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西藏地区太阳能丰富的优势,采用太阳能资源为主要供能方式,为智能温室系统构建基于Zig Bee协议的无线传感网络和nRF2401无线传感器的双层无线通信网络,以减少西藏地区有线布线成本和解决温室群控制问题。同时,在传统智能温室中结合线阵CCD技术,为智能温室系统提供实时、直观的作物生长状况数据,有效提高对温室内环境因素的监控效率及温室智能自动化控制程度,以满足现代化高效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形势需求,以及西藏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对于农业自动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设施农业中的温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及视频图像等参数信息,通过WSN和GPRS网络传输到上位机的设施农业智能管理系统,可远程自动控制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加温补光等设备,保证温室内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从而实现温室的集约化、智能化管理,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减少病害发生,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朱婧玮 《南方农机》2023,(14):58-61
【目的】目前温室管理大多采用人工管理,普遍存在耗时费力、风险不可预估、设施易损坏等情况,针对甘肃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特点,设计了基于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温室管控系统。【方法】该农业温室管控系统将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应用其中,依托各种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存储、传递和分布式精准控制与可视化管理;利用多种传感器采集温室温湿度、土壤墒情等环境数据,结合科学种植方案、天气因素等,提供温室卷帘、通风、补光、喷淋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功能;同时,该系统提供的天气预警、农业专家资讯、不同作物科学种植方案、历史数据存储查看、温室工作人员考勤等功能,可为温室作物种植的精准管控提供保障。【结果】该温室管控系统每天平均节约卷放帘时间1.8 h,增加光照时间2 h,提高育苗产量9%,提高出苗率8%,节约用药量65%,一个100 m2标准温室节省人力2.5个,年平均节约费用0.6万元,减少肥料用量50%,减少用水量40%。【结论】该系统可提高温室种植的智能化精准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种植,提高作物种植品质,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生产风险,农户可做到足不出户智能化管理,远距离实时查看温室内情况,调控现场设备,应...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农业循环经济“四位一体”模式中,结合现代分布式能源系统,提出禽畜养殖-沼气生产-能源供给-温室大棚-农业种植的“五位一体”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分布和地理环境,提出采用生物能源对系统内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该模式中,可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促进温室大棚和农业种植的增产增收,改变农业只能产出农产品的格局,形成工农商联合的新模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加农村清洁优质能源供应量并转化为收益。   相似文献   

5.
<正>采用温室和大棚栽培、养殖是发展"三高"农业、振兴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目前温室和大棚生产正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用温室和大棚栽培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可促进早熟丰产、优质高效和实现周年上市。利用温室和大棚进行养殖也可极大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为保证严寒季节的农业生产,温室大棚必须减少热量损失,降低加温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分别介绍温室大棚保温、增温、降温的方法与措施,使温室大棚达到温度可控的目的,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为帮助有关单位及人员学习温室大棚及温室结构技术规范,了解和掌握相关设计、安装、验收、运行维护的要求和方法,提高农业种植用温室建设的规范化水平,2016年6月,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设施农业分会主办,广东省农业机械学会协办的"温室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宣贯"培训班(广东)在广州举办。培训班在培训课程设计上采用点面结合的形式,内容有:我国塑料大棚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国家标准GB/T 51057-2015《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解读、  相似文献   

8.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为保证严寒季节的农业生产,温室大棚必须减少热量损失,降低加温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分别介绍温室大棚保温、增温、降温的方法与措施,使温室大棚达到温度可控的目的,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新能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农业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全球的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深入研究各种新能源在农业上的应用,分析了其所具有的优点,同时也介绍了目前新能源在农业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水平逐渐提高,传统的温室大棚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逐步被淘汰,大棚智能化设备迅速发展,本控制系统应运而生。本控制系统是一个综合控制系统,可直接调节温室的光照强度、温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诸多因子,把原本依赖人力的方式改为自动化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现场使用,结果表明: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因此,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温室大棚。  相似文献   

11.
温室机械化卷帘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机械卷帘不但可以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也可使温室增加有效的光照时间,提高温室内的温度,增强光合作用,使作物生长快、早成熟;增大反季作物量,  相似文献   

12.
绿色种养循环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举措,通过粪肥还田再利用,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和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丹阳市是畜牧养殖大县,通过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提高土壤固碳增汇的能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温室作业机械相对设施农业其他方面发展缓慢,温室作业机械存在配套水平不高、生产批量小、价格偏高、标准化工作不够完善等现状,研究和应用水平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我国温室作业机械的研究与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减少生产费用与降低劳动强度平衡、先进技术应用与生产质量提高并重的原则,坚持系列化、小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构建,提高新技术的应用和装备水平,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温室发展现状和未来的温室作业机械。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增强发展"低碳农业"意识,着力打造低油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农机",为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减少碳排放作贡献,这是我们农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发展"低碳农机",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导航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温室喷药机器人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应用,以其高效、精准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基于此,课题组介绍了一种自主创新的温室喷药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结合先进的技术和智能算法,实现了在复杂的温室环境下高效、精确地喷药作业。该机器人包括联合式底盘、视觉系统、磁道航系统和喷药机构等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自动导航、植物监测、精准喷药等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温室喷药机器人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了资源浪费;通过精准喷药,极大地降低了药液的使用量,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智能喷药机器人的应用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1引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紧缺,加之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农业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中国必须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发展节地型的设施农业,兴建温室,进行温室种植。这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设施农业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各种大中型温室,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温室生产经验。但由于引进的温室价格和运行成本过高,发展国产的高科技温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温室农业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针对传统温室农业数据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组建农业温室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了作物生长环境的无线监控,解决了传统温室农业布线的繁琐性和局限性,为提高温室环境信息管理自动化程度和设施农业种植决策提供依据, 顺应传感器的无线化与网络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南疆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智能温室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为此,针对南疆设施农业的现状,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将模糊推理算法与专家系统结合起来,建立了适用于南疆自然气候条件下的智能温室自动化控制模型。通过采集和融合南疆地区实时温室控制参数,该系统可以取得精确的监控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温室环境参数测控的决策准确性,有效解决了设施农业的控制精度,为增大农作物产能提供进一步解决措施,对缓解南疆蔬菜等农产品紧缺等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基于物联网与无线局域网通讯技术的新型移动式温室智能控制系统,克服了传统温室系统借助固定终端访问和控制管理的局限性,使温室生产用户通过移动客户端可以访问、接收温室内环境因子、作物生长因子及图像的信息,并给出生产建议,达到了决策控制指令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目的。实践测试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实现温室移动式控制、减少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温室管理效率,充分展示了新兴技术引入温室控制所具有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0.
水稻灌溉水量、氮肥和种植面积的高效管理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以黑龙江省13个市(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eta分析量化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CO2、CH4、N2O)排放的影响,并建立水肥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效益、温室气体排放量、水肥利用效率为目标函数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以优化分配各地区的水肥资源,调整水稻种植面积。优化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和施加氮肥不同程度影响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优化后水稻种植面积减少3.76%,水利用效率提高18.4%,灌溉水量均值为4513.54m3/hm2,氮肥施用量减少11%,氮肥利用效率提高32%,氮肥施用量均值为100kg/hm2;经济效益增加8.1%,温室气体排放降低10.6%。本模型可以量化表征区域尺度基于控制灌溉的水肥施用与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响应关系,协同优化稻田水土肥资源最佳配比,平衡经济、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黑龙江省水稻不同目标间的水肥资源优化和种植面积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为水稻水土肥资源优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