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甘海峰 《广西园艺》2009,20(6):15-18
整形和修剪是柑桔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整形和修剪的最终目的是使树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趋向平衡,形成立体结果,增加结果面积,获得丰产、稳产、优质。我国柑桔产区多在人口密集区,人多地少。为了充分利用单位面积耕地,抵御柑桔黄龙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业与桑蚕业的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阐述了食用菌与桑蚕两行业大棚周年生产、桑枝、蚕粪、菌糖的高效利用及桑园内菌桑立体生产模式等方面的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这是发展我国高效生态立体创汇农业的一个典范,这种结合的提出,在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良性循环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立体农业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搞好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是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及科研部门非常关注、日益重视的课题。实践证明:立体农业是一种集约型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结构,在目前人多地少、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下,采取立体种植,能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现有栽培技术,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和地力,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荣成市蔬菜站于1986——1988年选定了几种较好的粮、油、果、菜立体种植形式进行试验研究,并探索出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使立  相似文献   

5.
耕地作为基础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下,保护耕地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更为突出。新形势下,土地整理工作对我国的耕地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耕地保护正面临着多重压力。  相似文献   

6.
立体农业生产是占地少、收入多、容易搞、致富快,前景广阔的集约型农业生产,它可使粮食、瓜果、蔬菜同期生长。也可以使畜、禽、果、菜同步发展,既可缓和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又能解决以短养长的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7.
《蔬菜》2019,(5):1-12
<正>农业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强国,农业生产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益增长的人口与逐年减少的耕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在纯自然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受到地域、季节及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较大;因此为了缓解人口与耕地的矛盾,设施农业便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一)福建省着力发展果业势在必行发展果业有利于全方位开发国土资源。我省“六水三山一分田”,占全国1.08%的耕地要养活占2.75%的人口,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九五期间农业要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努力开垦耕地,继续改造中低产田,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实施山、水、林、田、路,农、林、牧、渔、村立体综合开发,多渠道开辟食物来源。发展水果生产能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增加农产品总量,是缓解日益突出的食物供求矛盾的一条途径。发展呆业生产有利于改善人民食物结构。长期以来,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扩大食用菌类栽培 加快立体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立体农业正在我国逢勃兴起。据报道,全国20多个省、市、区已创造出千种立体农业开发模式。这种在一定土地或水域面积内,充分利用空、时、光、热、水、肥、气条件,建立多种生物共处与多层次配置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立体农业,必将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平面栽培向立体栽培转变就是现代农业体现形式之一。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为使该模式在冀北地区全面推开,笔者对该区域经济林树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研探讨,旨在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效益。多方调查、反复研判后得出结论,只  相似文献   

12.
<正>河南省是个人口大省,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同时服务于国家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的收入,笔者经过近年的研究试验和示范,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洋葱—西瓜—辣椒—玉米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园艺经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环境的改善.资源循环利用是发展循环园艺经济的关键,其主要模式:生态技术模式、立体生产模式、跨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4.
苏南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人多地少,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积极发展土地节约型农业循环经济是苏南地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苏南地区进一步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广稻一经轮作模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地区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大棚轮作模式可以有效修复耕地质量、减轻土传病害发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大棚产值,是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近年来,北海市在大棚轮作模式上进行不断地探索、示范和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该研究从设施要求、茬口安排、品种选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大棚厚皮甜瓜与叶菜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对促进大棚瓜菜轮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为推广农业生产新模式和农业可持续生态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发展瓜菜立体栽培,提高复种指数,是发掘利用时空包含的农业自然资源(光、温、水、肥、气),以较少投入,获取较多回报,增加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立体栽培模式试验示范比较,"蒜苗-西瓜/甜玉米/豆角//芹菜"一年五熟立体高效栽培模式,效益最佳.几年来,本地区推广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平均亩产值超过一万元,该模式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1发展背景 1.1社会背景 重庆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处,人口3000万,是我国面积最大,也是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农业的发展与中国其他地区一样面临着耕地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社会总需求不断增长的严峻形势.发展设施园艺,可全天候生产,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增加了蔬菜复种指数,提高了产量,对满足蔬菜周年生产和城乡人民的需求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发展设施园艺是一条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并可以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地区设施园艺的发展,加快其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吴剑雄 《现代园艺》2012,(22):194+19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加强农业,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农业主要是建立在土地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耕地又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是农业稳定的基本要素。所以,要积极稳妥地增加耕地数量和质量,加强耕地保护,充分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和闲置低产出土地,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做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所采取的一项必不可少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67m^2,作为不发达的农业大国,人口增多与耕地减少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为缓解这一矛盾,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是一条有效途径。以黄河流域传统的种植模式小麦一玉米轮作为例,按目前的粮食价格计算,667m^2耕地年收入仅1000~1300元。若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实施蒜苗-马铃薯-谷子-油菜种植模式,则667m^2耕地年收入2000~2500元。  相似文献   

20.
人多地少的矛盾,迫使人们注重开发立体农业。97年来,我们试图合理地利用草莓葡萄、佛手瓜三植物的物候期、生长高度、喜光性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三复合主体种植。通过三年的试验,创667m2产量5145kg、产值8818元的高效益,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