃,搅拌速度为900r/min,水油相比为1∶20,明胶溶液浓度0.15g/ml.  相似文献   

8.
棕榈粉末油脂生产乳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粉末油脂乳化效果,提高乳化稳定性,以棕榈油为芯材、葡萄糖浆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非离子和阴离子型乳化剂复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复合乳化剂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单甘酯∶蔗糖酯∶硬脂酰乳酸钠为1∶1∶3,用量为油脂的5%,乳化温度70℃,高剪切混合乳化机转速10 000r/min,乳化时间20min的条件下,乳化稳定性可达到90.25%.在进风温度180℃,均质压力25MPa,出口温度80℃的条件下,包埋率可达到84.85%.  相似文献   

9.
以含蜡原油-水两相为代表的混输是油田集输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储运工艺,在油田地面工艺优化及节能增效开发的背景下,混输过程中面临的流动保障问题因油水乳化机制的影响而更为复杂、严峻。集偏光显微观察实验与普通光显微观察实验于一体,通过建立油水乳化体系中蜡晶形态及聚集行为的表征方法,实现了乳化水存在下蜡晶微观形态及聚集结构特征的直观再现,并定量化构建了乳化机制影响下蜡晶特征参数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乳化剪切作用增强,蜡晶形态、结构趋向规则化,且其聚集行为受到抑制;含水体积分数对油水乳化体系中蜡晶形态及其聚集行为的影响则表现出在转相点附近发生特征转变。对乳化环境下蜡晶形态及其聚集行为的定量表征和分析,为深化理解管输剪切流场中油水两相蜡沉积过程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必要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制牛油粉末油脂配方,优化乳化工艺条件,以乳化稳定性和粘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牛油粉末油脂配方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稳定剂、乳化剂组成和用量以及乳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牛油30%,麦芽糊精∶葡萄糖浆为5∶1、用量65%,酪朊酸钠3.5%,阿拉伯胶2.5%,乳化剂SE-13 0.5%,GMS 0.4%,CITREM 0.9%,乳化温度75℃,乳化时间15min,乳化剪切机转速9 000r/min的条件下,乳化稳定性为96.7%,产品包埋率达92.49%.  相似文献   

11.
石蜡乳液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正交设计法对石蜡乳液制备工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温度、乳化水用量和乳化方式是影响石蜡乳液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乳化温度、适当增大搅拌速度、相应减少乳化水用量有利于提高石蜡乳液质量;制备油酸铵石蜡乳液的最好方法是初生皂法;乳化水与稀释水以温水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几种常见食用蜡制备的W/O型乳化液对水分蒸发的抑制效果。[方法]在乳化温度80℃,乳化时间25 min,搅拌速度1 000 r/min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蜡种类、乳化水含量、乳化剂的用量以及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等工艺条件对乳液的稳定性、抑制水分蒸发率以及水分蒸发损失率的影响。[结果]几种常见的食用蜡制备W/O型乳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水分蒸发,以蜂蜡的效果最好。对蜂蜡为油相制成的乳液,当乳化水含量为40%、乳化剂HLB值为7、乳化剂用量为5%时,抑制水分蒸发效果最好,且乳液稳定,外观均匀。[结论]为获得稳定性好的W/O型蜂蜡乳液,严格控制乳化工艺条件是关键,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也不容忽视,尤其是W/O的搅拌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影响乳状液的形成及稳定。  相似文献   

13.
田茂昌  敬加强  万捷  谢怡宁  李丹 《油气储运》2012,31(4):250-253,327,328
以胜利油田典型稠油掺水集输管道进/出口采集的7种油水样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际管输油水介质中的乳化水含量,实验模拟与确定实际油水流的乳化条件,测试分析不同稠油的乳化特性,对比分析模拟乳化油与实际乳化油粘温特性的相似性,探讨不同油水混合液在相应模拟乳化条件下的反相点与实际油水流乳化水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特稠油掺水完全乳化所需的搅拌时间比普通稠油长得多,普通稠油完全乳化所需的搅拌时间与掺水率呈正相关,特稠油完全乳化所需的搅拌时间与掺水率无明显关联性;室内模拟乳化油与管输实际乳化油的粘温特性相似,模拟油水乳状液的反相点与相应的实际管输油水流的乳化水含量基本相同。因此,室内可以模拟确定稠油掺水输送的乳化条件。  相似文献   

14.
燕麦麸皮中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坝莜1号燕麦麸皮提取的分离蛋白为试验材料,通过pH、温度和离子强度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和交互作用,探究了燕麦麸分离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三种功能特性。结果表明:pH4时(等电点附近)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最差,pH10时最好;在45℃时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达到最大值,但继续升高温度时各项功能特性持续降低;Na Cl浓度在0.6 mol·L~(-1)时燕麦麸分离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达到最大值。说明pH、温度和离子强度能够调控燕麦麸皮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5.
NaCl浓度和p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NaCl浓度和p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甘薯蛋白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不同NaCl浓度(0.2、0.4、0.6、0.8和1.0 mol·L-1)和不同pH(3、5、7和9)条件下,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显微结构、乳化颗粒平均粒径(d4,3)、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流变学性质和甘薯蛋白肽的表面疏水活性。【结果】与未添加NaCl的相比,添加浓度为0.2 mol·L-1的NaCl时,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d4,3由54.19 μm增大至59.70 μm;乳化活性指数由86.29 m2·g-1显著降低为56.35 m2·g-1P<0.05);乳化稳定性指数由14.84 min降为13.19 min。然而,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甘薯蛋白肽乳化颗粒均一程度降低,d4,3进一步由0.2 mol·L-1时的59.70 μm增加至69.72 μm;而乳化活性由56.35 m2·g-1逐渐降低至32.32 m2·g-1,乳化稳定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0.4 m2·g-1时达最大值,为15.55 min;初始表观黏度增大,并有剪切变稀现象发生;表面疏水活性降低。此外,随着pH增加,乳化颗粒均一程度升高,d4,3由pH 3时的64.45 μm减小至pH 9时的51.21 μm;而乳化活性由pH 3时的3.99 m2·g-1升高至pH 9时的120.47 m2·g-1,乳化稳定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H 3时其最佳值为29.13 min;初始表观黏度降低,并有剪切变稀现象发生;表面疏水活性升高。【结论】甘薯蛋白肽的乳化特性与NaCl浓度和pH密切相关,添加≥0.2 mol·L-1 NaCl降低了甘薯蛋白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而增加pH可有效提高甘薯蛋白肽的乳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乳化含蜡原油沉积层含水是油水两相管流蜡沉积研究领域的新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基于冷指、环道沉积实验等手段,分析了乳化原油蜡沉积层含水的影响因素,明确了油相体积含水率、分散水滴粒径等因素的影响。综述了乳化原油沉积层含水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理,讨论了含水对沉积层含蜡量、流变性的影响,列举了当前主流的乳化油水体系蜡沉积预测模型及方法,并展望了今后含水乳化原油沉积机理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深海含蜡原油混输管道的设计、运行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油酸为酯化剂,在微波条件下合成油酸玉米淀粉酯,着重研究了油酸玉米淀粉酯的透明度、抗凝沉性和乳化性等性质。结果表明:经过油酸酯化后的淀粉改进了原淀粉的性能,透明度较高、抗凝沉性好并具有较好的乳化性。  相似文献   

18.
氯化钙对甘薯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庆  木泰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1):2340-2346
【目的】研究不同氯化钙浓度(0.05、0.10、0.15、0.20、0.25 mol?L-1,pH 7.0)对甘薯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对甘薯蛋白乳化液的乳化颗粒平均粒径(d4,3)、乳化活性指数、乳析指数、界面性质(界面吸附蛋白浓度及组成)和流变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添加0.05 mol?L-1氯化钙后甘薯蛋白乳化活性指数由未添加氯化钙的30.3 m2?g-1显著降低为27.6 m2?g-1,d4,3从4.2 μm增大至4.42 μm(P<0.05)。然而,随着氯化钙浓度进一步升高(0.10—0.25 mol?L-1),d4,3显著增大(P<0.05)而甘薯蛋白乳化活性指数变化不显著(P>0.05)。此外,添加较高浓度的氯化钙能显著地增加乳化液的乳析指数和初始表观黏度,且界面吸附蛋白的浓度也显著提高(P<0.05)。SDS-PAGE分析发现,Sporamin A不易被甘薯蛋白乳化界面吸附,且乳化界面和乳化液中均存在>66 kD的S-S键高分子聚合物。【结论】 钙离子与甘薯蛋白结合能改变其结构,进而影响甘薯蛋白的乳化特性。  相似文献   

19.
梁宪玉  曲柏达 《油气储运》1999,18(12):40-42
叙述了振动管式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在高含蜡原油在线交接计量过程中,结蜡对振动管式密度计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通过控制油温、增加清蜡次数及差量补偿的可减小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