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稀释定量方法,分别用TCBS、EMB、卵黄甘露醇高盐琼脂、肠道菌计数培养基、BBL、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乳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厌氧琼脂8种培养基,分离并计数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肠道菌群的数量,挑选优势菌株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初步分析褐菖鲉肠道正常菌群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褐菖鲉肠道厌氧菌的数量远远大于好氧菌,并以兼性厌氧菌为主。好氧菌中大肠菌群居多,弧菌不多见;厌氧菌中多见双歧杆菌。葡萄球菌数量稀少,未检测到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2.
一、使用对象及使用阶段 不同动物适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菌种,反刍动物(如牛、羊)适合使用曲霉酵母及芽孢杆菌类,而单胃动物(如猪等)适合使用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水产动物适合使用沼泽红假单孢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其中沼泽红假单孢菌、芽孢杆菌不但在动物体内起作用,而且对改良水环境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使用对象及使用阶段 不同动物适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菌种,反刍动物(如牛、羊)适合使用曲霉酵母及芽孢杆菌类,而单胃动物(如猪等)适合使用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水产动物适合使用沼泽红假单孢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其中沼泽红假单孢菌、芽孢杆菌不但在动物体内起作用,而且对改良水环境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刚 《北京农业》2012,(19):33-34
正魏氏梭菌病又叫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病、肠毒血症、肠出血症、猝死症、软肾病等,对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魏氏梭菌又名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G+厌氧,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感染猪、羊、马、牛、鸡和兔等畜禽,患病动物以出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盐度、pH和温度条件下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 C1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对高浓度总氨氮(9~10mg/L)和亚硝酸盐氮(1~2mg/L)净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C12可在盐度为0~40、pH为7~9、温度为25—37℃条件下的淡水、海水养殖中发挥高效净化亚硝酸盐氮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较适宜在盐度为0~20、pH为5.5-8.5、温度为20-57℃条件下的水体中发挥净化总氨氮的作用;而假丝酵母菌净化总氨氮的较适宜条件为淡水、pH5.5~7.0、温度20~30℃。  相似文献   

6.
正猪魏氏梭菌病又称猪梭菌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以发病急、病程短、腹胀、腹泻为主要特征。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常见疾病。1.流行病学猪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梭状杆菌,能产生芽胞,能形成特殊荚膜的专性厌氧菌,分布广泛,常见于土壤、污水、饲料、粪便及人畜胃肠道内,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该菌至少可以产生15种以上的毒素,能对人体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芯中分别加入豆粕、花生粕、麸皮和玉米粉为发酵原料,选用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进行单菌和混合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纯玉米芯在自然条件下,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玉米芯中加入蛋白质源饲料辅料(花生粕和豆粕)后,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黑曲霉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李莉 《中国畜禽种业》2012,8(12):112-113
仔猪梭菌性肠炎又叫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排出红色粪便,肠坏死,病程短,致死率高,常常造成初生仔猪整窝死亡,损失很大。1仔猪梭菌性肠炎病原仔猪红痢的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又叫C型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是大型杆菌,能产生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及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荚膜,是本菌特点之一。本菌为厌氧菌,在马丁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裂解酶重组表达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并检测重组菌及其表达产物的抗菌效果。【方法】全基因合成噬菌体裂解酶Cp51基因,构建PNZ8148-Cp51原核表达重组载体,电转化至乳酸菌NZ9000,经乳链菌肽诱导表达可溶性Cp51蛋白;用比浊法检测表达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利用细菌液混合培养检测重组菌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噬菌体裂解酶Cp51在乳酸菌中成功表达,为1 268 bp;质量浓度1μg·mL-1以上的重组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具有高效抗菌活性;重组乳酸菌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增殖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混合培养后使产气荚膜梭菌活菌数从9×10~9 CFU·mL~(-1)下降到约9×10~8 CFU·mL~(-1)。【结论】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重组乳酸菌构建成功,为后续优化表达和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是根据微生态理论研制的含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通过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而发挥作用。具有防治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增加体重等多种功能,且无污染,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目前用于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美国FDA(1989年)规定允许饲喂的微生物有40余种,其中30种是乳酸菌。我国1994年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微生物品种有: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乳链球菌等。微生态添加剂按菌…  相似文献   

11.
12.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寄主树栖伴生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感病寄生A100、A15和美×青杨树枝、干、根、叶上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伴生细菌有10种。它们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ioguka)、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丁香假单胞菌(P. syringae)、成团肠杆菌(Enterbacter agglomeran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栗褐芽孢杆菌(B. badius)、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腊状芽孢杆菌(B.cereu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这些细菌在感病杨树不同部位出现的频率各异,在韧皮部细菌种群较多.在心材则较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西辽河平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亚硝酸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菌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地的亚硝酸细菌数量5月份比4月份减少4个数量级,固氮菌的数量在2个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无明显差异,反硝化细菌在2年生苜蓿地中多于5年生苜蓿地,2年生苜蓿地的亚硝酸细菌多于5年生苜蓿地。试验期间土壤中反硝化细菌最多,固氮菌次之,亚硝酸细菌最少。  相似文献   

14.
冰核活性细菌拮抗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到300个细菌分离物,通过含菌平板培养筛选出F015,F023,F046等近20株对冰核细菌具有较强的拮抗力,室内测定对冰核细菌病原物抑菌圈达0.8~3.0 cm. 挑选出F015,F023,F046进一步进行室内抗菌机理、菌株鉴定和室外田间小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p.)。其代谢产物蛋白质粗提物对冰核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室外防霜效果在19.5%~36.9%,可有效地控制霜冻害的发生与危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棉花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防益菌的筛选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对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地区的健康棉花植株组织中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共得到102个菌株.经鉴定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 sp.)、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sp.)、欧文氏菌属(Erwinia sp.)及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sp.),其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频率最高,为优势种群.对内生细菌数量测定表明,棉花种子、根、茎、叶柄、叶片等组织内均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不同品种、组织及种植地,内生细菌的数量不同.各组织中内生细菌的种群密度的分布特点是种子中最多,其次为根,再次为茎,叶片、花蕾,叶柄中最少.从87个棉花内生菌的分离菌株中筛选出对棉花枯萎病菌有体外拮抗活性的菌株22个,占菌株总数的25;;15株对立枯丝核菌有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17;.15株对两种病原菌都有抑菌作用,其中有些菌株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具有作为生防菌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被广泛应用在污水处理中。本文以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对活性污泥异养菌衰减系数(K_(dH))以及自养菌衰减系数(K_(dA))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微生物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强弱受壳聚糖浓度的影响。与异养菌相比,壳聚糖对自养菌活性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从 8个不同来源的 3个马铃薯品种块茎中分离到 2 4 1个菌株 ,通过对这些菌株的离体测定 ,共得到 55株对马铃薯环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 ,占总菌数的2 2 %。其中表现好的有 0 6 9,110 ,116 ,118,T4 ,较为突出的有 0 85,T3 ,A - 10′。  相似文献   

18.
19.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氮素含量动态变化,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身固氮菌数量及土壤碱解氮、全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根瘤菌处理与对照相比,在大豆的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身固氮菌数量上存在差异,但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根瘤菌有效增加了微生物氮素类群数量。除成熟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根瘤菌处理低于对照,各时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根瘤菌处理均高于对照,施用根瘤菌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增加了土壤全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以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共固定化细胞技术,以海藻酸钠共固定化亚硝化-反硝化细菌,研究了共固定化工艺条件及其在模拟污水中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共固定化亚硝化-反硝化细菌最佳工艺条件为4.5%海藻酸钠和2.1%氯化钙共固定化细胞,接种量为3个/m L培养基,接种于装有140 m L模拟污水液体培养液的250 m L三角瓶中,最佳p H为8,最佳培养温度30℃,110~140 r/min培养。54 h时氨氮去除率为95.95%,78 h时亚硝态氮去除率为95.82%。共固定化小球可重复使用3次、低温对共固定化后菌种脱氮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